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分甘余话
分甘余话
◎宗元鼎诗
余门人广陵宗梅岑,名元鼎,居东原,其诗本《才调集》,风华婉媚,自成一家。常题吴江顾樵小画,寄余京师云:“青山野寺红枫树,黄草人家白酒ド。日莫江南堪画处,数声渔笛起汀洲。”余赋绝句报之云:“东原佳句红枫树,付与丹青顾恺之。把玩居然成两绝,诗中有画画中诗。”顾字樵水,亦名士。
◎荐人不令其知
余在九卿时,荐举人才甚多,率不令其人知之,故时有冒窃居功者,闻之一笑而已。如孟世泰、李涛、鞠宸咨、庄、卫台常、刘元勋之属,盖不下十余人,至今屡被迁擢尚有不知者。宋苏魏公云:“平生荐举不知几何人,惟孟安序朝奉岁以双井茶一瓮相饷。”古今一也,要视其出于公、出于私尔。闻往昔荐一人有酬谢不訾者。
◎杨巍诗
吾郡杨太宰梦山先生(巍),五言冲古淡泊,在高子业、华子潜季孟间,如“远道令人愁,况近单于垒。秋风入雁门,羽书日三至。微微霁景流,天壤色俱素。乡心生塞草,世事入秋风。风雨楼烦国,关山李牧祠。闲将流水引,梦与古人居。雨响残秋地,城分不夜天。石古苔生遍,泉香麝过余。”皆逼古作。
◎论交友
余平生交友不敢自居于薄,在京师遇施愚山、沈绎堂、李容斋、叶讠刃庵数公之丧,哭必尽哀。今人虽至交,指天日、盟肺腑,及势分相埒,声名相亚,遂忘夙好,而反下石者有之矣。可叹也。
◎听经蛇
古德云:“水、鸟、树林皆为说法。”又云:“狗子具佛性。”此非虚语。近耳目闻见,如京师某寺之蜘蛛塔,安陆之念佛鸟,靖州之听经鹅,皆昭灼在人耳目者。新城北郭真武庙老道士赵云山,戒行清苦,每诵经,辄有一蛇ㄣ伏其旁,久益驯扰。云山殁,蛇亦去不见。以是推之,露柱瓦砾皆可知也。
◎礼拜豕
康熙丙子,余再以祭告使蜀,归次朝天关,土人云:某寺有一豕,每闻僧徒诵经,辄随其后礼拜,诵毕,即卧佛座之下。性好洁,欲溲溺则出往山间,皆有常度。过者必往看之,今尚在。
◎虎貔长斋诵佛
明大梁周藩有一虎,卫宫门,长斋不噬,虽投以豚蹄,亦不食也。先大父尚书公官汴臬时,亲见之。蜀中瓦屋山有貔貅,不食人及牛犬之属,惟食虎豹,口常诵阿弥陀佛,山中僧徒以为法护。
◎徐俯负心
宋南渡后,高宗最重苏黄诗文笔墨,求其子孙官之,徐俯师川亦以山谷之甥,驯至通显。其诗本江西派也。贵后,或以书贺之,稍及山谷渊源,师川答云:“涪翁之妙天下,君其问诸水滨。”噫!安得此负心之语。
◎虾须帘
帘名虾须,高,海中大虾也,长二三丈,游则竖其须,须长数尺,可为帘,故以为名。
◎治腋气方
治腋气,热蒸饼一枚,擘作两片,糁蜜陀僧一钱许,急挟之腋下,少睡片时,俟冷弃之。
◎窦泰
北齐窦泰,母期而不产,有媪教之曰:“渡河湔裙,生子必易。”从之,生泰。胡文恭宿诗:“犹余仙媪湔裙水,几见星妃度袜尘。”
◎治吐血方
治暴吐血,以蛛网为丸,米汤饮下,立止。
◎楸叶治疮
立秋日,日未出,采楸叶熬膏,傅疮疡,立愈。
◎消痞
皮硝入鸡腹中,煮食,消痞。(以上方见《说苦》)
◎<台瓦>
<台瓦>,盛酒器也,大者一石,小者五斗,亦作鸱夷。
◎纪侯台
纪侯台在今寿光县南三十里,春秋纪国也,耕者常于台下得一玉。宋太平兴国中,郑州修东岳庙,于地中得玉杵臼,皆不知何所用之。
◎录清波杂志一条
