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载记
- 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
夏四月,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亮表后主曰:“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育无疆。昊天不吊,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兆,如丧考妣。乃顾遗诏,事惟太宗,百寮发哀,三日除服,到葬复服。其郡国守、相、令、长、丞、尉三日除服。”五月,梓宫至成都,谥曰昭烈皇帝。秋八月,葬惠陵。
撰曰:汉末大乱,雄桀并起。若董卓、吕布、二袁、韩、马、张杨、刘表之徒,兼州连郡,众逾万计,叱咤之间,皆自谓汉祖可踵,桓、文易迈。而魏武神武干略,戡屠荡尽。于时先主名微人鲜,而能龙兴凤举,伯豫君徐,假翼荆楚,翻飞梁、益之地,克胤汉祚,而吴、魏与之鼎峙。非英才命世,孰克如之!然必以曹氏替汉,宜扶信顺,以明至公;还乎名号,为义士所非。及其寄死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陈子以为“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卷七
○刘后主志
后主讳禅,字公嗣,先主太子,甘夫人所生也。袭位时年十七。
建兴元年夏五月,后主即位,尊皇后吴氏曰皇太后。大赦,改元,——于魏黄初四年,吴黄武二年也。立皇后张氏,车骑将军飞女也。封丞相亮武乡侯;中都护李严假节,加光禄勋,封都乡侯,督永安事;中军师、卫尉鲁国刘琰亦都乡侯;中护军赵云,江州都督费观,屯骑校尉、丞相长史王连,中部督襄阳向宠,及魏延、吴懿,皆封都亭侯;杨洪、王谋等关内侯。
南中诸郡并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未便加兵。遣尚书南阳邓芝固好于吴。吴主孙权曰:“吾诚愿与蜀和亲,但主幼国小,虑不自存。”芝对曰:“吴、蜀二国之地,吴有三江之阻,蜀有重险之固。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一时之杰。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峙。大王如臣服于魏,魏则上望大王入朝,其次求太子入侍;若其不从,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吴主大悦,与蜀和报,使聘岁通。芝后累往,权曰:“若灭魏之后,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灭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战争方始耳。”权曰:“君之诚恳,乃至于此!”书与亮曰:“丁宏张,阴化不实。和合二国,惟有邓芝。”
二年,丞相亮开府,领益州牧,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亮乃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亲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究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乎封域之内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劝戒明也。辟尚书郎蒋琬及广汉李邵、巴西马勋为掾,南阳宗预为主簿,皆德举也;秦宓为别驾,犍为五梁为功曹,梓潼杜微为主簿,皆州俊彦也。而江夏费、南郡董允、郭攸之始为侍郎,赞扬日月。
吴遣中郎将张温来聘,报邓芝也。将返命,百官饯焉。惟秦宓未往,亮累催之。温问曰:“彼何人也?”亮曰:“益州学士也。”及至,温问宓曰:“君学乎?”答曰:“五尺童子皆学,何况小人!”温曰:“天有头乎?”宓曰:“有之”。温曰:“在何方也?”宓曰:“《诗》云,‘乃眷西顾’,知其在西。”又曰:“天有耳乎?”宓曰:“《诗》不云乎:‘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若其无耳,何以听之?”又曰:“天有足乎?”曰:“《诗》不云乎:‘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若其无足,何以步之?”又曰:“天有姓乎?”曰:“姓刘。”“何以知之?”曰:“其子姓刘。”又曰:“日生于东乎?”曰:“虽生于东,终没于西。”答问如响之应声,温大敬服。宓亦寻迁右中郎将、长水校尉、大司农。
三年春,长水校尉廖立坐谤讪朝廷,废徙汶山。立自荆州与庞统并见知,而性傲侮,后更冗散,怨望,故致黜废。三月,亮南征四郡,以弘农太守杨仪为参军从行,步兵校尉襄阳向朗为长史,统留府事。秋,南中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冬,亮还至汉阳,与魏降人李鸿相见,说新城太守孟达委仰于亮无已。亮方北图,欲招达为外援,谓参军蒋琬、从事费诗曰:“归当有书与子度相闻。”诗曰:“孟达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后奉先帝,背叛,反复之人,何足与书!”亮不答。诗数率意而言,故凌迟于世。十有二月,亮至。群官皆道迎,而亮命侍郎毖参乘,官小年幼,众士于是莫不易观。
