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书

  一、女保皆悬有女保字于冠服,见者不论贵贱,皆加敬礼,以其代为众母,非其子而抚之如子,人类所讬命,其事至仁,其行至难。盖数月之婴儿,体弱无知,事事皆待于女保,抱持、拥卧、哺食、矢溺、提携、嬉弄,无晨无夕;稍一不慎,即致疾病,竟夜哭啼,终日襁褓,劳苦尤甚。而长大或不能相识,不能知报,无所为而为之,其事尤难。孔子之为子报父母曰:“欲报之德,昊天罔报”,盖以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也,故罔极之恩,不在一日之生而在三年之怀。然则保母劬劳,人类赖以育成,其有大公德于公众,岂可言哉!故宜有殊荣异礼以待之。
  一、育婴院择地之精,当与人本院同,或与人本院接近,尤易移送。若地狭难容二院,则可少次于人本院者。然不得在山谷狭隘倾压、粗石荦确、水土旱湿之地,又不得近市场、制造厂及污秽之处。
  一、育婴院结构,当择与婴儿最相宜之式,大约楼居少而草地多,务令爽垲而通风日,临池水以得清气,多植花木,多蓄鱼鸟,画图雏形之事物,皆用仁爱慈祥之事以养婴儿之仁心。凡争杀、偷盗、奸诈种种恶物,皆当屏除,无使入婴儿心目中,其为歌乐及教婴儿歌乐者亦然。
  一、本院凡弄儿之物,无不具备,务令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为主。
  一、管院事者皆以医生充之,由众公举,在选仁质最厚、养生学最明者。
  一、本院婴儿,早暮有医生诊视二次,其衣服若何而宜儿体,饮食如何而适儿度,嬉戏安息如何而合儿神,务令得宜以壮儿体,一切皆由医者节度而女保受命奉行。若几儿岁月无疾则得赏,几儿有疾则得罚。其女保不慎者罚女保。
  一、小儿有病,每日医生诊视三次,分别其轻重。其重者有常医视无次数,且归大医诊视,以康泰复愈,然后如常。
  一、婴儿数月以上者,一人专抚之;其两年以上者,或以一人而看护二三人,随时酌议。
  一、子能言时教以言,凡百物皆备,制雏形或为图画,俾其知识日增。
  一、婴儿能歌,则教仁慈爱物之旨以为歌,使之浸渍心耳中。
  一、婴儿入院后,人口官全集各院行定名礼,为婴儿立名。惟婴儿既经公养,人为全地之公物,非父母所得私有之,不过借父母以生之耳。公家有宝星以赏其胎产之劳,足偿之矣,既不必从太古之母性;不须父养,亦不必同后世之父姓也。且凡有姓则有所私亲,各私其亲,势必如广东各姓之互争而相战,此在太古人类自立则赖之,大同之时最忌别异,必当去之矣。
  一、知识稍开时,将世界有形各物,自国家至农工商务,皆为雏形,教之制作,则习惯若性。及其长也,贫而谋生,贵而监督,皆熟悉工艺,多能鄙事,行之自然矣。
  一、婴儿知识日开,感染不可不慎。故设院之地不可近戏院声伎之地,葬坟火化之旁,作厂、市场、车场哗嚣之所,以慎外感之染而保清明纯固之神。
  一、婴幼身体稚弱,不能当祁寒盛热,且魂体未定,感非时之气,既足以变人体肌,又足以夺人神魂。观印度、马来、非洲之人可见。故今冷带五十度、热带二十度以外,皆不设院。
  一、女保以二年满任,任满时,若公察看其仁慈尽职,婴儿健长,公赠以仁人慈保宝星,此宝星为第一等者。盖婴儿无母,即以女保代为母而育之,非其所生而爱抚如子,其功德大过于生母也。凡有此第一等仁人宝星出身者,足为仁爱之实据,凡有各上职即当推升。其慈幼院之女保,一年为期,则降生母宝星一等,以儿长易抚也。其有愿再任者,任满再赠仁人慈保宝星。凡仁人宝星愈多者,尊荣愈至,他职推选愈速。
第四章 小学院
  凡人自六岁即离育婴院而入于此,至十岁而止。或人智愈开,人脑愈浚,则自五岁至九岁,亦可随时议定。
  一、此院司理及教者皆为女子,号曰女傅。所以用女子而不用男子者,以女子静细慈和,爱抚婴儿,而有耐性、有恒心、有弄心,而男子粗强好动,抚婴之性不如女子,又耐性弄性皆不如女子也。故中国古者教子十年乃出就外傅,出宿于外,则十岁以前必用女傅而不用男傅也,今用其义。
