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统编


不宁惟是中国孔子之教历数千载受教之人号称四百兆未为少也然而妇女不读书去其半矣农工商兵不知学去其十之八九矣其余一二占毕咿嚘以从事于四书五经者彼其用心则为考试之题目耳制艺之取材耳于经无与也于教无与也其有通人志士或笺注校勘许忠于许郑或束身自爱归命于程朱然于古人之微言大义所谓诵诗三百可以授政春秋经世先王之志者寡能留意则亦不过学其所学于经仍无与也于教仍无与也故号为受教者四万万人而究其实能有几人则非吾之所敢言也故吾尝谓今日之天下幸而犹以经义取士耳否则读吾教之经者殆几绝也此言似过然有铁证焉彼礼经十七篇孔子之所雅言今试问缀学之子能诵其文言其义者几何人也何也科举所不用也然则堂堂大教乃反藉此疲敝之科举以图存夫藉科举之所存者其与亡也相去几何矣而今日之科举其势必不能久吾向者所谓变亦变不变亦变与其待他人之变而一切澌灭以至于尽则何如吾自变之而尚可以存其一二也记曰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传曰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而中国微忾我儒教爰自东京即已不竞宋之间陷于老隋唐以来沦于佛外教一入立见侵夺于彼保之徒强聒不舍挟以国力悍无伦今吾见通商各岸之商贾西文学堂之人士攘臂弄舌动曰四书六经为无用之物而教士之著书发论亦侃侃言曰中国之衰弱由于教之未夫以今日帖括家之所谓经与考据家之所谓经虽圣人复起不能谓其非无用也则恶能禁人之不轻薄之而遗弃之也故准此不变吾恐二十年以后孔子之教将绝于天壤此则可谓痛哭者也

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西人学校之等差之名号之章程之功课彼士所著德国学校七国新学备要文学兴国策等书类能言之无取吾言也吾所欲言者采西人之意行中国之法采西人之法行中国之意其纲三一曰教二曰政三曰艺其分目十有八一曰学堂二曰科举三曰师范四曰专门五曰幼学六曰女学七曰藏书八曰纂书九曰译书十曰文字十一曰藏器十二曰报馆十三曰学会十四曰教会十五曰游历十六曰义塾十七曰训废疾十八曰训罪人所拟章程皆附于各篇之后

今之同文广方言水师学堂武备学堂自强学堂实学之类其不能得异才何也言艺之事多言政与教之事少其所谓艺者又不过语言文字之浅兵学之末不务其大不揣其本即尽其道所成已无几矣又其受病之根有三一曰科举之制不改就学乏才也二曰师范学堂不立教习非人也三曰专门之业不分致精无自也故此中人士阁束六经吐弃籍于中国旧学既一切不问而叩以西人富强之本制作之精亦罕有能言之而能效之者昔尝戏言古人所恶者离乎夷狄而未合乎中国今之所患者离乎中国而未合乎夷狄推其成就之所至能任象鞮之事已为上才矣其次者乃适足为洋行买办冈必达之用其有一二卓然成就达于中外之故可备国家之任者必其人之聪明才力能藉他端以自精进而非此诸诸学堂之为功也夫国家之设学欲养人才以共天下而其上才者仅如此次下者乃如彼此必非朝廷作人之初意也今朝士言论汲汲然以储才为急者不乏人学校萌芽殆自兹矣其亦有洞澈病根之所在而于此三端者少为留意已乎

抑今学校之议不行又有由也经费甚巨而筹措颇难虽知其急莫克任也今夫农之治畴也逾春涉夏以粪以溉称贷苦辛无或辞者以为非如是则秋成无望也中人之家犹且节衣省食以教子弟冀其成就光大门闾今国家而不欲自强则已苟欲自强则悠悠万事惟此为大虽百举未遑犹先图之吾闻泰西诸大国学校之费其多者八千七百余万其少者亦八百万小学堂费英国每年三千三百万元法国一千四百万元德国三千四百万元俄国五百万元美国八千四百万元中学大学共费英国每年八百六十万元法国三千万元德国二百万元俄国四百余万元美国三百余万元日本区区三岛而每年所费亦至八九百万人之谋国者岂其不思撙节之义而甘掷黄金于虚牝乎彼日人二十年兴学之费取偿于吾之一战而有余矣使吾向者举其所谓二万万而百分之取其一二以兴学则二十年间人才大盛去年之役宁有是乎呜呼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及今不图恐后日之患其数倍于今之所谓二万万者未有已时迨痛创复至而始悔今之为误又奚及乎今不惜糜重帑以治海军而不肯舍薄费以营学校重其所轻而轻其所重譬之孺子怀果与金示之则弃金而取果譬之野人持寸珠与百钱示之则遗珠而攫钱徒知敌人胜我之具而不知所以胜之具旷日穷力以从事于目前之所见而蔽于其所未见究其归宿一无所成此其智视孺子野人何如矣