四年,永安都督李严还督江州,城巴郡大城。以征西将军汝南陈到督永安,封亭侯。是岁,魏文帝崩,明帝立。
五年,魏太和元年也。春,丞相亮将北伐,上疏曰:“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咸追先帝之遇,欲报之陛下也。先帝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帅奖三军,北平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克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于陛下。愿陛下臣以讨贼兴复;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陛下亦宜自谋,谘诹善道,察纳雅言,不宜引喻失谊,以塞忠谏之路也。”又曰:“亲贤臣,远小人,先汉所以兴隆;昵小人,疏君子,后汉所以倾覆。侍中郭攸之、费、侍郎董允,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斟酌规益,进尽忠言,则其任也。宫省之事,悉以谘之,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也。”以尚书南阳陈震为尚书令,治中张裔为留府长史,与参军蒋公琰知居府事。二月,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以镇北将军魏延为司马。
六年春,丞相亮扬声言由斜谷道取,使镇东将军赵云、中监军邓芝据箕谷为疑军。魏大将军曹真举众当之。亮身率大众攻祁山。赏罚肃而号令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拒亮。亮使参军襄阳马谡、裨将军巴西王平及张休、李盛、黄袭等在前,违亮节度,为所破,平独敛众为殿。而云、芝亦不利。亮拔将西县千馀家还汉中,戮谡及休、盛以谢众,夺袭兵,贬云秩,长史向朗以不时臧否免罢;超迁平参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统五部。亮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令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臣授任无方,《春秋》责帅,职臣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辟天水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亮书与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称维曰:“姜伯约西州上士,马季长、李永南不如也。”
七年春,丞相亮遣护军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出,将击式。亮自至建威,淮退,遂平二郡。后主诏策亮曰:“街亭之败,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抑损,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Т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震凶暴,功勋赫然。复君丞相,君其无辞。”夏四月,吴主孙权称尊,遣卫尉陈震庆问。吴与蜀约分天下。冬,城汉、乐。
八年春,丞相亮以参军杨仪为长史,加绥军将军。迁姜维护军、征西将军。秋,魏大将军司马宣王由西城,征西车骑将军张由子午,大司马曹真由斜谷,三道将攻汉中。丞相亮军成固,表进江州都督李严骠骑将军,将二万人赴汉中。严初求以五郡为巴州,书告亮,言魏大臣陈群、司马懿并开府,亮乃加严中都护,以严子丰为江州都督。大雨道绝,真等还。丞相亮以当西征,因留严汉中,署留府事。严改名平。
丞相司马魏延、将军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延迁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封南郑侯。懿左将军、高阳乡侯。徙鲁王永为甘陵王、梁王理为安平王,皆以鲁、梁在吴分故也。
九年春,丞相亮复出围祁山,始以木牛运。参军王平守南围。司马宣王拒亮,张拒平。亮虑粮运不继,设三策告都护李平曰:“上计断其后道,中计与之持久,下计还住黄土。”时宣王等粮亦尽。盛夏雨水,平恐漕运不给,书白亮宜振旅。夏六月,亮承平指引退。张至青封交战,为亮所杀。秋八月,亮还汉中。平惧亮以运不辨见责,欲杀督运岑述,惊问亮何故来还;又表后主,言亮“伪退”。亮怒,表废平为民,徙梓潼;夺平子丰兵,以为从事中郎,与长史蒋琬共知居府事。时费为司马也。
十年春,丞相亮休士劝农。车骑将军刘琰与军师魏延不和,还成都。秋,旱,亮练兵讲武。
十一年,魏青龙元年也,丞相亮治斜谷邸阁,运粮谷口。
