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诏令奏议
- 台案汇录乙集
台案汇录乙集
--录自明清史料己编第九本八二七页。
七九、吏部「为内阁抄出闽浙总督李等奏」移会
吏部为移会事:内阁抄出闽浙总督李等奏前事一案,相应抄单移会可也。须至移会者。计连单一纸。右移会稽察房。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初二日。
窃照台湾府海防同知杨廷理升授台湾府知府,所遗员缺,查有邵武府同知潘暎辰,才情敏干,办事急公,以之调补台湾同知,实属人地相宜等因。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奉朱批:着照所请行,该部知道,钦此。本月二十七日抄出到部。
--录自明清史料己编第九本八二九页。
八○、吏部「为内阁抄出将军福奏」移会
吏部为军营等事:考功司案呈,内阁抄出将军福奏前事等因,本部现在定议,相应知照可也。须至移会者。计粘单一纸。右移会稽察房。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十六日,内阁抄出臣福奏称:窃照前因台湾抚恤难民事务,实为繁多,经臣奏请咨调内地人员前往,分投差遣。随有革职延庆府知府钱受椿、原任云南府经历施廷良投赴军营效力。臣以其渡海远来,又值需人之际,准令随同办事。数月以来,该员等查察户口,安辑村庄,均能实心实力。并经臣派委拖廷良搜拿逸匪,该员于南北两路购线访查,获解逸匪数名。钱受椿委令清查叛产,办理城工,亦属周妥。现仍留在台湾,随同徐嗣曾办事。查钱受椿系江苏监生,捐纳知府,因湖北黄州府知府任内出结迟延,都议革职,经该督出具考语,送部引见,奉旨仍以知府用,选授陕西延安府知府。又于黄州府所属黄安县冒赈一案失于查察,据册转报,复经部议革职离任。施廷良系江苏监生,原任云南府经历,委署附省首邑昆明县知县印务。经臣与舒前在云贵总督任内两次奏请升补,部议以年限未满,与例不符,未准升用。该员于乾隆四十八年三月丁忧回籍,现已服满,例应赴部候选。臣以该二员前在陕西、云南等省服官,才具明干,素所深知,此次自赴军营办事,又属奋勉,合无仰恳皇上天恩,俯念钱受椿缘事革职,系属因公,准令照例捐复原官,俟台湾差事完竣,即留于福建试用,遇有相当之缺,另行补用。其施廷良一员,于滇省铜盐等务较为熟悉,恳恩以知县升用,仍请发往云南,交与该督抚酌量补用,以示鼓励。如蒙俞允,仍俟该员等补官之日送部引见。恭候钦定。臣等谨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十三日奉朱批:该部议奏,钦此。
--录自明清史料己编第九本八三二页。
八一、福康安等奏折
臣福康安、臣徐嗣曾跪奏为通判知县等员衰迈、难以胜任、据实参奏勒休、以肃官方事:窃照通判分驻地方,知县身膺民社,必须精明强干,振奋有为,方足以资治理。闽省吏治骫骳,亟需整饬。臣等恐有衰庸恋栖之员,现在会同逐一实心甄察。查有澎湖通判张玺,前在南靖县任内,办事尚知黾勉,升署今职,即值办理兵差,尚未送部引见。昨臣徐嗣曾内渡时,舟次澎湖,查询地方诸务,每多迟误。据称染病未痊。察其精力,实已就衰,难期振作。又长乐县知县彭如槐、连江县知县毛升,才识均属短浅。迩来精力各已衰颓,凡遇办公,辄多竭蹶,实难胜任。澎湖孤悬海外,弹压稽查,通判责任綦重;长乐、连江二县,虽系疲难中缺,但属沿海要区,缉捕尤宜严密。此等衰迈之员,未便以尚无劣迹,稍有姑容,致滋贻误。臣等访查既确,复据司、道、府等揭报前来,相应恭折参奏。请将澎湖通判张玺、长乐县知县彭如槐、连江县知县毛升,均即勒令休致,以肃官方。除委员前往摘印署理,查明各任内经手钱粮有无未清,照例办理,所遗澎湖通判员缺,例应在外调补,容俟遴员请调,长乐、连江二县员缺应归部选,但闽省现有分发知县循例另行请补,伏祈皇上睿鉴,谨奏。
