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日涉编
日涉编
老君过关度尹真人日 【升仙记亦出翰墨大全】
贞元十年是日有大鸟集长安形类鸾而毛彩异之名曰天雀曰神雀降则国家尝有大福遍身毛孔中血出沾衣作道陂山水横纹洗之转觉分明向日视之色似金手触之如金声 【太平广记】
诗
新甲下元后先庚大雪前九天元降圣同日更生贤 【事文类聚】
沔彼流水兮清且涟漪度水为梁兮斯焉在斯成金桥之巨丽得铁锁之宏规当其受以全模观其曲面经始也则大火朝流成功焉乃天根夕见彰于圣德发于讴歌千人唱万人和丹雘蜿蜒倚晴空之蝭蝀瑰材栉比超渡海之鼋鼍人且告符功惟用壮非填鹊之可比法牵牛而为状鹤鸣处于鴈覆晴川异东明击水而徒步 【三国志大余国传注云东明走以兮击水鱼鳖浮为桥】 非秦帝驱山而着鞭惟彼童谣兮言犹在耳大人应运兮奉天而起乘彼桥以径度按周道以如砥于是提三尺乘六龙怀万邦入九重 【金桥在上党南二里常有童谣云圣人执节渡金桥景龙三年十月二十五日帝经此桥之京潘炎作全桥赋】
二十六日
宋真宗祥符五年礼仪院请改文子为通元真人 【唐天宝元年李林甫奏文子号通玄真人庾桑子号洞灵真人至宋祥符十月二十六日改为通元出事物纪原】
宋真宗诏大官进蔬食宰臣请御常膳 【祥符三年玉海】
苏东坡在抗州与晦老全翁元之敦夫游南屏寺 【宋哲宗元佑五年十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又游小灵隐听林道人弹琴是时坡年五十五出长公外纪】
诗
后夜龙作云天明雨填渠梦回闻剥啄谁呼赵陈予 【元佑六年颖州久旱苏东坡闻颖上有张龙公神祠灵异乃斋戒遣男迨与州学教授陈履常往祷之迨亦颇信道教沐浴斋居而往明日当以龙骨至天色少变十月二十六日景贶履常二欧阳作诗有后夜龙作云云云景贶拊掌曰句法甚新前此未有季默曰有之长官清客吏请客目曰主簿少府我即此语也相与笑语至三更归时星斗灿然就枕未几而雨已鸣檐矣至朔旦日作五人复会于郡斋叹龙公之盛德嘉诗语之不谬季默欲书以为异日一笑景贶出适诗云吾侪归卧髀骨裂会友携壶劳行役东坡笑曰是儿也好勇过我】
二十七日
宋太祖干德六年是日和岘言汉获天马赤鴈神龟白麟之瑞并为郊歌国朝合州进瑞木成文驯象从南方自至秦州获白鸟黄州获白雀并合播在管弦荐于郊庙诏岘作瑞文驯象玉鸟皓雀四瑞乐章以备登歌 【玉海】
胡马当来饮淮水 【戴洋字国流妙解占候小数吴末为台吏知吴将亡托病不仕祖约府内地忽赤如血洋曰按河?征亡地赤如升血当有下犯上恐十月二十七日胡马当来饮淮水至期石勒骑大至攻城其日西南兵火俱发约大惧会风回贼退时传言勒遣骑向寿阳约曰必无此事寻而传言果妄晋书戴洋传】
紫微北极大帝下降 【道经】
二十八日
唐代宗诏追诸道兵屯西郊 【代宗大历八年吐蕃寇邠州郭子仪遣朔方兵马使浑瑊战于宜禄官军大败马璘出兵击之又败璘遣军斫吐蕃营破之十月二十八日代宗诏追诸道兵屯西郊吐蕃始退宜禄地名出唐历】
宋真宗召辅臣至苑中山亭观太宗圣制四部群书又至玉宸殿作五言诗王旦等皆赋 【祥符四年玉海】
枢密使王钦若上纂集圣祖事迹十二卷以先天纪为名 【祥符八年玉海】
二十九日
宋真宗诏皇太子宗室近臣诸帅赴玉宸殿翠芳亭观稻赐宴仍以稻分赐之 【景德四年宋史礼志】
长沙王思规为海盐令是日卒先忽见一吏问此谁吏荅曰召海盐令为主簿因出板置床前吏又曰期限尚远在十月二十九日若不信我到七月望日中时视天上当有所见思规敕家人至期看天闻有雷声空中见人垂旐罗列如送葬状后思规卒二十九日也 【甄异录】
三十日