  一、女傅当选德性仁慈、威仪端正、学问通达、诲诱不倦者为之。以儿童性情未定,小学乃其知识甫开之时,举动,颦笑,言语,行为,入耳寓目皆以女傅为转移。熏陶濡染,其气最深,人情先入为主,则终身有不能化者。况人道蒙养之始,以育德为先,令其童幼熏德善良,习于正则正,习于邪则邪,入兰室则香,居鲍肆则臭。故人生终身之德性,皆于童幼数年预为印模,童幼习于善良则终身善良,童幼习于邪恶则终身邪恶。有童幼善良而长大变易者矣。故欲造世界于善良,则选女傅最要矣。
  一、女傅非止教诲也,实兼慈母之任。以人方幼童,尤重养身,少年身体强健则长亦强健,少年脑气舒展则长大益舒展。又童幼之性尤好跳动,易有失误,盖未至自立自由之时,故嫩稚也,当养之。卧起,行游,提携,保持,衣服饮食,照料节度,其事极琐,其行极繁,非有至慈好弄之耐心,不能令童儿之身安而体强也。以至出入嬉游,跳舞戏弄,固不可多束缚以苦其魂,亦不可全纵肆以陷于恶,大概是时专以养体为主,而开智次之;令功课稍少而游嬉较多,以动荡其血气,发扬其身体,而又须时刻监督,勿贡非几。故女傅之任至重,其管理人数亦不能过多也。
  一、学地当择山水佳处、爽垲广源之地,以资卫生,以发明悟;不得在林暗谷幽、岩洞崎岖、水泽沮洳之处。盖林谷幽暗,不通风气,则养生不宜;岩谷崎岖,则于童子之跳动恐有损坠之患;水泽沮洳,则湿气过感,精神不爽也。儿童当知识甫开之时,尤易感染学习,故孟子之圣,而近学宫则陈俎豆,近墓地则效葬埋,近市则为买卖,故所邻染不可不慎也。故学舍之地,宜远阛阓。第一当远戏馆、声伎、酒宴之地,第二当远坟墓葬所,第三当远作厂、车场、市场喧哗之地,庶使非礼不祥之事不接于耳目,哗嚣杂乱之物不扰于神思,保其静正之原,乃可广其知识之学。至于学室之式,务便养身,多其容率以得气,慎其光射以宜目,酌其户牖以通风,多植花木以娱游。既人无私家,皆出于公,财力既厚,布置合宜,无有今村落之狭陋尘嚣,无有今城市之秽污恶习,无有家庭之牵累分半,其于蒙以养正之功,进益之大,相去岂啻天壤哉!
  一、体操场、游步场无不广大适宜,秋千、跳木、沿竿无不具备,花木、水草无不茂美,足以适生人之体。
  一、图画雏形之器,古今事物莫不具备,既使开其知识,而须多为仁爱之事以感动其心,且以编入学课中,使之学习。若夫金工、木工、范器、筑场,既合童性之嬉,即资长大之业,童而熟习,长大忘形,尤于工艺易精也。
  一、儿童好歌,当编古今仁智之事,令为歌诗,俾其习与性成。
  一、大同世文字语言皆归于一,学之自事简而功倍,自修身、习算、地理、历史外,所有人世普通文学皆当学习,其学类、学级随时议定。
  一、学贵以养身健乐为主,盖人生寿命基于童稚也。其时物备课明,一时可抵今人数时矣,故学时可减。其有安息、记念、嘉时、吉日,可肆其游览跳舞,沿树水嬉,无所不可。惟不许为非礼不正之事,见非礼不祥之人。
  一、小学之数,以人数多寡随时增设。然盛热之地,人多发汗,使人筋骨缓弱,神思散越;盛寒之地,使人堕指裂肤,瑟缩战栗,血气不流,功课减少,皆于童幼不宜。故冷带六十度以上、热带一十余度以内,皆不宜设学。若瑞典、那威之和暖当别论。
第五章 中学院
  一、凡人自十一岁即离小学而入此学,至十五岁而出学。此时纯为学龄,一生之学根本于是。
  一、此学可习高等普通学,各视其人资禀之敏钝好尚以为学级学类,随时增议。
  一、入此院时,知识日开,当大同教化美备之时,人类当此,可以比古人十五岁以后,渐有自由自立之志。但身体稚弱,故养体开智以外,又以育德为重,可以学礼习乐矣。礼以固其肌肤之会,筋骸之节,人世相交之道,公家法律之宜;乐以涵养其性情,调和其气血,节文其身体,发越其神思。
  一、入此学时,脑气未充,身体尚弱,不能专事于智思,故德性当令养之益熟,知识当令导之益开,有节有度以养其正可也。
  一、此学年龄已长,衣服饮食皆可自理,可纯用礼律以绳之,不须再用保傅。故不论男女皆得为师,惟才德是视。导之以正义,广之以通学,绳之以礼法,虽于慈惠之中而多用严正之气。
  一、人生学问之通否,德性之成否,皆视此学龄,中学不通,则无由上达于上学及为专门之学,而终身受其害矣;德性不习定,至长大后气质坚强,习行惯熟,终身不能化矣。及夫时过乃悔而欲学,则勤苦而难成,年长乃变而化性,则倔强而难屈。故中学之师,尤当妙选贤达之士,行谊方正,德性仁明,文学广博,思悟通妙,而又诲人不倦、慈幼有恒者,方当此任。全世界之人类才能德性皆系之,岂不重哉!
