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琐记


 典史

各县典史为流外官,古但称吏攒而已,然往往亦擅作威福。有为作十字令者云:「一命之荣称得,两片竹板拖得,三十俸银领得,四乡地保传得,五下嘴巴打得,六角文书发得,七品堂官靠得,八字衙门开得,九品补服借得,十分高兴不得。」曲终奏雅,则非但雅谑,而官箴矣。

 上衙门

州县衙参情状,各省大略相同,桂林有分段编为戏出者,尤堪喷饭。一曰乌合,二曰蝇聚,三曰鹊噪,四曰鹄立, 【 站司道班。】 五曰鹤警,六曰凫趋,七曰鱼贯,八曰鹭伏,九曰蛙坐,十曰猿献, 【 谢茶。】 十一曰鸭听,十二曰狐疑,十三曰蟹行,十四曰鸦飞,十五曰虎威, 【 各喊舆夫。】 十六曰狼餐,十七曰牛眠,十八曰蚁梦。此皆余所见所闻者,当时不觉其可笑,归田后,历历忆之,真可入启颜录也。

 清客

都下清客最多,然亦须才品稍兼者方能自立。有编为十字令者曰:「一笔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围棋,六出昆曲,七字歪诗,八张马钓,九品头衔,十分和气。」有续其后者曰:「一笔好字不错,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吐,四季衣服不当,五子围棋不悔,六出昆曲不推,七字歪诗不迟,八张马吊不查,九品头衔不选,十分和气不俗。」则更进一解矣。程春庐曰:「果能如是,虽近今翰苑诸君,何以加此。」然吾见亦罕矣。

 酒令

乃大笑,服其敏捷。或云此前明方大司马逢时事。?酒令有雅而谑者,宋人即尚之。如孟尝门下三千客,大有同人。或曰光武师渡滹沱河,既济未济。或曰刘宽婢羹污朝衣,家人小过。东坡曰:「牛僧孺父子犯罪,先斩小畜,后斩大畜。」当时盖指王荆公也。前明陈询忤权贵被谪,同僚送行,因饯席说令。陈循曰:「轰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高谷曰:「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询自言曰:「矗字三个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有张、李二人互相谑者,张名更生,李名千里,因席闲举令,李曰:「古有刘更生,今有张更生,手中一本金刚经,不知是胎生?是化生?是卵生?」张曰:「古有赵千里,今有李千里,手中一本刑法志,不知是二千里?是二千五百里?是三千里?」又江南无锡令卜大有善戏谑,闻新任宜兴方令者年少而有口才,与同僚武进令商议,其日有公宴,预拟一令,欲以窘新宜兴。既入席,卜曰:「我有一令,不能从者,罚一巨觥。」乃曰:「两火为炎,此非盐酱之盐。既非盐酱之盐,如何添水便淡?」武进令曰:「两日为昌,此非娼妓之昌。既非娼妓之娼,如何开口便唱?」新宜兴方令曰:「令不难遵,只是冒犯卜老先生。」众曰:「但言之。」方曰:「两土为圭,此非乌龟之龟。既非乌龟之龟,如何添卜成卦?」

