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广东新语
广东新语
○尉佗书
南越文章,以尉佗为始。所上汉文帝书,辞甚醇雅,其中国人代为之耶,抑出于南越人之手也。文帝曰:“朕高皇帝侧室之子也。以王侯吏不释之故,不得不立也。”佗亦曰:“老夫故粤吏也,妄窃帝号,聊以自娱也。”盖文帝有舜禹有天下不与之心,佗亦有文王事殷之德,君臣之间,以至诚感应,如响与声,信一时之盛事也。论者以文帝赐佗书,纯作家人父子语,不用欺,亦不示恩,所谓以德服人。然亦佗明哲炳于几先,故能变逆为顺,以相安于无事耳。噫,文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哉。予讠巽《广东文选》以佗始,佗孙胡次之,重其文,亦重其智也。
○粤人著述源流
汉议郎陈元,以《春秋》、《易》名家。其后有士燮者,生封川,与元同里,撰有《春秋左氏注》,陈国袁徽尝称其简练精微有师说。燮后有番禺董正,年十五通《毛诗》、三传《春秋》,知名公府。有南海王范,搜罗典故,为《交广春秋》,史称其事赡词密,谓交广之有纪载自范始。有黄恭亦南海人,以王氏《交广春秋》多所遗漏,乃为王氏《交广春秋》补遗。其论尹牙、丁茂、朱崖令女,皆以《左氏春秋》为断,后复广为《十三州记》。世以其书与杨孚《南裔异物志》、《临海水土记》并传。其族子整,博洽工文词,有集十卷,此吾广著述之源流也。而元父钦,得黎阳贾护之传,直接虞卿、荀况、张苍、贾谊、贯公、贯长卿、张禹、尹更始、尹咸、翟方进、胡常之一脉,源远流长。尝撰为陈氏《春秋》以自别,而《通志》谓陈元有《左氏训诂》及集若干卷,不言陈钦,岂元之所著,多其父未竟之业耶。嗟夫,《春秋》者,圣人心志之所存,其微言奥指,通之者自丘明、公、谷而外,鲜有其人。粤处炎荒,去古帝王都会最远,固声教所不能先及者也。乃其士君子向学之初,即知诵法孔子,服习《春秋》,始则高固发其源,继则元父子疏其委,其家法教授,流风余泽之所遗犹能使乡闾后进若王范、黄恭诸人,笃好著书,属辞比事,多以《春秋》为名。此其继往开来之功,诚吾粤人文之大宗,所宜俎豆之勿衰者也。元所撰,自请立左氏学宫与请勿督察三公二疏而外,有承诏与范升辩难书十余道。其子坚卿,亦有文章名,能传祖父之业。噫嘻,陈氏盖三世为儒林之英也哉。
○郭从事碑
东汉郭从事苍,字伯起,曲江人,以博学能文举茂才,为荆州从事。灵帝熹平三年,桂阳太守周某,开导昌乐泷,治俞为夷,以便舟楫,郡民颂之。从事为撰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功勋记铭,曲江长区祉勒石泷上,至今知周府君之功,以此碑也。府君庙,在乐昌县西北一百八十里武溪之上。武溪者,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时,其门人袁寄生善吹笛,援作歌以和之,名曰武溪深者是也。武溪之源,出湖广临武。唐时名昌乐泷,泷有六,今名六泷。其曰韩泷者,以昌黎韩愈尝至其上作《泷吏诗》,故名。府君祠在韩泷上,祠旁祀愈及任嚣,以泷口有城,嚣所治也。碑旧在府君庙中,碑末有云:“太和九年五月重修”,欧阳文忠《集古目录跋》云。此君简汉书无之,今碑石缺亡,其名惜乎遂不见于世也。然碑文原云:“府君字君光。”不言其名。而宋蒋之奇则谓府君名煜,其续武溪深词有云:“飞湍瀑流泻云岑,砰激百两雷车音。”吾闻神汉之初始开<属斤>,使君姓周其名煜。嗟乎,府君之功,以从事之文而传,而其名偏不可考。或云憬,或云昕,憬或作景,则皆以讹传讹而已。从事碑文甚奇古,六泷山水之胜,形容殆尽,其才亦扬雄之亚云。
