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诏令奏议
- 台案汇录庚集
台案汇录庚集
臣等复核无异。除册送部外,臣谨会同福建巡抚臣徐嗣曾合词具题,伏乞皇上睿鉴敕部核覆施行。为此具本谨题请旨。
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福建浙江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盐课臣觉罗伍拉纳。
旨:该部察核具奏。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四本三五八~三六○页。
一一一、户部题本
经筵讲官太子太保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文华殿大学士管理吏部户部理藩院事务三等忠襄伯臣和珅等谨题为遵旨等事:兵科抄出原任四川总督李世杰题销出师闽省、在军营打仗阵亡及受伤功列等第、屯弁兵丁领过恤赏银两一案,乾隆五十四年七月十四日题,八月二十六日奉旨:该部察核具奏,钦此。钦遵抄发兵部,经户部行取原抄,今于十月初七日准兵部将原抄咨送到部。该臣等查得原任四川总督李世杰疏称:出师闽省屯弁兵丁领过恤赏银两,接准部咨,当经转行遵照去后。兹据布政使王站柱详准维、懋二协各将所管屯弁兵丁受伤等第,以及阵伤亡故弁兵共二千八百七十八名,照依奉部议列等第,核明通共应给恤赏银一万一百七十三两九钱七分二厘,备具文领前来。随经本司陆续详挂于台费银内动支,饬委懋功同知张愈聚、理番同知杨崇鼎各眼同营员监散赏给,并取具夷领备查在案。所有支赏过屯弁兵丁花名、银数,理合分晰备造清册,详请察核具题请销等情。臣复核无异。除册送部外,理合具题等因前来。查四川派出屯练降番剿捕台匪,在军营打仗阵亡及受伤功列等第屯土弁兵,先经将军公福康安秉公查核,造册咨部,经兵部分别议叙,给予恤赏银两,题明知照臣部在案。今据原任四川总督李世杰将出师闽省打仗阵亡及受伤功列等第屯土弁兵二千八百七十八员名,应领恤赏银一万一百七十三两九钱七分二厘,造册题销到部。臣部按册查核,内阵亡土兵阿吉壬、章太等三十名,每名恤赏银二十五两,共银七百五十两;受头等伤屯番兵三名,每名赏银一十五两,共银四十五两,除在军营各领过养伤银二两、共银六两外,实应领赏银三十九两;受二等伤屯番兵八名,每名赏银十二两五钱,共银一百两,除在军营各领过养伤银二两、共银十六两外,实应领赏银八十四两;受三等伤土官六员、土外委二员、土番兵六十四名,每员名赏银一十两,共银七百二十两,内除五十五员名,每员名在军营领过养伤银二两、共银一百一十两外,实支赏过银六百一十两。又解围嘉义县、拏获庄大田二案,从优议叙,列为超等土外委木耳吉等三十四员、土兵五百零六名,每员名赏银三两,又加赏三分之一银一两,每员名赏银四两,共应领赏银二千一百六十两;列为头等土外委格什等八十七员、土兵七百五十三名,每员名赏银二两五钱,又加赏三分之一,八钱三分三厘三毫,每员名应赏银三两三钱三分三厘三毫,共应领赏银二千七百九十九两九钱七分二厘。又攻克斗六门、拏获林爽文二案,照例议叙,列为超等土外委格什等三十一员、土兵五百零六名,每员名赏银三两,共银一千六百一十一两;列为头等土外委绒耳吉等八十六员、土兵七百六十二名,每员名赏银二两五钱,共银二千一百二十两。以上共领赏银一万一百七十三两九钱七分二厘,臣部按册开屯土弁兵花名、应赏银数,与兵部知照议叙原题逐一核算,均属相符。该督既称在于台费银内动支,饬委懋功同知张愈聚等眼同营员监散赏给,并取具夷领备查,应准其给赏照数开销。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
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初九日,御前大臣经筵讲官太子太保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提举阁事管理吏部、户部三库理藩院事务总理圆明园内事务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管理上驷院武备院事务总管圆明园八旗包衣三旗官兵管理健锐营事务正白旗满洲都统步军统领世袭三等忠襄伯臣和珅、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臣董诰、左侍郎镶白旗满洲副都统革职留任臣诺穆亲、左侍郎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世袭一等轻车都尉臣蒋赐棨、右侍郎臣韩鑅、郎中臣书德、员外郎臣德庆、员外郎臣张灼、主事臣成书、主事臣图明阿、主事臣苏藩泰、主事臣丁阶、额外主事臣赵三元、额外主事臣杨彦青、额外主事臣钱豫章、额外司务臣三多。
