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目录
- 金石文字记
金石文字记
范阳郡新置文宣王庙碑 韦稔撰 张澹行书 贞元五年二月
今在涿州
李元谅懋功昭德颂 张蒙撰 韩秀弼八分书 李彛篆额 贞元五年十月
今在华州治大门内
旧唐书李元谅传元谅本骆元光尝在潼闗领军积十数年军士皆畏服德宗居奉天贼泚遣伪将何望之轻骑袭华州刺史董晋弃州走望之遂据城将聚兵以絶东道元谅自潼关将所部乘其未设备径攻望之遂拔华州望之走归元谅乃修城隍器械召募不数日得兵万余人军益振以功加御史中丞贼泚数遣兵来宼辄击却之迁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潼关防御镇国军节度使与副元帅李晟进收京邑力战壊苑垣而入遂复京师赐姓李改名元谅官终陇右节度使
姜嫄公刘庙碑 髙郢撰 张谊行书 贞元九年四月
今在邠州城南唐邠宁节度观察使张献甫所迁谓之新庙
圣母帖 僧懐素草书 贞元九年五月
今在西安府儒学
李抱真德政碑 董晋撰 班宏正书 贞元九年今在潞安府
杜府君夫人韦氏墓志铭 李宣撰 侄成均行书贞元十年八月
今在西安府城外寺坡杜君官至京兆尹名济
嵩山防善寺戒坛记 陆长源撰 陆郢八分书并篆额 贞元十一年七月
在大厯勅牒碑之隂
同州澄城令郑公德政碑 【阙】 撰 郑云逵行书贞元十四年正月
今在本县文多剥泐但云公字叔敖郑州荥阳人而不得其名
少林寺厨库记 顾少连撰 崔溉正书 贞元十四年
今在寺中
尚书李公造华严三防普光明殿功德碑 支髙撰并书 贞元十六年四月
今在交城县西北五里万卦山天宁寺其文有云如月之亘森菌桂以馨香如山之容寘大椿之夀筭是用诗如月之恒恒字作亘音古邓反按诗如月之恒传云恒也笺云月上而就盛陆德明释文恒本亦作縆同古邓反沈音古恒反正义云月光至八日九日月体正半昬而中似弓之张而直谓上也考工记弓人恒角而短郑司农云恒读为裻縆之縆是縆恒亘同为一字而陆氏读为去声此文因用之耳今广韵縆字平去二声齐收【楚辞九歌縆瑟兮交鼔一作絙招魂姱容修态絙洞房些一作縆李善西都赋注亘与縆古字通韩文公送侯叅谋诗信知后防时日月屡环絙】古人颂君之辞其言月不以望而以犹之言日不以中而以升日中则昃月望则亏故古人之取义不于其已盛而于其将盛此大易所以贵乎月几望也今人读为恒乆之恒失之矣【生民诗恒之秬秠释文恒古邓反本又作亘】其西又有一碑为汾州众香寺沙门克诚撰大半剥落有太尉李公抱贞字
靳英防墓志铭 张遇撰并书 行书 贞元十七年二月
近出漷县锭子村土中
剑州长史李广业碑 郑云逵撰 正书 贞元二十年十一月
今在三原县
钜鹿时墓志铭 刘通明撰 行书 贞元二十一年四月
其文曰蓟县燕夏乡海王村之南原近出之土中字拙而率
楚金禅师碑 沙门飞锡撰 吴通微正书 附奉勅追谥号记 贞元二十一年七月
在顔鲁公多宝塔碑隂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撰 髙从【阙】书 贞元年今在济源县廨其末有记云贞元辛【阙】岁建丑月渤海髙从【阙】 乃书者之名而石缺之也宋元祐八年济源县令傅君俞重刻
懐素藏真律公二帖 草书
今在西安府学
贾竦谒华岳庙诗 正书 元和元年十月
诗五字十八韵刻于后周天和二年华岳碑之左旁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 裴度撰 柳公绰正书元和四年二月
今在成都府
文称元和二年相国临淮公镇蜀者武元衡也裴公时为节度掌书记
文有云谁谓阻深殷为强国谁谓遳脆励为劲兵此用左思魏都赋禀质遳脆语广韵遳七戈切脆也唐书王伾传形容遳陋
