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案汇录庚集


  臣等复核无异。除册送部外,臣谨会同福建巡抚臣徐嗣曾合词具题,伏乞皇上睿鉴,敕部核覆施行。为此具本谨题请旨。

  乾隆五十五年四月二十日,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福建浙江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盐课臣觉罗伍拉纳。

  旨:该部察核具奏。

  --录自明清史料三戊编第四本三六八~三七○页。

  一一六、兵部「为内阁抄出福建巡抚徐嗣曾奏」移会

  兵部为移会事:当月司案呈,五月二十八日内阁抄出清汉折奏事件共六件,相应抄录移会贵厅查照可也。须至移会者。计粘单一纸。右移会典籍厅。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初三日。

  (上缺)石外,内地实新收军需米六十万三千□□□□□□。兹开除支应各起官兵、人夫一切口粮,及漳州、泉州二属平杂解澎并盘耗米共二十七万八千四百五十石零,尚实存米三十二万五千三百八十一石零。又并无盘收军米各员碾解台湾米六百石,应付官兵裹带人夫口粮,动支仓榖碾米一十二万九千三百九十一石零,均应归于仓榖册内作余造报。再查台湾实新收内地解至军需银四百二十三万七千四百三十两,制钱九万串。兹开除第一案至第二十八案动支官兵盐粮、夫船、脚价及一切杂支各款,暨义勇难民口食等项,共计银三百六十四万二千三百三十九两零,制钱五万八千七百五十五串零,内台湾各属及粮站委员招募义民、乡勇支给银米、收养难民支给银米薯干,均系钦奉恩旨,妥为办理,另行专折具奏,仍循例具题。又赈恤归庄难民银两,先经臣徐嗣曾会同福康安奏明有案,亦一并循例具题,听部查核。其余支应各款,核与则例奏案相符,并报案底册确有凭据,应请作正开销。其与例案不符,而当时权宜应用者,如满兵加给盐粮,新兵支给盐粮等十款,共支给银一十万四千九百八十五两零,查系实经支给有据,未便着落承办之员赔补,又未便纷纷着追,并请于通省司道府厅州县各官养廉内分年摊扣归款。统计开除以上各款外,台湾实存军需银四十九万一百四两九钱零。又台湾军需米石项下一百四两九钱零,又军需米石项下计收内地抬运米共四十三万六千一百六十七石,除在洋遭风失水一千三百七十四石零,内实收米四十二万四千七百九十三石零。又收台湾府县碾动仓榖米一万三千七百石,又采买米五千六百六十五石零,又收搜获贼榖碾米三千一百三十四石零,又收广东右翼等营兵解米一千二百四十九石零。通共实收米四十四万四千五百四十一石零。内开除官兵、人夫口粮及义勇、难民口食等项米三十五万七百一十七石零,又粮站盘耗米一千七百五十三石零,又除五十二、三等年台湾澎湖戍兵月米七万三千二百二石零,实现存米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石零。又收内地拨解薯干六十三万四千四百一十八斤,内开除难民口食四十八万七千七百九十斤,应将薯干一十四万六千六百二十八斤变价归款在案。又查内地及台湾动支军米,俱经于各销册内遵照部咨银米兼支者并案造报,统俟接准部覆,另造汇统收支银两米粮细册,分晰摊销、核减、追赔及收归银各款并尾案存剩银两报部。谨将闽省军需动用款项分案核实报销全竣缘由具奏,伏乞皇上睿鉴,敕部议覆施行。至省城所设报销总局暨台湾报销局,即于五月初四日裁撤,以省糜费,合并声明。谨奏。

  乾隆五十五年五月二十四日朱批:该部议奏,钦此。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四本三七○~三七一页。

  一一七、户部题本

  工部尚书署理户部尚书事务总管内务府大臣臣金简等谨题为报销事:户科抄出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将派往福建台湾剿灭逆匪之京城、广东、福建满汉官员、义民赏给巴图鲁名号并守城留驻兵丁及出力义民人等各领过赏银,列为台局军需第八案造册题销一案,乾隆五十五年二月二十日题,三月二十日奉旨:该部察核具奏,钦此。钦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该臣等查得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将派往福建台湾剿灭逆匪之京城、广东、福建满汉官员、义民赏给巴图鲁名号并守城留驻兵丁及出力义民人等领过赏银列为台局军需第八案造册具题请销前来。查疏册内开:

