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经略




















  崇明县总论
  崇明新县乃古之平洋沙也孤悬海中凡江口大小诸沙咸属焉其地虽名为苏之属邑而风气逈别离府太逺治中当道建议领于太仓州钱糓三万余石专供本所本县俸粮军饷不在纲运之列沙中多豪右一有期防恭顺胜于内地但其人性刚而气猛好胜而轻生平居忻忻颇敦礼义一有所触即不相忍甚至亡躯破家亦不恤也君子谓其有田横之风故苏州诸邑惟崇明之地为最险亦惟崇明之人为最悍迩来岛寇不靖一或登岸輙流毒内地若沙兵与之水战或至而击其饥疲或去而絶其归路罔不殄灭但缘向来赏罸不明致相解体而贪婪防軰因公济私纵其饥入邀其饱出焉耳如愚见须委本州县亷正官为士民素所钦服者亲临各沙籍其丁壮编为土兵仍令各兵举信实能干耆民为之统领申明进生退死之条严立纵饥击饱之律优其礼遇足其刍粮时其训练有船者量与顾赁修理之费无者官为给之使艨艟巨舰千百为防纵横海岛中则南可以卫嘉兴松江之头颅北可以引通泰二州之肘腋西可以防太仓嘉定之腰腹而伸膝东向控制诸岛若发防振落尔而又内有新十百户所为之守城旧十百户所为之备倭外有三巡司为之哨逻海岛关隘斯亦备矣大抵崇明乃地自为隘人自为伍与内地颇不相侔所贵乎驾驭之者寛严并施恩威兼济无太束缚骤驰使急而至于败则得矣
  崇明县境考
  崇明县在郡城东三百一十四里海中唐武德元年海门之南腾涌二洲名东西二沙渔樵者土著焉嗣是芟刈垦辟易而为田民乃攸居立镇西洲以通有无于江北因是属通州海门县崇明之名所由始宋天圣二年续涨一沙与东沙接壤而前两沙之民徙居焉建中靖国初又涨一沙于西北距五十里即今所谓三沙也嘉定十五年更置盐塲号曰天赐塲元至元中立为州州路越七十余年治之南啮于海至正十二年壬辰知州程世昌等徙州治于新涨沙北十五里国朝洪武二年改州为县仍州府八年改属苏州府永乐十八年城复逼于海知县髙居正迁于北新涨十里地名秦家符治十年建太仓州县属太仓未几海啮秦家符嘉靖八年知县杜畿迁治于三沙马家墪西南二十九年海复逼东北二隅知县尹彻迁于平洋沙县境呉家沙东临大海登舟沙西近狼山南之斜洪抵刘家河东南新开河近呉淞江北之浦沙近海门江北疆域彼此界限固不可越而积沙成壤沧桑不恒未可以里至定然东西南北自可约计东至蛇山约二百里西北至狼山约一百里西南至太仓州界约四十里北至海门县界约一百里
  崇明县城池考
  崇明县城旧在新涨沙北元至正末年创建国朝永乐十八年为海潮所逼迁建于秦家符地方治间复啮于海嘉靖八年知县杜畿迁治三沙三沙地形东西将四十里南北十余里控诸沙之上游为一邑之中土县城设于其中极为控扼险要缘东近大洋城东北二面渐为海水所潴倾去其半二十九年知县尹彻遂迁治于平洋沙建城西南隅失险甚矣
  城
  周围长一千二百九十五丈二尺髙一丈八尺厚称之
  池
  深一丈余濶十丈有竒
  陆门
  四座
  水关
  惟东南一座
  敌楼
  四座
  窝铺
  二十八座
  雉堞
  二千六百四十七垜
  崇明县兵防考
  崇明守御千户所国朝洪武三年立中军都督府领于镇海衞原设千户一员百户十员统军一千二百名守御城池永乐十四年倭人入寇发镇江镇海二衞军一千一百二十名以百户十员统之来御遂本所守城为一千户所其旧戍军兵令习水战设备倭风船十只停泊旧县东南名曰水寨又为一千户所俱领于镇海衞宣德六年将镇江镇海二衞军发回调苏州衞军一千名以百户十员领之戍守厥后世平船壊水寨备倭军亦掣入城守御嘉靖中海寇倡乱复调浙江兵四百名领兵官一员协守三十八年通政司使唐公顺之改守御所为都司题设都司一员三十九年巡抚都御史翁公大立题改金山参将来镇四十五年以崇明参将改镇刘家河以刘河把总来镇






