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职官
- 钦定国子监志
钦定国子监志
八年定职官不论现任及丁忧给假候补者俱照职衔予廕
九年定内外满汉三品以上官三年任满勤事以死者俱准赠衔廕子
十一年祭酒固尔嘉浑奏准觉罗廕生廕监生视各官恩廕生例送监读书期满送宗人府按品铨授
十六年
恩诏凡防军统领副都统侍郎以上之子俱为廕生其余各官之子俱为廕监生
又定各官非现任者不廕包衣佐领下官员不与廕
又定八旗当承廕之子孙未承廕之先曽縁事鞭责者不得廕
康熙三年定满汉各官縁事革职其廕子未仕者停廕已仕者照旧供职降调之员即未仕者亦不停廕
又定三品以上病故官不赠廕
又定满汉各官廕生廕监生已得官职及科目中式者不得补廕
四年定
恩诏得承廕者先送国子监读书后授官职
【谨案顺治元年奉防满洲官员子弟有愿读清书或读汉书及汉官子弟】
【愿读清汉书者俱送入国子监嗣后十三年停止四品以上官送子弟入监十六年停止四品以下
官生入监至是始命廕生方得入监焉】
六年定各官不论加级及宫保各衔俱照实俸廕子
又定各官廕生廕监生俱核明予廕以后称遗忘请补廕者不准给
十年定官员文职既革尚余武职者仍得留廕十二年定以原品解任食俸官员各视其品秩廕子
又定凡八旗汉军廕生廕监生或通清文或兼通清汉文愿于部院衙门录用者移送国子监考试于防论判语酌量出题并令繙译清汉文一篇严加闗防弥封各卷择文理优通者送吏部铨用未取者还官学读书其满洲通汉文廕监生不与试至十三年停止考试策判
十三年定汉军汉人各官廕监生俱听国子监考试文理优通者咨部铨用其吏部考试之例停止
二十二年定觉罗廕生监生由国子监考试移送吏部铨用
三十九年定各廕生廕监生由直省督抚及所司衙门题奏送监读书年满咨部铨用
雍正元年定廕生廕监生内除愿就武职行走者照所得品级随旗行走外其现在通晓文义者交与吏部分给各部院试騐行走其未能通晓而学习文义者将十五嵗以上送国子监读书年满学成移咨吏部彚齐十人奏
闻依次均分各部院学习行走按班铨用有干练者堂
官即行具题照品即用寻又
谕大臣等所得廕生廕监生内二十嵗以上者分给各部院学习行走外省大臣各官得廕之廕生廕监生有愿在家读书者以闻
又定廕生廕监生俱于到部时考试繙译写字再行分部其世袭官员所得三品廕生内考试有列优等者赐以所应得原品
二年以廕生廕监生缺少壅滞不得补用
命查明年二十以上者题请考试其在外省有愿来京
考试者听
又
命世职一品二品者俱视三品职官例予廕
七年定各项廕生廕监生有二三人到部即考试履厯进
呈引
见
乾隆元年
令八旗世职年二十以上者分拨各旗官学读书每学増设汉教习一人并各拨教射教习一人教之
三年定八旗世职入官学读书者三年期满引
见录用其有虽满三年而年未及二十者仍留学读
书
四年定文武官廕生廕监生未甞出仕中式而病故及以病残废者均许别将
诏前所生子孙由部核明奏闻补廕仍计原廕廕生予廕之年月选授其承廕监生已得官职及科目已中式者不得补廕已补而又病故残废者不得复行请补再文武官廕生廕监生肄业期满由监咨部除已经补用外其注册而未授者得廕之官革职则子孙夺廕其左迁而尚余微职者所廕免革若得廕之官革职复还原职或还职后别縁事左迁及革职后奉
特防起用品与原秩相当或在原品上者均许其将原廕之子孙咨部奏闻还其原廕倘原廕之人残废病故或于夺廕后业经出仕中式者听其别将
诏前所生子孙咨部具题补还原廕仍照先时予廕
年月注册铨用
十一年定廕生到部试以古论及时务防奏请
钦派大臣阅卷恭呈
御览其文理优通议论明畅者照例办理荒谬者发回读书三年后再行考试阅卷大臣即于折内声明停其引
见
十二年定廕生到部守候已逾三月尚无续至者即奏请考试引
见
十七年定八旗世职既于两翼设官学以训之应将现在于国子监所属之官学肄业者咨回各旗并裁八旗官学增设之汉教习其弓箭教习亦令囘本旗别用
三十四年奉
上谕内外文武大臣皆分职任事为国宣力分应予廕世爵公侯伯等祖父勋庸懋着锡庆承家即照一品予廕亦与延赏之义相符若子爵男爵之一品二品或先世绩本稍微或承袭久而递减平日并无职任不过朝期上班及本旗应差不应与内外大臣公侯伯等一体予廕着照雍正二年
谕防子爵视三品官男爵视四品官下部议行
勲廕附
元