余作《浯溪考》成,又得唐蔡京、郑谷,宋释惠洪数诗,录为补遗。适见《清波杂志》一条,姑录于此,云:“浯溪《中兴颂碑》,自唐至今题咏实繁。零陵近虽刊行,止荟萃已入石者,未暇广搜博访也。赵明诚待制妻易安李氏常和张文潜二长句,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思有深致者能之乎?”李易安诗二篇,曩从陈士业(宏绪)《寒夜录》钞出,已入集中,忘其出处本周辉也。
◎王安石选唐诗
诸说皆言王介甫与宋次道同为三司判官时,次道出其家藏唐诗百余编,俾介甫选其佳者。介甫使吏钞录。吏倦于书写,每遇长篇辄削去。今所传本,乃群牧吏所删也。余观新刊《百家诗选》,又不尽然。如删长篇,则王建一人入选者凡三卷,乐府长篇悉载。何未刊削?王右丞、韦苏州十数大家,何以绝句亦不存一字?余谓介甫一生好恶拂人之性,是选亦然,庶几持平之论尔。
◎年家眷
顺治末,社事甚盛,京师衣冠人士辐辏之地,往来投刺无不称社盟者。后杨给事自西(雍建)疏言之,部议有禁,遂止不行。二十年来,京师通谒无不用“年家眷”三字,即医卜星相亦然。有无名子戏为口号曰:“也不论医官道官,也不论两广四川,但通名一概年家眷。”亦可一笑也。余所见不随俗者,惟龚尚书芝麓(鼎孽)、劳中丞介岩(之辨)二公而已。
◎西樵罢乐
唐熙甲辰,先兄西樵以中州科场磨勘事自吏部移法司。会中秋,合肥龚端毅之门生为置酒,呼梨园部奏伎。公愀然,曰:“王西樵无妄,在请室吾辈可乐饮乎?”遂罢遣乐人,茗粥清谈而已。古道久废,特书此以励薄俗。
◎孙廷铨异征
益都孙文定公(廷铨)为诸生时数有异征,一日,天未明,自家赴塾,过大街西关(街名)见一人负檐而立,长过于檐,无他径趋避,其怪忽直前ㄏ之。文定急奔溪西凤山玉皇宫,怪物亦涉水随至。文定方皇遽无计,忽自觉身骤长。与之相等,乃手搏之,怪物错愕逃去。又常读书家塾,有狐夜遗金豆十余枚,后既贵,人称金豆孙家。公顺治中历官吏、户、兵三部尚书,康熙元年拜相。
◎先人古镜端研
或贻古镜一,视之乃先太师公故物也,背有公自制赞云:“《尔雅》曰:‘鉴,谓之镜。’《释名》曰:‘镜,景也,言有光景也。’古之人目短于自见,取诸镜以观其面,夫镜不设形而能有形,故人举其丑则怨,镜见其丑则善。《南华经》云:‘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无伤。’吁,可以镜矣。”赞曰:“荣兮玉,光兮珠,其用常明,其中常虚。”左有文曰“万历甲申年造”。上为乾卦,有小印为象形,公名也;右一小印,曰“桓台王子廓”,公字也。公故物惟此镜与端溪小研一,光洁如白玉,亦有刻字,曰“王子廓家珍藏。”端研无铭。
◎张丽华小祠
秦淮青溪上有张丽华小祠,不知何代所建,余赋诗二首纪之,以存古迹。云:“璧月依然琼树枯,玉容犹似忆黄奴。过江青盖无消息,寂莫青溪伴小姑。”“临春楼阁已销沉,遗庙荒凉碧藓侵。惟有青溪呜咽水,至今犹自怨韩擒。”唐修《隋史》,谓韩擒虎曰韩擒,避庙讳也。
◎邓艾庙
蜀剑州西郭有小庙,祀邓艾,余赋绝句《示州人》云:“申屠曾毁曹瞒庙,常侍还焚董卓祠。剑阁至今思伯约,蜀巫翻赛棘阳儿。”明时有官阴平者,立一碑于道左,大书曰“邓艾入蜀路”。见者笑之,碎其石。今之立庙,得无类是耶?
