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后山谈丛
后山谈丛
○英宗即位韩琦服诸王
英宗即位,韩忠献公使谕宗室诸王曰:“皇帝已即位,大王宜思保富贵,毋行所悔。”诸王皇恐,诣次求见,公谢却之。某王还次及阶,足废不举,扶而后升。
○刘攽讥王安石说字始
王荆公为相,喜说字始,遂以成俗。刘贡父戏之曰:“三鹿为麤,麤不及牛;三牛为犇,犇不及鹿。谓宜三牛为麤,三鹿为犇,苟难于遽改,令各权发遣。”于时解纵绳墨,不次用人,往往自小官暴据要地,以资浅,皆号“权发遣”云,故并讥之。
○张詠论寇准
张忠定守蜀,闻莱公大拜,曰:“寇准真宰相也。”又曰:“苍生无福。”幕下怪问之,曰:“人千言而尽,准一言而尽,然仕太早,用太速,未及学尔。”张,寇布衣交也,莱公兄事之,忠定常面折不少恕,虽贵不改也。莱公在岐,忠定任蜀还,不留,既别,顾莱公曰:“曾读《霍光传》否?”曰:“未也。”更无他语。盖以不学为戒也。
○寇准无后房嬖幸
莱公性资豪侈,自布衣夜常设烛,厕间烛泪成堆,及贵而后房无嬖幸也。
○晁端彦为王某忏罪
王某公薨,秘书晁少监端彦,以外姻为忏罪,而戒僧“和我”,乃大唱曰:“妒贤嫉能罪消灭。”闻者莫不笑也。
○代北天池屋记
潘美为并帅,代之北鄙,山有天池焉,岁遣通判祭之,其后惮远而罢。久之,契丹遣祭焉,又易其屋记。至熙宁中,始有其地,凡数岁,两使往来,卒不能辨而与之。
○张方平论宋辽战史
故事:岁赐契丹金缯服器,召二府观焉。熙宁中,张文定公以宣徽使与召,众谓:“天子修贡为辱,而陛下神武,可一战胜也。”公独曰:“陛下谓宋与契丹凡几战?胜负几何?”两府八公皆莫知也。神宗以问公。公曰:“宋与契丹大小八十一战,惟张齐贤太原之战才一胜尔,陛下视和与战孰便?”上善之。
○司马光二吕岁断死罪数
元祐初,司马温公辅政,是岁天下断死罪凡十人。其后二吕继之,岁常数倍。此岂人力所能胜邪?
○张夏堤钱塘江
钱塘边江土恶,不能堤,钱氏以薪为之,水至辄溃,随补其处,日取于民,家出束薪,民以为苦。张夏为转运使,取石西山以为岸,募捍江军以供其役,于是州无水患,而民无横赋。
○范仲淹擅答元昊书
范文正公帅鄜、延,答元昊书不请。宋元宪请斩,云:“度必擅以土地金帛许之。”晏元献、郑文肃请验其书,仲淹素直,必不隐。书既上,乃免。
○太祖受位不改旧官
太祖既受位,使告诸道,东诸侯坐使者而问:“故宰相其谁乎?枢密使副其谁乎?军职其谁乎?从宫其谁乎?”皆不改旧,乃下拜。
○何承矩一
真宗至陈桥,驻跸不前行,遣知院陈尧叟先至澶,问知州何承矩:“当驻江陵,当驻澶渊耶?”尧叟夜至城下,不得人。既明,承矩遣通判率郡官迎驾。久之,承矩亦出见尧叟。尧叟传宣,承矩曰:“某守藩将尔,安知可否,此宗工大儒素所留心者。”顾吏取自书札子,曰:“臣带郡符,率属吏,躬诣界首,奉迎圣驾,将面天颜,臣不任踊跃欢呼之至。”实封以付尧叟。尧叟复问,对如前。尧叟既去,真宗遣中使问尧叟“承矩云何”,道路相踵,既至发封,乃知当去。而尧叟兄弟皆大怒。承矩卒,诸子不敢仕。
○何承矩二
承矩子雄州北筑爱景台,植蓼花,日至其处,吟诗数十首刻石,人以谓“何六宅爱蓼花”,不知经始塘泊也。
○契丹困中国法
自五代来,契丹岁压境,及中国征发即引去,遣问之,曰:“自校猎尔。”以是困中国。
○税子步刹石
予为汝阴学官,学者多言万寿之西、颖水之上有林号“税子步”,步之西有异木,人莫能名,相传数百岁,荣落不时,旧有碑云:“粉黛涂容,金碧之树。”余过之,往观焉,木身才十数年尔。是时岁暮,群木皆落,从者以谓枯也。木下有刹石,石有像文,有铭云:“曹公有悟,怖心未已。敬造浮图,式祟妙理。文词阐相,粉黛涂容。金刹一树,永出烦笼。开元十六年,岁在执徐首旬五日建。”地故佛氏道场,石乃刹下铭也。“粉黛涂容”,谓建像也,“金刹一树”,谓建刹也。读者寡陋,传者喜为缘饰,苟无此石,亦足惑世也。
