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斋书录解题


  记建炎丞相吕颐浩元直事。孙昭问刻之广德军。

  △《褒德集》二卷、《易学辨惑》一卷

  邵伯温撰。录其父诰命、谥议、行状、墓志之属。《辨惑》述传授源流,辨郑夬之妄。

  △《吕氏家塾记》一卷

  侍讲吕希哲原明撰。

  △《桐阴旧话》十卷

  吏部尚书颍川韩元吉无咎撰。记其家世旧事,以京师第门有桐木故云。元吉,门下侍郎维之四世孙也。

  △《熙宁日录》四十卷

  丞相王安石撰。本朝祸乱萌于此书,陈瓘所谓尊私史而压宗庙者。其强愎坚辩,足以荧惑主听,钳制人言。当其垂死,欲秉畀炎火,岂非其心亦有所愧悔欤!既不克焚,流毒遗祸至今为梗,悲夫!书本有八十卷,今止有其半。

  △《温公日记》一卷

  司马光熙宁在朝所记。凡朝廷政事、臣僚差除及前后奏对、上所宣谕之语,以及闻见杂事皆记之。起熙宁元年正月,至三年十月出知永兴军而止。

  △《赵康靖日记》一卷

  参政睢阳赵叔平所记治平乙巳、丙午间在政府事。

  △《刘忠肃行年记》一卷

  丞相东平刘挚莘老撰。

  △《绍圣甲戌日录》一卷、《元符庚辰日录》一卷

  丞相南丰曾布子宣撰。记在政府奏对施行及宫禁朝廷。

  △《文昌杂录》六卷

  主客郎中南京庞元英懋贤撰。官制初行,元英为郎,在省四年,记一时见闻及古今典故可观览。元英,丞相庄敏公籍之子。

  △《闻见近录》一卷

  宗正丞三槐王巩定国撰。

  △《辨欺录》一卷

  韩忠彦记其父嘉祐末命事与文、富诸公辨。

  △《回天录》一卷

  宣教郎秦湛处度撰。记吕好问围城中事。好问除右丞,诰词有“回天之力”语,故以名录。后有好问谢其祖公著复官表及遗表。

  △《尽忠补过录》一卷

  修职郎穆伯刍撰。记张孝纯在伪齐时所上本朝书。

  △《吴丞相手录》一卷

  吴敏元忠撰。记靖康初元事。

  △《岳飞事实》六卷、《辨诬》五卷

  飞之孙珂撰。

  △《丁卯实编》一卷

  成忠郎李珙撰。诛曦之功,杨巨源为多,安丙忌而杀之。珙为作传上之于朝,以昭其功,而伸其冤。

  △《孔子编年》五卷

  新安胡仔元任撰。其父待制舜陟命仔采摭经传为之。

  △《诸葛武侯传》一卷

  侍讲张栻撰。以陈寿作史私且陋,裒集他传及裴松之所注为此传,而削去管乐自许一则。朱晦翁以为不然,又为后论,以达其意。谓其体正大而学未至,使得游洙泗之门,所就不止此。

  △《韩文公历官记》一卷

  新安张敦颐撰。颇疏略。其最误者,序言擒吴元济、出牛元翼为一事,此大谬也。为裴度行军司马,在宪宗元和时;奉使镇州王庭凑,在穆宗长庆时。

  △《欧公本末》四卷

  吕祖谦编。盖因观《欧阳公集》,考其历仕岁月、同官同朝之人,略著其事迹。而集中诗文亦随时附见,非独欧公本末,而时事、时贤之本末,亦大略可观矣。故以入传记类。

  △《皇祐平蛮记》二卷

  殿中丞冯炳撰。记侬智高事。

  △《孙威敏征南录》一卷

  学士睢阳滕甫元发撰。言平南之功,皆本孙沔元规,狄青之至,莫能出其右者。余靖归美于青,非实也。甫时通判潮州。

  △《唃厮啰传》一卷

  不著作者。

  △《陕西聚米图经》五卷

  閤门通事舍人雄州赵珣撰。珣父振,博州防御使,久在西边。珣访得五路徼外山川道里,康定二年为此书。韩魏公经略言于朝,诏取其书,召见。执政吕许公、宋莒公言用兵以来,策士之言以千数,无如珣者。擢泾原都监,定川之败死焉。珣劲特好学,恂恂类儒者,人皆惜之。