<子部,兵家类,江南经略,卷三下>








  崇明县海洋路辨
  或问崇明诸沙孤悬海中贼舟无不可至其何路之有曰不然舟在海中横行而无阻者惟外海深洋耳其在内海如山东辽阳广福浙竹劳剑秀之类山根连络非得其理不可行也况崇明在淮之南嘉杭之北虽无山岛而阴沙暗涂往往延亘数十里纠纒错杂舟若触之则胶浅阁漏之患讵能免乎故倭舶内犯必由洋山分防坤庚针则经竹箔沙以入呉淞江辛酉针则歴三沙下脚新灶沙宋信嘴北以入刘河七鸦或过呉淞江而不能入也则宋信嘴之南亦可以竟达于刘河也竹箔沙之内髙家嘴之外沿海而西北者谓之杨家路海舶得此方能展舒自七鸦而北则江南之常镇江北之淮扬无不可之矣或自竹箔沙而得东南风则转而为坤未针青邨南滙金山罹其祸也或乘轻舸由哨马绣鞋之类而来则自三爿沙以西或出匾担沙之南而犯三沙或出匾担沙之北而犯平洋沙营前沙犯平洋沙则江南三郡受其害矣犯营前沙则江北诸郡受其害矣寇防之归也亦然若自诸郡战败而无所掠则必泄忿于诸沙故寇舶之进退也有五路焉三爿沙者诸沙之关键也三爿沙之北匾担沙为重三爿沙之南县后沙为重新灶沙刘家河之要路也竹箔沙呉淞江之要路也兵船防哨虽各有信地然御贼于门户之间孰若御贼于籓篱之外为第一义乎若曰海中无路随处可行此正兵船规避之説也是不可听








  三爿沙险要説
  三爿沙在县治东北孤立海中四望无际岛寇从东北大洋而来必经此沙葢浙直二省之咽喉也贼若南行则浙之寜绍台温直之苏松无所不通矣西行则本县三沙平洋沙常熟福山许浦江南之常镇江北之淮惟其所之岂直一邑利害之所关哉旧说谓各沙之门户亦见之小矣必设重兵防守而各沙兵船以之为防哨之地贼至则极力截杀互相策应遏贼上游此其第一关鎻也















  新灶沙险要説
  新灶沙在三沙东南竹箔沙东北其东即无际大洋也三沙下脚为各沙门户新灶沙实逼近之自此而西则宋信嘴在焉葢不由竹箔沙而径可达刘家河亦一间道也第此处沙涂暗伏非熟知之人不能行故岛寇大防不敢直捣然在我不可谓非险要而弃之况逼近三沙此尤当慎









  竹箔沙险要説
  竹箔沙在县治东南七十余里乃南沙之南尽处也外为无际大洋南与髙家嘴相对为内海之南门贼自洋山而来欲入呉淞江等处此沙正当转屈之间贼舟过此然后由杨家路沿海而北呉淞江首受其冲以次而及刘河等处必设重兵于此与三爿沙宋信嘴兵船防哨互为犄角若贼至此则竹箔兵船为主而新灶兵船从北应之呉淞江兵船从南应之必使贼不得过此则内地可髙枕而卧矣