◎若干
“若干”二字,出古礼乡射、大射,数射算云“若干纯”、“若干奇”。若,如也,干,求也,言事不定,当如此求之。又《曲礼》:“问天子之年,始服衣若干尺矣。”《汉食货志》颜注云:“设数之名也,亦曰如干。”又复姓,后周有若干凤及右将军若干惠。若音人者反。《释名》云:“以国为姓。”右《癸辛杂识》所引极详,辄因或问而备录之。
◎岑诗非创
岑诗“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黄庶诗“山精水怪衣薜荔,天禄辟邪眠莓苔。”余游庐山亦得句云:“薜荔衣怪树,山风恐行人。”各写一时所见,而句法相似。然岑亦本古诗“罗帷卷舒,似有人开”意,非创也。
◎名心未忘
古人著述诗文,一生心力所寄,必有所托,以思传于后世。如白乐天写集三本:一付庐山东林寺,一付苏州南禅,一付龙门香山寺。陆鲁望诗文手稿,尽置白莲寺佛像腹中。唐求诗草大瓢中,投诸岷江之流。皆名心未忘故也。如来自言,四十九年未曾说著一字,乃亦以身后结集,属大迦叶,岂名心亦未尽忘耶?顷襄城刘太乙(青藜)翰林书来云欲自作八分,书余《渔洋》《蚕尾》诸集诗,藏于少林。代余谋所托,意良厚,因述此以报之。
◎水仙
水仙之名甚美,冯夷为河伯,名曰水仙;伯牙从成连之海上,作《水仙操》;西湖有水仙王祠;陶岘泛三舟于江湖吴越间,号为水仙;他如雒妃、湘君之属,皆水仙也。乃盗贼如孙恩,流毒会稽、吴兴数郡,及势穷投海死,其党亦称为水仙,甚可笑也。脱清都仙籍果有此辈,正当与赵高、李林甫同班尔。
◎治喉闭急症方
治喉闭急症用鸭嘴、胆矾,研极细,以酽醋调灌,吐出胶痰立愈(《癸辛杂识》云:帐带散用白矾,不甚效)。
◎治障翳及赤眼方
《癸辛杂识》又云:熊胆少许,用净水略润开,尽去筋膜、尘土,入冰脑一二片,如泪痒,则加生姜粉些少,以银箸点眼,能去障翳及赤眼,最效。
◎治小便不通方
余戊子四月,患小便不通者三四日,诸方不效。章丘药李洞开者,用犀角、玳瑁二味,磨水服之,甚验。
◎小字入诗
同年汪钝翁,小字液仙。程石瞿,小字佛壮。刘公<甬戈>,每自称阿<甬戈>。余在扬州日,常有诗寄西樵兄及三君云:“佛壮谈诗登秘阁,液仙趋府算钱刀;还思阿<甬戈>归清颖,仕隐无端愧汝曹。”“天宁佛火共淹留,千里惊逢落雁秋;何处凭栏望西北,暮云明月满萧楼。”诗载《渔洋前集》。
◎囊云
坡公作《搴云篇》,余昔行秦栈中,见道左石罅间烟气如缕,顷刻弥漫山谷。已而雨大至,行人衣袖中皆云也。始信囊云非妄。
◎街道厅
工部郎官有街道厅一,差出则二黑鞭前引,而一隶肩独板在马后。汪郎中玺以启贺其僚友某云:“双鞭前导,宛两股之虾须;独板后随,如一条之狗尾。”闻者无不大笑。汪字樊桐,仁和人,作《肃松录》。
◎柳敬亭
左良玉自武昌称兵东下,破九江、安庆诸属邑,杀掠甚于流贼,东林诸公快其以讨马、阮为名,而并讳其作贼。左幕下有柳敬亭、苏昆生者,一善说评话,一善度曲,良玉死,二人流寓江南,一二名卿遗老,左袒良玉者,赋诗张之,且为作传。余曾识柳于金陵,试其技,与市井之辈无异,而所至逢迎恐后,预为设几焚香,瀹介片,置壶一、杯一;比至,径踞右席,说评话才一段而止,人亦不复强之也。爱及屋上之乌,憎及储胥,噫,亦愚矣!
