-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涌幢小品
涌幢小品
分宜大宗伯。以前极有声。不但诗文之佳。其品格亦自铮铮。钤山隐居九年。谁人做得南大司成分馔。士子至今称之。
分宜读钤书山之下。凡九年。遂以名堂。堂与学宫相邻。面山历历。秀而且整。王文恪公作铭。有作求惟德。世蕃以昌之句。遂以名其子。字德求。此佳铭也。不善用。以亡。
分宜之高祖号本庵。中永乐辛卯举人。官四川右布政。卒官。吾乡顾箬溪尚书抚滇中。严之同年也。得小录以寄严。严宝藏之。后严败。其册复流入于顾。顾不省。落埃中。余偶过其家。得见。惜非好古董也。
夏贵溪
贵溪为都给事。上言。言官之选。当取其风裁。不当取其德量。当取其戆直。不当取其流连。当取其珪璋廊庙之度。不当取其簿书米盐之能。斯言可喜。而就中探讨。却自有说。舍德量而取风裁。则猖狂者得以自售。有风裁而无德量。则驰骤者终于泛驾。且廊庙珪璋。其德量何如。自相矛盾。全然不觉。其趁笔之过耶。
贵溪为礼部尚书。于嘉靖十五年十月奏。臣自十二年以太子太保给授诰命。又历少保少傅并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四阶。乞赐三代诰命。又据封妻事例。凡继室。只许一人。臣为给事中时。继室徐氏。封孺人。无何夭殁。又娶苏氏。今已二十年。未沾封典。每与两宫庆贺。中宫亲蚕诸大礼。皆不得与。其于臣妾之分。亦有未得尽者。惟上幸许。上以其久司邦礼。多效劳绩。允之。可见苏本是妾。嬖而立为继室。当时骄横。聚无敢驳。礼臣舞礼。其不克终。宜矣。苏。广陵人。其父曰纲。少女适曾石塘铣。与贵溪为联衿。纲出入两家。传石塘复套之说。夏大喜。主其策。纲益自负。与巡仓御史艾朴。通贿作奸。为众所嫉。分宜已一一刺其阴事。伏毒深。夏不悟。妄度河套指日可复。得意甚。作渔家傲一阙。适黄泰泉至。掀须示之。索和。黄有千金不买陈平计之句。盖讽之也。夏大诟骂。嗾言者逐之去。去三日而祸作。苏家女拢误贵人。岂非所谓祸水。曾立功为封侯地。自无怪。乃少师骄生嫟。嫟生騃。入人罗网中。不谓之自取不可也。
壬寅、丁未、丙寅、壬辰。此桂州八字也。江西星士王玉章。于少年时。预批命书云。如今还是一书生。位至三公决不轻。莫道老来无好处。君王还赠一车斤。 【 车斤。斩也。】 贵溪死时。监刑者主事俞干。惊而仆地。移时乃苏。具疏乞归。众怜其贫。赆之。不受。同寮以诗送云。直道难容惟有去。孤忠自许欲无生。抵家。五月卒。俞。平湖人。嘉靖甲辰进士。
相传贵溪临刑。世宗在禁中。数起看三台星。皆灿灿。无他异。遂下朱笔。传旨行刑。拥衾而卧。旨方出。阴云四合。大雨如注。西市水至三尺云。京师人为之语曰。可怜夏桂州。晴干不肯走。直待雨淋头。既死。严氏日盛。京师人又为之语曰。可笑严介溪。金银如山积。刀锯信手施。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
贵溪方为诸生时。教谕陈(金基)奇而厚遇焉。贵溪骤贵。(金基)之子子文。登进士。令麻城。升户部主事。知长沙府。湖广副使。贵溪招之。许以美官。固辞避。曰。先博士遗命也。 【 其父固知几。其子亦克家。】 陈。闽县人。