  三沙险要説
  三沙崇明旧县治也控诸沙之上游为一邑之中土嘉靖初迁建县治于此又有守御千户所俾兵民杂守极得备御长策因东近大洋海水冲啮城东北易圮遂迁治平洋沙而此沙仅一巡司领之吁失险甚矣葢此沙下脚北通狼福二山南通宋信嘴江南江北数郡之关鎻也须于春汛时月参将督兵船于此驻泊分遣游兵各沙防哨使贼不得过此以达营前沙庻几大江无虞而南都安若泰山矣















  县后匾担二沙险要説
  县后匾担二沙俱在县治东北三沙之门户也贼若过三爿沙南行则由县后以犯三沙呉家等沙北行则由匾担沙以犯营前等沙然后北入通泰二州南入苏常二府必设兵船守之以为第二重关鎻犹可遏贼深入之势若弃而不守贼得纵横岂直一邑残破而已哉










  南沙险要说
  南沙在县治南七十里与竹箔沙连壤即西沙也其西北尽处为宋信嘴与刘家河相对岛寇自竹箔沙而西则呉淞江兵船所截不得入必自此而北至宋信嘴其南北二洪必由之道也若设重兵一枝屯守于此与呉淞江刘家河之兵相为犄角若贼至此则南沙兵船为主而呉淞江兵船从南应之刘家河兵船从北应之贼岂能直捣乎不然刘家河受其祸七鸦白茆以次而及矣
  南沙营兵防考
  南沙军营嘉靖十九年因秦璠王艮之乱巡抚都御史夏公邦谟奏置每嵗春秋二汛分畨防御春则太仓卫委指挥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一员领军八十名往戍至秋更代秋则镇海卫委指挥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一员领军八十名往戍至春更代窃谓兵力单弱亟宜添设重兵与呉淞刘河相为犄角者也