西人之策中国者以西国之人数与中国之人数为比例而算其应有之学生与其学校之费谓小学之生宜有四千万人每年宜费二万二千六百万元中学之生宜有一百十八万四千余人每年宜费五千九百万余元大学之生宜有十六万五千余人每年宜费七千一百万余元今不敢为大言请如西人百分之一则亦当有小学生四十万人中学生一万一千八百四十人大学生一千八百五十余人每年当费三百五十六万元中国房屋衣食等费视西人仅三之一则每年不过一百余万元耳犹有一义于此中国科第之荣奔走天下久矣制艺楷法未尝有人奖劝而驱策之而趋者若骛利禄之路然也今创办之始或经费未充但使能改科举归于学校以号召天下学中惟定功课不给膏火天下豪杰之士其集而俛焉从事者必不乏人如是则经费又可省三之一岁费七十余万足矣而学中所造之人材即以拔十得五计之十年之后大学生之成就者已可得八千人用以布列上下更新百度沛然有余矣夫以日本之小每年之费尚至八九百万而谓堂堂中国欲得如日本十二分一之费而忧其无所出耶必不然矣

  兴学校论
自古教学之盛三代而下无过于周官分大学小学士别进秀造选其在王国则有璧水圜桥其在诸侯则有党庠州序无论王子之贵凡民之贱共乐追随咸归陶淑故多士济济桢干出焉其立法之收效之隆后世莫之与京矣继周而后诸子百家纷然错出文章词赋递变更新究之词藻虽工无关实义徒然得其糟粕曷尝达乎精微识者于以叹学校之日衰知古今人之不相及也至于今日世之论学者身列胶庠名登科第五言八韵自命雄长词坛三比八股亦已蜚声翰苑本不切于事情并无俾于日用或侈谈宋学语不外乎程朱考究汉文言皆本乎马郑坐而言曷尝起而行口授之词耳食之学遂凌夷以至于今而学校愈不可问矣夫学校之不兴岂尽关作君作师之不力哉亦为士者之不能自振拔耳昔日本当孱弱之候其前相伊藤博文微时愤强之逼处难旧党之无能与其同志者五人西游于英国取其书而读焉或虚衷采访或刻志研求归而教其国人去守旧为维新商以是而通工以是而惠国以是而富兵以是而强为欧洲之劲敌作亚洲之雄邦非能好学而变国俗者何以有此今中国时事多艰四郊多垒创巨痛深惩前毖后急与变通必须取各国之言语文字学之其说多格致之功其书皆富强之效而迂拘之士目西学为妖言而阻于向往遂令党援攻击议论水火迷惑之甚无补时艰讵知向者闭关自处即士习庸陋亦可支持今各国通商华洋杂处事变难知岂制艺之工吟之富其能折冲樽俎乎抑能胜疆乎以是知世运一大变迁学校亦一大变局为能握其胜算也尝查英国仅伦敦京城一区有学堂四百八十八所学师十万七百零三人生徒五十一万一千人生徒养赡之费共一百二十一万磅学堂常年经费共二百三十三万七千一百五十六磅其诸生膏火每年或至六十磅奖赏有多至三十磅者通国以敷斯佛堪比立两大学院为首肄业者岁各二三千人经费每岁各三百五十六万元其余著名大学院二十九所中书院五百七十所小书院一万七千七百四十五所皆为国家所设其费亦为国家所供学校之盛经费之巨令人闻而生慕中国果能法此良规又何患不与之并驾哉

岂知中国学宫遍郡邑所设学官徒为尸位徒守具文漫无督责虽欲造就人材培植多士势必不能近闻张香帅督两湖设自强学堂于武昌城分为四斋曰方言曰格致曰商务曰算学与京师同文馆分设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等馆大相同惟必资性颖悟身家清白先通华文挑取年富义理明晰志趋端方乃许入选亦分英法德俄语言文字四门每门学生以三十名为额四门共一百二十名该生饭食书籍纸笔均由学堂备办每名每月给膏火银五元以资安心学习五年业毕留堂以后即为官学生下届另新招考其酌中法以华文为根柢以圣道为准绳儒书既通则指授西文可得本末兼备之益如此立法之则必能造就通材期以远大毋令迂拘者恐以西学妨中国学也诚使各省踵而行之则学校大兴拭目而俟将见以中学纂前圣之绪为万世正人心以西学宏富强之谟为中邦保大局所以培国裕人材厚民生御外侮皆于是乎在不且见美成周多士济济而我王以宁哉

