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

  碑阴题名表其上格曰侍御史并内供奉,列卢怀慎等名。中格曰殿中侍御史并内供奉,列崔等名。下格曰监察御史,下有一并字,下缺不全,列陆景初等名,其卢、崔、陆三人姓名,并八分书,盖梁笔也,余则正书,乃后人续书之者。碑额空处,前后皆有刻,前刻监察御史及姓名,后刻知杂侍御史及姓名,有‘白天宝元载以后’七字。按天宝三年始改年为载,不当云元载,恐是追书。宋赵彦卫《云麓漫钞》曰:唐有三院御史,侍御史谓之台院;殿中侍御史谓之殿院;监察御史谓之监院。读此文,知唐时御史台有狱,又于其旁立精舍,援引释典,以劝人回心作善。然考之《旧唐书》,开元十四年崔隐甫为御史大夫,在职强正,无所回避。自贞观年李乾为御史大夫,别置台狱,有所鞫讯,便辄系之。由是自中丞、侍御史以下,各自禁人,牢扉常满。隐甫引故事,奏以为不便,遂掘去之,则其狱来几而废。又言:温造为御史中丞,大和二年十一月,宫中昭德寺火,宰臣、两省、京兆尹、中尉、枢密,皆环立于日华门外,令神策兵士救之,唯台官不到。造奏以台有系囚,恐缘为奸,追集人吏堤防,所以至朝堂在后,则又不知何时而复置也。(《新书隐甫传》云,其后患囚往来,或漏泄,复系之厨院云。)
  宋时亦有台狱,曾肇记云,始自开宝五年。(《金石文字记》。)
  唐自贞观中李乾为御史大夫,别置台狱,囚当讯就近拘系之,其渐也,侍御史东西推、监察御史纠视刑狱,各禁其囚。迨武后时,来俊臣、侯思止皆为御史,制狱之外,台狱圜扉恒满,崔隐甫总台务,言于朝,掘去,于是旁列精舍,以释典忏之,崔为文,梁升卿害以八分。开元十一年勒诸石,碑阴列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并内供奉衔,题名仅卢怀慎、崔、陆景初三人亦升卿分书。自怀慎以下正书百二十二人侍御史也,自以下正书百八十四人殿中侍御史也,自景初以下正书三百四十七人监察御史也。碑额又有天宝元载以后侍御史、知杂侍御史、监察御史共五十人,而碑之左右椎拓不及焉。中有薛亻品亻品者二名重文,碑凡三见,此唐一代所仅有也。升卿自监察御史历殿小侍御史,迁侍御史,再遥太子右庶子。(《曝书亭集》。)
  朱彝尊云:唐自贞观中,李乾为御史大夫,别置台狱。崔隐甫总台务,言于朝,掘去。于是旁列精舍,以释典忏之。按《旧唐书》隐甫为御史大夫在开元十四年,碑云长安初,白右补阙拜殿中侍御史,至止之日,其构适就。是去台狱作精舍在隐甫为御史大夫二十余年以前,何得云自隐甫始也。(《金石存》。)
  文云左台精舍者,诸御史导群愚之所作也。长安初,自左补阙拜殿中侍御史,至止之日,其构适就。盖自武氏称制。告密之法炽,罗织之经行,日杀无辜,如对羊豕。其后周兴、侯思止、来俊臣之徒相继付诛,用刑稍平,而岁系台狱者犹以千计。于是执法之吏,于狱旁作精舍,假佛法以忏之。虽云导人作善逭灾,亦痛逝者之含冤地下,不得已而为资其冥福也。(《潜研堂金石文跋尾》。)
  碑高四尺一寸,广三尺七寸三分,十八行,行三十字,隶书。额题‘御史台精舍碑’六字,篆书。在西安府学。碑阴高二尺七寸,广二尺五寸,三十一行,分作三截书,每截字数自十二至三十三不等,其两侧,一五行,行五十七字;一六行,行六十字,各不等,正书。
