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东山杂记
东山杂记
赵子昂
文人事异姓者,易代之际往往而有,然后人责备最至者,莫如赵子昂。元僧某题赵子昂书归去来辞云:“典午山河半已墟,搴裳胄逝望吾卢。翰林学士宋公子,好事多应醉里书。”虞堪胜伯题其《苕溪图》云:“吴兴公子玉堂仙,写出苕溪似纲川。回首青山红树下,那无十亩种瓜田。”周良右题其画《竹》则云:中原日暮龙旗远,南国春深水殿寒。留得一枝烟雨里,又随人去报平安。”沈石田题其画《马》则云:“隅目晶梵耳竹披,江南流落乘黄姿。千金千里无人识,笑看胡儿买去骑。”王渔洋题其画《羊》则云“南渡铜驼犹恋洛,西来玉马已朝周。牧羝落尽苏卿节,五字河梁万古愁。”诸家攻之不遗余力,而虞胜伯一绝,温厚深婉,尤为可诵。虽然,渊渊玉俭,彼何人哉,如赵王孙者,犹其为次也。
诏书征聘处士
诏书征聘处士,后汉多有之,唐宋以后颇不多见。惟宋太祖征种放一诏,见宋史放本传;元太祖征邱处机一诏,见《长春真人西游记》耳。顷阅明人文集,得二诏书:一杜斅《拙庵集》首,有初召敕符云:谕山西潞州壶关县儒士杜斅。昔云驭宇内者,无倖位,无遗贤,致时和而世泰。盖善备耳聪目明之道。所以士仁者乐从其游,辅之以德,间有非哲者处于民上,则倖位遗贤亦备矣。今朕才疏,远圣道之良宗,是致贤隐善匿,民未康,世未泰,今尔博学君子,齿有年矣,符到若精力有余,则策杖来朝,果可作为,加以显爵,与朕同游。故兹敕谕。下二行中间用宝。一云寅字六十四号,一云洪武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又附载召宋讷敕符曰:朕君天下,十有三年矣。盖野无遗贤,虽夙夜孜孜以求贤贤何弗至。今四辅官杜斅,抱忠为国,举应知宋讷,才堪任用,符到之日,有司礼送赴京,以称朕意焉。又史鉴《西村集》首,有威化十六年八月征聘诏文,曰:朕承丕绪,用人图治亦有年矣。永惟劳于求贤,然后成无为之治,乐于忘势,乃能致难进之英。闻尔处士沈周史鉴沈酣经史,博洽古今,蕴经纬之远猷,抱君民之宏略,顾乃遁迹邱园,不求闻达,朕眷怀高谊,思访嘉谟。兹特遣使征尔赴用,际期同德,出宜汇征,以副朕翘企之意云。则明代征聘,尚下诏书。其后鲁王监国九年,征贡生朱之瑜,亦尚用敕书,其书今载《舜水集》首。而《拙庵》、《西村》二集,世所罕见,故备录之。又按石田翁与史明、古涧,征明史本传不纪其事,今乃得之明古集中。石翁卒于正德四年,年八十四,则是时年五十一矣。
毛西河命册
十余年前,扬州骨董铺有毛西河先生命册,乃康熙戊寅年推算者,推命人为京口印天吉。先生时年七十六,生于明天启三年癸亥十月初五日戌时,其八字为癸亥壬戌壬戌庚戌,后附其姬人命册,年三十三岁,为丙午正月十六日子时生,其八字为丙午庚寅丁酉庚子,其人殆即曼殊也。推命者谓先生于八十八岁当卒,过是则当至九十四,先生首书其上曰:“时至即行,不须踌躇,但诸事未了,如何如何?”老年畏死,乃有甚于少壮者,殊可一哂。然先生竟以九十四岁卒,亦奇矣。
