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续编


  致李次青  
胡林翼

久病未能作书。而蕴结特甚。近闻怀思返里。观小桃源记之作。知其愤激有深焉者矣。昔诸葛公之短长。陈寿讥于史册。时俗之论。何足以蔽高贤。况兄以仓卒召募之师。跛倚而疾入徽城。谓锐于行义则可。谓精于治军则不可。失律之咎。涤帅所属望于兄者甚赊。故责备于兄者亦切。盖徽防关系之重。至于急不择言。弟再四寓书。不能申救。亦未免参之过激。特念兄数载行闲。而尚未知今日贼势之盛。数千人不能以自立。涤帅信兄之过。亦兄自信之过欤。然犹是君子之过也。林翼之敬兄。谓其爱才如命。嫉恶如仇。其诚心可以共谅。而知人之明。则尚未敢以相许。然要不至于随人指嗾。而因失所亲。乃近闻右军欲勾致阁下。遣人由祁门而江西。如苏秦以舍人随侍张仪故事。其用计亦巧。而兄不知却。何耶。岂亦未免动心耶。大抵吾儒任事。与正人同死。死亦得附于正气之列。是为正命。附非其人。而得不死。亦为千古之玷。况又不能不死耶。处世无远虑。必陷危机。一朝失足。则将以熏莸为同臭。而无解于正士之讥评。右军之权诈。不可与同事。兄岂不知。而欲依附以自见。则吾窃为阁下不取也。兄之吏才。与文思过人。弟与希庵兄均埽榻以俟高轩之至。如可相助为理。当亦涤帅所心许。何尝不欲酬复前劳。与其危身以陷险也。弟以与兄有素日之雅。故敢尽情倾吐之。

  赠易笏山序 
吴大廷

呜呼。今世之慨然于人才难得者。我知之矣。其侈谈经济者。才气自负。往往凌厉震踔。视天下事无不可为。或时与机值。亦尝赫赫着功勋。不幸而偶蹉跌。或适遇非常骇愕之事。则气沮神伤。嗒然若丧。较之木讷无能者而有甚焉。其高语性命者。无程朱明体达用之学。而唯知矩步规行。拘守小节。至开物成务。凡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机。与夫治兵众。一切张弛缓急轻重之宜。概焉莫之深省。试以事百钝并见。而天下遂纷纷以道学为诟病矣。嗟夫。道德事功。是果为二事哉。道德事功之出于二。此天下事之所以不治。而人才之所由不可得也。且夫古之君子。内以自治其身心。而外以备天下国家之用。故方其处也。退然若不胜。及其得所藉手。或投之盘错之地。或试之以金革。百万安危。决于俄顷。生死介于须臾。而当之者从容擘画。恢恢乎有余裕焉。无他。其素所讲明者然也。后之人分道德事功为两途。故其学不能以相兼。而其弊每因以互见。惜乎吾深有鉴于此。而力不足以副之也。吾友易笏山遭时方棘。心焉忧之。思以一身矫其失。而于是毅然有请缨之志。笏山之学与余同。交日益亲。而其才气则过余远甚。故余于其行。惄焉以悲。又不能不肫然以望也。语曰。行百里者半九十。况并未至九十者乎。然则笏山亦交修焉而唯日不足。其可也。士之自待也重。则其责之也愈殷。而其副之也为尤难。继自今。子将无驻足之日矣。呜呼。其可不勉也夫。

  赠林封翁序 
冯志沂

国家以经义取士。二百年来。名公卿魁才硕德之士。皆出其中。可谓盛哉。顾或者谓时文不足以得士。欲变科目法。行古选举。夫法无久而不弊。时文之盛也。名家老宿。或得人一文。辄决其终身品谊福泽无爽。其弊也。则歧人与文而二之。又其弊也。则并所为文者而失之。诚使得文行合一之士而取之。是以科目之名。而行选举之实也。奚其弊。新会林生青萍。余己未典顺天试所得士也。闱中见其文。已洒然异之。撤来谒。乃得生之为人。恂恂笃实士也。久之益悉其家世。乃知生之文所以能然者。由其内行之醇备。而其行之所以克修者。盖皆出于其尊人丹年先生之教也。先生之处家也。以孝友著称。年甫弱冠。虑无以奉毋。则弃儒而贾。家以日起。奉甘旨。洁盘匜。怡怡色养。数十年如一日。抚孤侄如己出。里党无间言。其交乡党。贫必施。饥必赈。寒士待以举火者百十家。有客某假其赀出行贾。折阅千金。还其券不复问。其尚义若此。至于排难解纷。使乡里阴受其福。而己不居其名。其事尤不可胜数。盖其天性然也。青萍尝为余言。岁甲午。族人与乡邻械。先生度不可止。乃阳谓族曰。胜负不可知。盍听彼先至所。我徐出应之。彼竭我盈。必胜之术也。众皆诺。则密使人告敌曰。彼族已不敢出。盍舍之。敌亦信之。比族众出而敌去久矣。遂止。衅亦遂解。族与邻徐乃知先生之为也。则相与尸祝之。余谓以此一事观先生。非独仁也。知亦异焉。夫天下不患有事。患任事者之才不胜事。夫至于才不胜事。则杯酒可弭也。而至于狱讼。鞭挞可威也。而至于甲兵。一方之兵足办也。而蔓延及海内。患可胜言哉。然则如先生者。岂独其乡人尸祝之。盖亦天下之人所共叹仰。而惜其未尽其施者也。


