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坚瓠集
坚瓠集
鼓转六更
夜漏五五相搋。为二十五。唐李郢诗。二十五声秋点长。是也。至艺祖以建隆庚申受禅。问国祚修短于陈希夷。有只怕五更头之言。盖庚更同音也。艺祖命宫掖及州县。更漏皆去五更二点。并初更去其二。以配之。首尾止二十一点。即转六更。谓之虾蟆更。严鼓鸣钟。禁门方开。百官随入。终宋之世皆然。杨诚斋有天上归来有六更。汪水云有乱点传筹杀六更之句。至理宗景定元年。历五庚申而宋亾。谓非五更头乎。元延佑九年庚申。而顺帝生。顺帝实宋少帝赵■〈显,去页〉子。明兵入燕都遁去。时呼庚申君。刘尚宾庚申帝大事记可见。明高皇方号顺帝云。然则艺祖命转六更。亦与数暗符矣。 开元遗事云。宫漏有六更。君王得晏起。疑是设言耳。
王探花判
醒睡编。探花王刚中为御史。出巡福建。尤溪张松茂。与邻女金媚兰私通。被获到官。王见檐前蛛网悬蝶。指谓张曰。汝能赋此免罪。张即曰。只因赋性太颠狂。游遍花丛觅异香。今日悞投罗网里。脱身还籍探花郎。王又指竹帘命金赋之。遂吟曰。绿筠劈破条条直。红线相连眼眼奇。只为如花成片段。遂令失节致参差。王称赏。见二人供状俱未议婚。即判云佳人才子两相宜。致福端由祻所基。判作夫妻永谐老。不劳钻穴隙相窥。人目为王方便云。
水底月诗
曾于友人处见破书中有水底月诗云。皎洁明蟾夜气寒。清光上下两团圆。瑶池王母呈氷镜。水底神人献玉盘。一任浪掀流不去。几回龙戏欲吞难。叮咛醉客休来捉。曾悞诗人溺素澜。惜作者姓名不传。
陆放翁诗
陆务观初娶唐氏。于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因出之。改适同郡宗子常。春日出游。相遇于沈氏园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放翁怅然。为赋钗头凤词题园壁云。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鮹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氏见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未几唐快快而卒。闻者为之怆然。
冯当世诗
冯当世【京】未第时。客余杭县。为官逋所拘。计窘无出。题诗所寓寺壁云。韩信栖迟项羽穷。手提长剑喝秋风。吁嗟天下苍生眼。不识男儿未济中。一胥魁范某见之。为白令丐寛假。令疑胥受赇游说。胥曰。冯秀才甚贫。安所得物赂某。昨见其所留诗。知他日必贵。令索其诗观之。即笑而释其事。后京果三元及第。
吕文穆
吕蒙正父龟图。多内宠。与其母刘氏不睦。并蒙正出之。颇沦踬窘乏。与温仲舒读书于洛阳之龙门利涉院土室中。有拨尽寒炉一夜灰之句。及蒙正登第。乃迎二亲同堂异室奉养之。妻自姓宋。传奇谬以母姓为妻姓。破窑缘此附会也。惟噎瓜亭在府城南。蒙正微时拾遗瓜于此。后作相建亭。示不忘也。 尧山堂外纪。蒙正朝罢归衙。偶片雪沾衣。欲斩执役人。夫人因举拨灰诗讽之。乃已。又随事讽谏。尝题鸱吻云。兽头原是一团泥。做尽辛勤人不知。如今抬在青雪里。忘却当初窑内时。
韩魏公
韩魏公【琦】镇中山。李清臣谒见。其侄报曰。大叔方睡。不即与通。清臣因题诗于壁曰。公子乘闲卧碧幮。白衣老吏慢寒儒。不知梦见周公否。曾说当年吐哺无。魏公见之。曰。吾久欲见此生。竟有东床之选。 又士人赝作公书谒蔡君谟。蔡心疑之。然士颇豪迈。蔡与三千缗。作书。并果物。遣四卒送于公。士因谒公。以其故请罪。公曰。君谟手叚小。恐未足以了公事。复作书。令见夏太尉。子弟有不然者。公曰。士敢于为我书。又能动君谟之意。其才器亦不凡矣。至关中夏竟官之。
张元
宋庆历间。华州进士张元。累举不第。落魄不得志。负气倜傥。尝薄游塞上。观覧山川。有经略西鄙意。元咏雪。有战退玉龙三百万。败残鳞甲满天飞之句。其咏鹰诗。有有心待搦月中兔。更向白云头上飞之句。欲谒范韩二帅。耻自屈。乃刻诗石上。使人拽之市。而自笑其后。二公闻而召见。踌蹰未用。元乃间走西夏。结连囊霄。谋抗朝廷。连兵十余年。大为边患。后秦桧为相。一士假其书谒扬州守。守觉其伪。以白金五伯金缴原书。管押其回。桧见之。即补以官。复厚赠之。或问其故。桧曰。有胆敢假桧书。若不以一官束缚之。则南走胡。北走越。为祻不浅。观桧此举。加于韩范一等矣。
求闲
行营杂録。有一士甚贫。夜则露香祈天。益久不懈。一夕忽闻空中语曰。帝悯汝诚。间汝所欲。士曰。某所欲甚微。非敢过望。但愿此生衣食粗足。逍遥山水闲。以终其身。足矣。空中大笑曰。此上界神仙之乐。何可易得。若欲富贵则可。是清乐天所靳惜。百倍于功名爵禄。而世之闲人。反劳扰以求多事。不亦愚哉。故曰。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
