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例存疑

   此例原系二条。一系康熙年间现行例,雍正三年修改。一系乾隆五十六年,刑部题覆福建巡抚觉罗伍拉纳题续获逆犯何东山之侄何适,年已十八,依律问拟斩决一案,奉旨纂辑为例。(按,此律并不分别正犯子、孙及其余縁坐男犯,仍照律以十六歳以上、十五歳以下为生死之分,正犯之侄倶拟斩决。何适一案,始奉旨阉割,已属从寛,后改为专指逆犯子、孙,则逆犯之侄,即不在阉割之列矣。)嘉庆六年修并。其按语有,反逆案内干连流犯并妻子,倶流徙乌喇。系康熙二十一年定例。査反逆案内并无干连应流之犯,若知情不首,拟流,亦不佥妻发遣等语。(按,应流之犯谓流徙宁古塔等处,非指知情不首一项也。此按语亦属误会。王命岳请免罪人及孥,疏有云,古者死罪之下爰有军徒,为地不过二,三千里。比承明末蛊坏之余,人心不古,百弊丛生。世祖章皇帝虑非大加创惩,不足以振肃纪纲,挽回陋习,乃立为流徙之法,盖亦不得已之权教耳。使数年之后,风俗丕变,人心还朴,未必不弛流徙而用军徒也。文王治岐,罪人不孥,今则并父、母、兄、弟、妻、子流徙矣,其情罪重大者,连及祖、孙矣云云。观此知流徙乃国初之法,非流犯也。例末二句似可删去。)嘉庆十七年、道光六年、十三年修改,同治九年改定。
   谨按。唐律,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以下及祖、孙、兄、弟皆没官,伯叔父、兄弟之子皆流三千里,凡分三等。明律则祖父、子、孙、兄弟及伯叔父、兄弟之子皆拟骈斩,似属过严。此例分别阉割、发遣,用法颇为平恕。惟祗言本犯子孙而未及其祖父,有犯,是否以其余律应縁坐男犯论,记核。
□名例流囚家属门载,实犯大逆之子孙,縁坐发遣为奴者,虽系职官及举贡生监,倶不准出戸。此例既定为无论已未成丁,均行阉割为奴,则出戸与否,似可无庸深论,至其余縁坐男犯,是否准其出戸,并未议及。
□窃谓此等人犯,既由斩决改为发遣,已属从寛,酌给官兵为奴,似亦应不准出戸,以示区别,世为奴仆,不得齿于平人,亦古法也。谋逆人犯律,系并其祖父、子、孙及伯叔兄弟曁兄弟之子,均拟斩决。嗣由斩决改为监候,后又由监候改为发遣,例文屡改从轻,仅及正犯之子孙,其余亲属及子孙,年幼者亦不问死罪,则较律为寛矣。
□逆犯之伯、叔、兄、弟与侄,均应縁坐,与子孙并无轻重之分,此例将逆犯子孙改从阉割,其弟侄等项均谓之其余亲属,与例不符。
□縁坐妇女发各省驻防为奴。与下条参看。
谋反大逆  一,除实犯反逆及纠众戕官反狱、倡立邪教、传徒惑众滋事,案内之亲属,仍照律縁坐外,其有人本愚妄,书词狂悖,或希图诓骗财物,兴立邪教,尚未传徒惑众,及编造邪说,尚未煽惑人心,并奸徒怀挟私嫌,将谋逆重情捏造匿名掲帖,冀图诬陷,比照反逆及谋叛定罪之案,正犯照律办理,其家属一概免其縁坐。