乾隆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一日。
朱批:该部知道。
--录自明清史料己编第九本八三八页。
八二、福康安等奏折
臣福康安、臣徐嗣曾跪奏为海外同知通判员缺紧要、遴员分别升调、以重地方事:窃查台湾府淡水同知徐梦麟,奉旨升授泉州府知府,所遗员缺,经臣福康安前在台湾奏明以发闽差委之江苏泰州知州袁□□□□;又鹿耳门海防同知潘映辰,由邵武府□□□补后未经到任,即委赴山东采办军硝,在途病故,所遗员缺,现委漳州府南胜同知清华署理;又澎湖通判张玺年力衰迈勒休,所遗员缺亦应在外拣选调补。以上同知二缺、通判一缺,抚驭民番,稽查海口,责任綦重,且甫经荡平之后,必得精明强干之员,方能措施得当。臣等与藩、臬两司于内地人员内逐加遴选,非才难治剧,即人地未宜。惟现署淡水同知之知州袁秉义,年五十八岁,直隶进士,由江苏睢宁县知县,乾隆四十六年大计卓异,调补长洲县知县,题升泰州知州保举,堪胜知府,奉旨发往闽省差遣委用,于五十二年十月到台湾随营办事,旋经委署淡水同知。上年十月内,臣徐嗣曾奏明再加察看数月,如果经理裕如,即会同督臣奏请补授。兹臣等查该员持躬清慎,勤干有为。自到台湾,诸事悉心经理。所有淡水同知员缺,应请即以该员升补。又现署鹿耳门海防同知之漳州府南胜同知清华,现年三十九岁,镶红旗满洲,由内阁中书签升今职。五十一年到任,旋调赴台湾办理抚恤事宜。现在委署鹿耳门海防同知。该员心地明白,办事勤干。若即以之调补斯缺,实堪胜任。又现在延平府上洋通判王庆奎,年五十四岁,正白旗汉军,由监生议叙笔帖式两次京察一等,奉旨记名,以通判用,选授今职。五十一年十二月到任。该员才具去得,办事勤慎。在台湾办理抚恤城工事宜。始终奋勉,以之调补澎湖通判,于海外重地洵为有裨。虽清华、王庆奎二员历俸均未满三年,但海外员缺,人地实在相需,例得专折奏请调补。以上袁秉义、清华二员均系现署之员,于地方情形皆所熟谙,而才具亦俱明干,可收驾轻就熟之效,王庆奎在台湾办理一切事宜,亦称熟手,合无仰恳圣恩,俯念海外员缺紧要,准以袁秉义升补淡水同知、清华调补鹿耳门海防同知、王庆奎调补澎湖通判,于地方均有裨益。如蒙俞允,袁秉义以知州保举堪胜知府,尚未引见,即奉旨发来闽省差委,今升补海外要缺同知,又未便遽令离任,应俟台俸期满之日补行给咨送部引见。清华、王庆奎以现任同知、通判调补,衔缺相当,无庸送部引见。其王庆奎所遗上洋通判员缺,闽省现有候补人员,容臣等另行题补。再袁秉义历任江苏州县参罚在十案以内,王庆奎上洋通判任内有罚俸三案,分缮清单,恭呈御览。清华本无参罚案件,合并陈明。臣等谨合词恭折具奏,伏祈皇上睿鉴。谨奏。
乾隆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一日。
朱批:该部议奏。
--录自明清史料己编第九本八三九页。
八三、福康安等奏折