至元二十五年修国子监以居胄子【续文献通考谨案元史选举志太宗六年命侍臣子弟十八人入学世祖至元七年命侍臣子弟十有一人入学八年选胄子托克托穆尔等十人肄业国学俱在二十四年未修国子监以前附识于此】至元二十七年勅从臣子弟入国子学【同上】大德八年増置国子生选宿卫大臣子弟充之【同上】
至大二年择卫士子弟充国子学生【同上】
至治元年命世家子弟成童者入国学【同上谨案元史世祖至元八年始立防古国子学于随朝百官及集赛台官员选子弟俊秀者入学大抵元之世胄俱入此学而不在集贤院所属之国子学也故稍载崖略以存一代规制】明
明初因前代任子之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廕一子以世其禄后乃渐为限制在京三品以上方得请廕谓之官生出自特恩者不限官品谓之恩生或即与职事或送监读书既从廕叙由提学官考送部试如贡生例送入国子监【明史选举志】
成化三年令大臣三品以上子孙许一人送监照监例出身从助教李坤请也给事中李森以为不可帝谕责其刻薄第令非厯任年久政绩显著者毋得滥叙【续文献通考】
【谨案明自宏治以后凡京官三品以上已经考满许一子廕叙免考送监惟未及一考及有过劾退或年逺而由杂流出身者乃不许廕其廕子未仕物故许其补廕无子者许廕继嗣之子若例得廕子而先没者许其子孙陈乞其中亦有有子而愿廕其侄者或有以廕而举于乡复以其次子补廕者有以嫡子之子补叙至孙曽者凡登极册立边功加恩及常典之外私情陈乞皆得予廕世禄之子由此冐滥梯荣其卓然有勲业可纪者葢什不一二焉】
成化十年令公侯伯初袭授者送监读书祭酒循学规以教之惰不率者以闻【辟雍纪事】
【谨案明太祖洪武元年命品官子弟充国子生三年命功臣子弟悉入监五年命年防勲臣及武官子弟初袭爵者悉入监辟雍纪事所载葢循旧例而复加申明也】
成化十八年礼部奏请廕生入监必先试经书大义非优通者勿许【续文献通考】
宏治十八年定例东宫侍从官讲读年久辅导有功者殁后子孙乞恩礼部奏请上裁【明史选举志】正德元年定东宫侍从官年劳已及三年者一子即授试中书舍人习字未及三年者一子送监读书【同上】
正德八年定东宫侍班官三年者一子入监【同上】正德十六年定例文武官死于忠諌者一子入监【同上】
【谨案建文元年以呉云死节云南録其子为国子生是为恩生之始后守土官死节皆得廕子】嘉靖元年令公侯伯未经任事年三十以下者送监读书寻令已仕者亦送监【同上】
万厯十二年定例三品日讲官虽未考满一子入监
钦定国子监志卷三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国子监志卷三十九
生徒五
乡试
凡乡试前一年国子监预咨各旗贡监生愿应乡试者取本旗文结并各省督抚转饬州县晓谕贡监生愿赴京乡试者取本籍文结均于乡试年二月本生亲赍到监肄业其闽粤滇黔四川湖南许展限于四月到监其在监肄业诸生即于四月中旬录科先期令各生报明年貌三代经书籍贯官民字号典簿防查騐贡单执照具册呈堂上官考试五月以后录八旗官学教习一次八旗贡监一次由贡监出身之候补候选各官一次
武英殿校录各馆誊录及各学教习一次候补候选各官由吏部送监录科校录誊录教习由各本处送监录科又小京官笔帖式由各衙门送监录科天文生由钦天监送监录科又各生肄业期满及告假回籍为时未久者六堂官騐明亲供互结一体录科均免考到其各省贡监生亲赍本籍文结先行考到如系正途贡生及本年新捐贡监生取具同乡六品京官印结虽无本籍文结亦许収考又各省督抚学政顺天府府尹府丞咨送幕友京外各官咨送随任读书之子孙同胞兄弟同胞兄弟之子孙无论正途俊秀均许收考凡各项文结俱由典簿防收纳防官騐明贡单执照呈满汉司业轮次考到试以四子书艺经艺各一篇考到既取典簿防分拨诸生于六堂出榜晓示移付各堂诸生各具亲供及同考五人互结呈各本堂官騐明存案付典簿防呈满汉兼管监事大臣祭酒轮次录科试以四子书艺一篇五言八韵诗一首防一道录科之日各给亲供格式一幅令本生自书三代年貌经书籍贯官民字号与试卷并交收卷官俟录科发榜之后典簿防核对无悮分省分旗分别官民字号详列清册随录随送俱照定例于乡试前十日送毕不得过限凡贡监生籍八旗者合八旗生员统计共中式三十四名满洲防古试卷编满字号汉军编合字号奉天直山东河南山西陜西甘肃为北卷共中式三十六名试卷编北皿字号江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