汉高帝三年十月甲戌晦日有食之在斗二十度燕地也后二年燕王臧荼反诛立卢绾为燕王
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十月壬寅晦日有食之既在斗十一度斗吴也广陵于天文属吴后二年广陵王荆坐谋反自杀 【以上文献通考】
唐高祖武德三年是夜有流星坠于东都城内殷殷有声高祖谓侍臣曰此何祥也起居令人狐德棻曰昔司马懿伐辽有流星坠于辽东梁水上寻而公孙渊败走晋军追之至其星处斩之此王世充灭亡之兆也 【唐书天文志】
诏象州澄海指挥名曰忠敢 【宋真宗景德四年十月三十日诏象州澄海指挥名曰忠敢以城守之功也大中祥符九年诏广南东西荆湖南路选兵合澄海名曰忠敢分三指挥以备蛮寇出事物纪原】
张憬藏谓蒋俨曰公十月三十日午时卒俨后如其言 【憬藏许川长杜人少工相术与袁天纲齐名太子詹事蒋俨年少时尝遇憬藏因问禄命憬藏曰公从今二年当得东宫掌兵之官秩未终而免职免职之后厄在三尺土下又经六年据此合是死征然后当享富贵名位俱盛年至六十一为蒲州剌史十月三十日午时禄绝尝奉使高丽被莫辞支囚于地窖中经六年然后得归及在蒲州年六十一矣至开元五年十月三十日召妻子与之告别自云当列出考异】
日涉编卷十一
楚应城陈阶升也甫编辑
邑人徐养量叔弘甫校刻
周治隆庞父甫
何呈瑞穆之甫
陈时育茂之甫
孙陈道统继之甫仝阅
十一月〔一〕
十一月建子子孳也言阳气至此更孳生也 【合璧事类】
黄锺子之气也十一月建焉 【周礼】
日在斗昏东璧中旦轸中 【礼记】
仲冬日出于辰入于申 【尚书考灵曜】
日月会于星纪而斗建子之辰 【月令】
招摇指子 【淮南子】
天以为正周以为春 【后陈宠传】
仲冬行春令则虫败民疾行夏令则雾冥雷发行秋令则国有大兵 【吕氏春秋】
为辜 【尔雅】
月曰畅月 【氏人空闲无所事作故曰畅月月令】
晋魏间宫中以红线量日影冬至后日添长一线 【岁时记】
唐宫中以女功揆日之长短冬至后比常日增一线 【文昌杂录】
天裂于天汉之旁 【顺帝至正己丑年元史】
夜日出高三丈中有赤青珥 【晋元帝大兴元年诏曰天灾谴诚所以彰朕之不德群公卿土各上封事具陈得失无所讳出晋书】
日食星昼见 【宋文帝元嘉五年十一月】
寿星临帝座 【康节云嘉佑八年冬十一月京师有道人卜于市貌古不兴常类饮酒无算未尝觉醉人异之近侍辽帝引见赐酒一石饮及七斗次日司天台奏寿星临帝座仁宗时天下熙熙无物不春宜寿星游戏人间】
河阴有赤雪二顷 【晋武帝太康七年十一月赤雪后帝崩王宫遂乱出宋书】
大雪盈三尺不止天地晦冥或雪未下时阴云中有雪丝长数寸坠地 【钦宗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宋史五行志】
纷雾如雪 【大历二年十一月旧唐书】
昏雾四塞经三日乃止 【景龙三年十一月占曰雾连日不解其国昏乱白孔六帖】
阴雾疑冻封树木不解 【永徽二年十一月刘向以为木少阳贵臣象此人将有害则阴气胁木先寒故得雨而冰也亦谓之树介介者兵象也五行志】
秦州神亭治北雾开如日初耀中有白鹿白狼见 【调露元年十一月白孔六帖】
永安村大风雪夜半若数千人行声语笑歌哭杂扰凝寒阴黑咫尺莫辨及旦有人马鸟兽蹄迹流血污染十余里入山乃绝 【绍兴二十年十一月永安村在建昌军新城县五行志】
大风雷雨居民瓦屋皆动 【咸淳四年闰十一月宋史】
雨雹杀人大者方圆二尺 【高祖承明二年十一月魏书】
雨火有声如鼓 【威烈王二年十一月晋有火下于北方通考】
雨土 【元豊二年十一月五年亦雨土宋史】
行都雨木 【绍兴五年十一月与唐贞元陈留雨木同占吏部侍郎彭龟年上疏论韩侂冑檀朝误国宋史】
地生毛 【绍熙四年十一月宋史】
