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诏令奏议
- 杨勇悫公奏议
杨勇悫公奏议
●恭报抵台筹辫情形摺(光绪十一年二月十二日)
奏为恭报微臣抵台日期、及现在筹办大概情形、恭摺仰祈圣鉴事。
窃臣于光绪十一年正月十八日,在泉州行次,当将遵旨渡台,已于十八日由泉州坐长胜小轮船对渡鹿港口放洋,行二百余里远,陡遇风雾,折回金门山外,换平安轮船,驶过澎湖,探往台湾后山,二十一日,至埤南厅起岸各缘由,均先后电请总理衙门代奏在案。
臣正月二十四日,自埤南带随员许孝虞、夏敬仪、周敬德、王光庭、姚兴廉、臣长子杨正仪及卫队百余名启程,历高山生番中,四日始过恒春境,至凤山县。沿途接见文武官绅,访察地利民情。适台湾道刘璈在旗后炮台,臣即往详阅一切。二月初三日,同抵台湾府城。随率先看安平炮台,具知历年苦心果力,惨淡经营。
查台湾一岛,悬隔重洋,南北袤延一千余里,周广约近三千。滨海口之府、厅、县,随地可以登岸。沿岸可以窥城。非止基隆、沪尾、安平、旗后四通商口岸已也。洵属防不胜防。而城外最平衍,无险可扼,重以积储粮饷、军火、器械,关系全台根本者,莫如台湾府,距安平日仅十里;傥来犯者,船停口外,炮击城中,岌岌终日。地势使然。彼寇固利在速攻,以求坚守之地。我师必利在坚守,再图速攻之机。光绪九年内,刘璈禀请分山前自恒春至凤山及台湾之曾文溪为南路,自曾文溪至嘉义及彰化之大甲溪为中路,自大甲溪至新竹,淡水及宜兰之苏澳为北路,后山自花莲港、成广澳、埤南、三倏仑至凤山界为后路,台湾海前之澎湖为前路。均经福建前督抚臣会商奏定:五路官兵分统联防,各专责成。其所以一事权、明偿罚者,端倪具在。
臣思欲筹守全台,必先扼重澎湖前路,至台北北路、彰化中路,则又在台南根本重地。查澎湖辅车全台,犄角厦门,尤为闽洋关键,原派该署副将周善初带营扼守,深恐孤注兵单,水陆无从援应,设有疏失,闽台更危。必得一威重大员镇守其地,再加深沟固垒、宽备军械粮饷,永壮闽洋声势,时作台南北声援。湖北提督臣程文炳,久历戎行,威望夙着,屡奉旨催渡台。该提臣一片血诚,急如星火,以臣愚妄之见,应请旨饬令提臣程文炳统率部营,暂先渡扎澎湖,督同该协厅严密布置。一面相机策应全台,有裨大局匪浅。
刘璈禀请添兵轮数号,与澎湖陆师相辅而行,固为全策。然事至今日,购拨均未易速成。台北北路之暖暖街、月眉山、大水窟地方,正月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等日,法寇以新添重兵,分路猛攻。我军力与拒战,亦因病伤过多,枪炮不敌,退守五堵、六堵。经抚臣刘铭传亲督扎定,仍即整军进攻。沪尾虽同时戒严,提臣孙开华防守均为周密。
至防援诸军,需用军火饷械及内地所协济者,台南已购办大小轮船,并于水陆各要区添设转运,分别妥速解办。彰化中路,系兴泉渡台接济要津,尤为台南北之枢纽。抚臣刘铭传、提臣孙开华,会委前贵州布政使沈应奎,总办粮台;前浙江温州镇总兵吴鸿源,驻办防务;筹布均有条理。所需加兵替防台南,于万难抽调之中,已派拨礼、信、义、虎等营次第前往扼守。惟是,台南地面辽阔,自去冬至今春,更形吃紧。如安平、国使港、旗后、大沙湾、东港、枋藔■〈王乔〉、琅、鹅銮鼻及布袋觜各口,无日不有法兵轮,或一、二号至四、五号不等,往来游弋,每以巨炮向岸轰击,时图窥窜。遂致随处皆有兵临城下之危。虽经刘璈暨分统高登玉、方春发、张福胜、张兆连等扼要严防,支援甚力,近日寇又搜扰后山埤南、花莲港、成广澳一带,即台南前后附近之小琉球、红头屿、火烧屿各小澳,我军势难分守之处,亦有法船停逼民居,并声言派兵窃据,无非欲阻截海运,大肆狙谋,均为眉睫之患。
臣现与刘璈等切筹防守事宜,一面催候臣部以重赀觅船,相机整散暗渡。仰托朝廷威福,如迅得稳渡及半,随时训练,先率前进,遇何路有紧,即往何路救援,断不敢坐失机宜,亦不敢轻躁偾事。致负高厚生成。
除先电奏外,所有微臣抵台日期及现在筹办大概情形,理合缮摺由驿驰陈,乞伏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遵赴台北会剿摺(光绪十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奏为微臣谨遵电寄谕旨、迅赴台北会剿、恭摺仰祈圣鉴事。