 灯谜

砧石阙之句,皆近于谜,特未施诸灯耳。国初毛际可作七绝十六首,每句隐一古人姓名,其在孟子内,遂为传作。近时偶阅七嬉,见冰天谜虎中一百二十八谜,颇有思致。如一点胭脂,打赤也为之小。传语报平安,打言不必信。红旗报捷,打克告于君。人人尽道看花回,打言游过矣。恨不作第一人,打气次焉。官场如戏,打仕而优。昱,打下上其音。走马灯,打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吃烟,打食在口,则吐之。亥,打一时半刻。亚元,打又是一个文章魁首。专门名家,打这人一事精,尤为警策。余友僻耽亦尝制四书古人谜,俱能别开生面。如郁郁乎文哉,打华周。准饬差,打许行。春风纔度玉门关,打泄柳。建安七子,打曹交。丝套,打绵驹。三千宠爱在一身,打王驩。莫把丰肌认太真,打瘠环。自诉平生不得志,打陈辛。巨鳌无力冠灵山,打戴不胜。古貌,打陈相。三尸守夜,打彭更。超升按察司,打飞廉。孙,打子产。日躔大梁之次,打离娄。帝高阳之苗裔,帝高辛之苗裔,打龙子。余谓之曰:「如日躔大梁之次,未免太典,须得天文家来猜矣。」渠曰:「谁家没得时宪书乎!」余为语塞,以是信开卷有益之言为不谬。?韵鹤轩笔谈云:灯谜有十八格,曹娥格为最古,次莫如增损格,增损即离合也。孔北海始作离合体诗,其四言一篇曰:「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弛张。吕公饥钓,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士不王。好是正直,安固子臧。海外有截,隼逝鹰扬。六翮不奋,羽仪未彰。龙蛇之蛰,比他可忘。玫琁隐耀,美玉韬光。无名无誉,放言深藏。按辔安行,谁谓路长。」此诗离合鲁国孔融文举六字,如第一句渔字,第二句水字,渔犯水字而去水,则存者为鱼字。第三句时字,第四句寺字,时犯寺字而去寺,则存者为日字。离鱼与日而合之,则为鲁字,余皆仿此。此外复有苏、黄谐声,皓首粉底,正冠正履,分心素心,重门垂柳诸格,要不及会心格为最古。国语:「秦客为廋辞于晋之朝,范文子知其三。」此谜之缘始也。在左氏则有河鱼庚癸之言,在乐府则有

 近人杂谜

余养痾吴门,居沧浪行馆中,时来视余者,为苏鳌石、吴棣华、钱梅溪、杨芸士、吴青士诸君子。病间,亦不欲闻近事,酒次,惟杂举觞令为戏。时值上元灯节,或以外间街市灯谜相闻者,率不能惬人意,因忆说部所载灯谜,有极浑成大雅,及甚可解颐者。如松子,猜四书一句。 【 父为大夫。】 分明周易语,却是楚骚心,猜四书两句。 【 象曰:「郁陶思君尔。」】 止子路宿,猜四书一句。 【 季氏旅于泰山。】 打胎,猜四书两句。 【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 怕妻羞下跪,猜四书一句。 【 懦夫有立志。】 四个头,八只眼,四只手,十二条腿,猜四书一句。 【 牛羊父母。(按:「八」字原作「六」,翻刻本、同文堂本同。就下文所揭谜底计算,此当云「八只眼」,文明书局本已校正,今据改。)】 两个男的,两个女的,两个活的,两个死的,两个有名姓的,两个无名姓的,猜四书一句。 【 华周、杞梁之妻。】 游方和尚庙无人,猜四书一句。 【 所过者化,所存者神。】 节孝祠祭品,猜四书一句。 【 食之者寡。】 睢阳城,猜四书一句。 【 巡所守也。】 国士无双,猜四书一句。 【 何谓信。】 朱笔写词字,猜四书两句。 【 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 千不是,万不是,都是小生的不是,猜四书一句。 【 平旦之气。】 佯,猜四书两句。 【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核,猜四书两句,不连。 【 果在外,仁在其中矣。】 才名犹是杨、卢、骆,勃也何因要在前,猜书经一句。 【 王不敢后。】 佳文字,猜书经一句。 【 惟斆学半。】 主器莫如长子,猜诗经一句。 【 笾豆大房。】 前头吹笛子,后头敲破锣,猜诗经二句。 【 鱼丽于罶,鲿鲨。】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鞹,犹犬羊之鞹。」猜诗经一句。 【 与子成说。】 朗诵汉书、史记,猜左传一句。 【 有班马之声。】 带见小门生,猜左传一句。 【 老师费财。】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猜官名一个。 【 玉环同知。】 晋襄公,猜字一。 【 爷。】 赋得偃武修文,得闲字,猜字一。 【 败。】 春雨连绵妻独宿,猜字一。 【 一。】 正月小,二月小,三月小,猜字一。 【 人。】 从左看到右,此字在口头;从右看到左,居间却是我,猜字一。 【 仲。】 夫妻猜拳,一个叫梅花,一个叫八马,猜字一。 【 语。】 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跑,一个跳,一个吃人,一个吃草,猜字一。 【 骚。】 左看三十一,右看一十三,合拢来是三百二十三,猜字一。 【 非。】 眉额耸翠,猜唐诗一句。 【 山从人面起。】 么二三四六,猜宋诗一句。 【 纔有梅花便不同。】 事父母几谏,猜鸟名一。 【 子规。】 浣花草堂,猜鸟名一。 【 杜宇。】 觅黑车王,猜西厢记一句。 【 全不见半点轻狂。】 掠,猜西厢记一句。 【 半推半就。】 禽,猜西厢记一句。 【 会少离多。】 太史公下蚕室,猜琵琶记一句。 【 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妻房。】 用时丢在地下,不用时安在桌上,猜物一。 【 木珓。】 子龙单身保阿斗,猜药名三。 【 宣姜梦长庚入怀,猜礼记二句。 【 为伋也妻者,是为白也母。】?常山、独活、使君子。】 韩文公像,猜四书两句,不连。 【 今日愈,故退之。】 息上加息,猜孟子一句。 【 以利为本。】 戊辰,猜易经二句。 【 天数五,地数五。】 吊者大悦,猜易经一句。 【 先号咷而后笑。】 上是马,下是字;下是马,上是字;两头是马,中间是字,猜字一。 【 交。】