黄河是月水名蹙凌水 【水衡记】
洛阳宫西宜秋里忽地生石高三尺如香炉形 【武帝太康十年十一月地生右明年宫车宴驾晋书】
京都地震从东南隐隐有声屋瓦皆摇 【魏明帝青龙二年十一月宋书】
吴郡娄县地中有犬子声掘之得雌雄各一还置窟中覆以磨石经宿失所在 【惠帝元康三年十一月此天戒若曰帝既衰弱藩王相谮故有大祸后元帝太兴四年庐江灊县何旭家地中亦有犬子声掘之得一母犬青免状甚羸瘦走入草中不知所在视其处有二犬子一雌一雄其后旭里中为蛮所没出晋书】
许州开元观老君像自动 【干德五年十一月知州宋偓以闻宋史】
高祖与沙门道登幸侍中省见鬼衣黄褶裤帝以为人叱之而退 【太和十六年十一月纪异录】
金主宣宗官中有狐狼鬼夜哭于辇路乌鹊夜惊飞鸣蔽天 【至十二月宣宗崩出金史】
枹罕羌妓产一龙子色似锦文常就母乳遥见神光少得就视 【晋愍帝建兴二年十一月此亦皇之不建于是帝竟沦没出宋书】
襄州民刘士家生木有文如鱼龙凤鹤之状 【太平兴国六年十一月五行志】
成都栗树结实食之如李 【长庆三年十一月五行志】
凤凰见济阴巳氏 【汉桓帝元嘉元年十一月宋书符瑞志】
乌鹊巢帝帐幄驱不能止 【大业十三年十一月隋炀帝寻逢杀通考】
洛州猫鼠同处 【唐高宗龙朔元年十一月五行志】
干陵赤兔见 【永泰二年十一月五行志】
汾州有青龙白龙见白龙吐物空中有光如火至地陷入地二尺掘之得玄金 【唐太宗真观二十年十一月玉海】
诗
江南仲冬天紫蔗节如鞭海将盐作雪山用火耕田 【吕渭状江南十一月】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李白】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岑参冬十一月夜作】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白居易题窗行】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吴融华清宫】
风恶波狂身似闲满头风雪背青山相逢略问家何在回指芦花满舍间 【僧贯休题渔者】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行人绝榆柳萧疏楼阁间月明直见嵩山雪 【孟郊洛桥晚雪】
雪天留饮故情欢银烛金炉夜不寒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王昌龄李仓曹宅夜饮】
十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鴈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夫戍萧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王驾古意】
宫城团迥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挝锺高欢十日酒却天凝寒作君寿御沟泉合如环素火井温泉在何处 【李贺乐词】
雪花无有蒂冰镜不安台 【梁帝十一月诗后侯景之乱人以为谶谓无蒂是无帝不安台台城不安也】
况复岁云暮凛凛冰霜辰 【韦应物】
渔舟上急水猎火着高林 【杜甫】
大雪
小雪后十五日斗指壬为大雪言积阴为雪至此栗烈而大也 【孝经纬】
大雪十一月节月之初气也言大阴之气以大水凝为雪故曰大雪 【历义疏】
阴雨出而分