窃臣于光绪十一年二月十二日,当将行抵台湾府城日期及筹办大概情形,具摺请由钦差大臣臣左宗棠代奏在案。时值法船纷至,日向安平、旗后各口窥伺,随率台湾道刘璈,往复该处,密筹布置。十九日,钦奉正月二十七日电寄谕旨,杨岳斌着即迅赴台北,会同各军,克复基隆,迅催所部分起速渡。法窥基隆、苏澳、安平、旗后,着刘铭传、孙开华会同杨岳斌,派兵分段防剿,匆稍疏虞。钦此。同日,复奉二十九日电寄谕旨,杨岳斌已抵埤南登岸,深慰勤系。着率所部速赴台北,或分路防守,或合力进兵,会商妥办,钦此。只聆之下,遵拟前往。
缘澎湖失守,法更猖狂,日增多船,驶至安平各口,意图进扑。台南所在戒严,人心惊惶殊甚。臣目睹情形,未敢去此适彼。因与刘璈日往湾里社、四鲲身、曾文溪、鹿耳门、四草湖、安平等处,详察要路,筹遏敌踪。其最吃紧之区,虽经豫派防营,而兵力甚单,口岸纷岐,势难节节分布。且南至鹅銮鼻,北至台北新竹县,海口约长六、七百里之遥,随处可以登岸,防不胜防。臣部末到一营,无从加派填扎。现在安平口一带炮台,外则增厚长墙,内复添修隔堆,并嘱护台各营将弁,严防毋懈。旗后等处,亦经刘璈加营协守,以备不虞。
臣二十六日,复奉二月初六日电寄谕旨,饬催迅赴台北会剿。跪读之下,惶悚莫名。遵即于三月初二日起程,往商抚臣刘铭传、提臣孙开华,于一切战守机宜,断不敢稍耽安逸。
除飞催臣部设法渡台,以资调遣外,所有微臣遵旨速赴台北及起程日期,恭摺驰陈,乞伏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驰抵台北缕陈筹办情形摺(光绪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奏为恭报微臣驰抵台北、专摺仰祈圣鉴事。
窃臣在台湾府城,叠于上月十二日、二十八日,谨将筹办防守大概情形及遵旨迅赴台北会剿,由台湾起程日期各缘由,均因海道难通,缮递紧密摺稿,已咨请大学士、督办军务臣左宗棠代奏在案。臣即于三月初二日,自台湾府城率卫队兼程前进,行至中途,接准大学士、隶直总督臣李鸿章电寄二月二十一日恭奉谕旨,钦悉法人请款,别无要求,云粤援越诸军,定期撤回边界。台湾尽三月初一日停战。似此情形,台防未能解严。臣初三日到嘉义县,派副将裘德成带南字中营,由大道按站速发。臣率卫队,绕赴海岸察看:嘉义县属之布袋觜、猴树港、笨港、新港、五条港,彰化县属之番挖、鹿港、水里港、梧栖港,新竹县属之大安、吞霄、后垄、中港、旧港,籍知地利形势,以免临事茫无筹布。讵沿海风湿烟瘴,渐深腠理,兼之水士不服,牵发积病旧伤。延至二十日,始抵台北府城。抚臣刘铭传在六堵前敌,严慎督防。二十二日,臣先往沪尾海口,具知营垒扼要,海口堵塞,两岸复筑长墙,开挖深沟拦截。提臣孙开华等布置有方,分统营哨官勇用命,故上年屡挫法寇凶锋。嗣后不敢进攻。现虽中法议和,仍遵旨严密戎备,不敢稍懈。
臣二十五日回府城,二十九日前往六堵。惟是,臣驰驱远至,无补时艰,徒深隐疚。台北山川险阻以及民事军情,实均未能熟悉。惟有与抚臣刘铭传、提臣孙开华,遇事妥商,和衷共济,以期仰纾轸念台疆万一。
所有微臣行抵台北日期缘由,理合专摺缕陈,乞伏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领过应删银两恳免照缴片
再,臣光绪十年十一月十八日,在江西省城,谨将新募一军月需饷项,均照楚军章程稍为变通,奏报在案。十二月二十一日,准兵部递回原摺。十一月三十日,军机大臣奉旨:该部知道,钦此。
光绪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在台湾府行次,准户部上年十一月初十日咨开:查刊本楚军章程内载:哨官每名日支银三钱;又长夫之制,每百人用长夫三十六名;只准减少等语。今所募各营哨官,每名日支银四钱,每百人用长夫四十名,殊与定章不符。自应照数删减,计哨官每名删银一钱,每百人删长夫四名等因。到臣。准此,臣即钞录部咨,转行各营,将前领过正哨官每日应删银一钱,每营应删长夫二十名口粮,赶紧照缴粮台,以符部定新章去后。旋据分统提督王得胜、滕春山、王仁和及各营官禀称:提督等自上年八月内奉饬募勇,九月内招齐,比因饷项支绌,每名每日各给小口粮钱一百文。十月二十一日,始照楚军原定章程起给。大口粮已陆续领至本年三月底止。今欲遵照札饬,将前领过正哨官每日应删银一钱,每营应删长夫二十名口粮,一概呈缴粮台,固属正办,绿提督等自上年十月二十二日,由湖南拔队启行,沿途不独食用昂多,而且雨雪载涂,炙体烘衣,更需多购柴草,到闽以后,米珠薪桂,度日愈艰,即口粮按月开支,犹不敷用,所有删减银两,实系无力呈缴。邀恳奏请天恩,准自上年十月二十一日起,至光绪十一年三月底止,领过正哨官每日应删银一钱、每营应删长夫二十名口粮,免予照缴。从四月初一日起,遵照部定新章,正哨官每日支银三钱,每营月支长夫一百八十名口粮,断不敢再有禀增等情前来。
