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修类稿

  其间武将持戈血战之危,谋臣出奇破敌之剧;明良际遇之艰,凶犷服驭之难;兴诵厥迹,令人惕然。至十七年而始一统者,自古取天下皆先中原,而后江南,今自南而北,势不同也。兹以闽人吴朴所序事体不差,但中漏者补之,讹者正之,足其年月如右云。
  ○妄称林儿韩林儿世里起兵,已载前卷。闻当时传乃瀛国公次子,为韩内侍所养,山童得以为子,自称徽宗九世孙也,国号宋,汝颍刘福通等各尊为小明王,晋、冀、河南,大半为其所有。故太祖龙湾之捷,诸将亦欲奉之为帝,惟刘基以为彼牧竖尔,不肯拜。又《龙飞纪略》以太祖行移,则称其为皇帝圣旨,自称吴王令旨,直至林儿死,方建号称年。然予据朱氏世德碑言,果承其正朔,称龙凤年号,受其官爵,称吴国公等语。若是,必惑于当时讹传之事矣。《纪略》又比之更始刘盆子,此已非;或谓迟不建号,比周文王以服事殷,此则尤非也。想国初臣下,多一时武将,太祖既与之合,又以先人之言为主,未暇细询;至二十七年,元既亡,而林随以死,天之显示可知矣。
  ○二杨真识汉庶人因成祖喜而不当继嗣,遂有谋逆之念;仁宗践祚,已每有轻之之意,及宾天,遂移檄以诬夏忠靖等奸邪误国,特未出兵耳。夏等人谢罪,宣宗曰:“是假卿名以兴兵耳。”命坐,屏人语,则杨文敏公首劝亲征,以往事可鉴数十言,剀切之甚。且曰:兵贵神速,遂兼程而进,六师临城,始大惊出降。罪人既得,朝廷遣尚书陈山迎驾,山因进曰:“移师赵府,一鼓可擒也。”文敏亦曰:“时不可失。”上令杨文贞公草敕,文贞曰:“事须有实,鬼神可欺哉!”与文敏反覆辩其朝廷止一亲叔,当过厚而反入其罪,皇祖之灵安乎?上不怿,还京。过日,召文贞曰:“皇考与赵王最友爱,当思保之之道。吾封群言,差人赍去,俟其自处。”赵王得玺书及言者章,即日献护卫上表谢恩,自此上待赵益厚。呜呼!二府非文敏、文贞言之恳恳,则罪人何一时即得,而朝廷至亲死于无辜,亲亲之道,安能尽耶?
  ○山后诸州按大明《实录》:洪武二十二年五月,遣使敕谕故元辽主阿里失礼等,于大宁等处,立三卫焉。以阿里失礼为大宁卫指挥使,塔宾帖木儿为指挥同知,海撒男答为溪福余卫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儿为朵颜卫指挥同知;各领所部,以安畜牧。观此,则长陵未许北虏时,而山后诺州先皆为其属矣,况复与之耶?此亦当时之失计。故居庸之外,所恃为藩篱者,止宣府耳;而辽阳一带,不可通也。○滁阳王至正壬辰,汝颍兵起,定远郭子兴拔濠梁据之。时太祖潜民间,为讹言所逼,惧祸将及,遂挺身入濠梁。抵其城;为门者所执,将欲加害。人以告子兴,子兴亲驰活之,抚之麾下,闻召与语,异之,取为亲兵。居数月,子兴谓曰:“汝单居,当为汝婚。”子兴暮归,与夫人饮食,语及斯事。次日,夫人忽见惋惜,谓曰:“方今兵乱,正当收召豪杰,是子举止异常,君不抚于家,使为他人之亲,是失智矣。”子兴悟,遂以女妻之,孝慈皇后是也。后子兴南至河阳薨,归葬滁州,洪武初追封滁阳王,立庙于滁祀之。又以其女为妃,生蜀王、豫王、如意王。洪武十六年十一月七日,上亲稿子兴事实,召太常丞张来仪谕使为文,刻于庙石。○议亲功臣《皇明祖训》所载:合议亲戚之家,内系功臣五人:魏国公徐、信国公汤、曹国公李、西平侯沐、武定侯郭。我朝帝女下降,后选庶人,皆法二帝三王道也。然观其所载如此,此可见其厚待五人矣。