  按碑题御史台精舍,《长安志》载皇城承天门街之西,第六横街之北御史台。
  元和四年,御史台佛舍火,罚直御史李膺一季俸料,此佛舍似即碑所谓精舍也。
  文为中书令崔任殿中侍御史日所纂。之宫中书令在先天元年八月,其任殿中侍御史以修《三教珠英》得迁在神龙以前,其罢中书令流窦州在开元元年七月,行至荆州赐死。此碑立于开元十一年,距其纂文之日又十九年,不知何因而追书其文以刻石也。书碑者梁升卿,《唐书》附《韦抗传》,工八分书,历广州都督。
  碑阴题名上截凡侍御史并内供奉一百二十二人、殿中侍御史并内供奉四百九十七人,下截及左右棱不书官位者一百十九人,中间搀入‘郑韬会二十七日寓直’一行,左侧题一百三十三人,右侧题侍御史兼殿中一百三十八人,碑额题监察御史四十二人,碑阴额题知杂事御史五十一人,而知杂事御史之下有云白天宝元载已后,则非开元十一年一时所刻矣。揣其情,当由御史台官因崔为中书令,追书之文,欲刻台中而未果,至开元十一年始为刻石,距之死又十一年矣。碑阴题名重复,自再见以至三见四见者,不一而足,或因前后屡任则屡书之,然亦不尽符合者,今撮举数人与两《唐书》传考之,如额真卿再见,传云:开元中举进士,四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转侍御史。据碑侍御史内不列真卿名,殿中侍御史及知杂侍御史有之。苗晋卿三见,传载进士擢第,由万年县尉迁侍御史,此后不云再任御史。王维三见,传云:开元九年进士,历监察御史。后亦不云再任。杨慎矜再见,传云:开元中拜监察御史,丁父忧。二十六年,服阕,累迁侍御史,授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数年,又专知杂事。天宝二年,权判御史中丞。
  是不止于再任矣。余如鲜于仲通、揭孤通理、李彦超、苗廷嗣、徐履道、王翼、张利贞、达奚皆再见,赵广微三见,李彦允四见,皆无传可考,无从定其合否。
  大抵此碑出于吏胥工人之手,殆不足深据也。题名中凡单名者,姓下阙一格书,令与二名者齐,此例始见于此。(《金石萃编》。)
  
  ●附录二
  ○序题名刻石,大抵于汉世,汉碑中往往以门生故吏姓名题于碑阴。至唐人则多列职官衔,如御史台精舍、郎官石柱之等甚多,虽与门生故吏有闲,然后之论世者,犹得藉以考见,如司马温公所谓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以视汉碑之出钱或数百、或数千,群然大书深刻于石者,其轻重又何如哉。御史台精舍、郎官石柱二刻,在今西安府学宫,向见帖估持来本多阙而不全。予友钱塘赵君洛生笃嗜金石,雅有欧赵之癖,往游关中,汉唐诸碑碣,虽单行只字,不肯放过。
  经数年始归,箧中之富,浙东西收藏家莫之能过也。闲以所录二刻本见示,乃其手拓之全碑。予反覆谛观,所列姓名,较子函、亭林、竹坨辈所见多十三、四,盖诸家所据以考证者,大抵皆工人拓本,故往往遗漏不全,安能如洛生亲至碑下,手摹其文而一字不遗者乎。是编非特可补碑刻之阙,即自唐初至于宣宗之世,上下二百余年,三院诸司姓名爵秩举班班可考,其有裨于史传,岂小补之哉。洛生问序于予,因为述其大略如此。嗟乎!洛生一布衣祭酒诸生耳,短衣匹马,日往来荒祠丛冢之间,披荆榛,剜苔藓,甚或临不测之险,蹈无人之境,狐狸肃于前、虎豹蹑其后而不顾,其用心可谓勤矣。今年春,念其堂上,遂ㄈ装归赴秋试,又不得志于有司,洛生故恰然也。昔欧阳子有言,物常聚于所好而散于所不好,颇有其力而不好与好之而无其力者,胥不足以与此。以洛生年力之富,性嗜之专,世不乏好古有力之贤,安知不更有以资之使遍历山川,探奇抉奥,悉索宇内罕见之碑,续成欧赵未著之录,而予更将援笔以引其端,则是编者虽谓之嚆矢可矣。
