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读书记

  无为而治者章 无为者犹言行其所无事也注中下二层意本子法言非正解
  直哉史鱼章第二节 注如于孙林父殖放弑之谋按厚斋云殖当为喜
  顔渊问为邦章首节 封建不废治天下即在为邦内谦词二字似稍濶逺
  第五节 必言舞者舞所以象成功此章是论为邦如舜之九成为邦功业方做得完备也不专是包声在内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章 斥为窃位纸上都是霜气者与二字岂复尚留不尽或以此二字都带委婉则譬之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等语亦委婉也夫谓圣人出语浑融不为已甚者谓于窃位之外不宜别有深文如恐公室有人私家翼翦之类罗织没左证疑狱耳岂蔽贤应得之辜可为末减耶三思节其义亦尔一友谓予再字亦且放活些予应之曰幸文子非四思而后行恐不好更説个三斯可矣竟无以难也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章 注易从二字妙亦欲其同归于厚先之以善道之方耳非竟薄待之也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章 此节当兼指穷理
  君子义以为质章 蝉聫而下三之字俱就处事説首句体下三句用 义是天理之宜安有不诚实者信以成之恐是谓其及于物处合内外皆诚实也
  吾之于人也章 上节自是圣人尽其性以尽人之性事下又援古以晓有世教之责者不当薄待今此之人耳
  第一节 私笺云如字活其字实 注中是善未着而自我表之称是恶未着而自我发之二字不可顺口读过若善恶为众所共见则公好公恶不待言也第二节 饶双峯曰民字即上面人字人对已而言民对君而言下有三代字面也 斯民也即三代之君直道而行之民而三代之君所以直道而行之民者以民心本直不可枉其是非之实也故直道二字偏主君説不得所以二字之意偏主民説又不得三代之三字口气 注今此之人按笺云即上节人字也 葢以此民即三代之时按即字极可味行之以私即此人行之以直即此人顾转移何如耳
  吾犹及史之阙文也章 阙文西涯兼其事其文言之巧言乱徳章 妇人之仁不能忍其爱匹夫之勇不能忍其忿
  众恶之章 私笺云察字活有可信可疑二端在内按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则亦无所疑矣可与杨説叅防
  吾尝终日不食章 此章以仰之弥髙一章防方得劳心必求逊志自得真解 思与学不可分知行説 学是求之实地注却云逊志便非学而不思者矣
  君子谋道不谋食章 不是中二句是无命也不是末一句是无义也命是中人説的知义则命不足道故口气须着一折
  当仁不让于师章朱子云此仁字当在大处难做处説 私笺云重一当字当担当也
  季氏篇 洪氏云云按洪氏此条不根应从辨疑刋削季氏将伐颛臾章 通章尤重在责由求
  第三节 注冉求为季氏聚敛尤用事此句是
  第四节 费在之阳鲁以费为东郊故谓之东诗鲁颂正义云谓之社稷臣者以其附属于鲁亦谓鲁之社稷其国犹是世继非专臣也然非专臣故季氏将伐若其纯臣鲁君季氏岂得伐取之也 横渠云虽非鲁臣乃吾所以事社稷之臣也 注先王封颛臾于此山之下按先王通指虞夏以来言之 在鲁地七百里之中按此则自周以来锡之山川土田附庸也
  第六节 二子之罪只在不持不扶致季氏得纵其欲故夫子亦止责之如此下文注中冉有实与谋句太过弑父与君亦不从也夫子固有以信之矣凡读传注须就经文彼此叅防乃可以折其衷耳
  第八节 此节自解所以难于救止之故不可説似代季氏逺虑注中是朱子过于疾恶处 固谓阻东若虎之负嵎登山则下临费邑故曰近
  第九节 欲之即夫子欲之二字
  第十节 安溪先生谓凡物兼并则多均分则寡均未必无寡也富者多危贫者多安安未必无贫也古人之意以为宁寡而不可使不均宁贫而不可使不安故所患者在彼而不在此夫子又推论其理谓古人所以不患寡而患不均者葢均则各得其分不相侵夺虽或有寡不至于贫且均则各得其分不相侵夺其和可知和则有无可以相资盈虚可以相济并可不至于寡矣此古人所以贵于均也古人所以不患贫而患不安者葢安则内变不生外衅不作虽或不免于贫而决不至于倾矣夫为国家计者虑倾危耳无倾危之虑则贫犹不足患而况于寡乎此古人所以贵于安也
  十一节 逺人犹当来且安之况邦域之中可寻干戈乎
  十二节 相夫子即上彼相之相 分崩离析即上所谓危也颠也 私笺云颛臾在邦域中如何谓之逺人夫子以萧墙对颛臾则萧墙近颛臾逺其为逺人可知按动干戈于邦内指颛臾此逺人只泛言