南湖北为南卷共中式三十六名试卷编南皿字号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为中卷每二十名中式一名试卷编中皿字号南卷北卷每中式举人五名例中副榜一名文职京官各京堂科道翰林院官自编修检讨庶吉士以上詹事府官自中允赞善以上外官自藩臬以上武职京外各官二品以上其子孙同胞兄弟同胞兄弟之子均为官卷试卷编官字号仍分南北籍每十五名中式一名其不及十五名者仍归民卷试卷与直省贡监生槩编民字号凡考到三次不取者不得复考录科不取者许录遗一次录遗不取者不得复考
【谨案乡试各项事宜俱遵现行则例开载其厯年増定章程附志于后】
顺治二年定国子监肄业贡监生俱听监臣考选录送乡试临场不许改名改经
是年
敕直省甄文行兼优生员送监肄业礼部奏准听监臣
考课仍以贡监名色彚送乡试
又定国子监诸生乡试中额八十六名
【谨案前明南北各有国子监北监生额中四十八名南监生额中三十八名我】
【朝并南籍诸生中额于京师国子监故有是数】
八年
世祖童皇帝视学广本科顺天乡试国子监诸生中额
十五名
九年
世祖章皇帝视学广本科顺天乡试国子监诸生中额
十五名
十一年量定乡试副榜名数以各省大小为额汉军五名顺天二十名江南十二名江西十一名福建浙江湖广各十名山东河南各九名山西陜西四川广东各八名广西六名名次前列者送监充监生其前列以文字优长为主不拘经房仍将送监硃墨卷解部磨勘冐滥者考官叅处
十四年定各省监生在部候选各衙门厯事及恩防嵗贡副榜官廕在监者一体科举应试惟例监生于本年援纳者不准应本年试
又定国子监诸生中额照南北分卷直八府延庆保安二州辽东宣府山东山西河南陜西四川广西为北卷试卷编北皿字号江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广广东为南卷试卷编南皿字号照应试生多寡之数各定中额
十六年定监生援纳在前而部文劄监于科举年方到者仍许应试
十七年减顺天乡试中额国子监诸生中额祗存四十三名
康熙八年
圣祖仁皇帝视学广本科顺天乡试南北皿字号中额
八名
三十二年定各省捐常平仓事例监生准应顺天及本省乡试
三十五年稽察北闱冒籍先是在监肄业者愿应乡试取京官印结在吏部候选者由吏部送监仍取京官印结即许录科未免滥收滋弊至是部议准惟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甘肃八省仍取正印官印结或同乡官保结许与录科其余各省非取本籍地方官印结即不准收
是年增顺天乡试南北皿字号中额十四名三十九年定各途贡监生由监乡试者国子监收录分别官民卷
又定各途贡监生有愿在监入场者俱由监録取祭酒等力行考课之法平日考课不缺者方准乡试若临期始到不许入场
四十一年増顺天乡试南北皿字号中额八名四十二年
诏广四十四年顺天乡试南北皿字号中额七名五十年增顺天乡试南北皿字号中额十三名五十三年定各省贡监生愿赴京闱者于乡试前一嵗取本籍印文到部劄监
六十一年定贡监生自乡试本年正月为始月课季考无缺仍取连名互结并本堂助教等官结状方许入场有顶冒者事觉论如律
雍正元年
诏广本科顺天乡试南北皿字号中额二十名
【谨按时中省广额二十名顺天乡试南北皿视此】
二年
世宗宪皇帝视学广本科顺天乡试南北皿字号中额
十八名兼习五经者复加中四名
又定钦天监监生生员入贡监中编皿字号应乡试
六年礼部议准外省贡监生令本籍地方官取本生地隣甘结加具印结付本生亲赍到监倘由府司转达恐各生守候需时应照定例令州县核给印文
七年
命贡监生员考取小京官笔帖式者得一体乡试
又
谕各省防贡来京者准以贡单应北闱乡试其各馆修书愿应试者取同乡京官印结移送顺天府乡试续经监臣奏准防贡等并取同乡官印结送监查明录科移送顺天府乡试
又礼部覆准生员俊秀援例入监或送监读书或在籍准作监生其不应试者往往于乡试年以监照借人顶名入场应饬各省于捐纳后行文取结时即令其亲书不应试三字于结以便查騐
又酌定现在肄业生在雍正六年未经定例以前到监者仍照旧例取具同乡官印结五生连名互结由监察核移送顺天府乡试
八年增设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