郎官不屈
方献夫为南刑部主事。与同舍郎刘宪相善。方以议礼骤贵。宪尚为郎。盖居忧请告。积十四年矣。犹以原官补秩。方佐吏部。一揖而退。方衔之。移檄核稽违。待报逾年。盖阻之也。宪终不为屈。后官光禄寺丞卒。方之忮乃尔。固议礼诸臣本色。无足怪也。宪。闽之长乐人。字有度。
大臣开边
大臣富贵已极。又自恃得君。志意盈满。必欲立盖世功名自固。如王安石之于西北。蔡京燕云。韩侘冑中原。国朝则夏文愍西虏。张文忠三卫。事有举有不举。皆徒费心思。不独无功。或至害民杀身。而大者遂亡其国。故杨文贞等寝安南之议。真名臣也。
华亭归田
徐华亭在事既久。家产又多。子弟奴仆。难道无得罪上官乡里处。又与高中玄隙末。归田之后。蔡春台备兵苏松。性素强直。一番扰攘。自然不免。其归过于高、于蔡。又或归之海忠介。考海抚吴日月。徐事已渐解矣。皆揣摩之谈。不足信也。
相传蔡春台守苏时。徐公子有所请。不听。亦不加礼。又因他事杖其家人。蔡以职事走松江。谒兵道还。徐合男妇数百人。皆倮形。逐其舟。大骂。蔡只得隐忍去。果有此。则蔡转臬司。而治徐非过。即谓之爱徐可也。华亭受谤。无所不至。近日有定论矣。而屠长卿深诋之。谓奸过曹操。其言曰。瞒盗大利。受奸雄名。徐盗大利。受贤相名。复借汪伯玉拍手称快为助。其然岂其然乎。长卿所坐华亭者。谓徐燕监司。必毁先帝赐金银器治具。而又故令之知。以示贫者。夫徐之富。岂可瞒过。相公虽騃。必不至此。人亦何肯信。此真儿童说话。又谓客至。延入卧内。萧然若僧庐。或者其生平素尚如此。决非矫。亦决矫不得。以此二端。实其大奸。人之不恕如此。
阁臣相构
王大臣一事。高中玄谓张太岳欲借此陷害灭族。太岳又自鸣其救解之功。看来张欲杀高甚的。张不如是之痴。或中有小人。窥而欲做。则不可知。一曰。冯保之意。庶几得之。 【 大臣原名章龙。】 沈蛟门恼郭明龙。不必言矣。难道便要杀他。妖书事发。沈在阁中。闻有中书茅姓者进言云。外边谓是郭侍郎。沈嘿不应。遂传出乱做。郭几不免。此案遂为毒药。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推其微意。谓便做也得。遂揣摩迎合。甚至连及归德诸名士。岂嘿之一字。真是相体。流祸无穷。千古炯戒。
妖书发。四明在阁中太息。谓妖人作此事。必逸于外。须行文各府各省严拿。此漫语也。归德信为实然。强争。谓一行文。必有报怨株连。种种大弊。天下必乱。乱则谁任其咎。四明故不听。作愁苦分忧状。归德力争不置。小内使络绎报入禁中。圣上闻之。谓四明爱我。愈恼归德。归德亦终不悟。后对余道之娓娓。余直视。胡卢而已。沈用心如此。亦大巧。然归德亦十分老实。不能悉此情状。可以羣韩、范、富、欧。不可御吕夷简者。
中玄定论
高中玄麤直无修饰。王思质总督。其辛丑同年也。王失事被逮。弇州兄弟往叩。高自知无可用力。且侍裕邸。人皆以长史目之。又与严氏父子无交。而思质贵盛时。相待甚薄。比及有事。意下殊少缱绻。弇州固已衔之矣。比鼎革。上疏求申雪。高在阁中。异议。力持其疏不下。弇州怨甚。徐文贞因收之为功。故首辅传极口诋毁。要之。高自有佳处不可及。此书非实录也。
张太岳
