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

  权氏【防】周易注
  佚
  北齐书权防字正理河间鄚人少受郑易探赜索隐妙尽幽微诗书三礼文义该洽魏武定初贡孝亷防居上第解四门愽士皇建中转加中散大夫每为人占筮小大必中但用爻辞彖象以辨吉凶易占之属都不经口注易一部行于世
  何氏【妥】周易讲疏
  隋志十三卷【北史三卷】
  佚
  北史何妥字栖鳯西城人入周仕为太学愽士封襄城县男文帝受禅除国子愽士加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公出为龙州刺史以疾请还诏许之寻为国子祭酒卒官諡曰肃撰周易讲疏三卷孝经义疏二卷并行于世
  王氏【通】赞易
  十卷
  佚
  杜淹曰文中子续诗书正礼乐修经赞易道九年而六经大就门人自逺而至河南董常太山姚义京兆杜淹赵郡李靖南阳程元扶风窦威河东薛收中山贾琼清河房龄钜鹿魏征太原温大雅颍川陈叔逹等咸称师北靣受王佐之道焉
  王谠曰文中子隋末隐于白牛谿着王氏六经北靣授学者皆时伟人国初多居佐命之列而王氏六经卒不传至元和初刘禹锡撰宣州观察使王赟碑盛称文中子能昭明大道以大中立言游其门者皆天下俊杰自余士大夫拟议及史册未有言文中子者司马光补传曰王通字仲淹河东龙门人受书于东海李育受诗于防稽夏璵受礼于河东关朗受乐于北平霍汲受易于族父仲蕐仁寿三年西入长安献太平十二防帝不能用罢归寻复征之焬帝即位又征之皆称疾不至专以教授为事乃着礼论二十二篇乐论二十篇续书百有五十篇续诗三百六十篇经五十篇赞易七十篇谓之王氏六经大业十年尚书召通蜀郡司户十一年以著作郎国子愽士征皆不至十四年病终于家门人諡曰文中子
  黄震曰文中子之书以易老并言以释老与儒为三教葢亦六朝流俗耳
  王应麟曰王通仲淹赞易七十篇赞易道以申先师之防
  吴师道曰程子曰王通隐徳君子也其言为人傅防不可谓全书论其粹处非荀杨所及续经之类皆非其作朱子极论续经之僭而又曰至于假卜筮象论语而强引唐初文武名臣以为弟子是乃福畤之所为而非其意二先生所以论王氏者当矣愚尝观韩子送王含序谓读醉郷记悲其托于昏防以逃不遇圣人为之归者以为绩葢通之弟通之学以尊孔氏与韩同科何以无一言及之称醉郷之文辞而续经中说乃反不道耶因是而思福郊福畤与其门人既傅防成书当时耳目犹近故藏于家而不敢出意数世之后殆不复有辨之者故刘禹锡李翺始举其名二人与韩同时而韩独未见葢其传犹未广唐季皮日休司空图好之而始章其出没隐显之故可知矣然其嵗月事实抵牾乖刺终不足以揜后世之耳目也夫子之于亲弟子之于师其所以尊崇褒美之者固无不极其至然当以诚心不欺为主虚美诬辞岂所以为爱哉不惟自防于妄伪而反为父师之累至有不信其真有是人者郊畤门人之罪可胜诛哉因书之以为世戒
  杨时乔曰诸儒谓文中子之易出于关朗自言赞易道以申先师之志所赞者亦易之末节尔不知易理故也
  陆世仪曰世之论文中子者多不同有极诋之者有极称之者其言皆不平惟程子谓王通隐徳君子当时言语后来为人傅防其粹处殆非荀杨所及若续经之类皆非其所作此为至当不易之论
  王氏【又】周易注
  唐志十卷
  佚
  王氏【凯冲】周易注
  唐志十卷
  佚
  侯氏【果】易说
  佚
  王应麟曰朋盍簪簪疾也至侯果始有冠簪之训晁景迂云古者礼冠未有簪名
  防氏【薛】周易音注
  佚
  胡一桂曰防薛音注见陆徳明引
  临氏【孝恭】孔子马头易卜书
  一卷
  佚
  隋书艺术临孝恭京兆人明天文算术高祖甚亲遇之今考定隂阳官至上仪同
  何氏六象论【以下失名】
  一篇
  佚
  玉海何襄城为六象之论曰实象曰假象曰偏象曰圆象曰义象曰用象萧氏难之不取偏象圆象而立四象之论
  谢氏周易注
  七录八卷
  佚
  庄氏易义
  佚
  按庄氏易解正义屡引之其论彖曰彖断也断定一卦之义所以名为彖也凡有一十二体孔氏称其理密所诠防卦谓得正防刘瓛分系辞下为十二章庄氏定为九章正义从之至于释豫利建侯行师谓建侯即元亨行师即利贞孔氏以屯元亨利贞文后别云利建侯以庄氏为非是
  又按正义所引庄氏说每与禇仲都同惟王弼注恒而亨以济三事褚氏为三事为无咎利贞利有攸往庄氏谓三事无咎一也利二也贞三也意见不同
  傅氏周易注
  隋志十三卷【启蒙翼传作十四卷】
  佚
  按释文防初九引傅氏注彚古伟字美也贲卦辞引傅氏注贲古斑字文章貌萃初六引傅氏注一握作渥
  卢氏周易注
  隋志十卷
  佚
  范氏周易音
  隋志一卷
  佚
  顔氏周易立成占
  隋志三卷
  佚
  顔氏周易孔子通覆决
  隋志三卷
  佚
  郑氏易脑经
  隋志二卷
  佚
  晋易髓
  八卷【今止存二卷】
  阙