?秉赋不同

昔人以夜卧不覆首为致寿之原,取其夜气之不郁蒸。又有百病从脚起之说,盖涌泉穴与心相通,风最易入,故养生家皆慎之。然人之秉赋不同,有不可以一律论者。相传曹文恪公秀先卧被仅四尺余,只覆胸腹而已,赤两足置于被外,虽严寒亦然。刘文清相国(王庸)卧被甚长,睡时将被折为筒,迭其下半,挨入之,家人俟其入于被中,并将上半反迭,如包裹状,虽酷暑亦然。是皆罕闻之事,然两公毕生泰然,并无伤寒伤热之证,且各登上寿考终,则理之不可解也。忆余官袁浦时,于霜降安澜后,同两部公觞河上三大宪,孙寄圃节相居中,左为颜惺甫漕帅检,右为张莲舫河帅文浩,自巳初入席,坐至亥正,漕帅微露倦容,两目稍闭,节相睨之而笑曰:「三兄睡着了。」漕帅瞿然曰:「我正听曲,何曾睡耶?」节相曰:「三兄平日在署,以何时睡?」漕帅曰:「必到亥初。」节相大笑,复左右视曰:「世上人有亥初即睡者乎?」语毕,复大笑不止,且对漕帅曰:「君言亥初必睡,今已亥正,又何以不睡乎?」漕帅正色曰:「我言署中常日如此,今夜有戏可观,有酒可酌,又胡为必睡耶!」满堂为之欢噱。少顷,漕帅问节相曰:「且请教中堂在署以何时睡?」节相曰:「我照常办事时,必到子正始睡,否则丑初或丑正,俱不可知,至寅初乃无有不睡者矣。」漕帅哂曰:「然则中堂不必言何时睡,但当言今日办事,明日睡而已。」合座又为大笑。二公言此时,皆年已踰七十。常闻人言,亥子之间,必须熟寐一二时,否则大伤阴气。二公起居,远不相谋如此,而厥后并享大年。然则大贵人固不可以常情测度乎?

