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客座赘语
客座赘语
守心戒行
守心住弘济寺法堂,戒行精严,人心翕然归向之。原贯关陕人,有妻子,中年舍俗出家,身颀而清臞。余于甲申年见之,时年七十许矣,巳抱病,守木叉慈悲之意可掬也。弘济僧言:守心所庋佛像,曾为鼠啮,守心见而叹曰:「畜生哉!它岂不足而噉,而残我像耶!」既夕而鼠之伏死像前者数辈。法堂后山壁峭削,中开一洞,深数尺许,因构小屋附之,守心日夜趺坐其中。一日,命移坐具出,盖莫喻其故。至夜三鼓,石壁忽陨其半,小屋靡碎矣。人以为守心习静久,能前知,戒生定,定生慧,理或然也。后示寂,就法堂右茶毘之时,西风方壮,青烟一缕,逆风而西,或谓此守心往生赡养之验也,塔于寺之傍。守心道名甚着,流闻掖廷,两宫皆有经幡之赐,中使亲捧致之云。
盛伯年
盛文学敏耕,字伯年,自号壶林,仲交先生子也。少有风貌,博闻强记,所为诗古文辞,奕奕负隽声。尝读书永庆山房,与余上下议论。后同纂江宁邑志,多出君手笔。以潦倒名场不得意,居恒邑邑。晚乃稍进酒博以耗其雄心,久之遂卒。弱侯先生故与君同研席,推服君不容口,为草墓志,极惋悼之致。嗟乎!自国家以博士义取士,高才生困此者多矣。士之怀琬琰而就煨尘者,独一伯年也与哉!
伤逝
余少而懒慢,厌造请,即梓里交游,可屈指计。然以文心墨韵,时通往来,颇谐衿契。乃不二十年,零落殆尽矣。自荐绅以迨韦布,自长老以及行辈,存者十不一二,暇日追忆逝者,不觉喟然伤焉。因以诗学、词曲、书法、画迹四则,疏列其人,稍叙生平,姑以异日。
诗学
余伯祥孟麟 【祭酒。着学七集。】 王元简可大 【太守。着三山汇稿。】 姚卿汝循 【太守。着锦石山斋稿。】 沈孟威凤翔 【给事中。】 李士龙登 【知县。冶城真寓稿。】 顾元白显仁 【大参。】 周长卿元 【知县。有周长卿集一卷。】 张孚之文晖 【太守。】 盛伯年敏耕 【文学。】 焦茂直尊生 【贡生。有诗一卷。】 焦茂孝周 【孝廉。着有说楛十卷。】 葛云蒸如龙 【文学。有竹护斋稿。】 陈延之弘世 【文学。着陈延之集。】 张玄度振英 【文学。】 谢文学黄锺 【文学。】 汪云太锺英。 【知县。工四六。】 翟德孚文炳 【文学。着阴符解金刚经解 【金刚经解 「刚经解」三字原为墨丁,据万历本补。】 】 何公露,湛之 【参议。着园稿。】 何仲雅淳之 【御史。着足园稿。】 王尔祝尧封 【太守。着学惠斋稿。】 马元赤电 【山人。有游梁记。】 李半野世泽 【文学。】 李惟寅言恭 【临淮侯。着青莲阁、贝叶斋二稿。】 柳陈父应芳 【山人流寓通州人。着柳陈甫集。】 朱王孙庆棸。王德载元坤 【挥使。雅娱阁集。】
词曲