  乾隆丙午腊月既望,海昌吴骞序。
  
  ○御史台精舍碑题名(钱塘赵魏洛生手录)
  碑在西安府学文八分书题名楷书
  ◎侍御史并内供奉卢怀慎 郑 贾虚舟 李福业 张守洁 张行岌 张思义 杨虚受 冉祖雍崔日用 王践睦 田贞干 李忄曳 王志 崔琬 姚绍之 李朝隐 孟温礼李详 姬处逊 靳恒 崔宣道 杨茂谦 袁从之 宋庭 薛昭 黄守礼 倪若水裴观 崔皎 崔宣 张损之 韦虚心 蒋钦绪 杨孚 常彦 潘好礼 崔氵位张 洪子舆 慕容 齐处冲 任正名 李怀让 赵履冲 王上客 褚ギ刘嘉言 霍庭玉 艾敬直 王旭 康ㄘ 杨 吴讠斤 崔希乔 杜暹 杨轨臣郭震王执言 游子骞 冯宗 张游 徐知仁 杜令昭 钱元敬 李承家 张氵兑陈希烈 张冠宗 宋述 朱渭辅 高庭芝 宇文融 翟璋 刘升 冯绍烈 张樽杨瑶罗承锡 乔梦松 解忠顺 张明允 宋遥 刘彦回 张向 长孙处仁 夏侯宜班景倩 王 姚成 封希颜 宋询 薛亻品亻品 张景明 宋温瑗 元彦冲边冲寂 张浚 郑观艺 雍惟良 韩宣 李濯 李昂 裴旷 长孙孝纪 李知柔郭虚己 裴敦复 崔季友 竹承构 卢见义 许融 裴旷 裴令臣 王审礼竹承构 雍惟良 裴歆 张倚 韦伯详 李乔年 张光奇 鲜于仲通 崔□
  ◎殿中侍御史并内供奉崔 陆景初 王守廉 程行谌 裴ㄘ 封无待 高恂 田贞干 王 王志 王道洽 辛长孺 吕延祚 马怀素 张思义 魏奉古 宋庆礼 郑景复柳讠令 韦抗 杨虚受 张应 傅黄中 杨滔 姬处逊 齐处冲 袁守一 王履道崔琬 宋庭郑勉 崔子源 郑瑶 樊钦贲 赵升卿 任奉先 李 韦仲昌邵炅 李诚 独孤舟 苗廷嗣 司马铨 崔液 陈惠满 蒋钦绪 韦铿 格遵李察箫嵩 敬昭道 和逢尧 赵履冲 张晤 崔沔 霍庭玉 杨轨臣 李全昌柳泽梁涣 麴先冲 崔安俨 杜令昭 李庭□ 游子骞 王执言 张游 员嘉静朱渭辅 王易从 李全交 徐知仁 张敬舆 崔隐甫 李庭诲 李畲 郭震 崔 徐元之 杜咸 高力范 王旭 李谨度 宋遥 张冠宗 杨 元光大 张昶 张冫烈 张樽 康ㄘ 许景先 杨光羽 张氵兑 罗承锡 刘升 韩琬 陆景献 赵冬曦 王沛之 皇甫翼 韩朝宗 冯宗 杜暹 王 郑溥 封希颜宋温瑗 宇文融 姚成 宋鼎 焦如壁 张景明 辛怡谏 薛自劝 梁升卿许融 长孙处仁刘昂 韦洽 赵颐贞 夏侯宜 李濯 薛 元彦冲 崔希逸冯绍烈 孙济 李知柔 杨 崔季友 长孙孝纪 杨 宋宣远 韩宣 卢怡何千里 夏侯刘日正 咸业 崔季友 张倚 张晋明 樊希一 薛亻品亻品雍惟良 李季芝霍栖梧 竹承构 刘彤 乔梦松 康 韦恒 张倚 许融 赵彦至 刘彦回马光淑 裴歆 郑宏之 李昂 班景倩 库狄履温 冯光嗣 唐尧臣 李 杨怂(旧名奉一) 宋询 王焘 李宙 郭 李麟 郭虚己 李忄登 裴令臣 源光誉 卢见义 裴藏 源元韦 杨汪 徐恽 阳润 姚子彦 吉温 贺兰进明
  ◎监察御史并□□□李顾行 贺遂涉(二人名在监察字之下)
