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兵家
- 江南经略
江南经略
靖江兵务议附録
靖江知县王叔杲申呈云本县孤悬江心四面受敌必须泰兴江隂二县各发兵船数只防同靖江南港兵船主客戮力协守中流其周家桥把总兵船一支哨至石庄巡司地方江隂把总兵船一枝哨至巫子门迤西江面南北三枝兵船分设已定务期守望相助无事之时三枝分防旌旗相望金鼔相闻在江同习水战如遇有警贼势或犯中沙原屯靖江兵船分为二层迎敌周家桥江隂二把总兵船分为左右二翼来攻倘贼或犯江隂或犯泰兴彼此协力救援所犯之处即以兵分二层迎敌一如前例靖江县仍相度地理于本沙东南东北要害港二处再为开濬深濶屯泊兵船以避风涛而屯操民壮以一半在城防守一半在外江岸巡缉备冦登击如此则战守有合一之算贼寇无飞渡之理靖江之门户既固而留都之根本自安矣
按此议不但自私其邑而因可以强友邦之兵协力不渝兵气百倍然则兹议也又岂独可行之靖江耶
靖江县巡司【弓兵数附】
新港巡司
洪武二年设原在马防沙永乐四年移置新港北旧属江隂县成化七年建县改属本县十年知县郑锜迁于新港之仓基额设弓兵八十名往来巡逻
<子部,兵家类,江南经略,卷五下>
宜兴县总论
毘陵属邑惟宜兴最僻故言兵务者谓贼冦所不至弃而弗讲是狃目前之见而未稔江南形胜之故也何也天下有事苏松嘉湖杭为必争之地谁不驻兵严守欲自长江取京口蚕食而进难矣哉若自采石趋三坝出太湖乘捷捣虚全吴诸郡靡不骚动势如破竹阳羡非必由之路乎练重兵扼险要诸郡之门户实在于此
宜兴县境考
宜兴在常州府治南九十里秦汉时为阳羡县晋懐帝永嘉四年分六县六郡统之遂移阳羡县于君山下而以县治为义兴郡【晋地里志载恵帝以周玘创义讨石氷立义兴郡表玘功但玘传谓讨石氷陈敏钱璯三定江南元帝以玘频兴义兵特为置义兴郡以彰其功考帝纪斩石氷事固在惠帝永兴元年钱璯反乃怀帝永嘉四年在惠帝后已见志误兼元帝虽自永嘉元年以琅琊王镇建业又歴愍帝朝方称制改元立郡乃帝承制行事时事未可直书为帝附録以备叅考】六朝不改隋始以郡为县治亦仍为县治而君山之阳羡遂废唐志载武徳七年以义兴县置南兴州并析置临津阳羡二县【续通典谓武徳二年改义兴县为鵞州又置阳羡临津两县七年改临津为南兴州未知孰是】防省阳羡临津二县仍为义兴县宋开寳九年始改义兴为宜兴【实録载是年太宗即位十月壬戌诏天下州县名与朕名下一字同者宜改】元初改县为南兴军旋改为宜兴府元贞元年改为州国朝洪武二年复为县
旧境东西一百六十里南北一百一十四里国朝重加经画东抵苏州府吴县界太湖中沂洲西抵应天府溧阳县界葑埭广一百六十里南抵湖州府长兴县界垂脚岭北抵本府武进县界黄土桥袤一百四十里
宜兴县城池考
宜兴县城旧在荆溪北前临溪后阻河左右俱堑以濠自三国吴赤乌元年创建周围一里九十步髙一丈二尺厚称之濠濶三丈五尺隋大业初路道徳重修元定江南城郭尽毁至正十一年兵起始诏重筑国初守将杨国兴改建永乐十四年展拓之南距周渎北际庆源东望李公堤西界义阡周九里有竒建东西南北四门又设小东门各建戍楼于上成化十四年重修治四年知县陈防又修正徳七年知县刘一中增修并筑水闗及闸闸有护隄十四年知县刘秉仁复加缮治嘉靖三十四年知县董鲲以倭警增建敌台五座四十三年知县黄茂增建东西闗楼【吴可行有记】雉堞楼橹屹然改观