◎吴敏道诗
余小时见宝应吴敏道诗一卷,颇有佳句,仅记其一绝云:“扬子江头雨,双桡倚绿芜;愁心将客梦,日夜向东吴。”惜不忆其全矣。
◎胡应麟论歌行
胡元瑞论明人歌行,极尊空同而略于大复,不知何《听琴》、《猎图》、《送徐少参》、《津市打鱼》诸篇,深得少陵之髓,特以秀色掩之耳。胡专举《明月》、《帝京》,陋矣。
◎明清之际歌行三派
明末暨国初歌行,约有三派:虞山源于杜陵,时与苏近;大樽源于东川,参以大复;娄江源于元白,工丽时或过之。
◎蜀八十老僧诗
蜀八十老僧果庵诗:“轩窗无暑觉云起,竹树有声知雨来。”
●卷三
◎杨青藜答刘正宗书
潍县老儒杨青藜字禄客,又字石民,与安丘故相刘公宪石(正宗)老友也,相国假归,招之不往,答书略曰:“侧闻直指程君,按部安丘,与尊并辔入城,观者莫不骇异。既入城,未至尊府半里许,即下马步泥淖中;既过半里许,乃敢乘。有势如此,阁下能无惧乎?阁下之所居与阁下之所行,众忌之而欲甘心焉者,匪朝夕矣。乃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窃为阁下危之。某伏处草泽,稍有异闻,如龚芝麓之镌十三级,则以蜀、洛分党也;赵韫退之坎禀终身,则以避马未远也;周栎园之拟立斩,则以报复睚眦也;陈百史之无辜伏法,则以争权竞进也。其他讹传尚多,事关鸿钜,有伤国体,有干名教,谅阁下所必不肯为者,愚不敢轻信而妄言之。即此数端,亦足以招悔尤而犯清议矣”云云。未几,而刘被祸甚烈,杨亦霍氏之徐福云。
◎秦氏摹宋刻小本九经
近无锡秦氏摹宋刻小本《九经》,剞劂最精,点画不苟,闻其版已为大力者负之而趋。余曾见宋刻于倪检讨雁园(粲)许,与秦刻方幅正同,然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矣。
◎持银碗乞食
陈说岩相国(廷敬)说其乡有兄弟皆为名卿,而其孙愚不知书,家以中落,至持银碗乞食于市而不悟银可易米。人家子弟不读书者可以为戒。因书示子孙辈云。
◎先人刻书著述
先太师大司马公常刻小本《玉壶冰》,细入毫发,都穆元敬所著也,又《文选删注》及《赵松雪文集》。先方伯赠大司寇公常刻贾侍郎三近《滑耀编》即《文府滑稽》之流;又张南湖纟延《诗余图谱》,《少游南湖诗余合刻》,二公皆高邮人也。今版皆毁于兵燹。余所见者仅此。略记其目,以示后人。
先高祖太仆忠勤公遗墨,止有采三殿大木于黔中时所为祝嘏词,及史论数篇。先曾祖大司徒公著述,有《炳烛编》、《摄生编》、《百警编》,皆门生郭文毅明龙(正域)为序,及谏议疏稿。先伯祖大司马公著述,有《皇祖开天玉律》,并进疏经理奏议、总督宣大奏议,大半载陈大樽(子龙)《经世八文编》,而混入太仓王少司马思质(忄予)疏数篇,忄予州先生父也,舛讹当改正。本兵及署太宰奏议,无专刻,今邑志略载数篇。先祖方伯赠大司寇公著述,《群芳谱》最著,康熙四十六年特旨命翰林官汪灏、张逸少等四人续广之,又御制序文冠诸编首;余如《剪桐载笔》、《操弧剿说》、《心赏编》、《日省录》、《救荒成法》、《举业津梁》等凡十余种。先伯父侍御公著述,有《陇首集》。先兄吏部西樵有《然脂集》二百卷、《十笏草堂集》、《西湖竹枝》、《三舟倡和词》(与宋荔裳琬、曹顾庵尔堪)《广陵倡和词》(与陈其年维崧等)。先仲兄礼吉有《抱山堂集》。先叔兄叔子有《古钵集》。皆已刻梓。又从叔祖郡丞定宇公《迂园集》,少司马立宇公《西台奏议》、《巡抚奏议》,吏部季木公《问山亭集》、《齐音》、《李杜诗评》,大宁令用晦有《鹤隐集》,从伯文玉《笼鹅馆集》,余尝欲录其简要,合为一编,藏之家塾,奔走四方,卒卒未暇,今老矣,未必能终践此志,聊志其目,存之家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