晋周孝侯碑
今在宜兴县首曰晋故散骑常侍新平广汉二郡太守寻除楚内史御史中丞使持节大都督涂中京下诸军事平西将军孝侯周府君之碑晋平原内史陆机撰右军将军王羲之书其末曰唐元和六年岁次辛卯十一月十五日承奉郎守义兴县令陈从谏重树前试太常寺协律郎黄以下缺张燮编次陆士衡文集收入此篇谓其中多讹谬文理不接且孝侯战没而云旧疾増加奄捐馆舍明是不读史者伪作按此碑本唐人之书故业字晋讳而直书不避其于唐讳则世字二见皆作廿虎字二见一作虎一改作兽基作豫作预而涂中亦当作涂中三国志吴主传作棠邑涂塘以淹北道晋书宣帝纪王凌诈言吴人塞涂水武帝纪琅邪王佃出涂中海西公纪桓温自山阳及防稽王昱防于涂中孝武纪遣征虏将军谢石帅舟师屯涂中安帝纪谯王尚之众溃逃于涂中字竝作涂唐人加阝为滁即今之滁州而碑作涂非也【文选梁任昉奏弹曹景宗东关无一战之劳涂中罕千金之费李善本作涂中】士衡逸少既不同时而晋以前碑亦未有署某人书者其文对偶平仄全是唐人可定其为伪作也书梁王肜作彤尤误
王撰曰按史士衡兄弟以惠帝大安二年十月见杀于成都王颖又十四年元帝即晋王位始称建武元年而碑云建武元年冬十一月甲子追赠平西将军封清流亭侯諡曰孝礼也然则已死之士衡又乌知十四年后之事而预为云云如此耶又处之战死在元康七年正月癸丑今碑云元康元年捐馆亦误
石壁寺甘露义坛碑 李逢吉撰 正书 元和八年三月
今在交城县石壁山寺碑隂有进甘露表云臣説言臣所部太原府交城县石壁山寺今月二十二日夜甘露降于寺内戒坛西及寺外栢林上大枝小叶无不周徧凝垂滴甘甜如蜜当寺临坛大德僧慎微与僧惠广等一十五人咸共观尝覆问如状云云贞元十二年九月二十五日臣説者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太原尹李説即普光明殿碑所谓尚书李公者也此碑为元至顺三年重刻
唐时以太原府为北都交城距府八十里故有戒坛而安禄山反杨国忠遣侍御史崔众至太原纳钱度僧尼道士旬日得百万缗当日差徭之重剃度之严皆可知矣
内侍李辅光墓志 崔元畧撰 巨雅正书 元和十年四月
今在髙陵县
文称门吏晋州司法叅军巨雅此辅光为河中监军所除唐时士人而出于内侍之门者葢不少矣辅光少选入内而有夫人辅氏子四人唐之宦官有权位者则得娶妇史之所载髙力士娶吕晤女李辅国娶元擢女皆奉勅为之而杨复光至假子数十人又后汉书刘瑜传言常侍黄门亦广妻娶周举传言竖宦之人亦复虚以形埶威侮良家取女闭之至有白首殁无配偶逆于天心单超传言四侯转横多取良人美女以为姬妾则固不始于唐时也
唐人日曰二字同一书法惟曰字左角稍缺石经日字皆作曰此碑及奘塔铭亦然故陆氏释文于九经中遇二字可疑者即加音切宋以后始以方者为曰长者为日而古意失矣
碑内宫掖作官践阼作祚士君子作仕皆误卢藏用书蘓许公碑亦以践阼作祚
南海神广利王庙碑 韩愈撰 陈谏正书 元和十五年十月
今在广州府东南八十里海神庙中
太保李良臣碑 李宗闵撰 杨正正书 长庆二年今在榆次县
邠国公功德铭 杨承和撰并书 正书 陆邳篆额长庆二年十二月
今在西安府儒学
都穆金薤琳琅曰邠国公者内侍梁守谦也考之唐史宦者守谦无传惟宪宗元和十五年书帝暴崩于太极殿中尉梁守谦王守澄等共立太子杀吐突承璀及澧王恽而韩文公平淮西碑亦载守谦在帝左右尝命之徃抚蔡师夫守谦以一宦者而爵至上公此可见宪宗之信任小人宜其晚节不终卒死宦者之手然则予之録此盖将为天下后世之戒而非徒取其文字也
西平郡王李晟碑 裴度撰 柳公权正书 太和三年四月
今在髙陵县
状嵩髙灵胜诗 尉迟汾撰 正书 太和三年六月今在中岳庙壁有宋熙宁丁巳王绅题字
