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编年
- 元经
元经
天子下车与公卿亲识颜面乃还宫自东晋天子不亲令进退而武臣不传六十四阵至宋惟有阅武之名而无习兵之法矣案六十四阵此诸葛亮习黄帝八十一阵遗制也晋马隆得其术乃以八阵法伐北凉自后有桓温者因伐蜀于鱼复平沙上覩武侯八阵基址以石纵横为八行此则方排成八八六十四阵之因也其变化即后人莫得传其奥焉[唐李靖有兵书对问三卷得此法]皇子铄文帝第三子书始封也魏师伐凉擒沮渠茂虔平姑臧于是魏尽平凉州旧地焉[伪国尽亡矣]太子劭冠帝徃观之帽无故坠地元凶之兆也经元嘉十七年魏太武太平真君元年春帝正月夏四月戊午朔日有蚀之秋七月壬子皇后袁氏崩九月壬子葬元皇后冬十月刘湛有罪诛十一月仆射殷景仁卒传曰:袁皇后袁湛女适文帝为妃生子劭后族贫毎就上求钱帛上性俭不过五十千而已潘淑妃有宠
后因潘求三十万钱宿昔便得由此恚恨成疾至是崩命颜延之为哀策文上益八字云抚存悼亡感今懐昔诏谥曰元皇后刘湛字弘仁父抑晋仪同湛袭安众县男尝自比管葛不为文章累迁给事中与殷景仁并任湛曰今世宰相何难正当汉南阳郡功曹耳后景仁专内任而湛猜隙渐生结彭城王义康以倾景仁晚党附义康帝不平之湛亦知必败会丁艰伏甲于室以待上临事泄伏诛不书官贬有罪也殷景仁陈郡长平人少有大成之量不为文而敏有思致不谈义而深达于理旧章记注莫不撰录文帝委遇尤厚刘湛与义康欲遣人若劫盗者于外杀之上闻之徙景仁西掖门为护军府宻迩宫禁故义康计不得行景仁称疾停家养老数年虽不见任而宻函去来朝政大小必问焉及诛刘湛外人莫知预计也卒谥曰文成公经元嘉十八年春帝正月夏五月甲申江水溢害居人冬十一月仆射王球卒氐杨难当寇汉川传曰:江水泛溢害居人阴沴阳下陵上也王球字旧玉司徒谧之子正方独立歴位侍中舍人徐爰有宠于上上命球与之相结球辞曰士庻区别国之章也臣不敢奉诏王昙首称球曰旧玉可谓玉巵无当耳又刘湛殷景仁权倾内外球虽姻戚未尝往来居选职接容甚希而铨衡有序寻代殷景仁为仆射江夏王义恭启文帝曰王球诚能淡退有素誉然颇以物外自许端任要功非其所长帝曰昔周伯仁终日饮酒而居此任盖所以崇素徳也杨难当兄之子曰文徳奔汉中族弟广香攻文徳因寇汉川焉经元嘉十九年春帝正月夏四月始奉祠大赦五月将军裴方明破杨难当秋七月甲戌晦日有蚀之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十二月丙申诏奉圣袭封西凉李寳归于魏传曰:帝久疾初愈始亲祠大赦南朝以赦罪为求福非古也裴方明与秦凉二州刺史刘真道同讨仇池破之告功也甲戌晦日食案星厯凢日月合朔则蚀春秋传以为月掩日也有朔有晦者大小尽使然耳案春秋书日食或无朔而有日者或无朔无日者或有朔无日者余则日朔皆满惟食即无明又歴代所占灾异但食即占之不限晦朔也今兹食者天戒若曰阳为阴所蔽文帝为义康义恭诸侯擅权小人构隙国衰乱之应也客星在北斗占曰凢客星所出有兵丧北斗帝居也臣下有阴窥神噐之象诏奉圣孔氏子孙世世得袭封宋沿晋制行之礼也李寳者西凉武昭王暠孙也书归于魏不抗兵以庇民也[唐之先也故别立传于载记史官]经元嘉二十年春帝正月二月魏克仇池夏四月甲午立皇子诞为广陵王秋七月冬十月壬午置藉田水旱大饥传曰:仇池杨难当去年为宋所讨难当兄子文