  一、管学总理之人皆由公推,须学行并高,经验甚深,慈爱普被者,方许充之。其分理、助教略同。
  一、中学院舍当择广原爽垲近海近沙之地,令基宇极广,可容万数,自食堂、藏书楼、体育场、游步园、操舟渚莫不毕备,其专门之学,则自农、工、商、矿凡百实验之事,莫不备具,以备学者游观,玩摩,摹学,故体裁当极伟大,乃足备用;其院舍皆当令与人体相宜。
  一、中学之童,年少血气未定,易于感染,凡剧场声伎之所,葬墓、市场、作厂、车场不净哗嚣之地,院舍皆不得近,此以绝邪缘而正思感。
  一、中学之童,年少体弱,在寒带则患以祁寒而减功课,在热带则患以盛热而损身体。除冬夏各有所宜外,余月皆在温带设学。
  一、中学之藏书楼,凡中学应用之书器、图画、古物、雏形应皆具备,令学者可一见而博物会通。
  一、中学杂列各学,并延群师以资讲习。其最高级者,与今各国大学、专门学殆过之;以其时教冶化明,物备时节,又无家累,故人之智慧比今倍蓰也。
  一、中学每所可藏万人或数万人。食堂及起居出入,皆有部位,分班序列,俨如军队,大师如将帅,分教如偏裨,小教习如队长。坐作、进退、讲习、息游皆有时限,衣服如一,望之有荼火之观。人愈多则观摩愈大,众愈积则激励愈深,道德易一,风化易同。其有过失者,终身不容于众,以为愧耻,故亦寡矣。
第六章 大学院
  凡人自十六岁离中学而入此,至二十岁而出学,生人之学于是终焉。凡大学皆专门之学,实验之学。盖自十五岁前,于普通之学皆已通晓,至此时脑髓已通,不待束缚,不事防检,精粗高下,惟志所之,聪敏钝塞,惟人自受。从古贫人,至是时皆不得为学之候,惟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欲成就同类,俾其大成,故令人人有此五年之学。此时之学,于育德强体之后,专以开智为主,人人各从其志,各认专门之学以就专科之师。其学政治、法律则为君、为长。学教育、哲理则为傅、为师,学贸易、种植则为农、为商,学一技一能则为工为匠,虽贵贱攸殊,高下迥异,而各禀天赋,各极人官,各听自由,各从所好,分业成能,通力合作,其于利物前民以供公众之用则一也。
  一、大同之时,无一业不设专门,无一人不有专学,世愈文明,分业愈众,研求愈细,究辨愈精。故大学分科之多,备极万有,又于一科之中擘为诸门,一门之中分为诸目,皆各有专门之师以为教焉而听人自择。其门目之多,与时递增,不须今日为之预定,至千万年后,其门目之多,牛毛茧丝不能比数。五年之中,强敏者既听兼通数学,中才者亦得妙解一门,虽极愚下之资,笃守一业,亦足以下之自养其身,上之足赡公用,此乃大同仁复众生之意也。盖自有生以来,十五年中,同为世界之人,无一人之或富或贫,或贵或贱,同育公家,同学公学,无家可恃,无私可恋,无累可牵,无德可感,无游非学,无群非学,齐驱并进,无却无前,万千并头,喁喁向上。虽欲不学乎,有引于前,有鞭于后,无由有失学者矣。人固无不德性齐一,学识通明矣。及其入大学也,资格五年。重念二十出学之后,上无公家之养,下无父母之畜,欲不发愤而成学业,将立为饿莩矣,否则入恤贫院而为苦工,名誉全削,终身不齿于人类矣,此又中人以下所不甘者也。况导以善诱之良师,夹以万千之侪辈,耻心既激,循序可升,虽极顽钝之资,无有不成之材矣。今天下子弟之无赖,人才之不成,至于老无一能,终身穷饿,寡廉鲜耻,或为盗贼而就刑戮,此固其人之愚不肖,亦由治教未备之所至也。或其少失父母,无人教化;或因穷不得学,不识之无;或学仅岁月,不能通艺;或父兄椎鲁,乡曲愚鄙,不知所教。假有家富能学,父兄为都士,知所教,教学能至弱冠;然其间濡染家庭市井都邑之恶习,费去家事、疾病、送死、吉凶、祭祀之间日多,有贫贱、死丧、困苦、哀伤之感情,而无公家园舍、园囿之精洁广大,无歌乐、图画、书器雏形之美备欢乐,无万千齐驱并进之策励,无学级、学类、良师、益友之教导观摩,其间相去,何啻天渊。故必行大同之道,而后人人为有用之美才,人人为有德之成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