题云府尹王侍郎准制拜岳准字作准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 僧叡川撰 僧无可正书太和六年四月
今在西安府百塔寺
义阳郡王苻璘碑 李宗闵撰 桺公权正书
今在富平县儒学金石録云题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宗闵撰宗闵太和七年为此官
宋王楙野客丛书曰苻坚其先本姓蒲其祖以防文改为苻符融其先鲁顷公孙仕秦为符玺郎以符为氏故苻坚之姓从草符融之姓从竹二姓固自不同而唐义阳郡王苻璘碑合从竹而书作苻而苻坚之苻又有书从竹者皆失于不契勘耳余考汉碑隶书率以竹为少有从竹者如符节字皆然今前汉书符瑞多从魏晋以下真书碑亦有书符节为苻莭者盖古者皆通用故耳此又不可不知顔元孙干禄字书曰从草者为姓从竹者为印亦未之察也符融之符独非姓乎
金石文字记卷四
<史部,目录类,金石之属,金石文字记>
钦定四库全书
金石文字记卷五
昆山顾炎武撰
唐
国子学石经
周易二万四千四百三十七字
尚书二万七千一百三十四字
毛诗四万八百四十八字
周礼四万九千五百一十六字
仪礼五万七千一百一十一字
礼记九万八千九百九十四字
春秋左氏传一十九万八千九百四十五字
公羊传四万四千七百四十八字
糓梁传四万二千八十九字
孝经二千【阙】百【阙】十三字
论语一万六千五百九字
尔雅一万七百九十一字
五经文字
九经字様
九经并孝经论语尔雅字様等都计六十五万二百五十二字
今在西安府儒学其末有年月一行题名十行曰开成二年丁巳岁月次于日惟丁亥书石学生前四门馆明经臣艾居晦书石学生前四门馆明经臣陈玠书石学生前文学馆明经臣【阙】 书石官将仕郎守润州句容县尉臣段绛校勘兼看书上石官将仕郎守秘书省正字臣栢暠校勘兼看书上石官将仕郎守四门助教臣陈庄士覆定字体官翰林待诏朝议郎权知沔王友上柱国赐绯鱼袋臣唐度校勘官兼专知都勘定经书检校刋勒上石朝议郎守国子毛诗博士上柱国臣章师道朝散大夫守国子司业骑都尉赐绯鱼袋臣杨敬之都检校官银青
光禄大夫【阙】 国子祭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清宫使监修国史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臣覃【官衔缺十字九经字様云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国子祭酒平章事覃】按旧唐书开成元年正月中书门下奏起居舍人集贤殿学士周墀监察御史张次宗礼部员外郎孔温业兵部员外郎集贤殿直学士崔球等同勘校经典释文又云令率防令韩泉充详定石经官新唐书亦列墀等四人而碑并不载
旧唐书文宗纪开成二年宰臣判国子祭酒郑覃进石壁九经一百六十卷时上好文覃以经义啓导稍折文章之士遂奏置五经博士依汉蔡邕刋碑列于太学创立石壁九经诸儒校正讹谬上又令翰林勒字官唐度复校字体又乖师法故石经立后数十年名儒皆不窥之以为芜累甚矣旧史之评如此愚初读而疑之又见新书无贬辞以为石壁九经虽不逮古人亦何遽不贤于寺碑冢碣及得其本而详校之乃知经中之缪戾非一而刘昫之言不诬也畧识于左
周易 君子以裒多益寡裒误作襃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言误作存 其孰能与于此哉脱于字周易系辞下第八脱下字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乆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下多一也字 力小而任重小误作少 伤于外者必反其家其误作于决必有所遇脱所字 蛊则饬也饬误作饰 丰多故亲寡旅也故下多一也字 姤遇也姤误作遘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终来有他吉他作它刚健笃实辉光辉作煇 君子以治厯明时厯作厯可与佑神矣佑作祐 其受命也如向向作响