徳背魏归于宋授封武都王至是复为魏所克书曰仇池不书文徳重其地微其人也皇子诞帝第四子也书始封也初置藉田以水旱相继欲行藉田以祈农福妄也案藉田之制夏曰贡商曰藉周曰彻其实皆什一税也藉之言借民力耕获以奉神报先重农功非徼福也周人藉千亩天子躬耕所以劝农务本汉文帝始修藉田迄魏氏三祖皆举三推之礼晋武帝于东郊之南洛水之北乗舆御木辂以耕江左元帝贺循定仪注未详迄今宋国水旱皆修此礼失古义也经元嘉二十一年春帝正月诸郡禁酒二月辛卯以子宏为建平王夏四月秋九月以沮渠安周为河西王冬十月雷且电传曰:诸郡南兖州南豫州浙江西并禁酒行榷酤也是时国窘竭故榷酒利以茍安焉建平王宏帝第五子书始封也沮渠安周者孰谓非沮渠之裔也自茂虔为魏所灭盖安周是其踈族僣附于宋虗授以州
刺史河西王非实封也冬雷且电阳愆失所也[凢雷之声由电也雷霹雳耳]经元嘉二十二年春帝正月辛卯朔始用新厯二月甲戌立子祎为东海王昶为义阳王夏四月秋九月癸酉宴武帐堂冬十二月范晔反伏诛免义康为庻人传曰:新厯者何承天所撰元嘉厯也祎帝第六子昶帝第七子皆始封也宴武帐堂帝先勅诸子且勿食至会所赐馔既而日旰诸子有饥色因诫之曰汝曹少丰溢不知百姓艰难今特使尔识饥当节俭用物也古者享以训恭俭宴以示慈惠今帝诫诸子因饥使知节俭亦慈惠在其中矣范晔字蔚宗车骑范泰第四子也作宣城太守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言徐湛之则无以谢天下上得劭呪诅巫蛊之言上谓义恭曰常见典籍有此将谓空言不意亲覩此不幸也先是彗星起毕昴入太微扫帝座端门灭于翼轸又荧惑逆行守昏自十一月霖雨连雪阳光罕耀劭与始兴王浚帝第二子也异谋毎夜飨将士或亲行酒宻与队主陈叔儿及张超之谋是月二十一日夜诈作上诏云鲁秀谋反汝可平明率众入因使超之率素飬士二十人皆被甲入其夜上与徐湛之语至旦烛犹未灭超之行弑上以几自障五指俱落而崩遣人杀吏部江湛即伪位诏曰徐湛之弑逆吾勒兵入殿已无所及今罪人斯得可大赦改元为太初迁大行皇帝于太极殿劭成服号恸义师至劭自督战鲁秀打退鼓为义师所乘大败入府库井中擒之与浚并伏诛污其东宫南平王铄字玄休帝第四子也元凶既立以铄为录尚书事及义师入以归义最晩常懐忧惧眠中蹶起无复魂守食中遇毒而薨
经宋孝武帝孝建元年春帝正月即位
经孝建二年
经孝建三年
经大明元年
经大明二年经大明三年经大明四年经大明五年经大明六年经大明七年经大明八年五月经少帝[子业]永光元年春正月即位经明帝[湘东王彧]太始元年即位魏取淮南地经太始二年魏天安元年经太始三年经太始四年经太始五年经太始六年经太始七年魏献文帝传位于子孝文帝经太豫元年四月帝崩
经宋废帝苍梧王昱元徽元年春正月即位经元徽二年经元徽三年经元徽四年经元徽五年帝凶恶为杨玉夫弑崩魏献文帝为后弑崩经顺帝[凖]升明元年春正月即位[明帝子九岁]魏太和元年经升明二年南齐萧道成专政经升明三年禅位伪齐
卷九
经后魏孝文帝太和四年春正月[一本书帝即位]