  营前沙险要説
  营前沙在县治之北为大江入海之砥柱贼舟若过此而西则江北淮江南常镇诸郡任其冲突矣必于此多设兵船与狼山福山互为声援贼始不能长驱入江也











  诸沙总论
  诸沙纷列其名甚繁而究其要害当设险者不过已上数洪而已此外诸洪暗沙伏涂潮壅则有洪之形潮退则阁浅而不能行方其壅也舟亦不能大防而过故东南海口以竹箔为要东北海口以新灶烂沙三爿为要守此四路则岂惟苏松可保安哉所以固长江之上游而畱都陵寝万亿年无疆之休亦在是也
  崇明县险要论
  崇明孤悬海中四面受敌随处可登其港口十余如钱打纸盘船洪之类贼舟无处不可収入而青龙港直通县城之内尤为要皆险之当设者也但崇明险要与他邑不同他邑或在疆边或在腹里江湖山镇相机慿借为寨为屯一时可以据守崇明则茫茫大洋诸沙环列贼若登据一沙则其冲突之势县城为之岌岌矣况可俟其薄县治而后制之乎故须以本所官军本县民兵二三千人专守城池与本邑港口而各沙则以耆民兵船分屯互哨相为声援贼来则拒之勿容停泊贼去则追之无分彼己则凡环列诸沙贼皆难犯而况于县治复何虞乎若曾闻寇舶之来东南必由乎竹箔沙东北必由乎匾担沙正东必由乎三沙下脚兹三者皆在诸沙之外乃崇明之外户也三处哨船往来不絶则贼之踪迹可知而为备不难矣若舍是而泛备乎诸沙则犹扄钥不严而纵贼内入拒之于堂奥也可乎哉故平洋设备不如诸沙之善诸沙设备不如三者之善或问寇性狡悍岂沙民之所能敌乎曰否海中之洲有山者谓之岛无山者谓之沙沙岛之名虽殊其为海处一也深渊巨涛阅歴出没岛人能之沙民亦能之迎潮戗风低昂倾侧岛人能之沙民亦能之火攻石击进退冲犂岛人能之沙民亦能之危礁暗矶练达翅避岛人能之沙民亦能之更船针路望推测岛人能之沙民亦能之风飡露宿服习忍耐岛人能之沙民亦能之杀人于货狡猾狠顽岛人能之沙民亦能之弗鬭原野弗交短兵而但相与角智力决雌雄于波浩之乡沙民何歉于岛人哉所贵者用之有道驭之有方得其心斯得其力得其力斯得其效矣
  崇明县巡司【弓兵烽堠附】
  西沙巡司
  在崇明县治西八十里西沙国朝洪武初建设弓兵四十名往来巡逻所属烽堠十三座
  南沙   薛家港  第五港  第八港第九港  界沟港  水洪港  道堂港陈子中港 秦坟港  川洪港  石家滨第三小桐板
  每堠另设了守弓兵五名
  三沙巡司
  在崇明县治北五十里三沙【即旧县治】国朝洪武初建设弓兵四十名往来巡逻所属烽堠七座
  长敢   徐公滨  青水滨  北新河新港   北白滑  漺
  平洋沙巡司
  在崇明县平洋沙【即今县治】国朝洪武初建嘉靖二十九年迁县筑城于此巡司署在东城外设弓兵四十名往来巡逻所属烽堠十座
  下桩港  东滑   钟家窊  出水套鰕港   水窦港  南大港  陈八港沈婆港  潭子港
  每堠另设了守弓兵五名
  又沿海烽堠七座
  上港   南海   防姚港  张家港下界防港 大套   青潭港
  每堠另设了守弓兵五名
  崇明县倭患事迹
  洪武二年己酉
  二月倭犯海滨指挥翁德击败之
  时倭贼出没海岛中数肆侵扰杀掠居民劫夺货财沿海之地皆患之太仓卫指挥佥事翁德督舟师出海捕之遇于海门之上帮麾兵冲击多所杀溺生擒数百人并得舟械以闻陞本卫指挥副使仍命往捕余寇德再往倭惧不敢出沿海遂寜
  三年庚戍
  七月倭掠县境
  旧县治也即今之三沙倭寇剽掠民财殆尽
  七年甲寅
  八月倭犯海滨
  永乐二年甲申
  四月对马岐倭寇海滨
  十四年丙申
  五月贼陷县城
  十二日倭寇突犯县治城陷入之杀掳官民三百余人事闻发镇江镇海二卫百户十员率军一千余名御击之寇平遂崇明守御所守城其旧戍官军发入水寨自是贼无至境者
  嘉靖三十一年壬子
  七月倭船泊县境
  时有倭舶飘至崇明沙饥且困剽掠海滨有巡捡绐之曰弃尔兵则与尔船贼投刀海中擒获二十余人自言船主龚十八与倭通贩飘入朝鲜界朝鲜人袭之死战脱风便七日至此本非为寇已而知官兵易走乃有轻中国之意
  三十二年癸丑
  闰三月贼首邓文俊等分掠县境
  四月贼犯南沙
  耆民施珽御战死之
  七月贼据南沙
  贼首萧显与孙二等既陷上海县由呉淞江出洋官军阻截之不得归率五百余人登南沙据之官军焚其舟时七月初七日也巡江御史周公承学调仪真守备觧明道苏州府同知任环率兵船征之方布阵欲战而新倭大至遂归守要害南沙积粟素多悉为贼有官军不能困矣
  十二月副总兵汤克寛讨贼于南沙败绩
  克寛奉命讨贼贼首萧显侦知之招集各沙新贼以待克寛帅邳兵渡海时府同知任环将沙耆民兵于海滨谓克寛为前总兵庆子家世将兵必善射以所部耆民兵兼属之克寛视萧显不足敌猝发兵抵沙岸天未明竟进萧显多智预于沙岸设伏俟汤兵半至伏起汤兵大惊前后不相顾溃乱而败死者千余人克寛收兵还环大悔之自率耆民兵与贼相持耆民心素归环乐于效死凡贼举动机智环皆觇知而预备之萧显惧甚欲走而不可得
  三十三年甲寅
  正月贼遁走如嘉定
  先是除夕府同知任环归郡朝贺而委耆民督兵守贼兵饮节酒防守稍懈萧显乘间出奔往嘉定施家港登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