旨:依议。
--录自明清史科戊编第四本三六一~三六二页。
一一二、户部题本
经筵讲官太子太保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文华殿大学士管理吏部户部理藩院事务三等忠襄伯臣和珅等谨题为请严仓榖等事:户科抄出福建巡抚徐嗣曾将台湾府属乾隆五十一、二两年察盘存仓榖石造册题报一案,乾隆五十四年六月三十日题,九月初五日奉旨:该部察核具奏,钦此。钦遵于本日抄出到部。该臣等查得福建巡抚徐嗣曾疏称:福建省乾隆五十一、二两年内地各属察盘存仓榖石,业经汇册题报,所有台湾府、淡防同知、澎湖通判、台湾等四县,因逆匪滋事,未据造册结报,业于各年题报案内声明,俟事竣造送,到日另报等因。今将台湾府属乾隆五十一、二两年察盘存仓榖石,造册具题前来。据册开:
一、乾隆五十一年旧管榖三十一万七千二十四石三斗九升,未买未补榖七万三千二百三十三石二斗六升八合四勺,实旧管榖二十四万三千七百九十一石一斗二升一合六勺,新收榖九千一百六十四石八升六合三勺,并无开除,实在应存榖二十五万二千九百五十五石二斗七合九勺。内除前任被害台湾府知府孙景燧亏缺并贼抢榖二十四万七千九百三十六石四斗一升外,实存榖五千一十八石七斗九升七合九勺等语。查该年旧管榖石,臣部核与乾隆五十年册报实存数目相符,新收榖石按册核算,亦属符合,其实存榖石并亏缺及贼抢榖数,臣部核与台湾府属应存榖四十万石之数不符,应于后款五十二年实在项下驳查。
一、乾隆五十二年分旧管榖五千一十八石七斗九升七合九勺,并无新收,亦无开除之项,实在存仓榖五千一十八石七斗九升七合九勺。前任被害台湾府知府孙景燧亏缺榖七万一千六百一十九石六斗二升,现在归于清查案内汇报。淡防厅、凤山、嘉义、彰化三县被贼抢失榖一十七万六千三百一十六石七斗九升,现在归于清查案内汇报。淡防厅、凤山、嘉义、彰化三县未运府仓归补内地四府属乾隆四十四年粜卖浙商榖三万七千六百四十石三斗八升,被贼抢失无存,现在归于清查案内汇报。台湾县未补借碾乾隆四十五年台湾营并督运督标兵米共榖二万六千五百二十七石三斗二合一勺,俟征收支剩供粟归补。以上亏缺、贼抢、未补共榖三十一万二千一百四石九升二合一勺。通共台湾府属应存官捐、民捐新监额贮榖三十一万七千一百二十二石八斗九升。又台湾府属实存备贮榖八万九百八十四石八斗七升四合。前任被害台湾府孙景燧亏缺榖三万三千九十四石五斗四升六合,现在归于清查案内汇报。淡防厅、凤山、嘉义、彰化三县被贼抢失榖一十六万四千九百石,现在归于清查案内汇报。淡防厅、凤山、嘉义、彰化三县被贼抢失榖一十六万四千九百石,现在归于清查案内汇报。未补拨运澎湖备粜榖一千五百石,俟发粜解价买补。未补借给凤山、嘉义二县碾运乾隆四十七年台营并内地兵米共榖三万六千二百八十石五斗八升,应于征完供粟内拨补。此项供粟,已经被贼抢失无存,现在归于清查案内汇报。未补台湾县借碾支给乾隆五十一年分台营兵米榖一万石,俟征收供粟归补。未买拨运内地福防、泉防、晋江等厅县粜卖浙商榖二万九千六百四十石,应于浙江省抵解榖价银内动给买补,内已发交前任彰化县被害知县俞峻带解赴台买补银五千八百七十六两三钱三分一厘,被贼抢失无存,现在归于清查案内汇报。未买奉文粜卖浙商榖四万三千六百石,应于浙江省抵解榖价银内动给买补。以上亏缺、贼抢、未买、未补共榖三十一万九千一十五石一斗二升六合等语。查该年旧管榖五千十八石七斗九升七合九勺,核与前款五十一年实存榖石数目相符。据称并无新收开除之项,应毋庸议。至实存榖项下声明各数,臣部查台湾府属旧例备贮榖四十万石,该抚册内止须将前项应存榖数内被贼抢失并亏缺及未买未补榖数若干,逐一分晰,实现存若干,以符备贮榖数,则臣部易于稽核。乃册内既称前任被害知府亏缺榖七万一千六百一十九石六斗二升,又称该员亏缺榖三万三千九十四石五斗四升六合,其被贼抢失榖数,或称抢失榖一十七万六千三百一十六石七斗九升,或称抢失榖一十六万四千九百石,其究系亏缺并抢失数目若干,并未详悉注明,前后牵混,含糊声造,以致臣部按册核算,与台湾府应存榖四十万石之数,不能符合,且亦未能知其实在亏缺抢失之数,凭何为准,殊属未协。至称台湾府备贮榖八万九百八十四石八斗七升四合,是否实存,亦未据声明,无从查核。应令该抚转饬分晰查明确实数目,另造简明清册报部核办。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