○壶公观大木
蔡州壶公观有大木,世亦莫能名也,高数十尺,其枝垂人地,有枝复出为木,枝复下垂,如是三四,重围环列,如子孙然。世传汉费长房遇仙者处,木即县壶者。沈丘令张戣,闽人,尝至蔡,为余言:“乃榕木也,岭外多有之,其四垂旁出,无足怪者。柳子厚《柳州》诗云‘榕叶满庭莺乱飞’者是也。”
●卷五
○寇准慰国哀贺登极书
余读《魏氏杂编》,见真宗时公卿大夫慰国哀登极往还书,盖大臣同忧戚,宜有庆吊。往在南都,奉神宗讳,见苏尚书作路发运帖,莫知当慰与否也,相与商论,竟复中辍。乃知前辈礼法犹在,而近世士大夫之寡闻也,因录之。寇侍郎慰书曰:“伏以大行皇帝,奄弃万邦,天下臣子,毕同号慕。昔同华缀,俱受异恩。攀灵驭以无由,望天颜而永诀。方缠悲绪,遽捧台函。摧咽之诚,倍万常品。”贺书曰:“伏以圣人出震,大明初耀于四方;王泽如春,普庆载颁于九有。凡在照临之下,毕同欢忭之心。侍郎久滞外藩,已成美政。廊庙伫征于旧德,云雷始洽于新恩。未果驰诚,先蒙飞翰。感铭欣慰,无以喻名。”
○夏竦家中风方
夏英公家中风方,父子屡中辄愈。
○鱁鱼
鱁鱼,大鱼白也,今谓之魶子。
○王逵逐妾
王学士逵妻某氏,妾常辱之,诉于逵,不受,亦不校也。或问之,曰:“彼将去矣,不必校也。”已而逵怒,逐之,某尽归其装,一家皆谏止之,曰:“此自彼有,吾何与焉?然亦非彼所有也。”妾遇盗,尽亡其资。尝语家人:“今夕甘露下,使以器取之。”又谓逵曰:“新妇妾某日当死,以后事属公。”皆然。
○仁宗四时衣夹不御炉扇
仁宗四时衣夹,冬不御炉,夏不御扇。
○太祖待故人
太祖为太原镇将,舍县人李媪家,媪事之谨。他日访其家,媪则死矣,得其子,以为御厨使,久之不迁,求去。太祖日:“以尔才地,御厨使其可得邪?爵禄以待贤能,而私故人,使我愧见士大夫,而尔意犹不满邪?”
○太祖以蜀宫画图赐茶肆
太祖阅蜀宫画图,问其所用,曰:“以奉人主尔。”太祖曰:“独览孰若使众观邪!”于是以赐东华门外茶肆。
○太祖不以法吏为狱官
太祖不以法吏为狱官,畏其迁情而就法也。
○慈寿宫赐王安石嫁女珠褥
王荆公嫁女蔡氏,慈寿宫赐珠褥,直数十万。
○太祖不受秦玺
前世陋儒,谓秦玺所在为正统,故契丹自谓得传国玺,欲以归太祖,太祖不受,曰:“吾无秦玺,不害为国。且亡国之余又何足贵乎!”契丹畏服。
○仁宗赐飞白书
嘉祐之末,宴二府、两制、三馆于群玉殿,御书飞白以遍赐之。蔡襄、王珪同为学士,襄有书名,而仁宗使珪题所赐,两人各自得也。
○吕端立真宗一
太宗不豫,吕正惠公宿西省,内侍都知王某夜叩省门,以丧讣告,且问所立。于时长子楚王以疾废,真宗次为太子,诸子王者五人。公曰:“此何语?内侍欲斩邪?预立太子,正为此尔,且吾奉手诏,可取视也。”王既人,公遽阖户锁之而去。真宗既立,还而出之。
○吕端立真宗二
太宗数私谓正惠公日与太子问起居,既崩,奉太子至福宁庭中,而先登御榻,解衣视之而降,揖太子以登,遂即位。
○张詠命崇阳民拔茶种桑
张忠定公令崇阳,民以茶为业,公曰:“茶利厚,官将取之,不若早自异也。”命拔茶而植桑,民以为苦。其后榷茶,他县皆失业,而祟阳之桑皆已成,其为绢而北者岁百万匹,其富至今。始,令下,惟通乐一乡不变,其后别自为县,民亦贫至今一也。
○韩琦荐欧阳修
韩魏公屡荐欧阳公,而仁宗不用。他日复荐之曰:“韩愈,唐之名士,天下望以为相,而竟不用。使愈为之,未必有补于唐,而谈者至今以为谤。欧阳修,今之韩愈也,而陛下不用,臣恐后人如唐,谤必及国,不特臣辈而已,陛下何惜不一试之以晓天下后世也?”上从之。
○改置社稷息盗
叶表为句容令,县有盗,改置社稷而盗止。下邳故多盗,近岁迁社被于南山之上,盗亦衰息。
○幞头
司马温公云:仁宗崩,有司用乾兴故事,群臣布四脚加冠,于是时莫识其制,以幅巾幕首,破其后为四脚。其后郑毅夫读《续事始》云:“三代黔首,以皂绢裹发,周武帝裁为四脚,名以幞头,马周请重系前脚。盖布四脚脚皆后垂如周制,遇暑则系其前脚如唐制。”英宗崩,宋次道误为布幞头,有司遂用民间幕丧之服,以今漆纱幞头去其铁脚而布裹之,前系后垂而不可加冠,坏之而冠幞头之失,自次道始也。余谓四脚皆冠,今士大夫丧冠是也,大布之冠古也,四脚今也,于礼为繁矣。