士人家蓄声伎
士人家蓄声伎,只应他人之招,其风盖始于杨铁崖。崖崖出游,以家乐自随,故时人作诗讥之曰:如何一代杨夫子,变作江南散乐家。明中叶后,尚有此风,如何元朗、屠长卿辈,皆有声伎,皆是也。沿及国初,此风尤盛。尤西堂《钧天乐自序》:“丁酉之秋,薄游太末,阻兵未得归。逆旅无聊,漫填词为传奇,率日一曲,阅月而竣,题曰钧天乐。家有梨园,归则授使演焉。适山阴姜侍御还朝,过吴门,函索予剧”云云。则此种家乐,实应外人之招。盖当时所谓名士者,其资生之道如此。此外如查伊璜等亦然。至李笠翁辈,乃更不足道矣。
日知录中泛论多有为而为
顾亭林先生《日知录》中泛论,亦多有为而为,如“自古以文辞欺人者莫如谢灵运”一节,为钱牧斋发也,“嵇绍不当仕晋”一则,为潘稼堂发也。
钱牧斋
冯巳苍《海虞妖乱志》,写明宁王大夫之诪张贪乱,几于燃犀烛牛渚,铸鼎像魑魅。实代之奇作也。书中于钱牧斋无一恕词,且不满于瞿忠宣。巳苍虽牧斋门人,然直道所见,亦不能为之讳也。顾此书,则牧斋乙未后之事,乃此固然,毫不足怪,其为众恶所归,又遭文字之禁,乃出于人心之公,非一朝之私见。尤可笑者,嘉道间,陈云伯为常熟令,修柳夫人冢,牧斋冢在其侧,不过数十步,无过问者。时钱梅溪在云伯幕中,为集苏文忠公书五字,曰东涧老人墓,刻石立之,见者无不窃笑。又吴枚庵《国朝诗选》以明末诸人,别为二卷附录,其第一人为彭捃,字谦之,常山人。初疑无此姓名,及读其诗,皆牧斋作也。此虽缘当日有文字之禁,故出于此。然令牧斋身后,与羽素兰同科,亦谑而虐矣。
柳如是
顾云美苓自书所撰《河东君传》,前有《河东君初访半野堂小像》,作男子装束,亦云美所摹。墨迹藏唐风楼罗氏,世罕知其文者,故备录之。传云:河东君者,柳氏也。名隐,更名是,字如是。为人短小,结束俏利,性机警,饶胆略,适云间孝廉为妾。孝廉能文章,工书法,教之作诗写字,婉媚绝伦。顾倜傥好奇,尤放诞,孝廉谢之去。游吴越间,词翰倾一时。嘉兴朱治涧为虞山钱宗伯称其才。宗伯心艳之,未见也。崇祯庚辰冬扁舟访宗伯。幅巾弓,著男子服,口便给,神情洒落,有林下风。宗伯大喜,谓天下风流佳丽,独王修微、杨宛叔与君鼎足而三,何可使许霞城、茅止生耑国士名姝之目。留连半野堂,文燕浃月。越舞吴歌,族举递奏。香奁玉台,更唱迭酬。既度岁,与为西湖之游。刻《东山酬唱集》,集中称河东君云。君至湖上,遂别去。过期不至,宗伯使客构之。乃出。定情之夕,在辛巳六月初七。君年二十有四矣。宗伯赋前七夕诗,要诸词人和之。为艺绛云楼于半野堂之后。房栊窈窕,绮疏青琐,旁龛古金石文字,宋刻书数万卷。列三代秦汉尊彝环璧之属,晋宋以来法书,官哥定州宣成之瓷,端溪灵壁大理之石,宣德之铜,果园厂之髹器,充牣其中。君于是乎俭梳靓妆,湘簾棐几,煮沈水,门旗枪,写青山,临妙墨,考异订讹,间以调谑,略如李易安在赵德甫家故事。然颇能制御宗伯,宗伯甚宠惮之。乙酉五月之变,君劝宗伯死,宗伯谢不能。