   此例原系三条,一系乾隆四十二年,广东巡抚杨景素奏,陆丰县民郑会通等挟嫌捏造匿名掲帖,倾陷郑会坤等多人案内,其中有郑会通牵吿之兄弟郑会寅等五犯,因郑会通比照大逆治罪,郑会寅等系伊弟兄,应照律縁坐,拟以斩决,具奏。钦奉上谕,恭纂为例。(按,此例专为应縁坐者即系被陷之人而设,改定之例反无此层,而其妻子亦一概免其縁坐,与此谕旨不符。再人命门,造畜蛊毒杀人,律云,造畜者妻子及同居家口,虽不知情,流二千里。若以蛊毒,毒同居人,其被毒之人父、母、妻、妾、子、孙不知造蛊情者,不在流远之限。与此条例意相同,应参看。
□《汉书?景帝纪》三年,诏曰,襄平侯嘉子恢说不孝,谋反,欲以杀嘉,大逆无道。师古曰,恢说有私怨于其父,而自谋反,欲令其父坐死也。其赦嘉为襄平侯,其妻子当坐者复故爵。此等事古已有行之者矣。)一系乾隆三十四年大学士九卿会同刑部议奏,河南省情实招册内徐庚一犯,因伊子徐国泰兴立邪教,照大逆縁坐律问拟斩决,改为监候案内,钦遵谕旨,恭纂为例(按,此专为该犯之父实不知情而设)。一系乾隆四十六年,刑部议覆江西巡抚郝硕奏,赣县民廖景泮等在川省传教惑众,伪造榜文等项,照大逆律定拟。案内逆犯廖景泮之父廖秀科一犯,依縁坐律拟以斩决一案,钦奉上谕,恭纂为例。乾隆五十三年修改。(按,此反逆案内,祖父母、父母无庸縁坐之专条,后修并为一,凡比照反逆定罪之案,其家属一概免其縁坐,则父母之不必縁坐,即可知矣。至眞正反逆案内之祖父母、父母实不知情,如何科罪。例无明文。按律则祖父、父均应拟斩,母发功臣为奴,例则祗有子孙及律应縁坐男犯二层,祖父、父应否以律应縁坐男犯论,转无明文。)嘉庆六年修并。
   谨按。此例专为亲属应縁坐及免其縁坐而设。
□反狱劫囚杀官案内之亲属,例内应行縁坐者也,倡立邪教,传徒滋事,非叛逆而情同叛逆者也,故家属亦倶行縁坐。如因别事纠众戕官,应否縁坐。例内并无明文。即如部民军士吏卒,怀挟私雠,及假地方公事,挺身哄堂,逞凶杀害本官,无论本官品级及有无谋故,已杀者,不分首从,皆斩立决。载在鬪殴门内。部民谋杀本官,已杀者不分首从皆斩。载在人命门内。倶不言亲属縁坐。惟八旗兵丁因管教将本管官戳死,妻子发遣黒龙江,均不画一。至倡立邪教,传徒惑众,各本例内亦无亲属縁坐之语,而律内载明造畜蛊毒等类,反未添入。且既云照律縁坐,又归入除笔,自系因律有明文,此处不便复说之意。此等既未载入律例,则此条所云,殊嫌未能明晰,似应添入以反叛定拟之犯云云,庶无窒碍。
□诬吿叛逆未决例,应斩候。投贴匿名掲贴例,止绞决。比照反逆律办理,已属从严。若再縁坐家属,未免太重,是以定有此例,亦寛典也。然特重在家属免其縁坐一层耳。
谋反大逆  一,反逆縁坐案内,给功臣为奴人犯,除有脱逃干犯别情,照例从重办理外,其有伊主呈明不能养赡,讯无别情者,改发各省驻防为奴。
   此条系乾隆五十九年,刑部议准定例。嘉庆十七年修改,二十二年改定。
   谨按。照例从重办理,未知如何办法。原奏内系即行杖毙,而刑例并无此语。
□大逆縁坐男犯,年十五以下,及正犯母、女、妻、妾、姉、妹、若子之妻、妾等,律系赏给功臣为奴。例内男犯系逆犯子孙,无论已未成丁,均阉割发遣新疆。縁坐男犯非逆犯子孙,亦发新疆为奴,同治九年均改发驻防,妇女亦发驻防为奴,并不照例赏给功臣之家。惟査嘉庆六年定例,将反逆案内縁坐妇女及男年十歳以下,交値年旗,酌给有力之满洲等官员为奴。嗣于道光十四年,遵旨将男犯改为十一歳时,照例阉割,妇女改发驻防,遵行已久,并无给功臣为奴人犯。此条即属赘文。官员及功臣之家尚不能养赡,其它概可知矣,各省驻防独能养赡此辈耶。