○赵进士文
赵进士德,海阳人。唐元和间,韩愈刺潮州,牒请摄尉海阳为衙推官,专勾当州学督生徒,于时潮之学者,翕然奋兴,以进士明经贡于王庭者,岁有其人。苏轼云:始潮之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人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是也。愈尝以平生所为文授德,德饥餐渴饮其中,沛然满足,因为文录序一篇,愈见而称善。比愈改官袁州,欲与俱行。谢不往,愈益高其风操,作诗相别。有云:“我迁于揭阳,有子可与娱。心平而行高,两通诗与书。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及我迁宜春,意欲携以俱。摆头笑且言,我岂不足欤。人心未尝同,不可一理区。宜各从所务,未用相贤愚。”自愈入粤,所与交游贤士,德与区册、区弘三人而外,邈无闻焉。而弘尤与周旋久,愈迁法曹时,送至荆门。其后入为博士,弘随愈至丹阳而别,于是愈有《送弘南归诗》,张籍亦有诗送弘。而德乃独徜徉洲屿,以道自娱,致愈有簸弄明珠之羡,其相知也深矣。论者谓弘即册也,其从愈修业ゼ文,粹然一出于正。比于乐王侯葩,皆可谓能自得师。而德崛起海隅,节概文章,卓有植立,为潮学者之所宗,固非待昌黎而后兴者。今以配享韩山,称为天水先生,俎豆勿替。噫嘻,其亦豪杰之士也哉。潮之文自德而始,有文录一序,可与《昌黎集》并传。
○《刘御史集》
自韩昌黎入粤,粤之人士与之游,而因以知名于世者,在海阳则有赵德,在南海则有区册、区弘。于时昌黎于德有牒,又有诗以别之,于册有序,于弘亦有诗送之,至今粤人以为荣。若曲江刘君轲者,其在匡庐,梦书生遗二鸡子事甚奇。昌黎过韶时,尝欲为文以传之不果。君故能文,当时与韩、柳齐名。学士大夫之称韩、柳者,未尝不言及君。上京时,白乐天以书荐之于庾补阙、杜拾遗、元员外、牛侍御、萧正字、杨主簿兄弟,称君为人慕孟轲,为文慕扬雄、司马迁。所著若《翼孟》,若《豢龙子》,若杂文,于圣人之旨,作者之风,皆往往而得,于是君名动一时。人谓曲江公之后,岭南复有君接武其人云。君生平问学多得力于朋友,为僧时,师月华寺惠朗禅师,即大小朗也。居罗浮,师寿春杨生,讲授《春秋》。在东林,则与隐者茅君游,又与扶风马植交善。植尝称其文为韩愈之流,疏荐于朝,君由此官至御史者也。先是时,君事黄老求轻举,继又参学浮图,习《南山疏钞》、《百法论》诸书,得其指归。已而尽吐弃之,专心儒述,直求三代圣王之道于春秋,得《春秋》之精微于三传。盖其睿智过人,非昌黎所谓魁奇而迷溺者可比也。昌黎尝以郴之为州,其忠信材德之民,不可多见。今曲江亦郴之接壤也。君生其间,于异端之中,入而能出。廖师虽或与游而不以告,而昌黎已深知之,其亦可以无憾于衡岳之精灵也已。