大雪鱼负冰 【郑玄曰鱼上近冰也以上易通卦验】
大雪日鹖鸟不鸣 【后五日虎始交后五日荔梃出月令】
大雪日鹖鸟犹鸣者国有讹言虎不交将帅不和荔挺不出卿士专权 【周书时训】
大雪后君子处必掩身无躁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 【顺时气也月令】
诗
薄暮雪云低清宵意惨凄方听飘牖急已报与阶齐疏箔穿飞蝶空庭聚戏倪新晴思访客愁绝满城泥 【陆放翁大雪诗】
冬至
冬至木胎水旺火死金废 【言木孕于水之中也】
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 【孝经纬】
斗指子为冬至有三义一曰阴极之至二曰阳气始至三曰日行南至故谓之至 【孝经说】
冬至之为极者有三意焉昼漏极短去极极远略影极长极者至而极还之辞也 【月令章句】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尚书孔安国注曰日经冬至日也星昴西方白虎七宿之昴宿并见以正冬之三节也】
地皇氏以十一月为冬至 【出通历高氏小史亦云】
冬至德气为土土色黄故曰黄锺 【晋志】
冬至黄锺之音调君道得 【礼仪志】
阳气渐萌于黄锺之宫 【杨子】
冬至子之半 【邵子】
冬至成天文 【易通卦验郑玄注曰天文谓三光运行而照天下】
调律者度竹为管芦莩为灰列之九闭之中漠然无动寂然无声纤尘不形冬至夜半黄锺以应 【太玄经】
阳气为火火胜故冬至燥 【淮南子】
冬至日在牵牛景长一丈三尺 【夏至日在东井景长尺有五寸周礼】
冬至之日日出辰入申昼行地上百四十六度强夜行地下二百一十九度少弱 【天文录】
冬至日行远道周四极命之曰玄明天 【吕氏春秋】
日冬至则斗北中绳阴气极阳气萌故曰冬至为德
冬至日在骏狼之山 【以上淮南子】
日之行天至于巽维东南角极之于北故曰冬至 【历义疏】
赤土国直崖州南度海经鸡笼岛冬至之日影在北夏至之日影在南开户皆向北 【洽闻记】
冬至三光微 【周髀云】
冬至五星如连珠 【武帝元封元年十一月甲子朔冬至五星如连珠出汉史】
冬至后月养魄于广寒之宫 【卜洲记】
阳云出箕如树木之状 【易通卦验】
冬至东北方融风至 【一名炎风符瑞?】
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日冬至得天地之纪终而复始 【史记】
僖公五年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左传】 冬至之日蚯蚓结 【后五日麋角解后五日水泉动月令】
冬至之日蚯蚓不结君政不行鹿角不解兵不藏水泉不动阴不成伤 【周书时训】
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冬至日于地上圆丘奏之 【春官大司乐】
冬至之日北宫御女衣黑采击磬石 【淮南子】
冬至广莫风至诛有罪断大刑 【易通卦验】
冬至始人主致八能之士或调黄锺或调六律或调五行或调律历或调阴阳或调正德 【易通卦验郑玄注曰致八能之士者言选于人众之中取习晓者使之调为谐调和之意也】
冬至始人主于群臣左右从乐五日天下之众亦家家从乐五日以迎日至之礼 【郑玄注曰从者就也冬至君臣俱就大司乐之宫临其肄乐祭天圆五之乐祭莫大于此】
冬至之日荐黍糕先荐玄冥以及祖祢其进酒肴及谒贺君师耆老一如正日 【崔寔月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