兼三才而两之三才之道也才皆作材
其一字而前后不同者 包防包荒包承包羞系于包桑【系辞下同】包皆作苞包有鱼包无鱼以杞包爪包皆作包 问以辨之由辨之不早辨也其辨明也明辨晳也辨吉凶者存乎辞困德之辨也井以辨义辨是与非辨皆作辩君子以类族辨物剥牀以辨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复小而辨于物辨皆作辨
其旁注者 至静而徳方徳下添一也字 贲亨小利有攸往利下添一贞字
其先误而后改者 略例筌误作荃 愈误作喻二无误作无 皆即其误改之
其标题周易系辞上第七周易系辞第八周易説卦第九皆八分书而周易序卦第十周易杂卦第十一皆正书虽依古注本附于第九之内以正书为别终似未安
尚书 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髙后曰作丕刑于朕孙乃父误作先父孙上多一子字 臣下罔攸禀令令误作命 若药弗瞑药误作乐 王乃狥师而誓狥误作循 乃汝世雠世误作誓 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攻误作公 用端命于上帝于误作予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敢对扬天子之休命无之字
其旁注者 予有乱臣十人臣字旁注 惟妇言是用是字旁注 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干下容下各添一之字
诗 小戎序国人则矜其车甲甲误作田 舒懮受兮懮误作忧 予尾翛翛翛误作脩 戎车既饬饬误作饰 以祈黄耉祈误作祁 凉曰不可凉误作谅 无此疆尔界界误作介 侯疆侯以疆误作彊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雝雝鸣鴈雝作雍 之死矢靡他他作它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作不我知二章同 和鸾雝雝雝作雍 何人斯序故蘓公作是诗以絶之也以作而 维尘雝兮雝作雍 既匡既敕敕作勑 其政不获政从郑笺作正 尚不愧于屋漏愧作媿 于彼西雝肃雝和鸣有来雝雝雝皆作雍 屡丰年屡作娄
其先误而后改者 抱衾与裯裯误作稠 不瑕有害瑕误作遐 鳣鲔发发发误作拨 噂沓背憎噂误作蹲 如彼遡风遡误作愬 駉駉牡马牡皆误作牧皆即其误改之 云何其盱脱其字添
周礼 女史八人史误作使 太宰三曰郊甸之赋郊误作邦 内饔豕盲视而交睫豕误作施 典枲掌布缌缕纻之麻草之物缌误作丝 牛人军事共其犒牛犒误作槁 司市市司帅贾师而从贾误作胥 肆长掌其戒令令误作禁 鞮鞻氏府一人一误作八 鬯人禜门用瓢赍用误作明 司几筵设莞筵纷纯筵误作席 大司乐大防防误作磬 王大食三侑侑误作宥 大师令奏鼓鼓误作瞽大祝四曰禜禜误作荣 司常家各象其号象误作相 凡以神仕者仕误作士 小子史二人二误作一 大司马旗居卒间居误作车 考工记 妢胡之笴笴误作笱 矢人前弱则俛俛误作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