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经世文编
- 皇朝经世文统编
皇朝经世文统编
五差说
说日
日食考
日蚀问答
论古今日食闰月同而不同
论救护日食之法最古
说月
月食汇考
潮汐应月说
星象中西异名说
恒星说
行星彗星说
论彗绪言
辩奥博士论彗星毁地球人物说
星气论
论风之灾异
论雷
论雷电
雷电合解
论雨露霜雪之体用
释雹
立春后地与星辰考
四季及二分二至说
惊蛰说
卷九十八格物部四地学
地球地名表
地球考源述证
地球问答
说地
地动问答
论地球各处气候之异
论地球寒热各带
论欧亚两洲之热度
原潮汐
说潮
论火山炸裂事
时异由于地转说
堪舆质疑说
卷九十九格物部五医学
谈医
论医
西医
医通儒术论
古之医学失传论
中西医学浅说
书中西医学浅说后
中西医学源流先后考
中西医学溯源论
中西医学异同考
论中西医学之不同
论中西治疾之法不同
中西医理优劣论
书中西医学论后
书中西医学并重论后
医学亟宜讲求说
论医术时獘
医学救獘琐言
考医说
议遍考医家以救生命论
论药性
再论药性
论西国医药
论设局翻译西国医书以便服用西国医药事
书设局翻译西国医书以便服用西国医药事后
血症无死法论
原风
肺痈肺痿治法各异论
时症论
论时痧
瘪螺痧论
续瘪螺痧论
霍乱论
论治霍乱
霍乱吐泻阴阳寒暑辩
重辨霍乱寔有寒热之分(或作重辨霍乱实有阴阳之分)
针灸论
全体略论
说脑
论脑质
人身藏府支体相应说
论胃与四肢有相助之益
论消化食物
卫生说
续卫生说
论养生
论养生
论中西养身之法不同
中国设立医学堂议
论中国宜设立官医院
微虫医学新法考
论脑(美人)晏地臣
卫生新法(美人)缺名
养生论(美人)阙名
卷一百通论部一
致直隶讷制军书(金壶浪墨节录)刘韵珂
天津新议续议(中西纪事)
密陈夷务疏(节录)殷兆镛
拟陈洋务疏郭嵩焘
覆奏洋务事宜疏沈葆桢
海防条议丁日章
覆奏总理衙门六条疏李宗羲
上合肥伯相书郭嵩焘
报贝君书
图存四策疏陶模
中国边事论(俄人)铺加脱
卷一百一通论部二
上张香帅书
上当道书
刘斐如部郎代某上张香帅书
上两江督宪张香帅书
上某当道书
上刘岘帅书
谨拟时势条陈折
浙江举人陈等呈请总署代奏折稿
上某制军书
拟上当道书
昭录容纯甫观察闳上总署王大臣条陈
条陈洋务事宜疏王先谦
南洋形势(游历刍言)黄楙材
洋务首在得人论
论中国办理洋务之难
论中外近势
论时务
论不变法之害
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续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变法自上自下议欧甲
中国除害议
因时变法论
备夷策欧阳柄荣
答倭问兴亚姚文栋
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薛福成...