 少食少睡

今人以饱食安眠为有生乐事,不知多食则气滞,多睡则神昏,养生家所忌也。昔应璩诗言中叟得寿之由曰量腹节所受。博物志言所食愈少,心逾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孙思邈方书云:「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此三少,神仙诀了。」马总意林引道书云:「欲得长生腹中清,欲得不死腹无屎。」此皆古人相传养生之诀,而余于今人亦得其证。记在京日,侍戴可亭师,请示却病延年之术,师曰:「我督学四川时,得疾似怯证,或荐眉山道士治之。道士谓与余有缘,能治斯疾。因与对坐五日,教以吐纳之方,疾顿愈,至今数十年,乃强健胜昔也。」时师年已八十余,风采步履,只如六十许人。自言每日早起,但食精粥一大碗,晡时食人乳一茶杯。或传师家畜一乳娘,每隔帐吸乳咽之,乳尽辄易人,盖已廿余年,师讳而不言也。余偶问曰:「即此已饱乎?」师大声曰:「人须吃饱乎!」又闻黄左田师谈:「我直南斋、直枢廷已四十年,每夜早起,不以为苦,惟亥子二时得睡即足耳。在枢廷日,每于黎明视奏折小字,不用灯光,其目力远胜少年人。」后师引年归,甫得高卧,至日高时始起,而两眼骤昏矣。

 品茶

余侨寓浦城,艰于得酒,而易于得茶。盖浦城本与武夷接壤,即浦产亦未尝不佳,而武夷焙法,实甲天下。浦茶之佳者,往往转运至武夷加焙,而其味较胜,其价亦顿增。其实古人品茶,初不重武夷,亦不精焙法也。画墁录云:「有唐茶品以阳羡为上供,建溪、北苑不着也。贞元中,常衮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谓之研膏茶。丁晋公为福建转运使,始制为凤团。」今考北苑虽隶建州,然其名为凤凰山,其旁为壑,源沙溪,非武夷也。东坡作凤咮砚铭有云:「帝规武夷作茶囿,山为孤凤翔且嗅。」又作荔支叹云:「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直以北苑之名凤凰山者为武夷。渔隐丛话辨之甚详,谓北苑自有一溪,南流至富沙城下,方与西来武夷溪水合流,东去剑浦。然又称武夷未尝有茶,则亦非是。按武夷杂记云:「武夷茶赏自蔡君谟,始谓其过北苑龙团,周右父极抑之。盖缘山中不晓焙制法,一味计多徇利之过。」是宋时武夷已非无茶,特焙法不佳,而世不甚贵尔。元时始于武夷置场官二员,茶园百有二所,设焙局于四曲溪,今御茶园、喊山台其遗迹并存,沿至近日,则武夷之茶,不胫而走四方。且粤东岁运,番舶通之外夷,而北苑之名遂泯矣。武夷九曲之末为星村,鬻茶者骈集交易于此。多有贩他处所产,学其焙法,以赝充者,即武夷山下人亦不能辨也。余尝再游武夷,信宿天游观中,每与静参羽士夜谈茶事。静参谓茶名有四等,茶品亦有四等,今城中州府官廨及豪富人家竞尚武夷茶,最著者曰花香,其由花香等而上者曰小种而已。山中则以小种为常品,其等而上者曰名种,此山以下所不可多得,即泉州、厦门人所讲工夫茶,号称名种者,实仅得小种也。又等而上之曰奇种,如雪梅、木瓜之类,即山中亦不可多得。大约茶树与梅花相近者,即引得梅花之味,与木瓜相近者,即引得木瓜之味,他可类推。此亦必须山中之水,方能发其精英,阅时稍久,而其味亦即消退,三十六峰中,不过数峰有之。各寺观所藏,每种不能满一斤,用极小之锡瓶贮之,装在名种大瓶中间,遇贵客名流到山,始出少许,郑重瀹之。其用小瓶装赠者,亦题奇种,实皆名种,杂以木瓜、梅花等物以助其香,非真奇种也。至茶品之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之,则曰甘,清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微矣,然亦必瀹以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此等语,余屡为人述之,则皆闻所未闻者,且恐陆鸿渐茶经未曾梦及此矣。忆吾乡林越亭先生武夷杂诗中有句云:「他时诧朋辈,真饮玉浆回。」非身到山中,鲜不以为欺人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