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宝训

  圣谕及此真圣人大孝之心也言复奏曰
  太庙两■隙地无几
  宗庙重事始谋宜慎须是度量地势广狭方可拟议
  上曰卿为礼官其即具奏行
  ○嘉靖十三年八月丁未以南京
  太庙灾召礼部尚书夏言至平台赐之敕令宣示府部衙门集议重建事宜敕曰南京
  太庙或建或弗建宜何所定朕惟
  太宗既迁北都为子孙万世之业则南京
  太庙不必重有或谓
  太祖初定之都子孙当思慕功德不可废朕则以
  太祖定北都传已
  六宗矣能守
  祖宗洪业传之无穷岂有南北之分也即
  太宗所定都
  太祖在天之灵未尝不歆顾于斯且一天下作
  二主
  一庙岂合礼与义哉人又谓承天尚有
  献考庙将非薄
  祖厚亲欤朕则曰承天之庙
  孝宗所命建藩邸旧也故不敢云之亦犹南京
  奉先殿之比此与
  世庙不同且今南京秪存百官有司不巡幸不举时祀徒有庙社耳此与周家三都三庙之同建者今昔意气不侔也况
  祖宗神灵惟于子孙是依是凭岂有隔数千里之远能将朕之诚敬乎今北都立万世之业则当为万世之图使其专一于此庶几
  太祖永歆必不以再建庙为歆也敕尔诸臣其集议之言退而集廷臣议请以南京香火并于
  奉先殿其
  太庙遗址仿古坛墠遗意高筑墙垣谨同启闭以致尊严
  上曰南京香火并进膳之仪礼部查议以闻其原庙址如议筑垣时加巡守并各廨宇永不得修整著为令其在京
  庙制速处物料择日兴工承天
  家庙勿称庙可仿
  奉先殿意曰隆庆殿用别轻重之意
  ○九月辛未
  上欲建
  九庙以问辅臣张孚敬李时孚敬等对
  九庙正礼当行无疑前岁第以年月未利姑徐徐之尔
  上曰原说明年利俟临期会议今达礼者少不必会议恐招多言可即量地广狭摹拟<矢见>制寻谕礼部尚书夏言令阶在工诸臣郭勋等并内阁礼工二部同诣
  庙廷视计制用物式庙寝不必相去远即前堂五间向后大许接寝室三间义亦在矣诸臣奉谕遂议于
  太庙南左为三昭庙与
  文祖世室而四右为三穆庙群庙各深十六丈有奇其
  世室殿寝视群庙稍崇而纵横深广与群庙等
  列庙总门与
  太庙戟门相并
  列庙后垣与
  太庙祧庙后墙相并具图进览
  上以
  世室当隆异其制谓诸臣所拟未尽令再议于是言等请增拓
  世室前殿视群庙崇四尺有奇深阔半之寝殿视群庙崇二尺有奇阔深如之<矢见>制闳钜夐与群庙异
  上乃报允令所司预具物料以来春仲月始事
  ○辛卯以孟冬享
  太庙先期命侍郎顾鼎臣霍韬捧
  主会二臣皆有期功之服自言期功服轻且闻丧已踰旬月之外礼不当避
  上曰所言亦当但不以私妨公可也然湏分别轻重令礼官考议以闻于是尚书夏言执奏丧服之制人情所由生今二臣尚在哀中不宜与
  宗庙吉礼
  上然之诏鼎臣韬回以侍郎黄宗明林庭<木昂>代之且令自后
  庙享前五日太常寺即奏捧
  主官十余人以请
  ○嘉靖十四年正月壬午
  上召大学士张孚敬李时礼部尚书夏言至文华殿西室面谕曰今拟建
  文祖庙为世室
  世庙字当避孚敬曰
  世庙等号原奉钦定矧已著之明伦大典颁诏四方似不可改
  文世室须别为名耳
  上曰然则称
  文庙时曰古人最重宗字既有
  太祖庙
  文皇庙宜称曰
  太宗庙亦百世不迁矣言曰古者祖有功宗有德世□称