文中子曰或问孝文子曰可与兴化矣又曰中国之道不替孝文之力也又曰太和之政近雅矣[都洛阳得中国也建明堂修制度兴文物得先王之道也]一明中国有法也[置职制定律令举兵百万伐江陵其后宣武孝明皆修太和之政是中国有法也]又曰修元经以断南北之疑[晋东迁故南朝推运厯者以齐梁陈为正统魏据中原故北朝推运厯者以北齐周陈为正统于是南北二支夷虏相乗而天下疑矣元经者所以尊中国也中国无主故正统在东晋及宋中国有主则正统归于后魏后周]董常问元经之帝魏何也子曰乱离瘼矣吾谁适归[诗曰月篇也笺云此乱夏病必有所归]天地有奉[魏修圜丘方泽之祭]生民有庇[十六伪国皆为魏平之是庇民也]且居先王之国[洛邑]受先王之道[建明堂修典礼]子先王之民矣[子亦王民]谓之何哉[何谓而不帝之]子曰元经之专断盖禀于天命吾安敢至之哉[天命未改于晋祚则断之于江南天命归于中国则继之于元魏]
帝都洛造明堂置职制凡诏策帝自述之经太和五年经太和六年经太和七年经太和八年经太和九年经太和十年经太和十一年经太和十二年经太和十三年经太和十四年经太和十五年经太和十六年经太和十七年江南王萧东奔经太和十八年经太和十九年经太和二十年[改姓元氏]经太和二十一年经太和二十二年伐江南至樊城而还经太和二十三年帝崩经后魏宣武帝恪景明元年春正月即位经景明二年经景明三年南齐为梁萧衍所簒经正始元年经正始二年经正始三年经正始四年[改元永平]经永平元年经永平二年经永平三年经永平四年[改元延昌]经延昌元年经延昌二年经延昌三年经延昌四年经后魏孝明帝[翊]熈平元年春正月即位经熈平二年[改元神龟]经神龟元年经神龟二年[]改元正光经正光元年梁改普通元年经正光二年经正光三年经正光四年经正光五年经孝昌元年经孝昌二年经孝昌三年[改武泰]
经武泰元年帝崩[立孝文曾孙钊]尔朱荣弑帝钊别立子攸改元永安经孝壮帝永安元年即位经永安二年经永安三年帝杀尔朱荣经前废帝恭普泰元年春正月[不书即位]经后废帝[朗]中兴元年春正月即位于信都高欢立之经出帝[修]永熈元年春即位经永熈二年帝幸长安经永熈三年帝在长安宇文泰弑帝崩经西魏文帝大统元年[寳炬孝文之孙]即位于长安高欢立元善见号东魏经大统二年闗中大饥经大统三年经大统四年经大统五年
经大统六年经大统七年经大统八年经大统九年经大统十年经大统十一年经大统十二年梁中大同元年经大统十三年东魏高欢卒子澄嗣经大统十四年东魏侯景奔梁经大统十五年侯景杀梁王萧衍高澄经大统十六年高洋杀东魏靖帝自立国号齐经大统十七年帝崩经西魏废帝[钦]元年[从周制立称元年]春正月即位经二年陈覇先诛侯景梁萧绎立于江陵经三年帝为宇文泰所废崩经西魏恭帝[廓文帝第二子]元年以宇文泰为太师
经二年萧詧立于江陵号后梁经三年宇文泰卒子觉立弑帝崩经周闵帝[觉]元年春帝正月即位陈覇先簒梁自立宇文护弑帝崩经周明帝毓武成元年春帝正月即位经武成元年陈覇先卒高洋卒经武成二年宇文护弑帝崩经周武帝[邕]保定元年高演卒北齐经保定二年萧詧卒经保定三年经保定四年经保定五年[改天和]经天和元年陈文帝卒北齐高纬大乱经天和二年经天和三年经天和四年
经天和五年经天和六年[改元建徳]经建德元年遣使聘陈经建德二年经建德三年经建德四年经建德五年经建德六年举师伐邺高纬亡[改宣政]经宣政元年伐陈获吴彻帝崩[改元大象]经周宣帝[赟]大象元年春帝正月即位[改元]经大象二年春帝禅位于太子衍曰静帝经周靖帝[衍]大定元年杨坚辅政伐陈尽取淮南经大定二年禅位于隋经隋文帝[坚]开皇元年春帝即位封子广晋王经开皇二年陈宣帝卒经开皇三年苏孝绰置藉田