城
周围九里三十步髙二丈五尺
池
濶三丈有竒深一丈五尺
陆门
五座上各有楼
水闗
二座南北各一
敌台
五座
窝铺
二十四座
雉堞
二千二百三十六垜
宜兴县兵防论
宜兴坐跨两氿太湖在其东南与吴兴接壤濒湖之盗轻舟往来嵗以为常而吾吴之按部者权不行于越拘摄最难所宜専设官兵防守要害而崇山深莽易于伏戎又不独湖防而已也
<子部,兵家类,江南经略,卷五下>
湖险要说
湖巡司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又东五里为香兰山太湖交濵吉安长兴之境也浙直之交山水所会盗縁为奸况太湖茫茫冦若从此登犯县境骚动矣宋时置香兰巡司香兰寨以控扼之今但设一巡司而远在内地已失险要多矣况弓兵几何而可御之乎故必修复香兰旧寨团练水陆兵勇而以本司统之所谓遏贼于上游贼自不得而入境矣
下邾险要说
下邾巡司在县治东北东通太湖盐盗之所钟也冦若自洞庭劫掠阻于苏州之胥口无锡之独山必自此流突县境帆而来瞬息可至不可不增兵戍守严为之备也或曰宜兴自古兵燹莫及且居腹内贼必不至空费兵食何益哉曰是不然昔日之寇皆在沿海今濒海诸州县备御已严贼至无所掠必走腹内地方攻劫如福建之建宁县非耶兵法有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毋谓贼不知胜算也
宜兴县巡司【弓兵数附】
张渚巡司
在县治西南六十里永丰乡设弓兵三十名往来巡逻
湖巡司
在县治东南四十五里君山乡设弓兵三十名往来巡逻
下邾巡司
在县治东北三十五里洞山乡设弓兵三十名往来巡逻
钟溪巡司
在县治北五十里万金乡设弓兵三十名往来巡逻
常州府土贼要害
武进县
聚劫
采菱港
在白家桥南
连江桥
在新闸之北犇牛之南通江故也
戴琪桥
在府城东南为武进宜兴无锡三合界之处
无锡县
出贼【就于本处聚刧】
新塘桥
在县城东三十里水大而地旷
堠山下
与新塘桥相近
石塘湾
在县城西北
五牧
在县城西北官塘
曹王泾
在县城南官塘
三坝
在县城西北二十七里此处江隂常熟俱通水大而地旷
杨湖
在县城西南宜兴道中
聚刧
双河口
在县城西北五里此处极空野南通太湖
洛社
在县城西北三十里官塘
百渎口
在县城南
新安
在县城南二十四里官塘
五丫浜
在县城东北二十七里【四通八逹江隂常熟交界之处】
华渡
在县城西南为武进宜兴无锡三合界之处
杨溪
在县城西南宜兴道中
盐盗出没
髙陆堰
在县城西北二十二里江隂县交界之处
江阴县
出贼
竹塘
在县城东常熟道中
华墅
在县城东常熟道中
已上二处无客商往来俱在江中野处行劫
聚劫
四河口
在县城东南四十五里无锡县交界之处
青镇
在县城南四十里
宜兴县
出贼【就于本处聚劫】
新渎桥
浪打川
在县城北五十里官塘
聚劫
季亭
在县城北十二里官塘
东氿
在县东城外通太湖东南由黄渎港出东北由竹山港出
西氿
在县西城外通溧阳县
中溪
在县城东北四十里
百渎
在县城东北四十里
善权近处
在溧阳县交界之处