处闲散
张士诚据平江。明兵围之。唐伯刚和人泥字韵云。玉楼金屋愁如海。布袜青鞋醉似泥。谓居权要者不如处闲散之乐。王元载亦诵一诗云。二十四友金谷宴。千三百里锦帆游。人间无此荣华乐。无此荣华无此愁。与唐诗相类。
偷闲
张伯起谭辂。天下有大盗。而跖其小者也。曹马盗人天下。吕黄盗人国。可谓能盗。其竟皆不免祸。至有欺世盗名者。所盗无形。宜若可免祸。而亦有报。盖名者造物所忌。不可以大位厚赀盗之也。计世间惟一间字可盗。语云。偷闲。偷即盗之谓也。盗此庶几无祸。 有贵人游僧舍。酒酣。诵唐人诗曰。因过竹院逄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僧闻之而笑贵人问僧何笑。僧曰。尊官得半日闲。老僧却忷了三日。
欧阳伯乐
夷坚志。宋吉州士子赴省。书前牌云。庐陵魁选。欧阳伯乐。有人作诗诮之曰。有客遥来自吉州。姓名挑在担竿头。虽知汝是欧阳后。毕竟从来不识修。
蜂丈人
雪涛集。明高皇微行。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翁言年月日时。皆与高皇同。高皇曰。尔有子乎。曰无。有田产乎。曰无。高皇曰。然则何以自给。曰吾养蜂耳。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高皇默念。我有京省。渠有蜂桶敌之。此年月日时相合之符。又问尔于蜂岁割蜜几次。翁曰。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每月割之。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我以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量入为出。以糊其口。而蜂有余蜜。得以不馁。明岁又复酿蜜。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割之。无余蜜。故蜂多死。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高皇叹曰。民犹蜂也。上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民死而税安从出。是亦不留余蜜之类也。蜂丈人之言。可以为养民者法。
此翁又出
刘氏鸿书。高皇在御。好微行。以察人情之背向。常以夜出。暂止逆旅。枕石眠草藉上。中夜。有二人起共语。高皇潜听之。一人在庭中。一人在室内。庭中人呼室中人曰。今夜此翁又出矣。吾视玄象。当在民舍中。头枕石脚踹藉而卧。室中人笑曰。君得无悞耶。高皇闻而异之。即以手足异位而寝。俄其人亦至庭中。曰君果误矣。此人头枕藉脚踹石耳。高皇闻之。不觉汗浃于背。即夕还宫。购求两人不可得。是后微行稍稀矣。
翣几木片
七修类稿。高皇常微行。遇一监生同饮于酒家。问其乡里。生曰。四川重庆人。高皇曰。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生应声曰。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高皇大喜。又举翣几木片命赋诗。生吟曰。寸木原从斧削成。每于低处立功名。他时若得台端用。定向人间治不平。高皇叹赏。探钱偿酒家而去。明日召生入。谓之曰。汝欲登台端乎。命为按察使。
击门锥
龙兴记。高皇赐刘诚意一金瓜。曰击门锥。有急则击之。一夕。夜将半。以击宫门而入。高皇问之。曰睡不安。思上奕碁耳。甫奕。俄报太仓灾。遽命驾往救。诚意止之。请先遣一内使充乘舆往。往则旋毙车中矣。高皇惊问。曰干象有変。特来奏闻。问何人为谋。曰早朝衣绯者是。明晨。西班中果有一臣衣绯。命缚之。即取袖中悬哨鸽欲放之。则鸽已死。盖以鸽为号起伏兵也。
王吉妇
龙兴记。高皇战偶失利。夜行宿于妓馆。明发语姓名。题于壁间曰。二之十。古之一。左七右七。横山倒出。得了一。是为土之一。皆不解。后生子。闻上登极。因录以闻。遂命工部造府。封子为王。其妇不召见。盖言王吉妇得子为王也。
布袋和尚
洪武政尚严猛。天下股栗。一日。游一寺。令正从者。入内。悄无一人。见壁间画一布袋和尚。墨痕猷新。旁题偈云。大千世界浩茫茫。收拾都将一袋藏。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寛些子又何妨。盖以讽也。亟索其人不得。
文若诗
双槐岁抄。仁祖先家泗州。盰眙有第一山。元人文若题诗其上曰。汴水东流过旧京。恢图妙算入皇明。暂携诸将停归骑。来看中原苐一城。诗作于元。而皇明之句。已与国号相符矣。
谣童