  一、旧管银三百七十八万三千二百三十二两一钱六分五厘五毫,制钱七万一千八百九十八千七百六十八文等语。查前项旧管银钱数目,臣部查与第七案实存数目相符,应毋庸议。

  一、开除赏给巴图鲁名号之京城、广东、福建满汉官员及义民共三十六员,支给银三千六百两等语。查福建台湾军需在军营打仗勇往人员,节奉恩旨赏给巴图鲁名号者,均各赏银一百两。今据册造在台湾等处打仗奋勇赏给巴图鲁名号者共四十七员,内除三等侍卫克星额、德成、额岱德、王宣、阿哈保伯、多果尔、张维、张占魁、李自昌、扎克塔尔、窝结等十一员,均经撤回原旗、原营,已另行移咨关领,应毋庸议。至柴大纪一员,业经查抄治罪,所有给过巴图鲁名号赏银一百两,应令即行删除归款外,其余赏给巴图鲁名号之蔡攀龙、官福、梁朝柱、朔云保、伯宾、三音库屯、保哲克、穆克登阿、春宁、萨宁、阿萨克、丹布、万提荫、赛崇阿、彦津保、阿穆尔塔、吴宗茂、张朝龙、阿勇、赛莫里、永忠、六十七、王德俊、袁国璜、玻绰诺克、德勒登额、巴彦泰、定西鼐、翁鄂尔、海察汉、西津太五、德滚德依、曾中立、黄奠邦、德楞泰等三十五员,每员赏给巴图鲁银一百两,臣部查与节次钦奉恩旨应赏银数相符,所有共给银三千五百两,应准开销。

  一、开除赏给嘉义县守城兵丁并留驻广东征兵及小猪毛义民共银一万三千九百一十两等语。查台湾嘉义县因逆匪林爽文滋扰,守城打仗出力兵丁,于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初十日钦奉恩旨,各赏给两月钱粮。又五十三年四月二十七日奉上谕:本日福康安奏,现在台湾征兵,俱已全数撤回,惟酌留广东兵一千名办理善后事宜,俟事竣后再行撤回等语。此次兵丁既暂行留驻台湾,且前次随征剿捕,均极奋勉出力,并着福康安、徐嗣曾一体按名各赏给银二两,以示朕格外体恤之意。钦此。又五十三年三月二十一日,将军公福康安具奏,五十二年六月内挑派义民首副理事刘绳祖等带领义民一千三百余名,赴援郡城,协守东港,一载以来,始终不懈,实属可嘉,奏明分别奖赏各在案。今据册造嘉义县守城福建提督等标兵丁三千九百九十六名内,步战兵丁二千四百六十二名,每名每月应给饷银一两五钱,今赏给两个月钱粮,共银七千三百八十六两;守兵一千五百三十四名,每名每月应给饷银一两,今赏给两个月钱粮,共银三千六十八两;又留驻台湾之广东兵丁一千零一名,内除病故四名不赏外,共兵九百九十七名,每名赏银二两,共给银一千九百九十四两;又广东庄山猪毛义民一千三百九十四名,除给与顶带义民二十二名并未赏给银两外,其余义民一千三百七十二名内,每名赏银二两者九十名,共银一百八十两,赏银一两者一千二百八十二名,共银一千二百八十二两等语。臣部按照册造逐一核算,内除嘉义县守城守兵册内系一千五百二十四名,总数开造一千五百三十四名,计多开十名应删除银二十两外,其余赏过各兵丁银两,均与节次钦奉恩旨并将军公福康安奏准原案相符,所有共享过银一万三千八百九十两,应准开销。

  一、实存银三百七十六万五千七百二十二两一钱六分五厘五毫,制钱七万一千八百九十八千七百六十八文等语。查此案旧管银三百七十八万三千二百三十二两一钱六分五厘五毫,制钱七万一千八百九十八千七百六十八文内,开除银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两,尚应实存银三百七十六万五千七百二十二两一钱六分五厘五毫,制钱七万一千八百九十八千七百六十八文,应于次案旧管项下查核。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

  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十三日,工部尚书署理户部尚书事务总管内务府大臣管理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御茶膳房奉宸苑事务署镶黄旗汉军都统臣金简、户部左侍郎镶白旗满洲副都统臣诺穆亲、户部左侍郎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世袭一等轻车都尉臣蔡赐棨、郎中臣书德、员外郎臣德庆、员外郎臣张灼、主事臣成书、主事臣图明阿、主事臣苏藩泰、主事臣丁阶、主事臣赵三元、额外主事臣杨彦青、额外主事臣钱豫章、额外司务臣三多。