   再按,反逆之法,汉代最严,唐律则稍寛矣。明律复严于唐,至国朝律文,虽沿于明,而条例则多从寛典。深仁厚泽,超轶前代矣。

谋叛:巻首
凡谋叛(谓谋背本国,潜从他国。)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斩。妻妾子女,给付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并入官。(姉、妹不坐。)女许嫁已定,子孙过房与人,聘妻未成者,倶不坐。父母祖孙兄弟,不限籍之同异,皆流二千里安置。(余倶不坐。)知情故纵、隐藏者,绞。有能吿捕者,将犯人财产全给充赏。知(已行)而不首者,杖一百、流三千里。若谋而未行,为首者,绞。为从者,(不分多少)皆杖一百,流三千里。知(未行)而不首者,杖一百,徒三年。(未行则事尚隐秘,故不言故纵,隐藏。)
○若逃避山泽,不服追唤者,(或避差,或犯罪,负固不服,非暂逃比)。以谋叛未行论。(依前分首、从。)其拒敌官兵者,以谋叛已行论。(依前不分首、从律。以上二条,来行时事属隐秘,须审实,乃坐。)
   此仍明律,雍正三年増定。其小注顺治三年修改。
条例
谋叛  一,叛案内,律应縁坐流犯,改发新疆,酌拨种地当差。如本犯未经到配以前身故,妻子免遣。至叛犯之孙,如有年幼,不便与父母拆离者,听其母随带抚养。
   此例本系二条,一,叛案内干连流犯,流徙乌喇地方,如本犯身故,妻子免流。系雍正三年,由谋反门条例内分出移改。一,凡叛犯之孙,如有年幼,不便与父母拆离流徙者,一并交与该管衙门。系康熙二十三年题准定例。(按,原例系,若系十四歳以下及不堪流徙者,准随其父母一并云云。)乾隆五年修改。嘉庆六年,遵照康熙二十一年钦奉上谕,并嘉庆三年,陕西巡抚秦承恩査办商州逆犯家属縁坐案内,逆犯贺登丰之妻张氏,有子和尚儿,尚需乳哺,声请将和尚儿随母贺张氏,带往抚养等,因将两例修并一条,十九年改定。
   谨按。律应縁坐流犯,系指叛犯之父母祖孙兄弟而言,叛犯之子,并不在内,是仍应照律给功臣为奴矣。子之妻,律不縁坐,即属无罪之人。子妻之子,即叛犯之孙,按律亦应拟流,听其母随带抚养,是否带往功臣之家,抑系带往别处。均难臆断。
□叛犯之孙,律应縁坐拟流,例改遣罪者也。其孙之母,则正犯之子妻也,律例皆无縁坐明文。例云,听其母随带抚养,未审何指。且成丁后作何安插,亦未叙及。至律应縁坐流犯,系指叛犯之父母祖孙兄弟而言。除父之妻即正犯之母,父之子即正犯之兄弟,仍应縁坐外,其余妻、子倶不在縁坐之列,本犯即不身故,妻、子亦应免遣。例内,未经到配以前身故,妻、子免遣之语,似觉含混。縁从前流犯均系佥妻发配。此条系就康熙年间旧例,略加修改,是以未能明晰。恐办理亦多窒碍,似不如将如本犯未经到配以前身故以下数句,全行删除,较觉简便。
□从前此等干连人犯律应流二千里者,均流徙宁古塔地方,连妻子一并佥发。身故者,免流,以妻子并非应流之人故也。
□谋叛縁坐人内,尚有叛犯之母,亦系律应拟流之犯,例改发往新疆当差,是否与其夫一同发往。如其夫已故,如何安插反逆縁坐妇女,改发驻防为奴。杀一家三人凶犯之妻子,发附近充军地方安置,均应参看。
