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兵家
- 兵垒
兵垒
苏定方击西突厥贺鲁,鲁兵舒左右翼包之。定方步卒据高〔原〕〔十八〕,攒(矛肖)向外,亲引劲骑阵北原。贼三突步阵不能入,定方因其乱击之,贼大败。
李元平为汝州刺史,募工徒缮理郛郭。时李希烈反,因使勇士应募,执役版筑,凡入数百人,元平不觉。希烈因遣伪将李克诚以数百人突至其城,先应募者应于内,缚元平去。
校勘记
〔十四〕「义」,《晋书.张方传》作「乂」,据正。
〔十五〕「又」,《晋书.张方传》作「乂」,据正。
〔十六〕同「十四」。又此条乃西晋时事,当与上条互乙。
〔十七〕「羃」下一字从「罒」上「历」下,所用字集无之,故缺。
〔十八〕《旧唐书.苏定方传》「高」下有「原」字,今据补。
〈突〉九则
徐而操戈矛,则勇士争交刃矣;徐而谈诗书,则文士争鼓舌矣。若乃勃然而起,忽然而至,如豕之奔,虿之螫,狸之抟,兔之脱,谁能御之!今夫壮夫之力百倍婴孺,藉令婴儿抱其踵而直前撞之,则壮夫立仆。何也?猝而不及持也。故曰:力贵突。考得
晋桓玄篡逆,刘裕等进讨,桓(屯)谦等〔屯〕兵以拒裕〔十九〕。裕与刘毅等军食毕,委弃余粮,数道并前。裕与毅身先士卒,进突其阵。将士皆殊死战,因风纵火,谦等大溃,玄走。裕入建康,帅百官奉迎乘舆,诛玄宗族在建康者。
西魏将王罴为华州刺史,修城未毕,梯在城外。时高欢遣将韩轨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之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罴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梃,大呼而出。敌见之惊(退)〔二十〕,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轨众遂退。
魏将于谨尝帅轻骑出塞觇(候)〔贼〕〔二十一〕,属铁勒数千骑奄至。谨以众寡不敌,退必不免,乃散众骑,使匿丛薄间。又遣人升山指麾,若部分军众者。铁勒望见,虽疑有伏兵,既恃其众,不以为虑,乃进逼谨。谨尝乘骏马为紫驹〔二十二〕,贼先所识,乃使二人各乘一马,突阵而出。贼以为谨也,皆争逐之。谨乃率余军击追。贼遂奔走,因得入塞。
(后)〔北〕周河桥之战〔二十三〕,诸将退走。窦炽时独从两骑为敌人追,至邙山,炽乃下马背山抗之。俄而敌众渐多,(失)〔矢〕下如雨〔二十四〕。炽骑士所执弓,并为敌人所射破。炽乃收其箭以射之,人马应弦而(到)〔倒〕〔二十五〕。敌乃相谓曰:「得此三人,未足为功。」乃稍引退。炽伺其怠,突围而出。
薛仁贵、契苾何力等征辽东,与高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仁贵匹马先入,莫不应弦而倒。高丽有善射者,于石城下射死十余人。仁贵单骑突往冲之,其贼弓矢俱失,手不能举,便生禽之。
天宝之乱,贼将史朝义(义)领铁骑十万〔二十六〕,阵于昭觉寺,贼皆殊死战,短兵既接,相杀甚众。官军骤击之,贼阵不动。鱼朝恩令射生五百人下马,弓弩乱发,多中贼而死,阵亦如初。镇西节度使马璘曰:「事急矣!」遂拔旗而进,单骑奔击,夺贼両牌,突入万众之中,左右披靡。大军乘之而入,朝义大败,斩首一万六千级,生擒四千六百人,降三万二千人。
贼将尹子奇围雎阳,张巡于城中夜鸣鼓严队,若将出击者。贼闻之,达旦儆备。既明,巡乃寝兵囗鼓〔二十七〕。贼以飞楼瞰城中,无所见,遂解甲休息。巡与南霁云、雷万春等十余将,各将五十骑,开门突出,直冲贼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士卒五千余人。
狄青为将,党项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阵,遇寇多北。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翼军,使之出战。虏望其旗易之,全军径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累功至招讨副使。青在泾原,常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密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再钲声,则严阵而却。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纔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天使勇。」虏人谓青为天使也。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纪。