卷一百二通论部三
变法自强疏胡燏棻
论中国不能变法之由
论欲自强宜先变法
变法当思务本论
中国利弊宜变通治法为善后议
论变法宜详审弊源
中国变法宜审所先论
论变法
新政策自(英人)李提摩太
新政策(英人)李提摩太(附)
以爱力转国运说汪康年
论今日中国当以知惧知耻为本汪康年
论中国之弊在不能务实
论中国之患在不能通力合作
西人为患中国之由
救时四策
救时十二策
医中国药言
纵论时事
变法平议张謇
卷一百三通论部四
兴亚策
振兴中国三大纲论阙其名
原强严复
自强大计折(附片二件)盛宣怀
议覆盛京卿条陈折总理衙门
论中国之将强
中国自强策上汪康年
中国自强策中
中国自强策下
中国论(法人)薄柳(附)
论中国守旧党不如日本刘桢麟
论自强以开民智为先
富强策
论富强当先务本
卷一百四通论部五
富强论考
上下节俭以求富强论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獘
与八旗诸君子陈说时局大势启寿富
论今之时局与战国大异何树龄
论世变之亟阙名
救亡决论阙名
国朝六大可惜论韩文举
论学会
论教会
论中国会匪宜设法安置麦孟华
美民自主记差利刀(附)
地球六大罪案考总序刘桢麟
国人不可使有党论
论兴亚会
保商会说
中国宜兴博览会说
创兴红十字会
红十字会历史节译
论西人创设天足会事
论西国宜创行天腰会
美国费城商务博物会记
论瑞典国将启新闻大会
覆李提摩太书陶模
卷一百五杂着部一
论中国不得享万国公法之益
张维说
中外一家说
罪言
恃强无益论
中国宜勿受欺于人说
论中华将来必能廓大
书中华将来必能廓大后
中外风气大开说
中国亟宜广开风气论
论中国目前要务
论中国宜讲求实学
论中西之学宜并取兼收
中国宜行新政论
论西法将盛行事
论西法切于民生
论华人痛诋西法
中国复古宜参考西法说
西法长短说
效法西人当从有益论
借西俗以袪中弊说
论师西法不足耻
西法西器已有成效说
中西一贯之道论
中国人才易于通变说
论好古之弊
人才囿于风气说
卷一百六杂着部二
心力说
论中国于孔子旧法并未泥守
利弊说
防渐篇
审机说
远谋篇
远虑篇
综核名实说
万全策
人当以务本为先
纾外患而固邦本说
论强弱相因之道
论治乱
小国不可无政论
亡国有先后论
爱国说
守法论
二毒说
自主论
论中国藩属与泰西各国不同
权论
论民权
人不可以无权说
四民论
广四民论
民郁不宣论
纾国难恤民隐论
论恩威并用之难
论今日要务亟宜收拾民心
论弭事变宜正人心
论中国宜正人心
论制度宜集众长
变近时经议
欧西借箸
论自强不强事
读湘报
论中国袪弊宜渐不宜急
书派员就学近闻后
重派出洋学生议
论子弟出洋肄业事
中国续招考选西学肄业生章程随时变通论
论西人七日各人休息事
推广游历章程议
论游历之益
论西人之机智
西人动作必图大利益论
论华人隶英籍之区别
论华佣隶西籍
论华人谋生他国事
说利
中外贫富异同论
中西贫富互勘论
中国急宜收回利权说
论中西市道之不同
论致富
保富论
置货可以顿致巨富论
英国大赦奴仆记(英人)沙士勃雷(附)
卷一百七杂着部三
人物地名互相借用不始于西国说
琉球朝贡考
论外洋进献方物事
论皇帝之号
皇帝不可微行论
辨论人主不可微行事
天理人情论
情理说
性情论
记性悟性辨
是非说
守拙篇
黜奢崇俭说
说俭
说勤
勤能补俭论
砥行说
砥廉说
寡营说
修省篇
公利说
义利辨
说谄
骄谄同源说
齐家要言
论齐家之道不徒以能忍为贵
劝孝说
异端有关风化说
说运
辟巫说
辨惑篇
辟风水说
惜食惜衣论
节口腹以惜物命论
天诞地诞说
天干十字通用考
论足
谱牒论
中国宝星考
宝石说
金钢钻石考
卷一 文教部一 学术
辨志
张尔歧