□叛犯之子,律应给功臣为奴者也。叛犯之母,律应流二千里者也,例改流罪为发遣新疆种地当差,是叛犯之母亦应发新疆当差矣。妇女发新疆当差,与别条例文不符,縁妇女犯军流等罪,均照例收赎,情重者,即实发驻防为奴,从无发往当差之例。若照反逆案内,縁坐妇女一体发往驻防为奴,而叛犯之父祖兄弟均发新疆种地当差,独将其母为奴,亦嫌未协。如将律应縁坐人犯,均改为奴,是叛犯之子给功臣为奴,叛犯之孙又发新疆为奴,亦嫌参差。
□按康熙二十六年上谕,原因乌喇地方风气严寒,内地发遣人犯,难以资生,故改为发往尚阳堡安插,下方云反叛案内等语。是别项,免死人犯,均不发往乌喇,而发往乌喇者,止叛逆人犯,较别项犯属已为加重,是以免其为奴。若改发别处,岂能免其为奴乎。现在此例系改发酌拨种地当差,何时由乌喇改发。按语无文。査《律例通考》云,乾隆二十二、二十四等年,军机大臣等议定,照例解部,发黒龙江,给披甲人为奴。载在徒流迁徙地方门内,似应移归此处等语,知此等人犯先发乌喇,又改发黒龙江,后调剂黒龙江遣犯,始发新疆,盖在嘉庆年间矣。此处漏,未修改,是以不甚分明。彼门八旗逃人匪类条内,有叛案縁坐,应给兵丁为奴者,照例解部云云,即《通考》所云也。后则倶经删改矣。
谋叛  一,凡审拟叛案,如果谋叛情实,在本省者,取本犯确实口供原籍住址,将该犯父母祖孙兄弟妻妾子女家属财产倶察明,严行看守,详开数目具题。如系隔省,确取本犯口供,行文该地方官,严拏看守。有隐漏者,该督抚即将该管官指名题参,以凭议处。
   此条系康熙年间,刑部议覆台臣李题准定例。
   谨按。叛犯之家属,律应縁坐者也,叛犯之财产,律应入官者也,故特严定隐漏之条。
□叛案有应解部,流徙入官人口家产立限两个月起解,见淹禁门,应参看。
谋叛  一,谋叛案内被胁入伙,并无随同焚汛戕官,抗拒官兵情事,一闻査拏,悔罪自行投首者,发新疆,给官兵为奴。
   此条系嘉庆五年,福建,台湾镇总兵爱新太等奏,拏获叛犯陈锡宗等纠众结会,冀图谋逆案内,钦奉上谕,纂辑为例。
   谨按。反逆案内,此等被胁入伙之犯,应否一体照办,并无明文。惟既有凌迟之犯,则为首者,已照大逆律办理矣。例首谋叛二字,似可改为叛逆,縁谋逆,谋叛正犯,虽有区别,而此等人犯均系被胁入伙,均系并未同谋,且均未拒敌官军,似无轻重可分。独于谋叛门内,定立专条,彼反逆案内,独无被胁入伙者乎。
□此条当与自首门内被虏从贼,不忘故土,乘间来归一条参看。一免罪,一发遣,轻重相去悬絶,援引不无窒碍。细绎例文,彼条似系指贼势尚未穷蹙,能由贼中自拔来归者而言。此条似系指贼已剿灭,闻拏投首者而言。惟此等人犯究系被胁入伙,与甘心从逆者不同,既经讯,无焚汛戕官及抗拒官兵情事,如当被拏获,亦可酌量贷其一死。今已经悔罪自首,仍拟发遣,殊觉无所区别,似应改为被胁入伙之犯,并无随同焚汛戕官,抗拒官兵情事,如被拏获者,于斩罪上酌减一等,拟发遣新疆,给官兵为奴。一闻査拏,悔罪自行投首者,应再减一等,拟杖一百、徒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