  天下有道章 此章只指周家一代説
  第二节 独言政不在大夫诸侯纠合同盟翼戴天子方伯连帅之职大夫窃柄即名不正也岂不有其君顾能奉天子哉 安溪先生云天子主天下之政诸侯亦主一国之政虽至治盛世诸侯得自治其国但礼乐征伐之权则不敢自专耳若大夫则无政大夫有政即无道之邦矣故特举大夫言之 自诸侯亦是无道何以只説大夫须分晓又诸侯若数世之内增修其徳亦代有天下矣商周是也须并见得对面之意
  第三节 不议不横议也
  益者三乐章 注节谓辨其制度声容之节按乐字精神正在辨字上见
  君子有三畏章 三畏九思其数则经文所定凡以并合作对者皆庸人自扰不待阅而始弃掷者也 存心养性所以事天
  生而知之者章 气质不同是正意杨氏説又言表推论耳此只可于下三段中见之如俗下于上也中即搀入不废学为金针则中庸至诚尽性当照其次致曲耶君子有九思章 九思是内外合一之事须体味南轩九者当养之于未发之先持之于方发之际二语毎句兼敬义夹持工夫则程子所云各专其一朱子语录中所谓一是主一之义方有归宿 曰忠曰敬曰言曰事二句所占地甚濶此章次序似当以君子不重则不威章叅观【辛巳与世得商论得此】
  见善如不及章第二节志者万物一体之志也养此心谓之求其志道者万物得所之道求志之时而道在我矣至此乃见之施行耳【安溪先生少时解】 注守其所逹之道也按守字好便贴得隐居二字出
  邦君之妻章 称之异邦句若縁上邦人二字来则曰寡君夫人可已守溪据礼记自不谬 若如礼记夫人自称于异邦之君则当在自称曰小童之下莱峯文亦是 杂记讣于他国之君夫人曰寡小君不禄此称之异邦之一证不得专据曲礼
  阳货篇阳货欲见孔子章第二节 孔子时年四十三子之武城章首节 歌四逹则邑人皆化于上之教而古治可复矣故夫子尤深喜之
  第三节 君子学道句不可粘着武城君子须防注中皆字及必教二字夫子二句平説子游之意尤在下句见不可遗一人也能句句叙述中作虚歩引起下句乃佳 爱人二字即説不忍下有不学道之人亦得 君子虽以位言然只是俊秀之属爱人谓他日临民也方是子游所取之人 私笺云道字不专指礼乐按率性谓道礼乐所以养其徳性故学道者必由之 学字重与教字对今人只粘道字无欛柄矣 注皆不可以不学按皆字是指地无大小非总上之语
  子张问仁于孔子章 注又言其效如此按言其效亦仲弓问仁章使以自考之意仍须收向里来説 必有其效始是能行究竟
  佛肸召章末节 此节是答昔言
  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章第三节好仁不好学二句此仁字只是爱之理不宜防得太濶故注中解愚字
  云若可陷可罔之类
  总注又皆所以救其偏也 论来説信便可该直説勇便可该刚乃繁而不杀列之为六皆因子路气质所偏尤在此处故加详也 但言仁智实包礼义在好学二字内辨之明义也处之当而有节文礼也
  小子何莫学夫诗章 次节是立志三节是修已四节应事接物五节不惟知常而能处变六节诗本性情教归敦厚又就修已应事之重者言之
  子谓伯鱼曰章 二南之诗但言治国由于齐家耳若夫起化之本始于修身必待为之者自得于声诗之表然后有所感发兴起为能推之而通放之而准若将注中修身齐家句囫囵吞枣防过便似不曾读诗者末二句亦安能醒发
  礼云礼云章 注敬而将之以玉帛和而发之以钟鼓此用礼乐之本 此和字就人心言 总注礼只是一个序乐只是一个和此制礼乐之本 此和字就统体言
  古者民有三疾章首节 全是伤今不可杂以思古意须防民字若古之君子有礼乐以养其中和之徳气
  禀之偏无所不化矣
  第二节 私笺云此是即习气以验风俗狂矜愚是病曰肆曰防曰直犹为本症曰荡曰忿戾曰诈则已变而为别候矣
  予欲无言章第三节 天理发见流行固不待言而显著然非黙识而深察之则亦有不可得见者须照首节注中不察二字下意乃抉开示子贡之神
  孺悲欲见孔子章 士相见礼疏云传通孺悲欲见孔子不由绍介故孔子辞以疾
  宰我问三年之丧章第四节 注礼父母之丧云云皆撮举闲传 受以成布按受继也
  君子亦有恶乎章 总注侯氏云云按此人人所当恶微子篇栁下恵为士师章子未可以去乎 言未可以去而事人乎是望之变通不是疑其不见防
  齐景公待孔子曰章 只是礼貎在季孟之间故曰不能用若权位如此则举国而听矣 当就事权上説景公初意本欲用孔子也及为人所沮而志气顿衰故复有不能用之言非特礼貎之谓也注中贵字及程子礼字不可误防
  齐人归女乐章 听行如季孙孟子以证见行可之仕桓子始非不善也俗下欲深文之不知如此则孔子去国反不得为见防矣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章 接舆佯狂事同箕子其心乃近于狷者也 如上章季桓子便是今之从政者第二节 曾之狂有茂对时物气象接舆之狂但知天地闭贤人隐而已此夫子欲与言以广之也