君奋身欲沈池水中,持之不得入。其奋身池上也,长洲明经沈明抡馆宗伯寓中见之,而劝宗伯死,则宗伯以语兵科给事中宝丰王之晋,之晋语余者也。是秋,宗伯北行,君留白下,宗伯寻谢病归。丁亥三月捕宗伯亟,君契一囊,从刀头剑芒中,牧圉饘橐惟谨。事解,宗伯和苏子瞻御史台寄妻韵,赋诗美之。至云“从行赴难有贤妻”,时封夫人陈氏尚无恙也。宗伯选列朝诗,君为勘定《闺秀》一集。庚寅冬绛云楼不戒于火,延及半野堂,向之图书玩好略烬矣。宗失职,眷怀故旧,山川间阻,君则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有鸡鸣之风焉。久之,不自得。生一女,既昏。癸卯秋下发入道,宗伯赋诗云:“一翦金刀绣佛前,裹将红泪洒诸天。三条裁制莲花服,数亩诛锄田。朝日瘦铅眉正妩,高楼点黛额犹鲜。横陈嚼蜡君能晓,已过三冬枯木禅。鹦武疏窗昼语长,又教双燕话雕梁。雨交沣浦何曾湿,风认巫山别有香。初著染衣身体涩,乍抛稠发顶门凉。萦烟飞絮三眠柳,飓尽春来未断肠”。明年五月二十四日宗伯薨,族孙钱曾等为君求金,要挟峰门,以六月二十八日自经死。宗伯子曰孙爰及婿赵管为君讼冤,邑大夫谋为君治丧葬。宗伯门人顾苓曰:“呜呼!今而后宗伯语王黄门之言,为信而有征也。”宗伯讳谦益,字受之。学者称牧斋先生。晚年自号东涧遗老。甲辰七月七日书于真娘墓下。后有顾苓及顾八分二印。罗叔言参事跋其后曰:顾云美撰《柳靡传》并画象真迹,乙巳冬得之吴中。《传》载靡芜事实甚详,其劝虞山死国难,至奋身池水中以要之,凛凛有烈丈夫风,虞山章不为感动,真所谓心死者也。吴人某所著《野语秘稿》述虞山被逮时,河东君先挈重贿入都赂当道,乃得生还,其权略尤不可及,可谓奇女子矣。《传》中记靡芜初归云间某孝廉为妾,殆先适陈卧子,为他记载所未及。其归虞山,在明亡前三年,时年二十四,至癸卯下发,年四十有六,逾年而值家难。云美此《传》,作于致命后数月,婉俪悱恻,绝似易安居士《金石录后序》,于靡芜表章甚力,而于虞山则多微词,可见公论所在,虽弟子不能讳师,深为虞山悲矣。此册传世二百余年,楮墨完好,殆靡芜之风流节,彼苍亦不忍泯灭之耶?光绪丁未三月上虞罗振玉刖存父。又云:《传》载虞山言天下风流佳丽,独王修微、杨宛叔与君鼎足而三,何可使许霞城、茅止生耑国士名姝之目云云。考《列朝诗集》,王修微,名徵,广陵人,号草衣道人,归华亭颖川君。颖川君有声谏垣,抗节罢免,修微有助焉。有《樾馆诗》数卷,又撰《名山记》数百卷,是修微才行亦靡芜之区也。颖川君即许霞城,名誉卿,东林党人,修微依之以老。杨宛叔,名宛,归茅止生而阴背之,后为盗所杀。虞山《挽茅止生》诗:白头寂寞父君在,泪湿芙蓉制诔词。自注云:杨宛叔制《石民诔词》甚工。又《文瑞楼书目》有杨宛《钟山献》六卷,是宛叔优于文
而劣于行,有愧靡芜草衣多矣。茅止生名元仪,归安人,著书甚多,见《明史·艺文志》。负经世大略,参孙高阳军事,客死辽东。并附记于册尾。刖存又记。癸丑秋日,于唐风楼见此册并二跋,录之。