臣查各营哨官长夫等,由湘鄂入江、到闽,冒雪冲风,衣不蔽身,食不充腹,自抵泉州后,更加日用翔贵,费用难敷,若令缴前领过应删银两,实系无力,而且在路病亡假革及渡台陷溺者,又复不少,饷银业已给领,无从追缴,可否仰恳天恩,准自上年十月二十一日起,至本年三月底止,所有领过应删十二营、正哨官四十八员、卫队正哨官三员,共五十一员,每员每月银三两不扣建,计五个月零十天,共银八百一十六两;领过应删十二营长夫二百四十名、卫队长夫十二名,共二百五十二名,每名大建月银三两、小建月银二两九钱,计一百五十七天,共银三千九百五十六两四钱,总共银四千七百七十二两四钱,免其照缴。嗣后从四月初一日起,遵照部定新章支放之处,出自恩施逾格。
谨附片具陈,伏乞圣鉴训示。谨奏。
●奉旨交查案件摺(光绪十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奏为微臣奉旨交查知府李彤恩并饬提道员朱守谟赴台秉公研究一案、拟请另派大员查办、俾慎案情而重防务、恭摺仰祈圣鉴事。
窃臣光绪十年十二月初五日,在福建崇安县行次,准军机大臣字寄十一月十八日奉上谕:左宗棠奏「详察台湾情形妥筹赴援」一摺,据称八月十三日,基隆之战,官军已获胜仗,因刘铭传营务处李彤恩驻兵沪尾,以孙开华诸军为不能战,三次飞书告急,坚称沪尾兵单将弱,万不可靠。刘铭传为其所动,遽拔大队往援,基隆遂不可复问。李彤恩不审敌情,虚词摇惑,拟请即行革职,递解回籍,不准逗留台湾等语。前敌军情,关系极重,必应确切查办,不得含糊了事。李彤恩所禀刘铭传各情,人言籍藉,果系因此贻误,厥罪甚重,非递籍所能蔽辜。前谕杨岳斌迅速赴闽授台,即着该前督于到台后,详确查明,据实参奏。李彤恩着即行革职,听候查办,将此由五百里各谕令知之。钦此。
复于光绪十一年三月初一日,在台湾府行次,准军机大臣字寄二月初七日奉上谕:前据左宗棠奏参知府李彤恩不审敌情,虚词摇惑,以致基隆被踞。当降旨将该员革职,交杨岳斌查办。兹据刘铭传奏:道员朱守谟规避钻营,造言倾陷各情,与左宗棠前奏大相迳庭,必须澈底查明,以昭是非之公。道员朱守谟,于军务吃紧之时,辄敢擅请公款,乞假规避,殊属荒谬。着即行革职,至所参该员招摇播弄及倾陷李彤恩各节,如果属实,厥咎尤重,非永不叙用所能蔽辜。着杨岳斌即将李守谟饬提赴台,归入前案,秉公研究。孰是孰非,务得碓情,奏明严行惩办,不准稍涉偏徇。原摺片均着钞给阅看。将此由五百里谕令知之。钦此。跪读之下,理应钦遵。
伏念臣军寄谬膺,末谙听断;病衰,心力尤难兼营。现在初抵台北,一切机宜,亟须会筹商办,虽值法人请款,而条约未定,防范宜严,免竭庸愚,犹虞陨越。况重以审谳繁重之事,弥益彷徨。再四思维,与其临事而蹈未能折狱之愆,曷若先事而陈自信未能之实。非敢意有推诿,当此台防吃重,任大力微,惟有沥恳天恩,俯念臣筹防靡暇,听讼非才,且李彤恩本应递解回福州原籍之员,朱守谟亦现在福州,合无仰求另派大员,饬提就近研究,俾臣得以专心致志,帮办防务,以期仰慰宸廑万一。
所有奉旨交查知府李彤恩并饬提道员朱守谟研究一案,拟请另派大员查办缘由,理合恭摺驰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行抵基隆六堵前敌大营情形片
再,臣于三月二十八日,谨将行抵台北府城及往沪尾会同署福建陆路提督臣孙开华周看炮台营垒长墙并筹商防务各缘由,业经奏明在案。四月初一日,抵距基隆十余里之六堵大营,与福建巡抚臣刘铭传往返筹商一切防务。又,连日往看各营所扎地势,修筑营垒长墙深壕,均属坚固异常,形势已据,足见刘铭传布置有方,分统营官哨勇,皆属辛苦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