  陆景初 辛长孺 柳诠 裴子余 王守廉 司□□ □□□ □□浔 李元敬 路幼玉 王景 张佶 李诚 王怡 李朝隐 祖夙□ □□□ □从训箫嵩褚ギ 李忄曳 李怀让 杨挺 李庭言 宋庭 富嘉 陆大亨 谭环齐氵柳泽 郭震 李畲 魏传弓 封 裴ㄘ 姬处逊 严识元 袁从之 苗廷嗣 宋宣远 郑溥 赵履冲 林洋 王沛之 王志 韦铿 阎正 陈敬陈惠满崔希乔 张冽 张游 王道 宋述 崔琬 袁守一 邵炅 李守质 杜咸 陵惟逸 员嘉静 杨瑶 邹守敬 郑齐婴 魏奉古 崔子原 程文英 王卢微明杨元瑶 张嵩 郑力 刘沼 杨轨臣 司马铨 齐处冲 李尚隐 乐山甫郑温琦蒋岑 刘升 程九皋 梁涣 夏侯宜 赵升卿 高昌 王上客 洪子舆窦慈逊张晤 陆景献 韩朝宗 张敬舆 徐元之 郑瑶 崔琮 敬昭道 贾彦李知古李全交 梁升卿 杨 朱渭辅 徐知仁 慕容 员岘 李 韩昭尤张氵宏郭震 徐恽 孙济 箫隐之 张如壁 卢 陈希烈 杜暹 张李 张宣明 蒋挺 箫诚 刘太童 皇甫翼 箫讠岁 王丘 韦绍 杜令昭 宋鼎 崔液 翟璋刘日正 宋温瑗 张景明 罗承锡 麴先冲 崔慎从 宋遥 慕容琦郑虚心 吕元泰 张向 杜昱 韦洽 崔训 杨至元 马光淑 张樽 魏季随许融 穆思泰 薛自劝 吕霈 卢怡 李谌 卢金友 冯光嗣 乔梦松 胡景济樊希一 霍庭玉 慕容琦 霍栖梧 库狄履温 李庭诲 韩琬 崔颂 宋希玉裴令臣 李 吴太元 冯绍烈 竹承构 梁勋 杨光羽 李畲 吕霜 苻子璋 崔谭 崔季重 张昶 班景倩 郭 何千里 封希颜 韦仲昌 李昂 张具瞻 刘同升 周择从 元光谦 宋询 韦恒 王翼 程烈 李谨度 裴敦复赵宾 杜庭诫 陈九言 郑溥 李忄登 李秀芝 卖晋 夏侯 张氵兑 严杲张利贞 房自谦 彭杲 席豫 于孺卿 马光淑 杨奉一 李承先 卢袭秀 崔先让 萧谅 张环 董琬 王执言 咸业 裴令臣 张景明 杨仲昌 姚成常无欲 徐履道 李李元成 郑力 王焘 薛喜 霍栖梧 莫行 赵彦至 李观 裴藏 郑杨金 宇文融 郭庭倩 何最 许诫惑 常无欲苗晋卿 陈亻丕 张思鼎 张元 权彻 薛自劝 元彦冲 孙 马元直 李观 卢茂伯 郭虚己 刘遵睿明虚己 姜立 薛亻品亻品 康 徐光期 苻子璋 苗晋卿 王灵渐 郭李级 张晓 邬元昌 竹承构 宇文顺 靳豫 李昂 郭 贾 王恽 王翼薛 房 邵琼之 雍惟良 裴フ 陈亻丕 卢茂伯 王 刘绾 马思察 赵辉庭 穆庭斐 颜真卿 斐旷 王大钅黄 郭虚己 王灵渐 薛忻 吴巩 杨汪陈繇 裴子建 平□ 徐建 程荆杞 裴季通韦诫奢 宋若思 薛荣先 蒋氵允薛扌 □□ 崔□ 周□ 韩赏 王维 元 豆卢友 康澜 梁 杨惠 卢弦 蔡九皋 卢执□ 罗希□ 于履□ 许论 姜绍□ 杨钊 崔 源少良 韦镒 王 杨日休 张惟一 贾彦璋 宋少贞 杨谏 郑毓 胡□ □□郑愚 薛诫(二人名在并序二字之下)(郑韬会)
  二十七日寓直(九字在撰文字下)
  韦退之 冯缄 薛眈(三人书在铭末)
  
  ◎右六人名嵌入题文中□杜 王叔达 王翼 李志远 章仇兼琼 吴巩 韦恒 邵□ 王叔达 杨慎矜 达奚 房自厚 赵陵阳 周子谅 常从心 韦芝 康澜 郑钦说 韦叔将许远 沈震 鲜于仲通 蔡希周 张□
  ◎右二十四人名题碑左棱上刘幼复 崔寓 姜超群 吕述 殿中赵广微 李忄詹 元孝绰 王元瑾 皇甫优 李之芳 李彦超 周德远 韩赏 王维 柳□ □□ 胡曼倩 王曾 蒋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