  ○国初文臣生封武臣见在考国初文臣受封爵,李善长以中书左丞封韩国公,汪广洋以中书右丞封忠勤伯,刘基以御史大夫封诚意伯,后汪、李皆赐死、绝封;惟刘善终,袭封。武臣封公侯今在者,惟中山王徐,黔宁王沐、武定侯郭、怀远侯常。呜呼!不数十年而功臣皆没,哀哉。
  ○仁庙圣学《野记》载:仁庙资质甚美,词翰并精,圣学外,尤喜举业。每试录至,则票摘瑕处,以语宫官,极允当也。又《琐缀录》载:仁庙和曾子着棋诗云:“二国争强各用兵,摆成队伍定输赢;马行曲路当知道,将守深宫戒远征。乘险出车收败卒,隔河飞炮下重城;等闲识得军情事,一着功成见太平。”王公以词意宏伟,似胜曾诗。予意曾诗惟第二句并结得体,岂得如此诗句句有意趣也。昨见《褒谈》中载:仁庙与王汝玉一札,乃欲学诗学表之事,孜孜数百言,甚为好学。然后知《野记》之言不诬,诗之所以妙也。
  ○刘成刘成,灵璧人,从太祖取金陵等处,升总管,改海宁卫指挥。征伪吴张士诚,提兵往来浙西,多有功焉。后杀贼中流矢伤额而死,朝廷无报功之典。今《功臣录》中以为人思其功而立祠祀之,今考浙西之地无闻焉,恐亦传闻之事欤?○宁王宁献王权,高庙第十六子也,封于大宁,大宁即朵颜等三卫之地。靖难师起,与之协谋。盖燕时兵力不敌,特藉大宁胡将指挥兀良哈人马,以取中原耳。太宗登极,宁王入见,愿以迁国入内地,于是遂居南昌。一以注书作画为事,以消朝廷相疑之心;而大宁之地,既无王府,又无守将,原得其兵之力也,因弃与之矣。正德末年,宁王之孙宸濠叛逆,赐死。
  ○毛老人国初朝觐,凡州县老人亦与焉。某年,太祖问老人曰:“朕筑室后湖,为藏天下黄册,当作何向?”一人曰:“当东西相向,早晚日色所晒,庶无湿润。”太祖既喜,问姓名,曰:毛某。因赐酒饭。上曰:汝言有理,即托守之,俾无鼠耗,遂埋于其地。至今虽有鼠,而黄册无恙。弘治间,郎中东莞邓琛,管册于湖,偶见一老人,揖曰:“吾为朝廷守此百四十年,一册不为鼠伤,未尝蒙管册诸公之赐,恐非所以待有功也。”言讫不见。明日,邓具牲醪祀之,至今为常。○大明年数太祖洪武元年正月十月登极,崩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九月初十日。建文继统,至四年六月十三日,成祖靖难火逃,以建文之年并于洪武,谓洪武三十五年也。成祖是年七月初一日即位,崩于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仁宗即位于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崩于洪熙元年五月初四日。宣宗即位于洪熙元年六月十二日,崩于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英宗即位于宣德十年正月初十日,被掳于正统十四年八月十八日。至九月初六日,景皇帝即位,至景泰七年十月十七日英宗复位;改元天顺,崩于八年正月十七日。宪宗即位于天顺八年正月二十二日,崩于成化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孝宗即位于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初六日,崩于弘治十八年五月初六日。武宗即位于弘治十八年五月十八日,崩于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今上即位于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