  广学校议古者党庠州序之制凡所以陶育人材者无所不至此所以三代以上无游民亦三代以上无政也降及后世虽有学官之设而一盘苜蓿兴味萧然从无有进诸生而教以文行者亦何怪士习日偷而国家亦因以不振哉若泰西各国则不然泰西学校大抵由国家设立民间孩子甫胜衣即入小学学有心得试而后升入中学迨中学既卒业则择其尤者升入大学至由大学出身则凡天文地理经学史学格致算学医术制造无不淹贯精通而可以策名筮仕矣考各国学校规制微有不同而综其大纲要不外是试得而考核之按英国学校章程民间自五岁至十三岁无贫富悉令赴学塾读书计小学塾通国有二万八千数百处可容幼童五百二十五万五千一百五十七人岁需金一百二十九万九千八百零三磅阿尔兰一省另需三十一万磅中学校一千四百三十处可容生徒二十一万余人大学校十一处可容生徒一万三千四百人其费颇难查悉德国有书院二十处教师一千一百五十四人学生一万三千九百九十人内法律馆学生三千一百六十五人格致馆学生四千五百四十七人医学馆学生三千九百八十三人法国开蒙馆八万二千一百三十五处小学生三百七十七万一千五百九十人义学四万一千四百三十五处学生二百六十二万七千四百二十八人女学校十二万六千二百九十二处女师一万三千一百余人女学生一百六十万九千二百十三人义国教会大书院二十二处学生一万零五百三十四人俄国格致大书院八处学生七千二百七十五人赖细恒书院二处学生二百六十二人兽医学校二处学生一百五十四人文理格物书馆男一百五十三处女一百七十三处学生共五万八千四百七十八人师范书院三十九处学生一千二百七十四人县堂四百十九处学生二万七千五百零八人初学塾二万二千八百二十七处学生八十三万一千四百零二人葡国初学公塾一千七百八十八处幼童七万九千一百七十二人大书院一处学生约八九百人中书院一百八十三处学生之额未经详考西班牙国馆塾二万四千零六十处学生一百四十一万六千五百五十八人和兰国初学公塾二千六百零八处塾师男六千五百三十八人女四百七十四人幼童三十九万零一百二十人另有私设学校一千一百十九处塾师男二千三百三十二人女一千五百六十一人幼童十一万一千七百六十二人中学堂八十一处学徒七千零四十七人古文精舍五十五处学徒一千一百二十八人大书院三处学生一千一百三十九人

说者每谓泰西以经商为要务其于文学不甚讲求不似我 中国摘句句摛词力求工美而不知其学校之制实有既多且精者国势之强实亦肇基于此岂 中国所能并驾齐驱哉抑又闻之英儒李提摩太君谓 中国民人多至四百兆若以英德法俄美日六国规制推之小学生宜有四千万人中学生宜有一百一十八万四千余人大学生宜有十六万五千余人其费小学每年需洋银二百六十兆元中学每年需五十九兆余元大学每年需七十一兆余元计共需三百五十六兆余元若就日本规制推之则其数较少计小学每年祇需八千万元中学每年祇需三百万元大学每年祇需三百六十二万元若欲添设陆军海军农商务海外游历四种学校则每年宜增一千数百万元乃 中国虽自命为声名文物之邦而广文先生则从不与诸生讲贯书院则朔望课试祇图数千文膏火之资义学虽有其名并无其实惟收顽童数十辈延一村学究作猢狲王民间子弟中纵有聪绝伦者苟其无力从师惟是终身埋没而欲人皆识字士尽知书不诚戛戛乎其难之哉今试以一言敬告当轴者曰欲望富强当自广设学校始

  论学校为立国之本
学记曰古之教者闾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三代之隆教法寖备上自宫都下迄里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入小学十有五岁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所能及也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术废人才难得政法不修于是教化陵夷风俗颓败秦汉以还废先王之教以愚黔首英才豪杰困羁于法令遏抑莫能舒有明以来悬经义之令以进退天下士鸿儒硕彦消磨于帖括之中竭毕生之雄才壮志曾不能通一学精一艺呜呼圣门六艺之教废已久矣君子惧教学之衰而忧天下之溺于祸乱也是以发愤郁勃而作邦本之篇冀上之启悟采纳以复唐虞三代之盛岂不懿欤尝读五洲之志万国之史乘泰西为政首重教学务开民智知所本已诚以天下为公地治权为公事故必藉公智公力以成之也百年以来治化日隆美利根开辟最迟而设学教民勤于列邦通国学校凡十八万舍德国庠序八万舍国人无不学法国学校与德相抗衡而俗尚不如焉英国境内约设学校三万舍民风丕变俄国学校约三万余而地广人庶风俗美恶远不及英日本壤地褊小学校仅三万而治化胜俄呜呼环顾列邦莫不勤修政教人文蔚起功效昭著震耀寰宇然谋国者亦可见守旧之必无功而自新之不可一日缓也周濂溪曰十室之邑人人提耳而教且不及天下之广兆民之众乎以今观之岂不谬哉乃我华子民四万万通国官学千数百诸生终岁不及门学中虚无人呜呼举古今中西而鉴衡之其得失相去抑何远哉今者北绐于俄南偪于法东败于日西虞于英而德复多方要求虎视鹰瞵雄环伺人才匮乏何以肆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