  太宗庙最当其余群庙不用宗字
  上曰群庙何称孚敬言皆以为当用
  本庙号他日递迁更牌额可也时曰不若只用昭穆字一曰昭一庙二庙三庙穆亦如之免迁易牌额
  上以为然欲加一字为昭第一庙复问孚敬言何如二臣谓仍用
  本庙号为重
  上从之仍谕三臣曰
  皇考世庙以迫近河水久议移改今当同
  七庙之吉兴工但今
  七庙以统于
  太祖又限以地势<矢见>制颇杀今拟
  世庙重建于
  太庙左方实与
  太庙切近亦须少杀旧<矢见>于
  列祖之庙不至相踰庶免丰祢之嫌可于二月四日礼部会官相度来闻
  ○二月甲寅先是
  上召礼部尚书夏言至文华殿谕曰清明节既遣官上
  陵行礼
  内殿复有祭祀似涉烦扰卿宜从容讲明越数日复召对于文华殿言退而上议请罢冬至中元
  上陵而以秋祭改于霜降之日与清明礼同其
  内殿不复设祭
  上曰
  内殿祭仪已别谕卿同辅臣议奏上
  陵遣祭春以清明秋以霜降冬至已于
  奉先殿有祭并中元仍遣官诣
  陵祭祀各衙门官不必去著为令寻谕言内殿之祭并礼仪不可不讲而作之以成
  祖典非朕好变卿还同阁臣共议之朕开于后
  一清明中元朕生辰冬至正旦有祝文乐如宴乐一
  两宫寿旦皇后并妃嫔生日皆有祭无祝文乐
  一立春元宵四月八日端阳中秋重阳十二月八日皆有祭用时食旧无祝朕增告词耳一如上各祭旧但于一室一拜止中室跪祝毕又四拜焚祝帛朕近岁更就位四拜献帛爵祝毕后妃助亚献执事终献彻馔又四拜礼毕一忌祭旧具服作乐朕思此不甚吉礼况当哀感之日更浅色衣去乐
  ○三月乙酉
  上召大学士李时尚书夏言同对文华殿议及
  宗庙祭祀
  上曰祭以厥明视事为敬其脱履入殿恐古人礼意与今不同宜考议以闻言等覆请自今
  宗庙祭祀俱用厥明行事太常寺先时陈设神宫监先时洒扫所司设燎
  庙廷锦衣卫具仪卫如常
  皇上不必脱舄陪祀等官俱用洁净新履供事制可燎罢之
  ○四月乙未
  上谕尚书夏言曰
  内殿礼仪四月八日俗事宜革去但有赐百官不落夹之例此当议改日行已复谕曰礼记月令篇谓是月麦先熟以荐寝庙今可据此义岁以孟夏之五日荐内殿赐百官仍其米食造如旧名麦饼卿可与辅臣议闻于是言及大学士张孚敬李时奏曰四月八日例赐百官不落夹者相沿释氏之说于礼无据及考礼经月令篇是月荐麦寝庙盖重五谷之先以荐新也兹蒙
  圣谕仰见
  皇上据经析礼不因故袭俗得先生遗意可垂万世法请著为令许之
  ○十月己亥
  上谕礼部尚书夏言前以
  皇考庙比世室之义即名世庙今分建
  宗庙惟
  太宗世祭不迁恐
  皇考亦欲尊让
  太宗世之一字来世或用加宗号今加于
  考庙又不得世宗之称徒拥虗名不如别议卿可会勋时慎议以闻
  上复谕言
  皇考庙名卿可会二臣看详如题曰
  献皇帝庙庶别宗称且见推尊之意于是言等谓
  圣谕允当庙以谥名既合周典而
  尊号昭揭又与
  列圣庙号同符请敕所司恭制扁额择日告悬并以谕议宣付史馆从之
  ○十二月丁酉
  上谕辅臣李时尚书夏言曰
  奉先殿不胜旧矣朕意欲新之时曰请俟
  太庙工完并新
  崇先殿
  上曰然第今须预备料材耳复问神牌当置何所言请暂设
  太先殿
  上曰然则
  崇先殿牌当奚置牌与主不同朕拟奉之宫中二臣谢不及至是
  宗庙成
  上申谕曰
  神主奉安后
  奉先殿
  崇先殿神位宜暂奉安