  ○印制汉、唐、宋印文,多是小篆。国朝外国诸衙门者皆叠篆,惟总兵者柳叶篆。御玺王府之宝,玉著篆叠,篆必九折,取乾元用九之说;惟历日印文七叠,取日月五星七政义也;御史印文八叠,取唐台仪八印义也;未知是否。二品以上用银印,三品以下是铜印,御史者铁印。朝廷玺共九颗,在内尚宝监女官收掌,用时尚宝司以揭帖赴内监取用也。其文不同,各有所用:奉天之宝,制诏之宝,皇帝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之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敕命之宝。○茶法洪武二十四年,诏天下产茶之地,岁有定额,以建宁为上,听茶户来进,勿预有司。茶名有四:探春、先春、次春、紫笋,不得碾揉为大小龙团。此抄本《圣政记》所载,恐今不然也。不预有司,亦无所稽矣,此真圣政,较宋取茶之扰民,天壤矣。
  ○二祖宋太祖微时,过泾州长武镇,寺僧守严见其骨相异常,使画工图青巾褐裘之像于壁,后闻登极,易以冠服。今苏郡西天王堂土地绝肖我太祖高皇帝。闻当时亦至其地,而化主杨氏异焉,遂令塑工像之;后闻人言像太祖,即以黄绢帐之于外,不容人看。意者尚当易之可也。
  ○杭丁田洪武初年,沈留公差自杭州赴京,奏称:杭州市民不务生理,专服美丽衣服,出入公门,结交官吏,说事过钱,坏法害民。太祖皇帝曰:“浙江等处及直隶府州市民,着他见丁出钱,买马往北地当驿站。”故至今为丁田马丁云。
  ○衣服制洪武二十三年三月,上见朝臣衣服多取便易,日至短窄,有乖古制,命礼部尚书李源名等参酌时宜,俾有古义,议凡官员衣服,宽窄随身,文官自领至裔,去地一寸,袖长过手,复回至肘,袖桩广一尺,袖口九寸;公侯驸马与文职同,耆民生员亦同;惟袖过手复回,不及肘三寸;庶民衣长去地五寸;武职官去地五寸,袖长过手七寸,袖桩广一尺,袖口仅出拳;军人去地七寸,袖长手五寸,袖桩七寸,袖口仅出拳。颁示中外。呜呼!今妇人之衣如文官,其裙如武职,而男子之制,迥殊于此,是时制耶?
  ○郭德成本朝功臣多不寿终。骁骑郭德成,终身以酒自污。一日,授某府都督,恳辞。上怒曰:“尔兄弟皆侯,辞何说也?”德成泣曰:“臣非草木,不知圣恩,但臣懒慢耽酒,位高禄重,事有失职,却杀我也。人所乐不过多得钱饮美酒,随意自适。”上喜,遂赐黄封白金。一日,既醉,免冠,上见发秃,曰:“风酒汉,发毛如此,非酒过耶?”德成叩道曰:“犹厌其多,欲尽剃光耳。”上默然。既醒,悔其触讳,遂尽剃,披僧衣,唱佛曲。上乃谓其妹宁妃曰:“前谓戏言,今实为之,非风而何?”德成尝见兄弟宣武威襄,征镇四方,经时不回,则曰:“虚名也好听,辛苦也好受,争如我乐也。”终亦以功名卒。高人哉!惜功臣不载。○御对太祖一日御奉天殿,太宗、建文侍焉。因指立仗马出对曰:“风吹马尾千条线。”建文对曰:“雨打羊毛一片毡。”太宗曰:“日照龙鳞万点金。”占此,则一委靡而一发扬,成败可知矣。