君之祖,自淮入湘,其父服贾郴、桂,因生君曲江。君弱龄好学,博洽群书,遂以玉声如乐诗举进士。曲江之举进士,盖自君始。嗟夫,天地之气,自西北而东南,闽之建州,吾粤之曲江,亦西北也。汉之时,吾粤文始于西,为陈钦、陈元父子。唐之时,吾粤文始于北,为张文献与君。文献与君,其又为粤北之终而南之始者也。君所著书,若《三传指要》,若《汉书古史》,若《黄中通理》,若《隋鉴》,若《三禅五革》及《翼孟》、《豢龙子》,皆亡。仅存者文十余篇,予录之为《刘御史集》。
○钟左丞文
钟左丞允章,番禺人,南汉主刘晟喜其才思敏捷,诰敕碑记,多命为之。游碧落洞,有《云华御室记》,游罗浮,有《蓬莱上界诗》,皆见褒赏。拜工部郎中知制诰,声名藉甚。其后刘钅长于罗浮黄龙洞建天华宫,亦使为记,今不传,传其《云华御室》一记而已。南汉五十余年无文章,惟左丞微见华藻,其藏于刘Ζ墓所谓康陵碑者,则翰林学士知制诰正议大夫尚书右丞相卢应敕所撰,殊不工。然吾考钅长时曲江有刘宾王者,撰《南汉国史》十二卷,亦曰《刘氏兴亡录》,此书必有文采可观,惜乎不传,想欧阳《五代史》亦颇采用其说也。
○易史
黎美周读《易》,每以史系之,以爻配事,以事例爻。自谓不烦太卜立筮、詹尹拂龟,吉凶如,其明炳烛。张天如谓孔子忧时之作,挹损褒讳,莫如《春秋》,深切著明,莫如《易》。后人以《春秋》言治乱,不若以《易》言治乱之尤长。故《易史》不可以不作。《易史》美周未有成书,予尝欲踵为之。
○日本遗书
日本之学始徐福。欧阳公诗云:“徐福去时书未焚,遗书百篇今尚存。”归善叶春及常上疏,请于纂修正史之日,檄至倭国,搜寻三代以前古书,或犹有什一之存,此议甚高。
○二礼
甘泉先生尝谓《礼》二而已矣,曰《曲礼》,曰《仪礼》。孔子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子思子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威仪其《曲礼》乎,礼仪其《仪礼》乎,乃于读《礼》之后,进少仪参《曲礼》为上经,而《仪礼》为下经,定《冠义》等十六篇为《仪礼》正传,其《王制》等二十三篇杂记不可以分系者,为二礼杂传通传。又别小戴《郊特牲》等五篇,与大戴《公符》等四篇,为《仪礼》逸经传。编既成,名曰《二礼经传测》。而吴文正之三礼,与二戴之全篇章句,补《仪礼》之缺者,则皆在所不取焉。
○补乐经
甘泉谓礼之起在节文,节文者礼之经也。乐之起在度数,度数者乐之经也。节文者升降揖让之谓也,度数者律吕声音之谓也。二礼之缺,予既已正之经传矣。乐经之缺,自年四十而致意焉。间取诸家律吕之说,而损益更张以文之,拟为《古乐经》一篇,而以《乐记》诸见于载藉者列于后,以为之传。经以定其度数,传以发其义理,而乐其可知矣。又谓《乐经》之散亡久矣,《乐记》之言,盖孔门弟子及秦汉间诸儒所记,以发挥古乐之义者也。中多精妙之言,然每每以礼乐对言之,非专传乐也。故予以《乐记》为乐传,不以为经。盖古谓传为记,如《仪礼》中多有记字,亦其传也。
○《乐典》