江陵为童子。顾东桥为楚抚。奖拔殊等。解带以赠。且曰。此带见志。君所服不止此也。仍出其少子峻为托。东桥为司空殁。江陵当国。峻来见。念旧恩。欲以当得荫子移之。谋于太宰杨虞坡。杨曰。东桥有显陵功。当录。乃荫一国子生。其二兄之子。争于南台。江陵移书南中丞赵麟阳锦曰。此乃翁见托之言。仆知己之报。遂以与峻。谁得而争。夫知己之报。移荫可也。显陵之功。东桥本有。自当长孙承之。乃以与峻。而又禁之争。狥私情而忘天伦大义。国家大典。桀骜如此。麟阳既不敢执正。而当日礼官与台谏亦不敢争。可笑也。
江陵归葬。所司承奉太过。不必言矣。既殁。杨御史追劾。有曰。五步一井。以清行尘。十步一庐。以备茶灶。那得有许多井。许多灶。可笑。又山阴朱相国。善人也。有嫉者劾以十二罪。翻来覆去。百般摹拟。悉入鬼魅变幻中。读其疏。其人之人品、心术、了了。所谓自供。托出面目也。
人言太岳夺情。恨廷臣攻之。每骂罗伦小子。余初以为疑。太岳天分尽高。何放肆便至于此。近见一新进。骂前辈。呼名指斥。甚曰。小畜生。小奴才。乃知人志意既满。又有愤激。不自尤而尤人。决裂安所底止。
当路。则狐而媚。至于逢大敌。则鼠而窜耳。金版六弢。是其本业。率不能句。况于屈首受书。而练于当世之务乎。余谓此三者当文武共之。而文臣尤甚。武弁流而为三者。皆文臣先之、贻之也。?江陵谈武弁。有曰。夫夫也。解为三兽。不解读书。朘军膏。则虎而翼。
江陵夺情辞俸。光禄寺每日送酒饭一桌。各衙门每月送米十石、香油二百斤、茶叶三十斤、盐一百斤、黄白蜡烛一百枝、柴三十扛、炭三十包。其余横赐。不可胜纪。
神庙刚直大婚。江陵丁忧夺情。吉服供事。纷纷惹出许多事来。这封君。死得不辏巧。自古好事都难成就。亦日月盈昃。必然之势也。
夺情。是万历五年丁丑七月间事。十月朔。彗星见。长竟天。大内火。十八日。编修吴中行疏上。十九日。检讨赵用贤疏上。二十日。刑部员外艾穆、主事沈思孝、合疏上。江陵大怒。时大宗伯马公自强曲为解。江陵跪而以一手燃须曰。公饶哉。公饶我。掌院王学士锡爵径造丧次。为之求解。江陵曰。圣怒不可测。学士曰。即圣怒。亦为老先生而怒。语未讫。江陵屈膝于地。举手索刃。作刎颈状。曰。你杀我。你杀我。学士大惊趋出。二十一日乙卯。受杖。即日驱出国门。同官不敢候视。许文穆公方以庶子充日讲。镌玉杯。一。曰。斑斑者何卡生泪。英英者何蔺生气。追之琢之永成器。以赠中行。镌犀杯一。曰。文羊一角。其理沉黝。不惜剖心。宁辞碎首。黄流在中。为君子寿。以赠用贤。穆、思孝、杖毕加镣锁。且禁狱。迟三日始佥解发戍。更辛楚云。方杖时。邹南皐元标观政刑部。愤甚。上疏。中贵人持之。绐曰。我是告假本。又危激厚贻之。乃得入。廿三日丁巳。杖百。谪戍贵州都匀卫。时申文定已为掌詹侍郎。调护甚至。邹感之。文定殁。邹为立传。而罗给事大纮。故论文定夺职。与邹同乡相厚。年又长。闻之大怒。几欲出揭。为停其传不行。乃止。夫人各有主意。各有交情。那得以我律人。以此律彼。近日正坐此弊。所以增是非。分门户。人之生也直。谓各自树立。使万物皆遂其性耳。一切畦町必削去之。乃称君子。乃成世界。
训士