  旨:依议。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四本三七一~三七二页。

  一一八、户部题本

  工部尚书署理户部尚书事务总管内务府大臣臣金简等谨题为钦奉上谕事:户科抄出原任两江总督书麟题销江南省各镇协营押护逆首林爽文及贼目贼眷人犯过境兵丁赏给钱粮银两一案,乾隆五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题,三月十三日奉旨:该部察核具奏,钦此。钦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该臣等查得原任两江总督书麟疏称:官兵平定台湾,捕获逆首林爽文及贼眷贼目人等,委员解京,经过沿途各营汛照例拨解出境,钦奉恩旨,护解兵丁,着各赏给一月钱粮,以示奖励等因,当经转行钦遵去后。兹据江宁布政使康基田详称:瓜州等营派出马步兵丁一千九十二名,共赏银一千四百三十九两五钱,请在于五十二年地丁银内动支。又据苏州布政使奇丰额详称:平望等营派出马步守兵七百二十六名,共赏银九百七十三两五钱,请在于五十三年地丁银内动支等情。臣复核无异,除册送部外,理合具题等因前来。查先据两江总督咨报:江南省各营派出押解护送逆首林爽文等过境兵丁,每名赏给一月钱粮银两,经臣部行令项目造册题销在案。今原任两江总督书麟册造护解逆首林爽文及贼眷贼目人等过境,江南省瓜州等营派出马兵三百七名,每名赏银二两,共银六百一十四两;步兵五百七十六名,每名赏银一两五钱,共银八百六十四两;守兵九百三十五名,每名赏银一两,共银九百三十五两;统共赏给银二千四百一十三两。臣部按册核算,与原奉恩旨及应赏银数相符,应准其在于乾隆五十二、三两年地丁银内动支开销。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

  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十九日,工部尚书署理户部尚书事务总管内务府大臣管理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御茶膳房奉宸苑事务署镶黄旗汉军都统臣金简、户部左侍郎镶白旗满洲副都统臣诺穆亲、户部左侍郎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世袭一等轻车都尉臣蒋赐棨、郎中臣书德、员外郎臣德庆、员外郎臣张灼、主事臣成书、主事臣图明阿、主事臣苏藩泰、主事臣丁阶、主事臣赵三元、额外主事臣杨彦青、额外主事臣钱豫章、额外司务臣三多。

  旨:依议。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四本三七三页。

  一一九、户部「为内阁抄出工部尚书金简等奏」移会

  户部为移会事:福建司案呈,内阁抄出工部尚书金等奏前事一折,并钦奉汉字上谕一道,相应恭录移会可也。须至移会者。计单一纸。右移会稽察房。乾隆五十五年六月二十一日。

  工部尚书臣金简等谨奏为据题改奏仰祈圣鉴事:查福建台湾府并嘉义县城垣,前经奉旨特派臣部侍郎德成前往,会同嘉勇公臣福康安、巡抚徐嗣曾会勘。台湾府原系木栅,拟改土城。嘉义县原有土城,拟定加高培厚,以资捍卫。声明各长高厚丈尺,台湾府约估银十二万四千六十余两,嘉义县约估银四万三千八百七十余两,并分晰工料各款银数,另缮清单,会折具奏。仍由该抚再行造具细册,题估兴修,奏明在案。续经该抚以台湾远隔重洋,奏明及时兴修,总以前估银数为限,不得少滋浮滥等因具奏亦在案。今据该抚造具工料册结题估,奉旨:该部议奏,钦此。钦遵由工科抄出到部。臣等查前项城工,既有原奏清单银数,自应照依原估兴修。今台湾府城估需工料银十二万四千六十余两,查与原奏总数相符。其嘉义县城估需银四万四千七十余两,与原奏多银一百九十余两。所有木石、灰砖、土方、杂料、铁料、匠夫等款,逐一核对,其银数有与原奏清单节减者,亦有与原奏清单浮多者。伏思一应工程,有作法然后有银数。今银数既与原奏清单多寡不齐,必系做法有所更改。臣等询之臣部侍郎臣德成,据称此项工程,从前奉命派往该处会同钦差嘉勇公福康安、福建巡抚徐嗣曾等勘估时,其一切做法,俱系公同酌定。今册造城身通长高厚丈尺,及城门座数,俱与原估相符。其余如原估城身筑打素土水洞地脚硪下桩钉,今城身里外皮俱包筑灰土地脚,一律硪下桩钉。其嘉义县城根所开安衬脚一层,亦系原估所无,今册内俱系加增,以致银数浮多。至城楼大木装修油饰及跨板、架木、杂料等项,均系照例核估应用之项,今册内均有删减,以致与原奏清单银数多寡参差等语。臣等查台湾府城工估需银十二万四千六十余两,虽与原奏总共银数相符,但木植、土方、杂料等项少估银二万四千二百四十余两,自应归入节省,乃石料、灰斤、匠夫项下多估银二万四千二百四十余两,以符原估十二万四千六十余两之数;嘉义县城工估需银四万四千七十余两,与原奏清单四万三千八百余两之数已多估银一百九十余两,其木植、土方、杂料等项下少估银七千七百四十余两,亦应归入节省,乃石料、灰斤、匠夫项下多估银七千九百四十余两,以符四万四千余两之数。查前项城工最关紧要,是以特派臣部侍郎臣德成前往勘估,该抚即系从前会同勘估之员,因何不依原估做法办理?如必需更改做法,又因何不将实在情形详细声明,具奏存案?臣部碍难核办。相应奏明请旨,敕下该抚,将因何与原估做法不同,以致各款银两与原奏清单银数多寡参差之处,详细据实覆奏,到日再行办理。仍将不符之处,于原册内逐款粘签指驳,钤印发还该抚遵照可也。为此谨奏请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