人之生也未始有异也而卒至于大异者何也生人而呱呱以啼哑哑以笑蝡蝡以动愓愓以息无以异也出而就傅朝授之读暮课之义同一圣人之易书诗礼春秋也及其既成或为百世之人焉或为天下之人焉或为一国一乡之人焉其劣者为一室之人七尺之人焉至于最劣则为不具之人异类之人焉言为世法动为世表存则仪其人没则传其书流风余泽久而愈新者百世之人也功在生民业隆匡济身存则天下赖之以安身亡则天下莫知所恃者天下之人也恩施沾乎一域行能表乎一方业未大光立身无负者一国一乡之人也若夫智虑不离乎锺釜慈爱不外乎妻子则一室之人而已耽口体之养徇耳目之娱膜外置不通痒者则七尺之人而已笃于所嗜瞀乱荒遗则不具之人因而败度灭义为民蠹害者则为异类之人也岂有生之始遽不同如此哉抑岂有驱迫限制为之区别致然哉习为之耳习之不同志为之耳志在乎此则习在乎此矣志在乎彼则习在乎彼矣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言志之不可不定也故志乎道义未有入于货利者也志乎货利未有幸而为道义者也志乎道义则每进而上志乎货利则每趋而下其端甚微其效甚巨近在胸臆之闲而周天地之内定之一息之顷而着之百年之久志之为物往而必达图而必成及其既达则不可以返也及其既成则不可以改也世之诵周公孔子之言通其义以售于世者项相望也周公孔子之遗教未闻有见诸行事被于上下者岂少而习之长而忘之欤无亦诵周公孔子志不在周公孔子也志不在周公孔子则所志必货利矣以志在货利之人而乘富贵之资制斯人之命吾悲民生之日蹙也今夫种之播于地也种梁菽则梁菽矣种乌附则乌附矣雨露之滋壅培之力各如所种以成效焉梁菽成则人赖其养乌附成则人被其毒学不正志而勤其占毕广其闻见美其文辞以售于世则所学于古之人者皆其毒人自利之藉也呜呼学者一日之志天下治乱之原生人忧乐之本矣学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故未官者必使正其志教而不知先志学而不知尚志欲天下治隆而俗美何繇得哉故人之漫无所志安坐饱食而已者自弃者也舍其道义而汲汲货利不知自返者将致毒于人以贼其身者也自弃不可也毒人而以贼其身愈不可也且也志在道义未有不得乎道义者也穷与达均得焉志在货利未必货利之果得也而道义已坐失矣人苟审乎内与外之分必得与不得之数亦可以定所志哉
民贵
余廷灿
厥初万物权舆与元黄同剖判者其圆顶方趾之民乎民质也有因民之质而文之者则曰圣贤民萌也有因民之萌而达之者则曰君相二者非有异于民也以民明民也以民卫民也非用民而为民用者也此天地之心也然治民者且曰民贱何异足日荐地而不思去地则足悬无所附虽有飞廉跨空之足僵仆顿踣而已矣何异鱼日在水而不知水涸则鱼相与处于陆虽有横海之长鲸蝼蚁治其命而已矣杨雄氏曰周之士也贵然文王武王周公之贵民也亦明矣爱其子者隆其师贵士正所以贵民也寒其足者伤其心民不贵即士亦不可得而贵也明人竭三百年胶庠甲科之力以奉数千百褎衣博带之士而此数千百褎衣博带[之]士(之)顾知有文章声气不知有民事谭吏术则之其所报国家者何也夫姚姒子姬孔孟之圣与贤天所靳而不轻生然及其既生天亦止欲其护吾民耳使以姚姒子姬孔孟之贤而于吾民夷然不屑尚谓违天奈何截然绝吾民于士一以为珠玉一以为粪土小民方兴相为仇敌国家虽欲长与士共天下其可得哉今夫投弃诗书家必败也固也秦之贱士是也今夫歌诵诗书不绝口与之观沟川浍谭黍涂稷桑麻则吐弃如臭恶是直隳天地之性而弃生人之命也又岂真能歌诗诵书哉
养源篇
宗稷辰
将有所灌输于天下而使得被于远者如其近者焉流于异日者如其同时焉其志量恢恢乎无际矣然而神圣之人不怖其无际而穷其有际因其有际而更穷其际之所从来则并窅然若不见其际焉盖其终大而不可穷其始必小而不可穷也所谓源也河汉之不涸也东井之不枯也源之出于天者固然已若夫岷嶓以上泛觞所出遂以成夫江昆仑以上众窍所发遂以成夫河以及汝汉淮泗恶池睢漳湘沅章贡淞渐震泽支川万千莫不有源而清淑之气缊絪其间流液于泱漭之区久而无息故恒不凋不枯如天上之水是故养其源者天地也惟其然而君子之养源不可以已矣夫源之出于天地者灼然在人耳目间而天地之潜养之者仰莫见其端俛莫见其倪也若天下有大源焉存乎凡为天下国家者之先及其久而安焉人莫而莫知焉源大者千岁而不竭小源者百年而渐消微后圣人起不能求前圣人之源之所在而能养之乎养天下之源奈何曰仁厚而已矣仁故大而无不容厚故均而无弗普皇者洪之帝者崇之王者廓之伯者托之其下薄之匪惟薄之且自剥之故有有源之天下有无源之天下有源可养也无源者乌从而养之哉彼大小之国大者视