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兵家
- 诸葛亮集
诸葛亮集
论斩马谡
夫亮所以能制胜於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杨(千)〔干〕乱法,魏绦戮其仆。今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耶!○《三国志》卷三十九《蜀志?马谡传》裴注引《襄阳记》。
论来敏
敏乱群,过於孔文举。○《宋书》卷六十二《王微传》。
称许靖
靖人望,不可失也,借其名以竦动宇内。
称庞统廖立
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三国志》卷四十《蜀志?廖立传》。
称蒋琬
公(立)〔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三国志》卷四十四《蜀志?蒋琬传》。
又称蒋琬
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同前。
称董厥
董令史,良士也。吾每与之言,(慎思)〔思慎〕宜适。○《蜀志》本传。
称殷礼
不意东吴菰芦中,乃有奇伟如此人!○《太平御览》卷一千。
答惜赦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语赦也。若刘景升、季玉父子,岁岁赦宥,何益於治也!○《三国志》卷三十三《蜀志?後主传》裴引《华阳国志》。
答姜维
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於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耶!○《蜀志?本传》裴注引《汉晋春秋》。
谕参佐停更
夫统武行(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原失信,古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蜀志》本传裴注引。
论谏
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吏)〔夷〕屡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欲使吾)〔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蜀志?本传》裴注引《汉晋春秋》。
谢贺者
普天之下,莫非汉民,国家威力未举,使百姓困於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以此相贺,能不为愧。○《蜀志?本传》裴注引。
司马季主墓碑铭
玄漠太寂,混合阴阳,天地交判,万品滋彰。先生理著,分别柔刚,鬼神以观,六度显名。○《真诰》卷十四。
柘东城石刻
碑即仆蛮,为汉奴,夷畏誓,常以右搘捂。
南中纪功碑阴铭
万岁之後,胜我者过此。
黄陵庙(可)〔记〕
仆躬耕南阳之亩,遂蒙刘氏顾草庐,势不可却,计事善之,於是情好日密,相拉总师。趋蜀道,履黄牛,因 江山之胜,乱石排空,惊涛(宿)〔拍〕岸,敛巨石於江中,崔嵬漓岏,列作三峰,平治洚水,顺之其道,非神扶助於禹,人力奚能致此耶?仆纵步环览,乃见江左大山壁立,林麓峰(蛮)〔峦〕如画,熟视於大江重复石壁间,有神像景见焉,鬓发须眉,冠裳宛然,如采画者。前竖一旌旗,右驻一黄犊,犹有董工开导之势。古传所载黄龙助禹开江治水,九载而功成,信不诬也。惜乎庙貌废去,使人太息。神有功助禹开江,不事凿斧,顺济舟航,当庙食兹土。仆复而兴之,再建其庙号,目之(日)〔曰〕黄牛庙,以显神功。
梁甫吟
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子?田(强)〔疆〕古(治)〔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艺文类聚》卷十九。
算计
今上县之战,更在贼门,战地平如案。○《书钞》一百五十七。
杂言
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北堂书钞》卷三十七。
二十八宿分野
角、亢、(氏)〔氐〕,郑,兖州:东郡入角一度;东平、任城、(由)〔山〕阳入角六度;泰山入角十二度;济北、陈留入亢五度;济阴入氐一度;东平入氐七度。
房、心,宋,豫州:颍川入房一度;汝南入房二度;沛郡入房四度;梁国入房五度;淮阳入心一度;鲁国入心三度;楚国入心四度。
箕、尾,燕,幽州:营州(人)〔入〕箕中十度;上谷入尾一度;渔阳入尾三度;右北平入尾七度;西河、上郡、北地、辽西东入尾十度;涿郡入尾十六度;渤海入箕一度;乐浪入箕三度;玄菟入箕六度;广阳入箕九度。
斗、牵牛、须女,吴、越,扬州:九江入斗一度;庐江入斗六度;豫章入斗十度;丹阳入斗十六度;会稽入牛一度;临淮入牛四度;广陵入牛八度;泗水入女一度;六安入牛六度。
虚、危,齐,青州:齐国入虚六度;北海入虚九度;济南入危一度;乐安入危四度;东莱入危九度;平原入危十一度;淄州入危十四度。
营室、东壁,卫,并州:安定入营室一度;天水入营室八度;陇西入营室四度;酒泉入营室十一度;张掖入营室十二度;武都入东壁一度;金城入东壁四度;武威入东壁六度;炖(威)〔煌〕入东壁八度。