○萧贾窦氏兄弟
萧贾窦氏兄弟同利,伯治要,仲治繁,季为士,逸饮无度,伯薄之,给与有限,仲数私为偿其费,季德之,相亲睦。伯既卒,仲之子复为士,游学京师,季始疑之:“彼能欺其兄而私我也,恶知其不欺我而私其子!”数以诋仲,仲实不私也,而无以自明,季终疑之,相与如仇。嗟乎!不慎其始,卒以相诋。
○哉才
《尔雅》:“哉,始也。”注云:《尚书》曰:“三月哉生魄。”,《释文》云:“亦作裁。”疏云:“古文作才,以声近借为哉始之哉也。”余按《说文》:“才,草木之初生也。”“哉,言之间也。”当作才,非借也。又按《集韵》云:“缯一人色曰纔。”借作才,非是。
○立化雀
无为军巢县拓皋镇永宁院。有雀栖于庭松,累日不去,遣取视之,已立化矣;盛夏极暑,经涉月余,形质不坏,轩喙鼓冀,有腾翥之状。
○阿井
阿井在阳谷县故东阿城中,惟二井甘水也,相传秤之比他水重尔。
○广济衙门石榴木
广济衙门之上有石榴木,相传久矣。元丰末枯死,既而军废为县;元祐初复生,而军复。
○教坊乐
教坊之乐以不齐,凡乐作不偕作,止不偕止,以先后次第而起止,故婉而长,然亦未始不齐也。余于此得为政之法焉。
○蜀中小车
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一也。
○中秋月
中秋阴暗,天下如一,中秋无月,则兔不孕,蚌不胎,荞麦不实。兔望月而孕,蚌望月而胎,荞麦得月而秀。世兔皆雌,惟月兔雄尔,故望月而孕。
○火米
蜀稻先蒸而后炒,谓之“火米”,可以久积,以地润故也。蒸用大木空中为甑,盛数石,炒用石板为釜,凡数十石。
○物能出火
油、绢、纸、石灰、麦糠、马矢粪草皆能出火。
○坐化猫等
庐州有坐化猫,峡中有坐化胡孙,李公择家有坐化蛇,唐有鹦鹉舍利。
○阳谷不诉灾伤
郓州阳谷,自国初已来,不诉灾伤。
○八阵图
汉州德阳及峡中定军山皆有八阵图,定军山下土堆也。
○李昊范仁恕劝蜀主不拒而降
王师初伐蜀,李昊、范仁恕劝后主不拒而降,不听。雍则仁恕之后也。
○大陆
某官杜子民言:“大陆,今黎阳是也;自此而西北降水,疑安阳河是也。”大陆,邢州巨鹿泊也,过此为九河。父老言,九河者正流分为支流,同为逆河者,为潮水所逆,行十余里,边海又有潮河,自西山来,经塘泊。
○李昉相太祖
李相昉在周朝知开封府,人望已归太祖,而昉独不附。王师入京,昉又独不朝,贬道州司马。昉步行日十数里,监者中人问其故,曰:“须后命尔。”上闻之,诏乘马,乃买驴而去。三岁,徙延州别驾。在延州为生业以老,三岁当徙,昉不愿内徙。后二年,宰相荐其可大用,召判兵部。昉五辞,行至长安,移疾六十日,中使促之行,至洛阳,又移疾三十日而后行。既至,上劳之,昉曰:“臣前日知事周而已,今以事周之心事陛下。”上大喜,曰:“宰相不谬荐人。”
○笱
《诗》云:“惟寡妇之笱。”寡妇乃用笱尔,古之渔笱,亦有制也。
○陈恕领春官得人
陈恕领春官,以王文正为举首,岁中,拔刘子仪于常选,自云:“吾得二俊,名世才也。”是不愧于知人。杨文公以为然,谓王杨休山立,宗庙器也。
○嘉州紫竹等
嘉州旧产紫竹、楠、榴、樱木等,仕于蜀者,竞采之以为器,人甚苦之,吴中复作《嘉阳四咏》诗以悼之。
○连氏纵罪卒之善报
章氏之先起家为将,为王氏守北边,号太傅,其妻连氏,封郡君。太傅尝因事欲斩两卒,郡君苦救之不得,乃阴纵之。两卒奔江南,皆为将。闽之乱也,李氏使两卒将而攻之,太傅已卒,其子守之,两卒使人谕郡君言“城旦暮当破,郡君无忧也”。郡君报曰:“尔全我一家何济?不若完此一城。”两将许之,谕使降,卒完一城。此其所以有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