  △《元丰平蛮录》三卷

  金部员外郎知凤翔府家安国撰。记乞弟、韩存宝事。

  △《元祐分疆录》二卷

  直龙图阁京兆游师雄景叔撰。元祐初,议弃西边四寨,执政召师雄问之,对曰:“先帝弃之可也,主上弃之则不可。且示弱夷狄,反益边患。”争之甚力,不听,卒弃之。四寨者:葭芦、米脂、浮屠、安疆也。夏人以事出望外,萌侵侮之心,连年犯顺,皆如师雄所料。此书前三卷记当时论辨本末,后一卷行实,不知何人作也。是岁,师雄被命行边,请以便宜行事。夏人与鬼章谋寇熙河。师雄说刘舜卿出师,种谊遂破洮州,擒鬼章以献,其功伟矣。元祐诸老固欲休兵息民,师雄言既不行,功复不赏,殆以专反熙、丰,失于偏滞,终成绍述之祸,亦有以也。师雄,治平二年进士。

  △《青唐录》一卷

  右班殿直李远撰。元符中取邈川、青唐,己而皆弃之。远,绍圣武举人,官镇洮,奉檄军前,记其经历见闻之实,灿然可观。

  △《交趾事迹》十卷

  知新州赵勰撰。

  △《占城国录》一卷

  不著名氏。

  △《鸡林类事》三卷

  不著名氏。

  △《政和大理入贡录》一卷

  右迪功郎钱塘周邦撰。其祖穜为集贤修撰知桂州时,归明人黄璘招来大理国入贡,诏穜考究其真伪。穜言伪妄不可凭,乞依熙宁故事支马价发还。璘至京师,力主其事,穜落职奉祠。久而觉其诈,乃改正。复职知广州。