臣福康安、臣徐嗣曾跪奏为海外知县员缺紧要、遴员奏请调补、以重地方事:窃照台湾县知县王露于违例呈送总兵供应陋规案内奏参革职,所遗员缺,例应在外调补。查台湾孤悬海外,该县附在郡城,民番杂处,政务本繁,届今逆匪初平,一切抚绥整顿,专责经理,若非才守兼优、熟悉风土之员,不足以膺此任。前因斟酌未得妥人,是以悬缺久未奏补。兹臣等面同藩、臬两司于内地知县内逐加遴择,一时甚难其选。惟查有同安县知县仇赋苹,现年四十八岁,山西举人,考取教习期满引见,奉旨以知县用,加捐分发。四十六年来闽,四十七年题署连城县知县,业经实授。五十三年调补今职,即于是年七月初八日先往署事,十二月十六日奉文到任。该员才具干练,有守有为,在闽多年,海外情形亦所谙晓,任内并无展参违碍处分,罚俸亦在十案以内,以之请调台湾县知县,洵属合宜。虽现任亦系繁缺,但向例调补台湾,不拘本缺繁简,祗期人地相宜,即准酌调。相应仰恳天恩,准其调补,于海外要缺实有裨益。该员系对品调补,毋庸送部引见。所遗同安县知县员缺,容俟遴员请调。臣等谨合词恭奏,另缮仇赋苹参罚清单,敬呈御览,伏祈皇上睿鉴。谨奏。
乾隆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
朱批:该部议奏。
--录自明清史料己编第九本八四○页。
八四、吏部「为议覆调任闽浙总督福等奏」移会
吏部为移会事:本部咨前事一案,相应抄单移会可也。须至移会者。计连单一纸。右移会稽察房。乾隆五十四年四月日,主事施。
议覆调任闽浙总督福等奏称:台湾县知县员缺,查有同安县知县仇赋苹,才具干练,有守有为,以之调补,实有裨益等因前来。应如该督等所请,同安县知县仇赋苹,准其调补台湾县知县。该员系现任调补知县,衔缺相当,毋庸送部引见等因。乾隆五十四年四月初十日奉旨:仇赋苹依议调补,余依议,钦此。
--录自明清史料己编第九本八四○页。
八五、吏部「为议覆闽浙总督觉罗伍等奏」移会
吏部为移会事:本部移会前事一案,相应抄单移会可也。须至移会者。计连单一纸。右移会稽察房。乾隆五十四年闰五月日。
议覆闽浙总督觉罗伍等奏称:嘉义县知县员缺,查有建阳县知县单去非,年力富强,才情干练,以之调补嘉义县知县,实堪胜任等语,应如该督等所请,建阳县知县单去非,准其调补嘉义县知县等因。乾隆五十四年闰五月十七日奉旨:单去非依议调补,余依议,钦此。
--录自明清史料己编第九本八四一页。
八六、吏部「为议覆闽浙总督觉罗伍等奏」移会
吏部为移会事:本部咨奏前事一案,相应抄单移会可也。须至移会者。计连单一纸。右移会稽察房。乾隆五十四年闰五月日。
议覆闽浙总督觉罗伍等奏:台湾府鹿仔港理番同知员缺,查现署理番同知黄嘉训,精明干练,办事勇往,并能熟悉海外情形,番民畏服,实属人地相宜等语。查黄嘉训由嘉义县降调知县,因逆匪滋事,随同督率弁兵,收复笨港,实属勤干能事,经钦差将军福奏准赏给同知职衔,事竣送部引见。该员现在尚未赴部引见,奉旨录用,并非现任人员,与升署之例不符,应将该督等所请升署理番同知之处,毋庸议等因。乾隆五十四年闰五月二十日奉旨:黄嘉训着照该督等所请行,钦此。
--录自明清史料己编第九本八四一页。
八七、吏部「为内阁抄出闽浙总督觉罗伍等奏」移会
吏部为知照事:考功司案呈,内阁抄出闽浙总督伍等奏前事一折,除另行查办外,相应知照可也。须至移会者。计连单一纸。右移会稽察房。乾隆五十五年六月日。
乾隆五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内阁抄出闽浙总督伍等奏;查办理台湾军需,酌分台湾、内地两局报销,先后饬委知府、丞倅、佐杂、并降革离任效力各员同章铨计共十六员,协同核算,次第造册。今虽全数完竣,但尚有部查各案,俱应随时登答。章铨在局总办日久,一切款项最为熟谙,合无仰恳天恩,准其留闽,以知府补用。其余一十五员,亦俱奋勉出力,查该员等降革之案,均属因公,可否捐复原官,留闽效力之处,理合附片具奏。