韩世忠与贼将苗翊、马柔吉遇,舍舟立战,张俊、刘光世继之。军少却,世忠复舍马操戈而前,令将士曰:「今日当以死报国,面不被数矢者,斩。」于是士卒皆用命。贼列神臂弩持满以待,世忠瞋目大呼,挺刃突前。贼辟易,矢不及发,遂败。
校勘记
〔十九〕「桓屯谦等兵」五字不可解。按《晋书》刘毅传、桓玄传有桓谦,此五字当作「桓谦等屯兵」,今据正。
〔二十〕此句《周书.王罴传》无「退」字,据删。
〔二十一〕「候」,《北史.于谨传》作「贼」,据正。
〔二十二〕此句《北史.于谨传》作「谨以常乘骏马一紫一騧」,与引文稍异。
〔二十三〕按《周书》有窦炽传。据此可知其为北周时人,非五代后周也。今正「后」为「北」。
〔二十四〕「失」,《周书.窦炽传》作「矢」,据正。
〔二十五〕「到」,《周书.窦炽传》作「倒」,据正。
〔二十六〕「史朝义」下衍「义」字,据《旧唐书.仆固怀恩传》删。
〔二十七〕复印件「鼓」上一字模糊难悉,姑阙疑。
〈捭〉(音摆)十一则
敌各有情而吾逆料之,其法曰捭。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察阴阳之理,类万物之情,观众生之先,见变化之朕,而守司其门户。佹柔、佹刚、佹弛、佹张,审定虚实,与其牝牡。忤合,贵得其窾。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考得
荆人伐陈,吴救之,军间三十里,雨十日夜,星。左史倚相谓大将子期曰:「雨十日,甲辑而兵聚,吴人必至,不如备之。」乃为阵。吴人至,见其阵而反。左史曰:「(反吴)〔吴反〕复六十里〔二十八〕,其君子必休,其小人必食。我行三十里袭之,必克。」从之,遂破吴军。
英布反,高祖召楚令尹薛公问之。令尹曰:「若布东取吴,西取楚,并齐取鲁,传檄燕赵,固守其地,此上计也;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口,此中计也;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重于越,身归长沙,此下计也。布必出下计。」布果东击荆,又击楚三军,遂引兵西。帝破于蕲,布亡走江南,长沙人诱而杀之。
南阳黄巾贼帅韩忠,复据宛拒朱儁。儁鸣鼓攻其西南,贼悉众赴之。儁自将精卒掩其东北,乘城而入。忠乃退保(卜)〔小〕城〔二十九〕,乞降,诸将欲听之。儁曰:「兵固有形同而势异者。昔秦项之际,民无定主,故赏附以劝来耳。今海内一统,惟黄巾造逆,纳降无以劝善,而更(闻)〔开〕逆意〔三十〕,纵敌长寇,非计也。」因急攻,不克。登土山望之,谓司马张超曰:「吾知之矣。贼今外围周固,内营逼急,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战也。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不如撤围,并兵入城。忠见围解,势必自出,自出则(竟)〔意〕散〔三十一〕,易破之道也。」既而解围,忠果出战。儁因击,大破之,斩忠。
曹操征荆州,刘琮降,得其水军及步兵。遗书孙权云:「今治水军八十万,当与将军会猎于吴。」将士闻之〔皆〕恐〔三十二〕。权延见羣下,问计。咸曰:「曹操豺虎也。今挟天子以征四方,拒之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军蒙冲、斗舰,水陆俱下,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时周瑜在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曰:「操虽汉相,其实汉贼。〔将军〕以神武雄材〔三十三〕,兼仗父兄(遗)〔之〕烈〔三十四〕,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三十五〕,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在关西,为操后患。而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事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驻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子言当击,与孤甚合。」因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遂与周瑜、程普、鲁肃合谋逆操。果有赤壁之捷。
魏遣司马懿讨辽东。谓曰:「公孙渊将何计以待君?」对曰:「弃城豫走,上计也;据辽(东)〔水〕以拒大军〔三十六〕,其次也;坐守襄平,下也。」曰:「往还几日?」对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如此一年足矣。」懿至辽东,渊使卑衍等屯辽隧,懿击破之。遂围襄平,击斩之。