奎、娄、胃,鲁,徐州:东海入奎一度;琅邪入奎一度;琅密入娄一度;(阳城)〔城阳〕入娄九度;胶东入胃(七)〔一〕度。
昴、毕,赵,冀州:魏郡入昴一度;钜鹿入昴三度;常山入昴五度;广平入昴七度;中山入昴一度;清河入昴九度;信都入(十)〔毕〕三度;赵郡入毕八度;安平入毕四度;河间入毕十度;真定入毕十三度。
觜、参,魏,益州:广汉入觜一度;越巂入觜三度;蜀郡入觜一度;犍为入参三度; 牁入参五度;巴郡入参五度;汉中入参九度;益州入参七度。
东井、舆鬼,秦,雍州:云中入东井一度;定襄入东井八度;雁门入东井十六度;代郡入东井二十八度;太原入东井二十九度;上党入舆鬼二度。
柳、七星、张,周,三辅:弘农入柳一度;河南入七星三度;河东入张三度;河内入张九度。
翼、轸,楚,荆州:南阳入翼六度;南郡入翼十度;江夏入翼十二度,零陵入轸十一度;桂阳入轸六度;武陵入轸十度,长沙入轸十六度。○《晋书》卷十二《天文志》。
阴符经序
诸葛亮叙曰:所谓命者,性也。性能命通,故圣人尊之以天命,愚其人而智其圣,故曰,天机张而不死,地机弛而不生。观乎《阴符》,造化在乎手,生死在乎人,故圣人藏之於心,所以陶甄天地,聚散天下,而不见其迹者,天机也。故黄帝得之以登云天,汤、武(男)〔得〕之以王天下,五霸得之以统诸侯。夫臣易而主难,不可以轻用。太公九十非不遇,盖审其主焉。若使哲(上)〔士〕执而用之,立石为主,刻木为君,亦可以享天下。夫臣尽其心,而主反怖有之,不亦难乎?呜乎!无贤君,则义士自死而不仕,莫若散志岩石,以养其命,待生於泰阶。世人以夫子为不遇,以秦仪为得时。不然,志在立宇宙,安能驰心下走哉?丈夫所耻。呜乎!後世英哲,审而用之。范蠡重而长,文种轻而亡,岂不为泄天机?天机泄者沈三劫,宜然。故圣人藏诸名山,传之同好,隐之金匮,恐小人窃而弄之。
阴符经注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注:以为立天定人,其在於五贼。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注:夫子、太公,岂不贤於孙、吴、韩、白,所以君子小人异者,四子之勇,至於杀身,固不得其主而见杀矣。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注:奇器者,圣智也。阴阳相胜之行,时昭乎进乎象矣。天垂象,圣人则之,推甲子,画八卦,考蓍龟,稽律历,则鬼神之情,阴阳之理,昭著乎象,无不尽矣。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六十甲子,转而用之,神出鬼入,万明一矣。
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机杀)〔杀机〕,天地反覆。◇注:按楚杀汉兵数万,大风杳冥,昼晦,有若天地反覆。
诸葛亮集 卷三
《便宜十六策》
治国第一
治国之要,其犹治家。治家者务立其本,本正则末正矣。夫本者,倡始也;末者,应和也。倡始者,天地也;应和者,万物也。万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长,非人不成。故人君举措应天,若北辰为之主,台辅为之臣佐,列宿为之官属,众星为之人民。是以北辰不可变改,台辅不可失度,列宿不可错缪,此天之象也。故立台榭以观天文,郊祀、逆气以配神灵,所以务天之本也;耕农、社稷,山林、川泽,祀祠祀福,所以务地之本也;庠序之礼,八佾之乐,明堂辟雍,高墙宗庙,所以务人之本也。故本者,经常之法,规矩之要。圆凿不可以方枘,铅刀不可以砍伐,此非常用之事不能成其功,非常用之器不可成其巧。故天失其常,则有逆气,地失其常,则有枯败;人失其常,则有患害。经曰:「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此之谓也。
君臣第二
君臣之政,其犹天地之象,天地之象明,则君臣之道具矣。君以施下为仁,臣以事上为义。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上下好礼,则民易使,上下和顺,则君臣之道具矣。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君谋其政,臣谋其事。政者,正名也,事者,劝功也。君劝其政,臣劝其事,则功名之道俱立矣。是故君南面向阳,著其声响,臣北面向阴,见其形景。声响者,教令也,形景者,功效也。教令得中则功立,功立则万物蒙其福。是以三纲六纪有上中下。上者为君臣,中者为父子,下者为夫妇,各修其道,福祚至矣。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和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故君惟其政,臣惟其事,是以明君之政修,则忠臣之事举。学者思明师,仕者思明君。故设官职之全,序爵禄之位,陈璇玑之政,建台辅之佐,私不乱公,邪不干正,此治国之道具矣。
视听第三