  ○石龟南京紫金山,即古之钟山、蒋山也,我太祖高皇帝陵寝在焉。葬之时,掘土数尺,见一石龟,颈长数寸,首足口目皆具,今藏于太庙。久晴而腹下有水,则雨;久雨而腹下干焉,则晴。其异如此。



  ●卷十 国事类○蓝玉北征洪武二十年冬,闻漠北复立脱古思帖木儿为主,遣永昌侯蓝玉讨之。玉得降人脱脱等,言故元丞相哈喇章等亦遁入和林,乞进兵共剿。二十一年春,遣定远侯王弼等七将军从征。四月,闻虏主在捕鱼儿海,兼程进至百眼井,哨不见虏,将还。弼曰:“吾等深入,徒劳师旅,将何以复命哉!”复进,侦知虏营在海东八十里,直薄其营。始虏以我军乏水草,必不深入,大军忽至,其酋太尉蛮子率众拒战,被杀,虏主与其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等遁去;获其次子地保奴、妃子等六十人,及故太子妃、公主、吴主、代王等三千六十人,军士男女八万,得宝玺、金银印、图书牌面百五十三,车三千辆,马驼牛羊十余万,又破哈喇章营。六月,献俘京师,命有司给第饩养。既而有言玉尝私元主妃,上怒曰:“此岂大将军为耶!”元妃闻知,惶惧自尽。地保奴由是有怨言,因以遣使送琉球。二十二年六月,捏怯来等遣人受降,知虏主至和林,为也速失儿所害。此《实录》之略也。可谓仇凶报千古,蓝玉之功也。惜玉后累立功,以爵不负望,遂至谋逆诛。或云谋于私妃并张尚书之谮,皆非也。
  ○国初忠臣太祖之得天下,东征西伐,所至风靡,至有折将丧师之地,不过一二。惟陈友谅最为敌,杀略相当,故豫章有忠臣庙,康山有忠臣庙,外此又有无庙者。第二张士诚,第三征西虽名曰羌贼,征北虽曰元孽,多因王保保也,第四伐云南梁王,第五伐蜀夏主,虽名为征伐,亦若追捕而已。至于拔元都,可谓不费一矢也。若浙之金华、处州,亦没重臣数人。今逐一开出,庶知各有所系也。赵德胜、李继先、刘齐、许圭、赵德昭、朱潜、牛海龙、张子明、张德山、夏茂成、叶思成、赵天麟、徐明、叶琛,已上一十四人。国初壬寅岁三月,南昌降将祝宗等复叛。癸卯夏,伪汉陈友谅围南昌。文武诸臣与之战死者,朝廷追念忠义,命有司立庙南昌城中,塑像,岁时祀之。
  韩成、宋贵、王胜、陈兆先、李信、姜润、丁普郎、王凤显、程国胜、后明、常惟德、王德、王咬住、朱鼎、张志雄、李志高、汪清、常德胜、郑兴、袁华、昌文贵、金昶、陈冲、王喜先、汪泽、丁宇、逯德山、罗世荣、史德胜、徐公辅、刘义、陈弼、裴轸、王理、王仁、曹信,已上三十六人。国初癸卯岁四月,伪汉陈友谅以重兵自武昌来围港都。日久,守将大都督朱文正遣使告急请援。七月,上亲帅诸名将,统舟师二十万往讨之。友谅解围,东山鄱阳湖以迎我师,遇于康郎山。历戊子、己丑、庚寅等日,连与大战。是时,诸臣皆奋击,其间多效死者。友谅既灭,中书省以死事之臣列进,遂封赠勋爵有差,建忠臣祠于康郎山,设像其中,命有司岁时祭之。
  朱文逊,俞廷玉,贺兴隆,叶琛,张德胜、吴升、吴晟,杨兴,孟良,刘友仁,曾万中、曾粹中、刘齐、陈海,夏德润,花云、许瑗,冯贵,朱华,赵中、王鼎,谢真。右通廿有二人,亦因陈氏而死者,时事不一,俱见《实录》、《功臣录》、《龙飞纪略》。
  俞通海、杨国兴、刘聚、李觉、王国宝、茅成,廖永安,桑世杰,欧智大,周成,李梦庚,耿君用、耿端,王成,刘成。右通十有五人。因张氏而死者,事实亦见三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