北魏议击蠕蠕。太史张深曰〔三十七〕:「今年己巳,三阴之岁。(星岁)〔岁星〕袭月〔三十八〕,太白在西方,不可举兵。」崔浩曰:「阳为德,阴为刑,故日食修德,月(修食)〔食修〕刑〔三十九〕。战伐,用刑之大者也。三阴用兵,盖得其类。岁星袭月,年饥人流〔四十〕,应在他国,远期十二年。太白行苍龙宿,于天文为东,不妨北伐。比年以来,月行掩昴,至今犹然。其占:『三年大破旄头之国。』蠕蠕、高车,旄头之象也。」遂行。军入其境,分搜东西、南北,各数千里,虏获数百万。高车杀蠕蠕种类,归落者三十余万落。
齐建武中,北魏将攻(同)〔司〕州〔四十一〕,明帝遣王广之赴救,萧衍为偏师。有风自西北起,阵云从之,来当魏营。寻而风回云转,还向西北。衍曰:「此谓归气,魏师遁矣。」令军中扬麾鼓噪,敢死之士,执短兵先登,长戟翼之。城中见援兵,出军攻魏栅,魏军大败。
唐李光弼进围怀州,史思明来救,光弼再逐北。思明声言渡河绝饷路,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既夕还军,留牙将雍希颢守其栅,曰:「贼将高(廷)晖〔四十二〕、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偕来。」左右窃怪之。是日,思明果召日越,曰:「光弼野次,尔以铁骑五百夜取之,不然,无归!」日越至垒,使人问曰:「太尉在乎?」曰:「去矣。」「兵几何?」曰:「千人。」「将为谁?」曰:「雍希颢。」越谓其下曰:「我受命云何,今顾获希颢,归不免死。」遂请降。希颢〔与俱〕至〔四十三〕,光弼厚待之,表授右金吾大将军。(廷)晖闻之,亦降。或问:「公降二将何易也?」光弼曰:「思明再败,恨不得野战,闻我野次,彼固易之,命将来袭,必许以死。希颢无名,不足以为功,日越惧死,不降何时?(廷)晖才出日越之右,降者见厚,贰者得不思奋乎?」
宋曹翰从征幽州,率所部攻城东南隅,卒掘土得蟹以献。翰谓诸将曰:「蟹水物而陆居,失所也。且多足,彼援将至,不可进拔之象。况蟹者,解也,其班师乎?」已而果(然)〔验〕〔四十四〕。
宋韩世忠移军镇江,以待兀朮。金师至江上,世忠先以八千人屯焦山寺。兀朮欲济江,乃遣使通问,约战期,世忠许之。因谓诸将曰:「是间形势,无如金山(龙王)庙者〔四十五〕,贼必登之,觇我虚实。」乃遣强壮百人伏庙中,百人伏庙下岸侧,戒之曰:「闻江中鼓声,则岸兵先入,庙兵继出,以合击之。」及敌至,果有五骑趍庙,庙兵先鼓而出,获两骑。其三骑振策以驰,内一人红袍玉带,既坠,复跳而免。诘诸获者,兀朮也。
宋刘(骑)〔锜〕为东京副留守〔四十六〕,败金葛王、乌禄等于顺昌。兀朮在汴闻之,即索鞍上马,帅十万众来援。锜谕曹成等二人曰:「遣汝作间,事捷重赏,第如我言,敌必不杀汝。今置汝绰路骑中,汝遇敌则佯坠马,为敌所得。敌帅问我何如人,则曰:『太平边帅子,喜声伎。朝廷以两个讲和,使守东京,图逸乐耳。』」已而二人果遇敌被执,兀朮问之,对如前。兀朮喜曰:「此城易破耳。」即置鹅车、炮具〔不用〕〔四十七〕,果不杀成等,而械之还锜。
校勘记
〔二十八〕「反」、「吴」二字互倒,据《韩非子.说林下》正。
〔二十九〕「卜」,《后汉书.朱儁传》作「小」,据正。
〔三十〕「闻」,《后汉书.朱儁传》作「开」,据正。
〔三十一〕「竟」,《后汉书.朱儁传》作「意」,据正。
〔三十二〕《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之」下有「皆」字,今据补。
〔三十三〕《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以」上有「将军」二字,今据补。
〔三十四〕「遗」,《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作「之」,据正。
〔三十五〕《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当」上有「尚」字,今据补。
〔三十六〕「东」,《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注引《晋纪》作「水」,据正。
〔三十七〕「张深」,《北史.崔浩传》同,惟《魏书》作「张渊」。盖避唐高祖讳也。
〔三十八〕「星」、「岁」二字互倒,据《魏书.崔浩传》正。
〔三十九〕「修」、「食」二字互倒,据《魏书.崔浩传》正。
〔四十〕「人」,《北史.崔浩传》同,《魏书.崔浩传》作「民」。盖避唐太宗讳也。
〔四十一〕「同」,《南史.梁本纪.武帝上》作「司」,据正。
〔四十二〕「高廷晖」,《新唐书.李光弼传》作「高晖」,据正,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