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初九日,御前大臣经筵讲官太子太保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提举阁事管理吏部户部三库理藩院事务总理圆明园内事务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管理上驷院武备院事务总管圆明园八旗包衣三旗官兵管理健锐营事务正白旗满洲都统步军统领世袭三等忠襄伯臣和珅、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臣董诰、左侍郎镶白旗满洲副都统革职留任臣诺穆亲、左侍郎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世袭一等轻车都尉臣蒋赐棨、右侍郎臣韩鑅、福建清吏司郎中臣书德、郎中臣成履恒、郎中臣王应芬、员外郎臣穆隆阿、员外郎臣柏克慎、员外郎臣伊勒图、员外郎臣阿东克阿、员外郎臣那善、员外郎臣吴振藻、主事臣成书、额外主事臣赵三元、额外主事臣萧光浩。
旨:依议。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四本三六二~三六三页。
一一三、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残题本(五十五年三月二十日)
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福建浙江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盐课臣觉罗伍拉纳谨题为详请报销事:窃照台湾逆匪不法,派调各省官兵剿捕,动用军需银米等项,逆匪荡平,大功告蒇,应即分别造册题报核销。案于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二十七日,准到户部咨,报销事宜,自应酌定章程,行令将所有动拨军需银两米石,统于初案作为新收,除本案开销外,其实存之数,即为次案之旧管,递案滚算,首尾联为一贯。其开除项下,如供支官兵盐菜、口粮,并运夫工价口粮,系同时银米兼支者,将银粮俱作为一案造销;如只系供应口粮,或只供应银两,非银米兼支者,仍分案题报。其余军火、夫马、采买、运送等项,悉皆仿此。总随事之先后,挨顺年月,编列案次,逐一造销。如各案中有长支、借支并部驳核减、追赔等项,各照本案催追还项,于登覆案内声明归还原款字样,毋庸另行造报。统俟完竣之日,于汇总收支银粮册内,将准销、删减、追赔及收归存剩粮米各数,逐一分晰造报。再查定例,军需动用银粮,除官兵俸饷、盐菜应给库平者,毋庸扣收余平外,其余一切采买物料及运送脚价、零星需用银两,均系每百两扣收平余银一两,俟事竣将各处拨归军需应用银两,应扣余平款项若干,不应扣余平款项若干,实扣过余平银若干,分晰声明汇册报部。其所扣之项作何动用,另行随案题报核销等因。转行遵照在案。
兹据总局福建布政使伊辙布、按察使王庆长督同在局府厅等详称:查得闽省剿捕台湾逆匪,派拨本省及各省满汉官兵前往征剿,所有先后动拨银米,自应遵照部行,统于初案作为新收造报,业于第一案将原任臬司李永祺署理藩司任内,在于司库各款项下截拨银三十三万二千一百三十九两九钱六分二厘,作为军需动用,即于第一案作为新收。其派拨各官兵在于泉州、厦门登舟配渡所需随带裹粮,缘彼时急于剿捕,各省军粮尚未筹拨,即本省仓榖亦未奉文派碾,是以均就厦防厅、晋江县各常平仓内碾放支给,自应归于本省派碾军米项下造报。其余经过各县所支过境口粮,即于各该厅县仓榖项下开销。业将第一案奉调水师、陆路提标等营官兵支应银米,造具清册,详奉题销,准到部覆驳查各款,随即檄饬各该承办官据实删减,陆续具覆前来。当经逐案登覆,详请题覆,并将第二案至十八案止,奉调闽省及浙粤等省满汉屯土各官兵并解运军饷同制给征兵棉衣、套裤、鸟枪以及添设正腰站夫,又浙江、江西等省解闽火药、铅子及闽粤两省汀州、邵武、澄海等营官兵调赴厦门、蚶江、台湾、澎湖等处驻札巡防,又奉拨浙江、江苏、湖北、湖南等省运闽军米并江浙两省搭解制钱支应银米,造具清册,详奉具题在案。兹查乾隆五十二年五月三十日,经前总督李侍尧札知,钦奉谕旨,生番最喜花红布疋,恐将来逆匪或有窜入番地者,可奖赏令其送出等因,当经饬属将花红布疋等项,早为买备运送军前,以作犒赏生番之用。又续经钦差将军公福康安札,内地带来布疋,业已用完,再行购办红绿布疋,速解大营应用。又药丸、白面、光饼、牛骡、棕垫、号火、帽顶等项,节经饬属采买运送军营应用各在案。所有用过工料、价值及箱笼脚费等项动支银米,据各府县造册请销,由该管知府核转册报前来。本司等查核册开军需款银项下第十九案旧管银三百五十六万六千九百七十六两九钱二分八厘,又制钱一十一万九千七百八十串。兹第十九案开除银一万六千七百四十八两九钱八分五厘,计实存银三百五十五万零二百二十七两九钱四分三厘,又存制钱一十一万九千七百八十串,作为第二十案旧管。又第十九案动支口粮米四十三石五斗五升三合一勺,内晋江县、厦防厅、泉州府各仓内支给米三十九石五斗七(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