乾隆五十五年五月二十四日奉上谕:据伍拉纳等奏,闽省军需报销,虽已全数完竣,但有部查各案,俱应随时办理。章铨在局日久,□□为熟谙,请将该员留闽,以知府补用。再前次派委协同□□□算各员内,有■〈氵丙〉州场大使童楫、福州府经历席槐、候补布政使经历邹贻诗、福安县巡检茅呈璧,均能实心任事。又革职同知田尹衡、降革通判安静、降调知县曹建中、革职知县路钊、巡检杨如玉,至留局办事,亦俱奋勉出力,请将童楫等四员交部议叙,安静等四员捐复原官,留闽效力。其无力捐复之田尹衡,给予原衔,饬令回籍等语。着照所请:章铨准其留闽以知府补用;童楫、席槐、邹贻诗、茅呈璧俱着交部分别议叙;安静、曹建中、路钊、杨如玉俱准其捐复原官,仍留闽省效用;已革同知田尹衡,亦着给予原衔,即令回籍。该部知道。折并发。钦此。
--录自明清史料己编第九本八四五页。
八八、户部「为内阁抄出直隶总督梁肯堂奏」移会
户部为移会事:福建司案呈,内阁抄出直隶总督梁奏前事一折,相应抄录原奏移会可也。须至移会者。计单一纸。右移会稽察房。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初十日。
直隶总督臣梁肯堂跪奏为查追得受台湾陋规各员、恭折奏明圣鉴事:案查乾隆五十四年七月二十四日,准福建督抚臣咨追台湾海口得受陋规文武各员名下、应追赃银及回籍之员所得遣罪、应由直省发配一案,并抄册内开:韩琮,直隶通州人,于鹿耳门同知、淡水同知等任内,共得银三万七千五百八十四圆;焦长发,直隶曲阳县人,于署淡水同知及鹿仔港理番同知等任内,共得银一万七千三百三十四图;章绅,天津县人,于台湾镇总兵任内,得受鹿耳门海口陋规银二万一千三百八圆;董梁,丰润县人,于台湾总兵任内,得受鹿耳门海口陋规银二万一千八百一十六圆;胡国贵,天津县人,于千总任内,得受鹿耳门海口陋规银三千二百七十八圆;邬淮(按「六七」作维)肃,顺天大兴县人,于鹿耳门同知任内,得银八万圆等因,经前督臣刘峨转饬查追。臣于抵任后,又催据潘臬两司详称:原任淡水同知韩琮、原任台湾总兵董梁俱已病故,现在查拿家属监追;原署淡水同知焦长发,已在闽省正法,其名下应追赃银,据伊子焦百寿呈出家产房地,约估银八百余两;原任千总胡国贵,据该县查明并无其人,并取具营汛邻封印甘各结,申送请咨闽省查办;原任鹿耳门同知邬淮肃,原籍大兴县,奇籍贵州清镇县,已在闽省报到起解,从前该员携带家属赴闽之后,并未回京,虽于四十三年该员曾遣家人呈请改归原籍,而大兴县地方并无家属、房产、地土,亦应分别咨查。其原任台湾总兵章绅,寄居通州,该司等提解来省,严行讯追。据章绅供称:在广东提督任内,因番禺县盗案发往乌噜木齐效力赎罪。我儿子章俦在部呈请捐赎,已将田房产业尽行变价凑缴,无处栖身,就在通州赁房寄住,委系赤贫,并无隐寄等语,并另文请咨发遣等情。除已缮给咨牌起解外,臣查章绅历任提镇,俸薪优厚,且于台湾得受陋规番银至二万一千余圆之多,何至贫穷如洗,难保无隐匿寄顿情事。胡国贵究系何处人民,是否由营伍出身得缺;邬淮肃家属究系在闽、在黔,任所有无资财,业已分别咨明,严加查究。一面饬令将焦百寿呈出家产,先行确估变解司库,并同章绅之子章俦及韩琮、董梁各家属一并监追严比,刻速完报,毋任饰词推托,致滋宕延。理合将各员应追赃款,现在严切查追缘由,恭折奏闻,伏祈皇上睿鉴。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