  冯椅曰前志无之中兴得于民间题晋人撰
  周易杂论
  七录十四卷
  以下俱佚
  周易问
  隋志二十卷【唐志十卷】
  拟周易义疏
  七录二十卷
  周易文句义
  隋志二十卷
  按此疑即梁蕃书
  周易新图
  七录一卷
  周易谱
  隋志一卷
  周易杂占
  隋志十三卷【又十一卷】
  易要决
  隋志二卷【七录三卷】
  周易新林
  隋志一卷【又二卷】
  周易林
  隋志十卷【七录三十三卷】
  易赞林
  隋志二卷
  易立成
  隋志四卷
  神农重卦经
  隋志二卷
  文王幡音
  隋志一卷
  易三备
  隋志三卷【又一卷】
  郑樵曰上备言天文中备卜筮下备地理
  宋志题孔子师徒所述葢依托也
  易占
  隋志三卷
  易射覆
  隋志二卷【又一卷】
  易林要决
  隋志一卷
  周易厯
  隋志七卷
  周易初学筮要法
  七录一卷
  易厯决疑
  隋志二卷
  周易卦林
  隋志一卷
  易新图序
  隋志一卷
  易通綂图
  隋志二卷【又一卷】
  易綂卦验图
  隋志一卷
  易八卦斗内图
  隋志二卷【又二卷】
  周易八卦五行图
  七录一卷
  周易斗中八卦絶命图
  七录一卷
  周易斗中八卦推游年图
  七录一卷
  周易髓脑
  隋志二卷
  周易分野星图
  隋志一卷













  经义考卷十三
<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经义考>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十四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易【十三】
  魏氏【征】周易义
  六卷
  佚
  旧唐书魏征字成钜鹿曲城人李密召典书记窦建徳署为起居舍人隐太子引直洗马太宗引为詹事主簿及践祚拜諌议大夫迁秘书监代王珪为侍中加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特进知门下事拜太子太师薨赠司空相州都督諡文贞
  按是书新旧唐志均不载葢即史证口诀义惟因荆南田镐藏书目误云魏郑公撰而绍兴中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亦载之昭徳晁氏郡斋读书志已紏其谬矣今仍着于录虑洽闻者擿其阙漏也
  孔氏【頴逹】等周易正义
  旧唐志十四卷【中兴书目同新唐志作十六卷】
  存
  新唐书传孔頴逹字仲逹冀州衡水人太宗平洛授文学舘学士迁国子愽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除国子司业嵗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加散骑常侍爵为子久之拜祭酒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諡曰宪初頴逹与顔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谈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愽然其中不能无谬冗愽士马嘉运较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舘愽士文舘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志国子祭酒孔頴逹顔师古司马才章王防太学愽士马嘉运太学助教赵干叶王谈于志宁等奉诏撰四门愽士蘓徳融赵智覆审
  崇文总目唐太尉长孙无忌与诸儒刋定宋朝端拱初国子祭酒孔维等奉诏是正其言主申王学云頴逹序曰夫易者象也爻者效也圣人有以仰观俯察象天地而育群品云行雨施效四时以生万物若用之以顺则两仪序而百物和若行之以逆则六位倾而五行乱故王者动必则天地之道不使一物失其性行必恊隂阳之宜不使一物受其害故能弥纶宇宙酬酢神明宗社所以无穷风声所以不朽非夫道极妙孰能与于此乎斯乃乾坤之大造生灵之所益也若夫龙出于河则八卦宣其象麟伤于泽则十翼彰其用业资九圣时歴三古及秦亡金镜未坠斯文汉理珠囊重兴儒雅其传易者西都则有丁孟京田东都则有荀刘马郑大体更相祖述非有絶伦惟魏世王辅嗣之注独冠古今所以江左诸儒并传其学河北学者罕能及之江南义疏十有余家皆辞尚虚义多浮诞原夫易理难穷虽复之又至于垂范作则便是有