靖江县
出贼
蟛蜞港
新涨沙
聚劫
大江
江南经畧卷五下
<子部,兵家类,江南经略>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经畧卷六上
明 郑若曾 撰
镇江府总论
镇江府总论
或问京口以西抵于石头迢迢二百里山皆可逾逾则可以窥留都京口以东抵于孟渎港口七十余里贼舟皆可入入则可以犯江南镇江之江防难矣【若曾】曰不然南京临江峭壁千仞两山夹岸如峩眉然其南天开一窦水由中行是为采石四十里至太平此南北战争东南第一闗隘也贼若进此绕至溧阳则宣歙东吴一带声援絶矣故保固留都之计采石其上也京口石头之间高峰逼岸宛如长城其内则诸山错杂无城市可资掳掠其外则江岸峻絶不可登犯古今曾有从此进兵者乎京口孟渎之间沿江南岸或高峰横亘或江沙泥淖或江中有洲长四五十里者有之一二十里者有之障蔽两涯直至河庄方可深入所谓二十八港者浅涩短狭寇舶难以通行有识者只固守庄河而江防之大纲尽之矣或又曰若而言留都之利害在采石江南之利害在河庄而京口似无关系焉用守乎曰恶是何言也镇江者上为留都辅郡下为吴越咽喉乃江南第一城也天下有事奸雄之所必争虽曰得其地未必可以犯留都但寇方犯江南而吾兵欲保安留都屏捍江南非此则大掣肘何也采石河庄者庙堂所深注意戍守必严寇计狡猾安知不由京口而入从秣陵夹冈间道而行乎万一贼据京口则东风上潮片帆可以向采石西风落潮瞬息可以至河庄进退纵衡维其所骋司兵柄者是当加意水陆而坚守镇江也
镇江府疆界考
镇江府禹贡州之域天文斗分野春秋时为吴地吴亡属越越亡属楚秦并天下为防稽鄣二郡之地自句曲以西属鄣郡句曲以东属防稽郡东汉属吴郡建安中孙权自吴徙治丹徒号曰京城防迁都建业复于此置京督为重镇焉【图经云其地因山为垒縁江为境尔雅曰丘絶高曰京因谓之京口京口之名以此吴志孙策使孙河领兵屯京地又云魏臧霸以轻船袭徐陵皆指此地而言】晋平吴为毘陵郡地统丹徒曲阿武进延陵毘陵暨阳无锡七县永嘉五年改为晋陵郡徙治丹徒元帝渡江都建业于京口侨置徐兖州后虽徐州或镇下邳或镇旴姑孰皆置留局于京口时号为北府宋元嘉中以南徐州治京口又置南东海郡隋废州及郡为延陵镇属蒋州开皇中改置润州防废为延陵县【寰宇记开皇十五年罢延陵镇以蒋州之延陵永年常州之曲阿三县置润州于镇城葢取州东润浦以立名大业三年废为江都郡之延陵县】唐武徳初复曰润州天寳初改丹阳郡乾元中复为润州又陞为丹阳军建中初改号镇海军宋开寳末改镇江军防复为润州政和中以徽宗潜邸陞为镇江府建炎南渡高宗驻跸亲阅水军于登云门外绍兴三十一年诏于镇江权立行府元改镇江路属江浙行省国初为江淮府后改镇江府领县三【丹徒丹阳金坛】府境广四百七十里袤一百六十里
镇江府城池考
镇江府旧城周围二十六里十七步高一丈九尺三国吴时目为京城孙韶代伯父河守京城尝缮治之晋宋以来因而不废唐太和中观察使王璠始凿外隍干符中周寳自杭徙镇筑罗城二十余里国朝洪武元年命耿再成为帅请因六朝旧城稍敛之甓以砖石自是雉堞巍然称江南最并建楼橹营铺辟四门东曰朝阳南曰虎踞西曰金银北曰定波并南北水关凡六门子城并东西夹城共长十二里七十步高三丈一尺子城三国时孙权所筑周围六百三十步内外皆甃以甓号铁瓮城晋郗鉴尝修之王恭更加改创南唐刺史林仁肇复修之东西夹城则唐所筑也