许文穆公典己丑试。余得登榜。约日聚射所。戒厉之。既至。拜谒。余切欲亲承其教。从诸魁元后。挨近前列倾听。文穆大言曰。中后。索赏赐者必多。分毫皆不可与。即如我轿上、门上。一切拒之。从我言者为好门生。不从者反是。我密切体访。定人品高下。闻者谓平平无奇。由今思之。即是宋举主问生事之说。生事足。则取与明。进退轻。赏赐节。则一切饮食、衣服、皆可类推。文穆独挈出。俟人领悟。当是时。余等安然。不闻有座主一役一钱之费。其虑长。其忧切。不下带而道存矣。
被谤得白
余初归。太仓相公省母给假归。入谤言。余再候。不交词组。一茶即别。复有后言。谓余豪富。田连阡亩。居第干云者。余心知来历。然无以自明。同镇董宗伯。先生座主也。宗伯圽。先生来吊。余迎之。先生率其子缑山。肩舆来访。所见破瓦旧椽。愕然曰。还有厅事否。余曰。有之。敢不延坐。止后有书舍三间耳。先生厉声曰。此件那个不有。徐顾缓山日。翰林先生。庭户不剪。啧啧久之。起去。野次复舣舟。召田父问状。田父指余舍。对如余言。且曰。兄弟三人共之。意遂大解。余复登舟送别。先生执手再四。曰。人言岂足信。余曰。先生何出此言。复厉声曰。我眼是肥皂核。去。去。不必言。以后过先生。必留饭深谭。越十余年。复问家计若何。对曰。如初。无才故至此。先生大笑曰。办此何必大才。这段意思。衔感如何能忘。今老矣。益觉恋恋。
先生与吴县相公。同年、同大魁、同大拜。吴县逍遥。先生愁苦。一友问。异处安在。余曰。不见罗汉坐中。有坦腹哆口者。有攒眉泪欲堕者。各有相法。各有禀受。各有趋向。不得论异同也。
先生自谓文行冠绝今古。丙戌取士。并会录。稍破常格。时归德为大宗伯。颂言坏文体自此始。太仓怒甚。然会录果不甚佳。墨卷大雅者殊少。而太仓之文行又不可以此贬价也。
是时议从祀诸臣。有大珰。广东人。主白沙先生。阁中因益以王文成、薛文清、两先生。归德谓三先生诚当从祀。事发内珰。固不肯覆。卒取中旨行。与阁中遂如水火矣。
三王并封之议。原某少宰进于太仓者。太仓称善。一时大哄而止。太仓身被攻击。绝口不言其故。得大臣体。谓少宰非有心作弄。吾不信也。其旧隙且勿论。实欲挤代之耳。
阁衔
国朝阁臣。大约初入为东阁。进文渊。又进武英。以及谨身、 【 今为运极。】 华盖。 【 今为中极。】 惟文华则二百余年来。在永乐间。权谨以孝行举。拜文华殿大学士。至万历三十五年。加山阴朱文懿公赓。亦一奇也。又殿阁递进不相兼。而高文懿谷以谨身兼东阁。王毅愍文兼谨身、东阁。又一奇也。
朱文毅公奏疏云。儿童走卒。无非怨诅臣等之言。流离琐尾。无非感悟臣等之状。乃者。赍捧官来。即说矿税。各处书来。未开缄而知其说矿税。令臣等如何抵对。如何搪塞。抵对搪塞已非一朝。巧言如簧。不过增谎。皇上于章疏可以留中。而臣等之书揭。不可无答语。时时户外。罗无对业之冤家。日日街前。列不欠钱之债主。按剑相视。谇语横加云云。近日辅相真是苦海。 【 矿税真是敝政。】
亲戚门生免受牵累
阁臣当国。勿论贸不肖。归时必牵累同乡亲友。若门生辈。华亭以癸未及第。又十九年。而陆平泉先生会元入馆。凡二十七年。穆庙登极。华亭当国。已十余年矣。先生仅以太常卿掌国子祭酒事。盖家居当十之九。又为南司业。恬退如此。其又谁得牵累哉。此后邓定宇之于江陵。近日顾邻初之于四明。皆门生。卓然免于风尘拟议之外。陆。辛丑。邓。辛未。顾。戊戌。并以会元居之。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