  景神殿以便来春二殿之修可即于是月举行
  ○嘉靖十五年七月庚午议迁
  三后神主于
  山陵
  上谕礼部尚书夏言曰
  陵礼制故严
  庙中一
  帝一后
  陵则二三后配葬今别建
  奉慈殿不若奉
  主于
  陵殿为宜且
  梓宫配葬而
  主乃别置近于黜之非亲之也此关典礼其会议以行言乃会内阁覆奏
  上曰然此与
  崇先殿不同周人祀后乃始祖之母今
  奉慈殿但名存耳四时之祭舞乐俱无于是定议是
  孝肃太皇太后神主于
  裕陵
  孝穆皇太后
  孝惠太皇太后于
  茂陵
  上复谕言曰
  三后神主称
  皇太后
  太皇太后者乃子孙所尊称今既奉迁
  陵殿实同
  帝后之列揆之名实于礼未宜似当更正卿其会翰林院礼科详议具闻言等因请改题
  孝肃太皇太后神主止称
  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成圣皇后不用睿字
  孝穆皇太后神主止称
  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皇后
  孝惠太皇太后神主止称
  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佑圣皇后俱不用纯字从之
  ○嘉靖二十二年十一月壬戌敕谕礼工二部曰朕惟礼时为太祀典国之大事也苟不安于人心终难协夫礼意我国家
  宗庙之制自
  太祖肇基之初首肇
  四亲庙其后更制时奉殷荐同乎一室当其始事岂不博采遐观卒从同堂异室之<矢见>以示酌古准今之议暨我
  成祖定制于兹
  庙寝之营率遵其旧百数十年以祫以享缉于纯嘏则有由然夫萃之为享其则不远曩因廷臣之议咸称
  七庙之文是用创兴以从周典乃所司讨论不详区画失当
  成祖以六世未尽之亲而辶□处迁世室不获奉于三昭
  仁宗以穆位有常之主而移就左宫遂致紊于班祔
  武宗朕兄也不得同为一世顾居
  七庙之中有妨七世之祀揆之古义斯为戾矣往者回禄之警
  天与
  祖宗实启朕心兹当重建之辰所当厘正以图鼎新又我
  皇考睿宗庙于都宫之外朕每事庙中
  考庙未备岂有四亲之内而可缺考乎虽每于祫祭同享而奉
  主往来深为渎扰兹礼官等会议欲奉处于
  孝宗同庙虽为兄弟同世之义然题扁各殊终未为妥朕是究是图惟遵
  先制其永无愆夫礼非天降乃起人情
  祖宗列圣欢聚一堂斯寔时义之为顺者兹当建立
  新庙仍复旧制前为
  太庙后为寝又后为祧时祫祭享奉
  太祖高皇帝正位南向奉迎
  成祖及
  群庙我
  皇考睿宗献皇帝神主俱同堂而序享献既毕则奉
  列圣主各归于寝庶昭穆以明世次不紊
  列圣在天之灵欢忻鉴享而克伸朕瞻事孝享之诚矣可如期兴建尔礼工二部如敕奉行
  ○嘉靖二十四年六月癸巳礼部奏
  庙工大体已完细节未备乞暂举秋享之礼于
  景神殿
  上曰
  太庙之工尔辈原计以秋祭时可成今既告成更又何待朕虽非长者而自为变诈其何以交于神明昭穆不序何得成王礼其亟择日安
  主具仪以上朕疾不能躬事或命太子或命官摄行其仪节一如
  先庙之旧后所增诸仪悉除之
  大明世宗肃皇帝宝训卷之四终