卷四 学术四法语

  原性    
廖连城

天命之谓性。浑然一理而已。宋儒则谓有义理之性。有气质之性。是析性为二矣。吾谓性只是义理。而气质不可以名性。性犹水也。气质犹蓄水之池也。而名池为水可乎。性犹米也。气质犹煮米之釜也。而名釜为米可乎。池垢则水。非水也。池也。釜秽则米黑。非米黑也。釜黑也。气质恶。则性被锢。人之有不善也。非性不善也。气质使然。岂可不知变化哉。变化气质之道无他。遏人欲存天理而已矣。天理者。所性而有者也。人欲者。缘气质而生者也。人具耳目口身之质。其能听能视能言能动者。气之灵也。而天理寓乎其中。听思聪。视思明。言思忠。事思敬。则天理为主。气质无权。而人欲潜消矣。喜听淫声。好视邪色。言而无信。动而无礼。则气质用焉。人欲纷生。而天理不能作主矣。然则遏人欲。存天理。岂非尽性之全功乎。是故圣人者。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如最上之金。洁净光明。而无一丝铜铅之杂也。贤人者。循乎天理。而未免有几微人欲之私。如中上之金。坚实朗润。而不无一二丝铜铅之杂也。中人者。乎天理。而累于人欲之私。如中下之金。合铅铜以成质。而闇然不见其色也。愚不肖者。天理为气质所拘。人欲从而锢蔽之。如在矿之金。杂以铜铅。覆以土石。樵牧者过其间。不知其有金也。然谓无金则不得也。苟掘取其矿冶而分之。去其累金者。则灿然生色。虽牧樵夫。亦识其为真金矣。今自中人而下。见圣人贤人亦知慕之。而自谓不能甘于暴弃。是杂金于铜铅之内。埋金于土石之中。变其本体。忘其固有。而徒垂涎于他人之金也。岂不惜哉。

  习说    
刘蓉

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俛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若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久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家国天下之为。顾谓童子取土平之。嗣复起旋。履其。蹴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于是作而叹曰。习之中人甚哉。足之利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既久。则洼者若平。不待目与地属。心与足谋。而自适其适。至使反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趄而不寍。岂非性随习易。以失其故趋哉。上之布令戾于民者。始若有所甚苦。久乃相与安之。及其又久。视听移而心志以淫。且视为固然而不之怪。是故君子务平其政。诚慎其所以道之也。昔者先王谨庠序之教。使士兴于学。修五礼。敦六行。使民劝于义。所以范其心思耳目手足百体。使习于动作威仪进退俯仰之容。其法至备。凡以道之使复其性而已。及其渐摩久而礼俗成。则民之赴义。如饥渴之于饮食。不必劝而后趋。见邪说淫辞之咻吾前。而疾去之如避蛇蝎。不待禁而自绝。此先王治天下之大法。所以纳民轨物。而建久安长治之规也。自王熄而百度废。治教之经不正而邪慝兴。于是民志荡然。始如堤防之决。泛滥横流而莫知所止。于斯时也。殊方不道之教。又闯然入吾国而潜煽之。其窥测象数之精。既足以耸贤智者之听。而功利夸诈之说。又足炫乱愚不肖之耳目而蛊其志。浸淫不已。与之俱化。虽欲使反而即乎其故而固不可得。此尤古今乱辙之较然者也。然且不为之忧。夫恶知所终极哉。吾惧夫足之与洼适也。故着其说于篇。

  留不足论  
彭崧毓

人所不可无者。不足之境。所不可有者。不足之心。境有不足。则终身皆进境。心有不足。则一日无止心。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之不足也。高原多燥。下隰多湿地之不足也。天地常留此不足。所以悠久无疆也。人憎暑而恶寒。则四时有春秋。不可有冬夏。喜平坦而畏险阻。则西北不可有太行。东南不可有江湖矣。天地不能为人补此不足。而人顾欲自补之。能乎不能。且人之汲汲于天地间者。求衣食之足耳。衣蓝缕而捉襟见肘者。望布絮而欣然。布絮者又望缯帛而腼然矣。缯帛之上有锦绣。锦绣之上有黼黻华。夏则雪罗风葛。冬则豹舄貂裘。其等差讵可量耶。枵腹者得一饭而可饱。此韩王孙所以报漂母也。及夫列鼎而食。珍错罗前。厌粱肉而薄膻芗。其嗜好之转移。殆有未可以恒情测者。然此犹为其奉口体也。金玉琛异之物。无益于饥寒。珍禽奇木之观。祗供夫玩好。贫贱者力不足而心慕之。富贵者有可致之力。而又苦其不能尽天下之美也。已富而益求富。已贵而益求贵。人心何为而顾如是乎。君子曰。此非求足之道也。求足而无一可足。不求足而无一不足矣。譬如登浮图者。循级而立其足。则仰望者皆进境也。若蹑级而必至其顶。则上无可进。不知止则下堕矣。此古人所以贵留有余也。然吾曰留有余犹不若留不足。留有余。则心之以为有余者。即心之所不足者也。留不足。则心之以为无可足者。即天地之所无不足者也。故曰。不足之心不可有。不足之境不可无。