至正乙酉。淮楚间童谣曰。富汉莫起楼。富汉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王国。高皇于丁未年即吴王位。即羊儿年也。
异僧
洪武微时。于凤阳城中遇一游僧。手持小磬。号于众曰。击磬卖诗。声绝诗成。高皇因指鸡卵为题。僧即吟云。一块无瑕玉。中含混沌形。忽然成五德。叫落满天星。僧已先知圣主。而假诗以为之兆也。
般若庵诗
洪武战江南曰。投太平府般若庵。欲借一宿。僧异其状。輙问爵里姓名。因题诗寺壁曰。战退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主。只管叨叨问姓名。后僧恐人见。垩去其诗。登极后。遣人视诗在否。众僧惶恐。有僧补一诗。使返以无对。命钥僧至。将杀之。僧曰。御诗后。吾师有诗在焉。问何诗。僧诵曰。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恐惹鬼神愁。故将法水轻轻洗。尚有龙光射斗牛。高皇喜。寺僧皆免究。
驿童对
洪武定江左。见驿中有七岁儿。问之。对曰。臣故父当此役。今臣代父耳。高皇曰。能对乎。曰能。高皇曰。七岁儿童当马驿。儿应声曰。万年天子坐龙廷。高皇大悦。蠲其役而官之。
黄蔡叶
张士诚据吴时。其弟士信为相。专用参军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图事。三人皆迂阔。不识大计。轻薄者因作十七字诗云。丞相做事业。专用黄蔡叶。一夜西风起。干瘪。吴元年丁未秋。大将军徐达破苏州。三人皆伏诛。刳其肠而悬之。至成枯腊。
吊张士诚
杜东原【琼】耕余录。有吊张士诚诗云。天星夜落水犀军。又见吴台走鹿羣。睥睨金汤空自固。仓皇珠王竟俱焚。将军只合田横死。国士嗟无豫让闻。风雨年年寒食节。麦盂谁上太妃坟。此盖当时有感于士诚者。但不载谁作。近阅尧山堂。此诗乃天台王泽作。
老头儿
洪武微行。闻一老妪呼上为老头儿。高皇怒。至徐太傅家。绕室行。沉吟不已。时太傅他往。夫人震恐。再拜曰。得非妾夫负罪耶。高皇曰。非也。嫂毋恐。令召五城兵马司总兵至。曰张九四小窃江东。吴民至今呼为张王。朕为天子。此邦居民。呼朕为老头儿。遂僇其里一空。而徙吴民居之。
雪词
张明善。元之遗老。能以诙谐讽人。张士德攘夺民地。以广园囿。偶雪夜张宴。邀明善咏雪。明善题云。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杀吴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士德大惭。
满江红
洪武居滁阳时。欲图集庆。与徐达间行至江口。欲买舟以觇江南虚实。值岁除。呼舟人无应者。有夫妇老人载一小舟。欣然纳之。曰天晚矣。明当早渡。且进鸡酒。具黍为食。明辰发舟。老叟举棹。口中打号子曰。圣天子六龙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高皇闻此吉语。与中山蹑足相庆。登极后。访得之。无子。官其侄。并封其舟而朱之。以故江中渡船谓之满江红云。
彭友信
彭友信攸人。岁贡至京。一日高皇微行。偶相值。忽见红霓。口占云。谁把青红线两条。和云和两击天腰。友信应声曰。玉皇昨夜鸾舆出。万里长空驾彩桥。高皇异之。相约明辰会于竹桥。同早朝。翌辰。彭果往候。久不至。遂失朝。已而宣入。高皇曰。有学有行君子也。以为北平布政司。
大明皇帝
闲居笔记。京师佛刹曰多宝。高皇游幸。见幢幡上尽书多宝如来。高皇曰。寺名多宝。有许多多宝如来。左右寂然无答。翰林学士江怀素请对。许之。对曰。国号大明。更无大大明皇帝。高皇称善。遂升吏部尚书。以彰其才。
大明一统
刘三吾侍高皇微行。入市小饮。无物下酒。高皇独吟曰。小村店三杯两盏。无有东西。三吾未及对。店主对曰。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高皇称其才。眀日召至。欲官之。店主以元人。辞不受仕。
兄弟应兆
明初。豫章士人兄弟。由贡入太学。夜梦人语曰。七窍比干心。如是数次。翌早言梦。兄弟不殊。未详其义。时五月竞渡。生儒出游。惟二生笃志不出。高皇偶微行。至号舍。闻书声。大喜。见案上有藕一截。因出对曰一弯西子臂。兄弟齐声对曰。七窍比干心。高皇称赏。命铨部以御史授之。
刘诚意题箸
雪涛集。刘诚意【基】初见高皇。与坐赐食。问曰。先生能诗乎。对曰。吟诗儒生事也。高皇因举斑竹箸为题。诚意应声曰。一对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高皇攒眉曰。秀才气味。诚意曰。汉家四百年天下。总属留侯一借间。高皇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