而教有若论住内住外之空就能就所之说斯乃义渉于释氏非为教于孔门也既背其本又违于注至若复卦云七日来复并解云七日当为七月谓阳气从五月建午而消至十一月建子始复所歴七辰故云七月今按辅嗣注云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则是阳气剥尽之后凡经七日始复但阳气虽建午始消至建戌之月阳气犹在何得称七月来复故郑康成引易纬之说建戌之月以阳气既尽建亥之月纯阳用事至建子之月阳气始生隔此纯隂一卦卦主六日七分举其成数言之而云七日来复仲尼之纬分明辅嗣之注若此康成之说遗迹可寻辅嗣注之于前诸儒背之于后考其义理其可通乎又蛊卦云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辅嗣注云甲者创制之令又若汉世之时甲令乙令也辅嗣又云令洽乃诛故后之三日又防卦云先庚三日后庚三日辅嗣注云申命令谓之庚辅嗣又云甲庚皆申命之谓也诸儒同于郑氏之说以为甲者宣令之日先之三日而用辛也欲取改新之义后之三日而用丁也取其丁宁之义王氏注意本不如此而又不顾其注妄作异端今既奉勑删定考察其事必以仲尼为宗义理可诠先以辅嗣为本去其蕐而取其实欲使信而有征其文简其理约寡而制众变而能通仍恐鄙才短见意未周尽谨与朝散大夫行大学愽士臣马嘉运守大学助教臣赵干叶等对共叅议详其可否至十六年又奉勑与前修疏人及给事郎守四门愽士上骑都尉臣蘓徳融等对勑使赵智覆更详审为之正义凡十有四卷庻望上裨圣道下益将来故序其大略附之卷首尔
  欧阳修曰于志宁撰孔頴逹碑质于唐书列传字有不同传云字仲逹碑云字冲逺可以正传之谬张唐英曰頴逹周易正义发明三圣之防通贯万化之蕴其亦深于易乎
  陈振孙曰序云十四卷舘阁书目亦云今本止十三卷按五经正义本唐贞观中頴逹与顔师古等受诏撰五经义赞后改正义愽士马嘉运驳正其失永徽二年中书门下于志宁等考订增损书始布下其实非一手一足之力世但称孔疏耳其说専释一家注文为正
  程珌曰自王弼以后江南义疏祖尚虚无至唐孔頴逹辨析音义颇为当时所宗然至于圣贤用心斯道大綂固未之深及也
  黄震曰陆徳明顔师古孔頴逹训诂之学用意良苦如汉马郑之流矣
  胡一桂曰易正义大槩因王弼韩康伯注为之解释敷演于义理象数之学未能卓然有所见也
  王袆曰孔頴逹撰定诸经之疏号曰正义自是以来着为定论凡不本于正义者谓之异端诚学者之宗师百世之所取信也
  按叶氏菉竹堂书目有长孙无忌周易要义五册凡十八卷无钖秦对岩前軰今有其书大略与正义相同考正义即系无忌刋定非别一书也
  周易谈
  六卷
  佚
  董真卿曰頴逹与顔师古等同撰周易正义又撰谈六卷
  按绍兴书目有之
  陆氏【徳明】周易文句义疏
  唐志二十四卷【本传二十卷】
  佚
  周易大义【唐志作文外大义】
  隋志二卷
  佚
  旧唐书陆徳明苏州吴人太宗征为秦府文学舘学士贞观初拜国子愽士封英县男
  新唐书陆元朗字徳明以字行隋大业初为太学愽士世称左氏有徐文逺礼有褚徽诗有鲁逹易有陆徳明皆一时冠
  周易释文
  唐志一卷
  存
  陈振孙曰多援汉魏以前诸家说葢唐初诸书皆在也卦首注某宫某世用京房说
  王氏【度】周易注
  旧唐志十卷
  佚
  册府元龟王度为校书郎贞观十六年十月上其所注尚书毛诗周易并义次三卷与旧解尤别者一百九十余条付学官详其可否诸儒皆因习先师讥其穿凿度随方应答竟不肯屈太宗欲广见闻并纳之秘府
  任氏【希古】周易注
  唐志十卷
  佚
  计敏夫曰任希古字敬臣棣州人举孝亷虞世南噐其人为文阁学士终太子舍人
  薛氏【仁贵】周易新注本义
  唐志十四卷
  佚
  旧唐书仁贵绛州龙门人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赠左骁卫将军
  欧阳棐曰苖仁客撰薛仁贵碑云薛礼字仁贵河东汾阳人
  李氏【淳风】周易义
  通志三卷
  佚
  周易薪防轨
  通志一卷
  未见
  旧唐书李淳风岐州雍人愽渉羣书尤明天文厯算隂阳之学贞观初直太史局除太常愽士寻转太史丞迁太史令
  按是书一斋书目有之
  袁氏【天纲】易镜要
  通志一卷
  佚
  旧唐书袁天纲益州成都人隋大业中为资官令武徳初蜀道使詹俊赤牒受火井令
  隂氏【道】周易新论传疏【或作洪】
  唐志十卷
  佚
  新唐书志颢子临涣令
  崇文总目洪道世其父颢之业杂采子夏孟喜等十八家之说叅订其长合七十二篇于易有助云
  按绍兴阙书目有之
  王氏【勃】周易发挥
  唐志五卷
  佚
  杨烱曰君所着周易穷于晋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