经开皇四年后梁萧岿来朝经开皇五年正月朔日有蚀之立义仓经开皇六年筑长城经开皇七年后梁萧琮来朝国亡经开皇八年出师五十万伐陈镇星入东井经开皇九年春正月白虹夹日晋宋齐梁陈亡王凝问元经书陈亡而具五国何也子曰江东中国之旧也衣冠礼乐之所就也永嘉之后江东贵焉[懐帝永嘉二年中国大乱而元帝渡江中兴衣冠徃依之]卒不贵者无人也[元帝明帝成帝赖王导为辅至康穆之世晋祚不衰至孝武赖谢安为之佐后桓玄簒刘裕兴贤故衰也]齐梁陈不与其为国也[宋尝有树晋之功故君子犹与之至齐梁陈无复及中国但自相簒立故君子不与其为国]及其亡也则君子犹懐之[自齐梁陈三国之亡吾犹懐晋宋也]故书曰晋宋齐梁陈亡具五以归其国[归晋旧国]且言其国亡也[言自亡矣]凝曰晋宋先亡今具之何也子曰衣冠文物之旧不欲其先亡也故具晋宋齐梁陈以归其国也其未亡则君子责其国焉曰中国之礼乐安在[曰君子责齐梁陈之词也不修礼乐但自相簒而已]责及其已亡则君子与其国焉曰犹我中国之遗人也[曰者君子犹懐书宋之词也言齐梁陈亦晋宋之遗人也]此元经所以书也文中子曰春秋以天道终乎故止获麟[麟不遇时天命穷矣]元经以人事终乎故止陈亡[先王之道扫地是人事极矣]薛收曰何谓也曰天人相与之际其可畏也故君子备之续元经后二十八年终[如春秋左传至孔子卒]
元经卷十唐薛收撰
[庚戌]隋文帝开皇十年春
[辛亥]经开皇十一年春帝正月,焚陈宝噐[丁酉以平陈所得古噐,多为妖变,故焚]。三月突厥献七宝椀。
[壬子]经开皇十二年
[癸丑]经开皇十三年春,新作仁寿宫。
[甲寅]经开皇十四年春,诏州县吏三年一代[不得重任]。
[乙卯]经开皇十五年春帝正月,封泰山。夏六月,焚绫文布[湘州进,诏焚之]。
[丙辰]经开皇十六年春
[丁巳]经开皇十七年夏五月,有羣鹿入殿门。
[戊午]经开皇十八年春二月,伐髙丽[以汉王谅为元帅,帅水陆三十万征髙丽]。秋九月汉王谅薨[兵死者十二三]。
[己未]经开皇十九年
[庚申]经开皇二十年夏四月有天声[如泻水]。冬十月废太子勇,立晋王广为太子[焬帝也]。
[辛酉]经仁寿元年夏五月,大风拔木。
[壬戌]经仁寿二年陈叔寳薨。
[癸亥]经仁寿三年春河大水,文中子奏策于太极殿[年二十四]。
[甲子]经仁寿四年春秋七月无日,光帝崩[太子所弑崩]。
[乙丑]经隋炀帝大业元年春正月[不书即位,弑父之贼,天下共诛也]帝开沛渠。秋八月,御龙舟,幸江都宫。
[丙寅]大业二年
[丁卯]大业三年,炀帝幸东都。
[戊辰]大业四年
[己巳]大业五年,幸东都。
[庚午]大业六年,幸江都。
[辛未]大业七年,幸涿鹿。秋,河南山东大水。
[壬申]大业八年,驾征辽。
[癸酉]大业九年又征辽,杨玄感反[杨素子]。
[甲戌]大业十年,又征辽。秋七月还东都。越王侗留守京师。
[乙亥]大业十一年,幸并州及鴈门
[丙子]大业十二年七月,幸江都,越王侗留守东都。
[丁丑]义宁元年,唐公李渊入长安,改元义宁,立恭帝。文中子卒[年三十八]。恭帝义宁二年,宇文化及弑帝崩[隋三十八年]
[戊寅]唐髙祖武徳元年
隋开皇元年,文帝受禅。是年文中子生。炀帝大业十三年,改元义宁,恭帝立,文中子卒。明年,宇文化及杀恭帝,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