黄道周手书诗翰
上虞罗氏藏黄石斋先生手书诗翰六种,共近体诗二十首。
其一云:
熙朝真气古洪韵,十二圣人述作同。
开辟自当元始运,正酬未藉圣人功。
知将弓马安天下,谬采诗书慰日中。
峄泗余风看不绝,明明浮磐与孤桐。
四百陈符陋太元,嘉园準在圣人前。
斋心研几宁论月,曝背暄光不计年。
入纬文梭通歧女,破董逸响上朱弦。
清时顺盻成无据,裹革工夫事韦编。
平成何日得樵渔,塞道横流未廓如。
晓警到天真欲漏,禹功着手只荷锄。
稻梁尽处消凫雁,钟鼓频年送鸡鹤。
不信缺祈同沐浴,备然引涕自修书。
梦持丹漆屡南行,洴澼依然滞管城。
主圣岂资经史力,道荒聊倩古人耕。
好锤玉失为瘢药,不比钟声自瓦鸣。
莫诵权舆偷一叹,申辕个是鲁诸生。
偶对经书作,寄雪堂先生教。黄道周。
其二云:
精诚谁似尔,乾竭一身存。
裹革虽吾志,还山却主恩。
半弦开石虎,千万堕崖猿。
君处能无恙,谈经且在门。
合体难分痛,剖肝非旧时。
人当天不泰,家共友仳離。
栋压青松恨,崖倾朽石知。
请看匣底剑,快于担头丝。
悟道惟顽石,离群合采真。
不应慙不义,无患到无身。
风气疏龙血,灯华结鬼燐。
相将天等事,莫断藕丝春。
心许知无怨,途穷未倒行。
晴阴随小鸟,毒痛共苍生。
故事经开眼,后人别点睛。
江河日月计,岂有不澄清。
江上别杨玑部太史先生。七月朔日。弟道周顿首。书于仪真舟中。
其三云:
歛著惭高手,移薪惜热肠。
冰蝇初割席,石燕乍摧床。
我得舍生法,人贻入定方。
弓刀动丝竹,合证古灵光。
忘鱼良足贵,丧狗欲依谁。
有道平簪带,无家诉扊扊。
天搜铛底饭,客寄剑头炊。
醴酒传经日,行藏共此时。
癯遯能清啸,荣途见雅舂。
旧冠谁得度,扁带若为客。
蹙国尽元免,良师恣亦松。
警心非一事,早晚又秋风。
柳下昔何愧,苏门今始悬。
微癪犹偃木,涓水动滔天。
鹿命推车后,蟾魂破镜前。
合推煅灶火,烧却祖生鞭。
江上八诗,怀玑翁道丈,时齿痛不可忍,又当换小舟入邗沟,草草见意而已。七月朔日。弟道周顿首。
其四云:
世道依稀在,名流风教会。
岑牟天覆被,蒯窭鬼提携。
半塘鱼虾市,微通桃李蹊。
明河歛滴雨,尽洒大江西。
岂不乐兹土,己怀礼树忧。
凤衰无览下,麟怪得幽求。
药里惭干禄,薪担惜反裘。
到头多罪过,不在此离愁。
清昼无逃雨,遯荒岂素心。
似逢开阔网,亦有失"禽。
警鸟虚弦落,余鱼半壑寻。
悠悠看楚水,兰芷到于今。
江湖未逼促,愧仰独吾生。
主意宽青史,天心急太平。
避秦迷去路,报国惜孤行。
所愧蓴鲈福,偏归老步兵。
江上急徵,别玑部老先生,并谢初士西珮从之达生诸兄正。凡并前列八首。七月朔日。弟道周顿首。
其五云:
浮云日出几时无,剗却华峨天外图。
身自檀弓开物始,人从细节想侏儒。
屠龙已尽千金枝,弹雀未轻明月珠。
垂老不资朋友力,山行聊得紫藤扶。
东南在处有柑鲈,信莲舟百丈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