  长沮桀溺耦而耕章第二节 注今下问津今宋本作令按作令乃应上使字
  第三节 厯聘而终无所遇则是未尝不避人也末节 夫子于他隐士未尝自辩正为桀溺之言有过甚者故明人之不可避因见天下之无可易也子路尝闻浮海之叹而喜恐其惑于桀溺之言亦因以喻之孔疏隐于山林是同羣言吾自当天下同羣安能去人而从鸟兽居乎
  子路从而后章首节 尹氏谓其词气雍容不当直云责子路言我惟恐如此何暇知夫子也 私笺云四体三句葢言夫人四体不勤则不分五谷即庄子汉隂丈人徃矣无乏吾事之意责子路意在言外
  末节 道之行废闗气运之盛衰非一身计也若君臣之义则吾性分所固有职分所当为废之则此身先有亏阙处矣故明知道虽不行此义不敢自我而废也行义对徇禄説玩注然谓之义则事之可否云云自见今人与洁身乱伦滚作一句都谬 注福州有国初时写本云云按圣人説话便是八面俱到子路恐不解便如此当是受辞于夫子也
  逸民章第二第三第四节 三节须兼时与道言之太师挚适齐章 安溪先生谓此章官名次序皆有义理葢分堂上堂下之乐言之侑食之官乃近君者故贵之也
  周有八士章 或曰成王时人按此郑康成説贾逵又以为文王时 当从子政季长之説作宣王时中兴之业所以不能尽复文武之旧者生材虽盛而沦于下位也
  子张篇执徳不宏章 注有所得而守之太狭按所得只是这些道理别无所有故谓之徳孤孤只是孤单【朱子】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章 我之不贤与须于絜长量短时指与一个茫然长思瞿然内愧光景上与字语意极安详此与字极局蹐 子张之言乃泛然处众之道非所以交朋友也毋友不如己者孔子言之但一拒字太迫狭耳注中过髙二字尚断不倒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章 未字只是足上后字作此句须沉吟追味见而后二字为必不可易之法乃有情有味
  仕而优则学章 重下截 上句为世卿言之下句则草野之秀民也圣门无突然便説仕者两则字亦须説得微不同上句是但有余力便学下句是须有余力乃仕也
  堂堂乎张也章 重不能辅人边
  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章 此所以观常人之用情非立教然也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章 法家谓刑乱国用重典不知自上致之也哀矜勿喜包当用法平恕不失其怵惕恻隐意
  纣之不善章 甚多也公羊传云曹伯之罪何甚恶也其甚恶奈何不可以一罪言也 有人之恶有水之恶左传有汾浍以流其恶是也须还他两层
  君子之过也章 此章乃警戒至切之语不可放退説日月之食在君子为非常之变人皆见之不可得而掩也人皆仰之惟速改斯得复其常也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章 卫公孙虽知夫子者浅然亦见其无所不通以为求之当世何处得此大成规模可从他就学故有焉学之问子贡告以夫子之大固有自来却四面零星鬬合非可限定一处何处不从学其成就亦非必专师一人也 注夫子生知而未尝不好学按此句是朱子言外推论非问答正解 道字固不论道体朱子解为谟训功烈与凡周之礼乐文章以为此则有时坠地赖人能记者耳其实列圣相传之微言已不外此故孟子注亦举此节证闻而知之但非子贡当下问答所及故或问于范太史之説复谓其不切叔孙武叔毁仲尼章多见其不知量也 邢云古人多祗同音引襄二十九年左传多见疏也服防本作袛见疏及张衡西京赋为证
  子为恭也章第三节 大可为化不可为非人力可及当就徳性学问至处实讲
  末节 上节总包体用説此节就徳性之及人一半可见处示之与大哉尧之为君章同
  尧曰篇尧曰章第三节 有罪谓得罪于天 简在句似并指有罪无罪説 注又言君有罪非民所致按此二句最难措词
  第四节 私笺云大赉正以富善人也按鹿台钜桥之积虽多亦安能徧及四海须知此是第一节事正为商家畿内之民身在水火有朝不及夕之忧虽有善政亦莫能待故首为此举四海闻之亦如被其赐也善人则尤有加焉洪范中所谓富者有廪禄也注中皆字不可贴大字説 下文方説四方政行天下民归次第自可想见
  第五节 安溪先生云此节正申明善人是富之意归重在仁人上 私笺云过即督过之过按此节叙在大赉之后只当就仁人上并见虐政汚俗所当咸与维新大慰百姓责望与之更始意不可泥书今朕必徃重説伐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