城
周围九里十三步高二丈六尺
池
自西门至南水关通漕河自北水关至拖板桥通舟楫余皆畜水耳
陆门
四座东南北三方皆二重惟西方三重门各有楼
水闗
二座南北各一
敌台
六座
窝铺
一百二十座
雉堞
三千八百五十五垜
愚按此江南第一城也虽临江浒而坚固难攻善守之可以捍蔽江南
镇江府守城官兵考
镇江卫指挥使司
洪武初建中军都督府
署在郡治大市西洪武十二年指挥佥事宋礼创 经歴司在卫署左 镇抚防在卫署右 教塲在府城北一里北固山下
指挥使一员 同知二员 佥事四员 镇抚司镇抚二员 经歴司经歴一员
领所六
左千户所营在道林寺后右千户所营在北水闗侧中千户所营在万寿宫侧前千户所营在表善寺侧后千户所营在定波门内中右千户所营在金银门内
千户十八员【内正千户六副千户十二】 百户六十员【每百户所设总旗二名小旗十名】
现统军舍余丁三千九百三员名共屯田地十一万七千二百二十一畆有竒
按国初自丙申嵗取镇江即元上万户府置元帅府以统士卒首命黔宁王沐英为守将继命缪大亨为统军元帅洪武建元耿再成为帅乃筑今城未几罢元帅府设守御千户所既而又改为卫设指挥使司辖左右中前后中右六千戸所嘉靖九年江洋多盗特设提督沿江总兵官驻节本府统辖九江安庆苏松海口卫所官军悉听节制事宁罢去十九年海冦秦璠王艮窃据崇明南沙势甚猖獗复设提督江淮总兵官改兵备道为总兵府驻劄近因倭警复设本府练兵指挥一员常川操练民壮兵勇共七百九十二员名快手四十九名军余八十二名丹徒等巡司弓兵四十名机兵五十六名共一千一十九员名指挥督同领哨千百户统领操练每遇春汛时月分为四枝一枝领住大港一枝领住埤城一枝领住东津马头一枝领住西津马头无事往来巡哨遇警听调截杀其镇江卫军舍余丁听该府掌印官调度守城
巡江营官兵考
镇江府东西二马头系皆大江逼近城郭乃要地也指挥一员领有江操船只分作二枝一枝泊守焦山以防东津一枝泊守金山以护西津仍各分畨出哨北至洲仪真以备江冦南至圌山安港以防海冦
总巡指挥一员
领哨千户一员 百戸二员
统领军兵民壮四百八十名沙唬八桨等一十六只
镇江府守御论
镇江府城乃砖石瓮三者所甃坚大可守但其中居民多以营趂为生而鲜储蓄中户以上家无一月之粮惟积钱贸易随时贵贱食其所息一旦有警城门不可以乆阖也须令府县设法区处或将一嵗有余兵饷乘时贱买积至几万石汛毕无警则照时价给散各兵而扣除其兵饷银两又令及时籴买定为常例庶兵食可足而兵荒有备为镇江守御之长防也
<子部,兵家类,江南经略,卷六上>
镇江府备冦水陆路论
今之论京口者孰不曰水陆交防备冦当与苏松常等也殊不知三府州县水路居多陆路每县不过十之二二而已水路多则必假舟楫而后济陆地寡则去来可以踪迹而知故其为备也易若京口则自包港以西迢迢二百余里皆平原旷野贼若至此则四散奔突非有闗隘可遏道路可稽也故惟奔牛以抵京口运河一带舟楫为宜自此之外皆从陆矣守御之法须于大江阻截之其次则河庄包港圌山寇可登泊处所严于堵截若纵令登陆而欲守险以扼之难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