  正谀    
王柏心

谀之兴也。非一日矣。其始以贱导贵。以愚导贤。而谀犹可正也。其后以贵应贱。以贤应愚。而谀不可正矣。凡人之纳谀也有渐。才高而自矜者。则谀中之。内柔而自恕者。则谀入之。好同而恶异者。则谀迎之。人之习于谀也亦有渐。轻其不足讥也。而以谀欺之。惮其不可忤也。而以谀谢之。悦其不我违也。而以谀答之。此皆未至趋势蹈利之甚。明智君子。咸能知其失。然渐之不谨。则流于谀而弗自觉。甚哉。其可惧也。凡谀者溢量之施。将有所中其欲也。所欲既中。必有所反。反而愈骋。必加溢焉。是谤之梯也。谗之媵也。骄之也。明智君子。柰何甘纳之而甘习之。且夫己嫉谀而乐受人之谀。譬不为都市之盗。而攫锱铢于縢箧。终为有窃疾人也。己从谀而欲禁人之受(愚)[谀]。譬以桀之徒诮跖之行也。昔张子寿之鲠亮。然惮严挺之而悦萧诚。司马君实与韩稚圭廷争。侃侃不阿。及柄国变差役。则格范纯仁苏辙之议。而用蔡京。彼皆贤者。犹有所蔽。况不逮二公者耶。或曰。巽以行权。不犹愈于讦以沽名乎。卑以自牧。不犹愈于亢以忤众乎。曰。巽者顺乎道也。谀则违乎道。卑者正其身也。谀则枉其身。士行谀而砥砺之意衰。臣行谀而謇谔之风替。众谀既盛。孤直自沮。若黑之变丝。蓬之变麻。不与之俱化不止。故夫丧人之善。长人之失。蔽是非而掩功罪。莫甚乎谀。明智有位之君子。欲正人心。矫时弊。必自去谀始矣。

  病说示景枚 
李宗传

汝今多病。吾不忍以学业督汝。然病者身也。而心志则不能病也。当病之时。宜息养其身。而不可颓惰其志气。且安知夫病之久而不愈乎。夫病同而病之者异。古人有病鹤者。有病马者。鹤与马虽病。而其凌云之气追风逐电之心故在也。鸡犬岂必不病。而古人无之者。彼即不病。固无望其高远耳。余向者抱病十余年。志气不少衰。而病且复于无病。何也。立心坚确。阴阳亦退而听命也。汝勉哉。其为鹤与马之病哉。

  念石子   
潘德舆

氓之心。吾求其动。士之心。吾求其不动。氓之心颓矣。不动则死。士之心立矣。动则散。儒释亦然。释动心则返伦矣。儒动心则陷俗矣。兀兀然揭不动心为教也者。氓与释与。告子两之矣。盛世之士伟取义。衰世之士伟取利。夫伟取利。以标厥能者。必笑人之不能者也。于是以丰年之倡优。笑凶年之农圃。吾不忧倡优之笑人。而忧夫治农圃者。亦忧为倡优之所笑也。天下之农圃将废矣。

道取友者利一世。才取友者利一身。利一世者子孙庇之。利一身者仇衅伺之。今之抵掌而言。联臂而趋者。友才也。将以友利也。念石子曰。夫夫也。以友害而已矣。以道义导者人避。以交蓺导者人前。以利欲导者人争趋焉。非人之缪也。己之能利欲也诚。己之能交蓺也可以诚。己之能道义也至不诚。夫道义而诚也。而无趋其导也者。万世无一日。

好者吾好之。恶者吾恶之。体为用也。吾所好则目以好。吾所恶则目以恶。用为体也。君子体为用。故用全。小人用为体。故体亏。世有言人好人恶者。虽圣人不能察也。察其好人恶人者而已矣。

百役巧而农衰。百蓺巧而道衰。百吏巧而治衰。百辞巧而文衰。大才不见才。次才人见才。下才己见才。不见才者安。人见才者病。己见才者死。

不爱桃李而爱松柏。为一岁计者也。不好阿唯而好名节。为一世计者也。夫桃李不害松柏。而阿唯必戕名节。然则桃李其貌。而荆棘其心者邪。

懿公好鹤而忘其国。夫鹤者洁而无用者也。故用之而亡国。巢由者。尧舜之鹤也。尧舜以无用用之而天下安。后世以有用用之而天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