盛伯年敏耕 【工小令。】 虎臣文炳 【文学。着小令。】 张治卿四维 【文学。有溪上闲情集,今传其双烈记、章台柳二记。】 黄上舍方儒 【文学。着陌花轩词小令。】 陈荩卿所闻 【文学。着南北记,又选南北词记。】
书法
王元简可大 【行草。】 姚卿汝循 【真行。】 余伯祥孟麟 【真行。】 金玄予光初 【举人,知县。真行。】 李士龙登 【真行,草,锺鼎,小篆。】 罗惟一万象 【文学。草书学怀素。】 姚封公之裔 【真行学松雪。】 金后林殿 【小楷师文征仲。行书师圣教序。】 李惟礼宁俭 【太学。临淮公子。草书学怀素。】 沈孟威凤翔 【草书。】 焦茂直尊生 【真行。】 张孚之文晖 【真行。】 葛云蒸如龙 【楷书学欧阳率更。】 何公露湛之 【行草法二王入品。】 何仲雅淳之 【行书得晋人意。】 张玄度振英 【真行学李北海。】 李半野世泽 【飞白。】 林乳泉景旸 【文学。真行。】 郭成也惟诚 【太学。真行学朱射陂。】
画迹
何仲雅淳之 【山水兰竹。】 朱王孙庆棸 【山水小景。】 王潜之元耀 【藩幕。山水。】 胡可复宗信 【山水。】 季常继序 【中书。流寓,休宁人。山水佛像。】 马元赤电 【山水大幅。】 方樵城登 【水墨山水。】 朱元士之士 【山水花卉,皆有生趣,而花卉尤工。】
象骨
万历乙卯仲冬,工部尚书丁公兴工浚古宫城河。至内桥,有象头骨一具,不知何时埋沉于下,非国初则南唐时物也。南唐此桥为金水河,不宜弃死象骨于内,国初置象房于通济门外,有死者,其骨又不应埋瘗于此桥。殆不能定其所繇也。
古诸湖
金陵前志诸湖,近皆堙塞,今独后湖与莫愁湖在耳。其遗址可考者:燕雀湖一名前湖,今大内后一半是其地。张阵湖,在石头城。迎担湖在石城后五里。苏峻湖本名白石陂,在迎担湖北。稳船湖在金川门外,今水门内是,而陈鲁南南畿志言在佛宁门外,恐非。三冈湖在淳化镇关东南。摄湖在摄山之侧。太子湖、夏驾湖在丹阳乡。半汤湖即今汤泉。葛塘湖在今葛塘寺。白家湖在今凤台门外十里。其白米湖、乌意湖、西干湖、刘阳湖、白社湖、三城湖、娄湖、梁墟湖、高亭湖、石坳湖、河湖、笪湖、银湖、白都湖类堙为田地,其名间有存者,而不可考矣。
师法
数十年前,士人多能持师道以训弟子,如李翰,焦镜川、董侣渔、赵高、黄龙冈诸先生,皆方严端正,不为苟合。课艺勉德,彬彬有条,经书性鉴,岁必一周,优劣劝惩,肃如朝典。以故士游其门,文行皆有可观。主人尊敬之如神明,少不合辄拂衣去。其弟子亦敬而爱之,即既贵显老大,悛悛执礼惟谨,毋敢慢也。后或富实之家,纔有延师之意,求托者巳麋集其门,始进既不以正矣。既入馆,则一意阿附主人之意,甘处亵渎而不辞。甚且市欢于弟子,恐其间我于父兄,一切课督视为戏具矣。又有一种黠者,诱其弟子,结纳显贵,买鬻声名,夤缘考试,以蛊其主人。呜呼!师法之不严至此极矣。先入者为之主,欲求弟子之卓然有立,可不慎哉!