此矣至于家之视国甚也而其家之所兴与家之所由大亦不能无源源之正者要无出于仁厚源深而养深者家必茂而长源浅而养深者家亦积而昌源浅而养又浅家宜其落而伤苟无数世之源而无一日之养是无惑乎其晁兴而夕亡国家之源本虽殊而驯致之天理同也至于人之有身身之有心视家又少也而其身心之所由生与身心之所由成更不能无源源之上者要不过乎仁厚源而养之又可贤也可圣也源未尽而养之使可人也可君子也源既不而养之复失其则始正而终邪耶有之昨良而今佞者有之初念是而转念非者有之一息存而一息去者有之钧是人也皆出于性皆出于天不得谓之无源而禀气受质之不齐其源之所得者稍薄后起之教所以启其觉者或难尽复其最初之良而尽化其气质之较则其身心之不能以自养往往然也而或臧或否几然而难以辨也夫天下国家之源其得养失养也在数人在数世不当其任者虽欲养之而无由若其身心非分外之责源可自求养可自力权在己而悠悠忽忽自弃于小人之归禽兽之路是谁贻之戚哉吾故尤痛言之以望世之养源者
与曾子植书
刘蓉
别且岁余彼此僻左无缘因相见屡欲寄书而恒艰于便欲专足相候则凡鄙意所欲宣者未知于吾弟意云何也故辄嘿嘿开春接令兄书所以见嘱意良厚比拟五七月或至省门足谋一晤既不幸遭大母之忧而羸弱之躯日有疾病自虽怠废自治弗遑其奚暇为足下谋缘是因循遂成疏而足下未有书问比岁学业所及志趣所存莫或告语仆罔闻知也然每一念及令兄屡年见嘱之意与吾弟昨岁相与之情抚躬慨然未尝不呼负负怀之既久义不容嘿辄缘此足之便述鄙怀以晓左右窃以人之为学贵先辨其志志不立则因循委靡日以销而月以蚀终莫幸有成焉其志苟断然有以自决于中者其成也亦必远矣僚之丸秋之奕羿之射庆之鐻师旷之审音公输之呈巧庖丁之解牛彼非有过人之材智而能以其技名一世者其用力专而志先定也夫君子之于学亦岂异于是哉志于小故所就者亦小志于大斯所成者亦大大小虽同量而要其励吾志以从之竭昼夜忘寝食以蕲至于是而不至是不止者则一而已是故小人志艺以技成名君子志道以学成德基之于一念之间而成之于数十年之后有如操左券以责右契之无不偿者古昔圣贤所以成不朽之业皆由于此矣顾论学于今日则又有辨有考据之学有词章之学有经济之学三者皆杰然超出于科举俗学之上材智之士争趋附焉然仆以为是三者苟不本于道德之实则亦与彼俗学者同归于无用而已如欲务其实而求适于用则莫若从事于道义之学焉道义之学其蕴极乎高明广大而实为吾心吾性有生同具之端其精极乎性命天人而实皆愚夫愚妇可与知能之事其功用极乎赞参位育而要不越乎庸言庸行民生日用之常凡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治周孔颜曾思孟之所以教胥于是乎在焉学者诚能励吾志以从之其高能至于圣贤最下亦不失为人君子譬诸射者之于的然苟栖鹄于侯而日凝神注矢以从之虽功力所及有远近难易之不齐然其中也必有日矣其不惟正鹄之求则且弯弓终日而莫知的之所向望其有一中之得哉是可为学而志于圣贤者喻也然而世之学者往往病其高远而难几甘自暴弃而不求而独于身外傥来不可必得之数则趋之若骛虽至冒廉捐顶踵而不惜向道若彼趋利若此岂其才之优于为小人而不足于为君子哉凡其可以为小人之才皆其可以为君子之才使易其所以为小人者为君子将无不足然往往务于为小人而怯于为君子者非才与不才之异其志之所趋殊焉耳今斗筲者流既惟利禄之趋苟其稍自立知向学者则流俗之论相与诳诱而震撼之内慕乎贵富显荣之遭而外畏乎庸俗讪笑之口气慑情葸而不克以自振兹士风之所以日敝也士君子读圣贤书当识轻重明趋舍而知所好恶奈何不慕为古之仁圣贤人而慕此苟贱亡耻之众不畏古之法言庄论而畏此悠谬无识者之口哉夫慕之固将效之畏之又将思所以悦之苟自好者其自待轻重宜居何等也且吾人斗室穷居不过一草茅士吾励吾学独行其志此亦何与于人顾尚畏兹众楚之咻不能自借令一旦列朝班跻显仕欲有所论建而小诪张浮言胥动则遂将缄口咋舌俯仰从人而已乎胡广冯道之流阉然媚世夫人而知笑之及其持厥躬也不能自激励焉穷居无以自见立朝欲以何施吾见笑人者行躬蹈所笑之辙而坐见揶揄者之乘其后也兹非志不立而随俗浮湛者之明鉴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