香山黄文裕公,尝谓乐本于太极,函三为一,五声协五行,即《河图》也。八音合八卦,即《洛书》也。乃综核群籍,以《周礼大司乐》为主,证以《乐记》,暨朱子、蔡氏诸编,登歌下管,参诸诗书,无一不合。羽水知崇,徵火礼卑。西汉以前,知音者类能道之。于是立乐均,述乐义,详载名物度数,而阐明其理。合《大司乐》、《乐记》、《诗乐》共三十六卷,名为《乐典》,多扩前哲之所未发者。张文襄谓《乐典》一书,箫韶可以复闻,而公尝示门人以所制琴、瑟、钟、磬、管、笛、笙、箫,皆分宫商以倡和。一日奏乐,有两雉自天而下,和鸣飞去,盖文明之瑞应云。吾粤先辈多明于礼乐之原,公《乐典》而外,若湛甘泉有《补乐经》、梁东溪有《乐书》,各若干卷。《乐书》今散佚矣,《乐典》、《补乐经》犹存,圣君贤相欲兴起古乐,其必有取于是夫。
○《古小学》
甘泉谓古者小学大学皆有书。小学乃童子事,大学乃大人事。大学书杂于《戴记》中,程子既表章之。小学书今已残阙,散见于《礼记》诸篇,尚未有人简出复为一书。于是取《礼记》诸篇有小学事者,分为《蒙养洒扫》、《应对进退》、《事亲敬长》、《隆师亲友》、《礼乐》、《射御》、《书数》,凡七篇,有胎教之道,有接子见子之礼,有辅养太子之道,法通乎天子元子众子之事。其文则古,其事则小子之事,不敢以大人之事参之,恐其躐也。不敢以今文参之,恐其混也。书成,名曰《古小学》云。是书未成,予亦将继公之志。
○《大学衍义补》
郭光禄梦菊,谓我粤士人释褐读中秘书,昔罕其俦。《尔雅》浩若丘仲深,藻泽璀璨如黄才伯,咸蔚为时宗工。然《衍义补》一书,尤足徵经世宏抱,则才伯逊席焉。才伯谓文庄公绩学修辞,直宗子朱子,而仰视圣祖睿制以为则,盎然而春阳和,炳然而象纬明,绳然如山河两戒相终始,真治世之文也。惜入辅已晚,平生德业之蕴,惟《大学衍义补》一编而已,盖惜之也。公进《大学衍义补》时,宪庙甚喜,谓有功于《大学》不小,以一部敕公建楼藏之。噫嘻,亦荣矣哉。
○《三字经》
归善杨肖斋传芳,有《性理五经》、《子史摘要》,著为四字七字经行世,今不存。其童蒙所诵《三字经》,乃宋末区适子所撰。适子顺德登洲人,字正叔,入元抗节不仕,或问之曰:“吾南人操南音,安能与达鲁花赤俯仰耶。”
○《朱子学的》
丘文庄有《朱子学的》一书,分九篇以拟《论语》。其言曰:“王通自著书以己拟孔子。愚则采辑朱子语,而窃推之以继孔子之后,非效通也,效曾子、有子之门人也,岂谓僭哉。”
○晦翁学验
东莞林南川先生,尝取《朱子大全》读之,见其多有自悔之言,因知朱子之学,其所以悔者,乃其所以进,暮年体认,盖有人不及知而己独觉者矣。因取其警切要会录之,名曰《晦翁学验》。是书不存,予亦欲补为之。
○教
《教》者,宋南海人梁观国所撰,凡十五卷。授其女弟为师,使训闾巷童女,以守礼法。真德秀、胡寅常称其书。明归善叶时,又尝著《阳礼书》以教子,《阴礼书》以教女若妇。诸女归,书醮辞于,令习之。祭祀,夫妇洒扫涤器,菹醢必亲。朔望先生率男,孺人率女妇谒祠,退,登堂相拜,乃据坐,儿女上谒受教。及儿女长,两人春秋高矣。日揖让如宾,诞迭宾主再拜上寿,然后儿女更上寿,尽欢而罢。故叶春及称之云:“惠江之学,造于夫妇,盖以身行其《教》者。”又香山黄佐有《姆训》一书,以内则、曲礼、诗传为主,而《列女传》、《女戒》、《家范》,皆采入焉,皆淑正风化之要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