苦节
士大夫生平要以固穷为第一义,故昔人有云:「咬得菜根,定百事可作。」又云:「须是硬脊梁,于事始有担荷。」吕与叔诗曰:「逢人便有求,所以百事非。」吾乡前辈,如顾宪副瑮、李宪副重、邵侍御清,皆趣操严冷,生事肃条,处人之所不堪,而皎然自好。霍尚书韬常以废寺田赠李、邵二公,皆峻却之。顾公至其兄尚书饷以米,亦谢不受也。清风素节,非古之隐之、范史云莫能臻其方矣。开国以来,士大夫风流文雅,名誉事业,故不乏人,得此数君子者,尤为丘园之贲。吾于此有深慕焉。
礼制 【七则】
冠礼之不行久矣。耿恭简公在南台为其犹子行冠礼,议三加之服,一加用幅巾、深衣、履鞋,二加用头巾、蓝衫、皂靴,三加用进士冠服、角带、靴笏。然冠礼文繁,所用宾赞执事,人数甚众,自非家有大厅事、与力能办治者,未易举行。故留都士大夫家,亦多沿俗行礼,草草而已。
留都婚姻亦备六礼,差与古异。古礼一曰纳采,二曰问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今留都初缔姻具礼往拜女家,曰谢允;次具仪曰小定;将娶,先期具纳币,亲迎之日往请,曰通信;纳币曰行大礼,将娶前数日具仪曰催妆;至日行亲迎。似以小定兼纳采、问名,通信即请期,第先后不同耳。古俗,亲迎有弄女嫔、弄新妇、障车、婿坐鞍、青庐、下婿、却扇等礼,今并无之。唯妇下舆以马鞍令步,曰跨鞍,花烛前导曰迎花烛,彷佛旧事。婚礼古以不亲迎为讥,留都则婿之亲迎者绝少,惟姑自往迎之,女家稍款以茶果。妇登舆,则女之母随送至婿家,舅姑设宴款女之母。富贵家歌吹彻夜,至天明始归,婿随往谢妇之父母,亦款以酒。而妇之庙见与见舅姑,多在三日。按家礼,妇于第三日庙见见舅姑,第四日乃往谒妇之父母。盖谓妇未庙见与见舅姑,而婿无先见女父母之礼也。此礼宜复,但俗沿已久,四日往谢,众论骇然。议于第二日晨起,子率妇先庙见拜父母舅姑,而后婿往妇家拜其父母,庶几得礼俗之中矣。
作长串,或剪彩作鸳鸯,又或以糖浇成之,又用胶漆丁香粘合彩绒结束,或用万年青草、吉祥草,相诩为吉庆之兆。考通志婚礼,后汉之俗,聘礼三十物,以玄纁、羊、雁、清酒、白酒,粳米、稷米、蒲苇、卷柏、嘉禾、长命缕、胶、漆、五色丝、合驩铃、九子墨、金钱禄、得香草、凤凰、含利兽、鸳鸯、受福兽、鱼、鹿、乌、九子妇肠、燧、钻,凡二十八物。又有丹为五色之荣,青为东方之始,共三十物,皆有俗仪,不足书。按此则今俗相沿之仪物,固有所自来矣。酉阳杂俎言纳采九事,曰合驩,曰嘉禾,曰阿胶,曰九子蒲,曰朱苇,曰双石,曰绵絮,曰长命缕,曰干漆。九事皆有词,各有取义。金陵人家行聘礼,行纳币礼,其笲盒中用柏枝及丝线络
近代丧礼中有二事循俗,而与古反者,沿流既久,遽难变之。其一曰「服」,古人遇死丧,凡应服某服者,或内亲或外亲,人自制其所应服之服哭之。交友之知死者知生者,亦不以玄冠色衣而伤且吊。盖哀戚在心,故必变服以临之耳。乃今自同宗外,凡应服者,必丧家送布,始制而服之。不送,即应服,而玄其冠色其衣者有矣。甚且丧家力不能送,共以诟厉加之,而大家复有破孝送帛之事。破孝毋论何人,但入吊者,即赠以布或绢,有生平不一识面,闻名为布而吊者矣。不知变服志哀,乃衷之旗,心既不哀,服于何有?且送而不服,尤属无谓。至送帛,则本不为服,直以币帛将孝子之敬为酬酢而已。向大鸿胪海州张公尝言:「送帛非礼,余心韪之。」其一曰「奠」,始死而有奠,记所谓「余阁」者也。成服后诸祭,皆主人自为之,其在姻友,直有赙襚赗已耳。赙以钱帛,襚以衣服,赗以车马,皆以助敛与殡之事。宾客至有丧者之家哭之,吊之,奠此物而已。奠者置也,置其物于前也。今则赙襚之礼,间有行焉,赗则江南绝未闻者,乃代为丧家致祭。屠割羊豕,崇饰果蓏,粔籹餦餭,寓钱楮币之类,填塞于庭,客乃为酹酒致敬。夫酹乃主人之事,宾客乃代而行之,知礼者谓宜于送孝上祭,一切止之。惟有服者,人自制而服,以示哀戚变常之意。其在宾客,第行赙襚以助之,或贫者出力以佐其事,祭悉辍而不举。庶使丧主人不苦于送布之纷纷,而宾客亦不为此无益之糜费。是亦从礼从俭之一端也。