 大明世宗肃皇帝宝训卷之五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太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
  正祀典下群情
  ○嘉靖八年八月壬午
  上谕礼部惟我
  太祖高皇帝定严祭祀之条于
  皇明祖训内山川诸神之祭皆无遣代之者后以出入不便命官行礼今灾变多端宜祷于神以祈转化是年秋祭山川诸神朕欲亲往其为朕具仪部覆旧山川等祭例于中夜行礼
  圣驾先一日出郊宿于斋坛祭毕复俟侵晨回銮计越两日方可毕事臣等以为祭有大小礼有隆杀若祀山川礼仪与祭天无异非所以明品秩而尊神灵宜比祀先农例先时斋戒至五鼓
  驾出诣
  郊坛昧爽行礼百官陪从其侍卫仪从悉依今春祈祷之仪
  上曰祭祀重事不可苟简祀神之仪须有隆杀人君事天若事亲礼神犹敬长应行礼仪仍详议以闻议上有先期遣告
  太庙及是日迎神送神诸礼
  上曰庙告官不必遣其迎神用两拜礼送亦如之部复奏洪武十年
  太祖高皇帝祭山川诸神
  上亲行中七坛礼余坛以功臣分祀及详祀文内载月将城隍等神俱为一通则两庑六坛俱在祀内似可免分献又近年遣官行礼亦无分献者乞
  圣裁报曰祝文如旧两庑遵我
  太祖钦定典礼东庑遣大学士翟銮西庑吏部尚书方献夫各行祀行礼驾回作乐如例
  上复与辅臣杨一清等议所服欲用皮弁一清等考之会典集礼中俱不载服制疑未敢决既而见内阁所藏存心录内载祭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滨仪注
  皇帝具皮弁服行礼因上言
  太祖高皇帝载之存心录正与
  圣谕相合
  圣祖神孙一道非臣下所能仰及宜下所司著之令甲使后世有所遵承制曰可
  ○嘉靖九年正月庚申
  上谕礼部朕以冲昧入承
  祖位敢不率由旧章以免愆过顾礼义之实重且大焉朕每以祭
  太社
  太稷奉我
  太祖
  太宗配窃有疑焉夫
  天地至尊次则
  宗庙又次则
  社稷此次序尊杀之理也奉
  祖配
  天则正矣又奉
  祖配
  社岂不失其序欤或谓以祖配社乃亲亲之道也此我
  皇祖时礼官之失也又谓后土勾龙氏乃共工之子祭之无义夫勾龙氏有水土之功故取之配社犹以后稷配稷同也未尝论其人况父不善而可恶及其子乎至如奉
  祖配社尤为弗当屈其所尊义实不安兹乃不可不正之典亦非变更者宜如我
  皇祖高皇帝之制
  太社以后土勾龙氏配
  太稷以后稷氏配详议具奏礼部言祀事重典请集多官会议
  上曰尊
  祖配
  天具载礼制并无奉
  祖配
  社之文卿等亦曰未闻其他异论之徒不足为较第宜求之人心可与否耳夫人未有不同不过是昔非今破乱吾事卿等既恐持论不一其亟集廷臣议同者列名具<锍-釒>异者自<锍-釒>以闻于是大学士张璁翟銮等议皆与
  上意合
  上遂命先期择日躬告
  太庙及
  社稷礼卿时告
  后土勾龙氏
  后稷氏设坛行礼其神牌即行成造具仪以闻
  ○八月甲申
  上谕辅臣曰廖道南尝言姚广孝弗宜配享
  太庙夫广孝在我
  皇祖时建功立事配享已久或不当辶□处更但广孝系释民之徒使从诸功臣并食于
  德祖
  太祖之侧恐犹未安礼官虽曰遵畏成典实非敬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