视听之政,谓视微形,听细声。形微而不见,声细而不闻,故明君视微之几,听细之大,以内和外,以外和内。故为政之道,务於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故经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目为心视,口为心言,耳为心听,身为心安。故身之有心,若国之有君,以内和外,万物昭然。观日月之形,不足以为明,闻雷霆之声,不足以为听,故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夫五音不闻,无以别宫商,五色不见,无以别玄黄。盖闻明君者常若昼夜,昼则公事行,夜则私事兴。或有兴嗟之怨而不得闻,或有进善之忠而不得信。怨声不闻,则枉者不得伸,进善不纳,则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奸。故《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纳言第四
纳言之政,谓为谏诤,所以采众下之谋也。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则诤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夫人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而邪臣专行其政,此为国之害也。故有道之国,危言危行,无道之国,危行言孙,上无所闻,下无所说。故孔子不耻下闻,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後世以为圣。是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
察疑第五
察疑之政,谓察朱紫之色,别宫商之音。故红紫乱朱色,淫声疑正乐。乱生於远,疑生於惑。物有异类,形有同色。白石(加)〔如〕玉,愚者宝之;鱼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愚者蓄之;栝蒌似瓜,愚者食之。故赵高指鹿为马,秦王不以为疑;范蠡贡越姜女,吴王不以为惑。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故圣人不可以意说为明,必信(失下)〔夫卜〕,占其吉凶。《书》曰:「三人占,必从二人之言。」而有大疑者,「谋及庶人」。故孔子云,明君之治,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内,惟患内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不患贱不知贵,惟患贵不知贱。故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故人君决狱行(明)〔刑〕,患其不明。或无罪被辜,或有罪蒙恕,或强者专辞,或弱者侵怨,或直者被枉,或屈者不伸,或有信而见疑,或有忠而被害,此皆招天之逆气,灾暴之患,祸乱之变。惟明君治狱案刑,问其情辞,如不虚不匿,不枉不弊,观其往来,察其进退,听其声响,瞻其看视。形惧声哀,来疾去迟,还顾吁嗟,此怨(情之结)〔结之情〕不得伸也。下瞻盗视,见怯退还,喘息却听,沈吟腹计,语言失度,来迟去速,不敢反顾,此罪人欲自免也。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治人第六
治人之道,谓道之风化,陈示所以也。(陈)〔故〕经云:「陈之以德义而民与行,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日月之明,众下仰之,乾坤之广,万物顺之。是以尧、舜之君,远夷贡献,桀、纣之君,诸夏背叛,非天移动其人,是乃上化使然也。故治人犹如养苗,先去其秽。故国之将兴,而伐於国,国之将衰,而伐於山。明君之治,务知人之所患卑服之吏,小国之臣。故曰,卑服无所不克,莫知其极,克食於民,而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败)〔赋〕敛,无尽民财。如此,富国安家,不亦宜乎?夫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安。故唐、虞之政,利人相逢,用天之时,分地之利,以豫凶年,秋有余粮,以给不足,天下通财,路不拾遗,民无去就。故五霸之世,不足者奉於有余。故今诸侯好利,利兴民争,灾害并起,强弱相侵,躬耕者少,未作者多,民如浮云,手足不安。经云:「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贵无用之物,使民心不乱。」各理其职,是以圣人之政治也。古者齐景公之时,病民(不)〔下〕奢侈,不遂礼制。周、秦之宜,去文就质,而劝民之有利也。夫作无用之器,聚无益之货,金银璧玉,珠玑翡翠,奇珍异宝,远方所出,此非庶人之所用也。锦绣纂组,绮罗绫縠,玄黄衣帛,此非庶人之所服也。雕文刻镂,伎作之巧,难成之功,妨害农事,辎軿出入,袍裘索(释)〔襗〕,此非庶人之所饰也。重门画兽,萧墙数仞,()〔冢〕墓过度,竭财高尚,此非庶人之所居也。经云:「庶人之所好者,唯躬耕勤苦,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後,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时之气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