丧礼之不讲甚矣。前辈士大夫如张宪副祥,有期之丧,犹着齐衰见客;其后或有期功服者,鲜衣盛饰,无异平时,世俗安之,恬不为怪。间有守礼者,恐矫俗招尤,不敢行也。昔晋人放旷礼法之外,为儒者所诟。乃其时,陈寿居丧病,使婢丸药,坐废不仕。谢安石期功不废丝竹,人犹非之。视今日当何如哉?余谓士大夫在官有公制,固所不论,至里居遭丧,即期功亦宜示稍与常异。如非公事谒有司,不变服,不赴筵会,即赴亦不听声乐,不躬行贺庆礼,不先谒宾客,庶古礼犹几存什一于千百也。
军中鼓吹,在隋、唐以前,即大臣非恩赐不敢用。旧时吾乡凡有婚丧,自宗勋缙绅外,人家虽富厚,无有用鼓吹与教坊大乐者,所用惟市间鼓手与教坊之细乐而已。近日则不论贵贱,一溷用,浸淫之久,体统荡然。恐亦不可不加裁抑,以止流兢也。
小人
隆庆中,吾乡金汉泉公官别驾归,挟海上所漂小人二,以方笼豢之。其一老妇,一男子,盖母子也。长尺许,声啁哳如燕子。久之子死,其母哭之,亦知索白布裹其首若成服者,后亦死。金之女为余内兄王孝廉肖征妻,妻家多见之。此前史所谓「竫人」。又小人国,海鹤可啄而食者也。
息土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鸿水。息壤者,罗泌路史云:「息生之土,长而不穷,故有息名。」汉时临滁地涌六里,又无盐危山土起。唐江陵南门地隆起,如伏牛马,去之一夕辄复。又柳子所言,龙兴寺地在永州,地如负瓮而起,皆为息壤。王襄敏公家厅事与内寝中,两楹间有土坟起,长可三四尺许,横可数寸许,平之辄复如故。至今所甃砖石崛起,枳人步,其家亦任其自然,不为修治也。余尝谓古人文字奥雅,意息壤乃土之能生殖者。鲧不合窃决坏之,为堤防以御鸿水,此战国曲防之所由始也。以专愎自用,不闻于上,故曰盗。正如补天之说,岂真如书所载,奇诡至此哉!今观襄敏家地,天壤之间,何所不有,不得轻疑昔人之论为妄矣。
飞盗
万历戊子己丑间,留都有飞盗。其来也,不由门窦,仅于屋上揭瓦去椽,垂繘而下。有盗人楼阁中物,经数月主人犹不知者。甚苦其盗,而缉捕不可得,后乃为其仆所首。其人姓周,居南门之大街,衣冠车从若大家然,亦与士大夫往还。夜从其家登屋,步瓦上若飞而无声,其子尤狡黠矫捷,手持尺木点地,即墙檐高一二丈巳跃而上矣。问得其情,毙于狱。其子竟先逸去,终已不获。常见友人被盗处,屋瓦揭动数尺,而上灰无至地者,亦是奇贼。
俞道婆
宋金陵俞道婆,得佛法,参琅琊起和尚。婆卖油餈为业,一日闻贫子唱莲花落云:「不因柳毅传书信,何缘得到洞庭湖。」忽然契悟,抛油于市。其夫云:「你颠也。」婆打一掌云:「非公境界。」乃往琅琊,起印可之。后凡见僧便云:「儿儿。」纔拟议,便掩郄门。时珣佛灯往勘之,婆见便云:「儿儿。」珣云:「娘娘,爷在甚处?」婆转身拜露柱,珣蹋倒云:「将谓有多少奇特!」便出。婆蹶起,云:「儿儿来,我惜你则个。」珣竟不顾。婆尝颂马祖不安因缘云:「日而月面虚空 【日而月面虚空 「而」原作「面」,据万历本改。】 ,闪电虽然截断,天下衲子舌头,分明只道得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