十二年春,丞相亮以流马运,从斜谷道出武功,据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志不伸,乃分兵屯田,为久住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秋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还葬汉中定军山,冢足容棺,敛以时服。谥曰忠武侯。
征西大将军魏延与长史杨仪素不和。亮既恃延勇猛,又惜仪筹画,不能偏有所废,常恨恨之,为作《甘戚论》,二子不感。延常举刃拟仪,仪涕泪交流。惟护军费和解中间,终亮之世,尽其器用。仪欲案亮成规,将丧引退,使延断后,姜维次之。延怒,举军先归南郑,各相表反。留府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保仪疑延,延欲逆击仪,仪遣平北将军马岱讨灭延。初,延自以武干,常求将数万别行,依韩信故事,亮不许,以亮为怯。及仪将退,使费造延,延曰:“公虽亡,吾见在,当率众击贼,岂可以一人亡废国家大事乎!”使报,仪不可,故欲讨仪。
仪率诸军还成都。大赦。以吴懿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事。初,亮密表后主,以若臣不幸,可以蒋琬代臣”。于是以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以仪为中军师,司马费为后军师,征西姜维为右监军、辅汉将军,邓芝前军师、领兖州刺史,张翼前领军,并典军政。
廖立在汶山闻亮卒,垂泣曰:“吾终为左衽矣!”李平亦发病死。初,立、平为亮所废,安奄没齿,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感愤焉。
十三年,拜尚书令蒋琬为大将军,领益州刺史;以费为尚书令。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超登大位,既无戚容,又无喜色,众望渐服。侍中董允兼虎贲中郎将,统宿卫兵。军师杨仪自以年宦在琬前,虽同为参军、长史,己常征伐勤苦,更处琬下,殊怨望,谓费曰:“公亡际,吾当举众降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耶!”表其言,废徙汉嘉。仪又上书激切,遂行仪重辟。
吴以亮之卒也,增巴丘守万人,蜀亦益白帝军。右中郎宗预使吴,吴主曰:“东之与西,共为一家,何以益白帝守?”预对曰:“东增巴丘之戍,蜀益白帝之兵,俱事势宜然,不足以相问也。”
十四年,夏四月,后主西巡至湔山,登阪观汶川之流。武都氐王符健请降,将军张尉迎之,过期不至,大将军琬忧之。牙门将巴西张嶷曰:“健求附款至,必无返滞。闻健弟狡,不能同功,各将乖离,是以稽耳。”健弟果叛就魏。健率四百家随尉,居广都县。
十五年,魏景初元年也。夏六月,皇后张氏薨,谥曰敬哀。是岁,车骑将军吴懿卒,以后典军、安汉将军王平领汉中太守,代懿督汉中事。懿从弟班,汉大将军何进官属吴匡之子也,名常亚懿,官至骠骑将军,持节,绵竹侯。时南郡辅匡元弼、刘邕南和,官亦至镇南将军;颍川袁、南郡高翔至大将军,征西将军。
延熙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张氏,敬哀皇后妹也。大赦,改元。立子为太子,瑶为安定王。以典学从事巴西谯周为太子家令,梓潼李讠巽为仆,皆名儒也。冬十二月,大将军琬出屯汉中,更拜王平以前护军署大将军府事,尚书仆射李福为前监军,领大将军司马。
二年春三月,进大将军琬大司马,开府,辟治中从事犍为杨羲为东曹掾。羲性简,琬与言,时不应答,群吏以为慢。琬曰:“夫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所戒。羲欲赞吾是耶,则非本心;欲反吾言也,则显吾之非,是以嘿然。此羲之快也。”督农杨敏常毁琬:“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也。”或以白琬,琬曰:“吾信不如前人。”主者白:乞问“愦愦”状。琬曰:“苟其不如,则愦愦矣,复何问也。”后敏坐事下狱,人以为必死,琬心无莫。是以上下辑睦,归仰于琬,蜀犹称治。辅汉将军姜维领大司马司马,西征入羌中。是岁,魏明帝崩,齐王即位。
三年,魏正始元年也。安南将军马忠率越太守张嶷平越郡。
四年,冬十月,尚书令费至汉中,与大司马琬谘论事计,岁尽还。
五年,春正月,姜维还屯涪县。大司马琬以丞相亮数入秦川,不克,欲顺沔东下征三郡,朝臣咸以为不可。安南将军马忠自建宁还朝,因至汉中宣诏旨于琬,琬亦连疾动,辍计。迁忠镇南大将军,封彭乡亭侯。
六年,大司马琬上疏曰:“臣既ウ弱,加婴疾疹,奉辞六年,规方无成,夙夜忧惨。今魏跨带九州岛,除之未易。如东西掎角,但当蚕食;然吴期二三,连不克果。辄与费、马忠议,以为凉州胡塞之要,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衔持河右。今涪水陆四通,惟急是赴,东北之便,应之不难。”冬十月,琬还镇涪。以王平为镇北大将军,督汉中事;姜维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十有一月,大赦。迁尚书令费大将军,录尚书事;就迁江州都督邓芝车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