  △《安南表状》一卷

  绍兴二十五年李天祚进贡,自靖康二年以后,至是始通也。

  △《边和录》五卷

  承议郎河东陈伯疆撰。载胡世将承公宣抚川陕事。

  △《建炎德安守御录》三卷

  郡丞东平刘荀子卿编次。建炎初,高密陈规元则守德安御群盗事迹功状。规,后守顺昌与刘锜共成却敌之功者也,以枢密直学士知庐州而卒。

  △《淮西从军记》一卷

  不著名氏。记绍兴十年金人败盟,淮西诸帅守御事。

  △《顺昌破敌录》一卷

  不著名氏。记刘锜信叔守御战胜本末。

  △《滕公守台录》一卷

  不著名氏。睢阳滕膺子勤为台州户曹,方腊之乱,仙层人吕师囊应之,攻城甚急。膺佐太守备御,卒全一城,郡人德之,至今庙食。行状事实,聚见此编。膺后至直秘阁京西漕而终。

  △《二杨归朝录》一卷

  杨尧弼、杨载绍兴八年所与达赉、乌珠书。时伪齐初废也。末有探报金事数十条。

  △《逆臣刘豫传》一卷

  杨尧弼等撰。二杨事迹当考。前录题衔称宣义郎、迪功郎,并为大总管府官属。此传尧弼为右从事郎,载为右迪功郎。

  △《许右丞行状》一卷

  吏部员外郎许忻撰。许公翰字崧老,襄邑人,为尚书右丞。忻其弟也。

  △《李忠定行状》一卷

  通判洪州李纶撰。其兄丞相纲伯纪事状。叶适正则所作谥议附于后。

  △《翟忠惠家传》一卷

  翟耆年伯寿述其父汝文公巽事实。忠惠者,私谥也。耆年实邢恕外孙。

  △《艾轩家传》一卷

  莆田林成季述其季父工部侍郎光朝谦之事实。

  △《夹漈家传》一卷、所著书目附

  莆田郑翁归述其父樵渔仲事迹。樵死时,翁归年八岁,安贫不竞,顷佐莆郡时犹识之。

  △《叶丞相行状》一卷

  阁学庐陵杨万里廷秀撰。丞相莆田叶颙子昂乾道丁亥冬雷罢相,至建宁而薨。

  △《谢修撰行状墓志》一卷

  昭武谢师稷务本奉使闽部,有惠爱,没而民祠之。《行状》,里人黄适景声撰,《墓志》,永嘉陈谦益之撰。其庙曰昭应。

  △《朱侍讲行状》一卷

  奉议郎三山黄干直卿撰。其高第弟子且子壻也。

  △《紫阳年谱》三卷

  朱侍讲门人通判辰州昭武李方子公晦撰。

  △《笃行事实》一卷

  丞相赵汝愚子直编其父善应彦远事状,而罗愿、朱熹所撰行状、墓铭及诸贤哀词,题跋之属,萃为一编。“笃行”者,陈福公题其墓云尔。吕太史跋语有云:“处者易持,出者难工。”朱侍讲取其意以为铭,所以勉其子之意深矣。

  △《赵丞相行实》一卷、《附录》二卷

  知静江府赵崇宪履常编集。忠定长子也。其一时诸贤祭文、挽歌与嘉定更化之后昭雪诬枉、改正史牒本末,皆见《附录》。

  △《赵忠定行状》一卷、《谥议》一卷

  知光州鄱阳柴中行与之撰。其《谥议》刘允济全之、杨方子直所为也。

  △《倪文节言行录》三卷、《遗奏志状碑铭谥议》一卷

  户部郎中倪祖常子武辑其父尚书遗事。《行状》,锡山蒋重珍良贵撰;《碑铭》,临邛魏了翁华甫撰。

  △《赵华文行状》一卷

  文林郎赵山李燔敬子撰。忠定之子,吏部崇宪履常也。

  △《八朝名臣言行录》二十四卷

  侍讲朱熹撰。以近代文集及传记所载本朝名臣言行,掇取其要,辑为此录。前五朝五十五人,后三朝四十二人。

  △《中兴忠义录》三卷

  龚颐正撰。自建炎至绍兴辛巳,上自李若水、刘韐贵臣、名士,下及一妇人、卒伍之微,皆录之。

  △《孝史》五十卷

  太学博士新喻谢谔昌国撰集。曰君纪五、后德一、宗表五、臣传三十五、文类二、夷附一。谔后至御史中丞,淳熙名臣,乐易君子也。

  △《孝行录》三卷

  京兆胡讷撰。始得此书,不知讷何人也。所记多国初人,已而知其为安定先生翼之之父,仕为宁海节度推官。

  △《古今孝悌录》二十四卷

  庐陵王绍珪唐卿撰。

  △《廉吏传》十卷

  成都费枢伯枢撰。自春秋至唐,凡百十有四人。宣和乙巳为序。

  △《南阳先民传》二十卷

  题南阳王襄元祐癸酉岁序。所记邓州人物自百里奚、直不疑而下至唐范传正、韩翃,凡一百六十人。

  △《典刑录》十二卷

  苕溪吴宏编。凡五十二门,大略於《言行录》中钞出。

  △《近世厚德录》四卷

  题百炼真隐李元纲国纪编。沈濬道原为作序。

  △《救荒活民书》三卷

  从政郎鄱阳董煟编进。煟,绍熙五年进士,尝知瑞安县。

  △《仁和活民书》二卷

  秀州司户会稽丁锐集。

  △《折狱龟鉴》三卷

  承直郎开封郑克武子撰。初,五代宰相和凝有《疑狱集》,其子水部郎和濛续为三卷,六十七条。克因和氏之书分为二十门推广之,凡二百七十六条,三百九十五事。起郑子产,迄于本朝。

  △《明刑尽心录》二卷

  丁锐为鄂州司理,又集此书。

  △《好还集》一卷

  秀水娄伯高元龙编报应之事,为十门。

  △《先贤施仁济世录》一卷

  奉化丞山阴诸葛兴编。凡十门,皆本朝诸贤事实也。

  △《莆阳人物志》三卷

  知兴化军永嘉林纮文伯撰。以图志不叙人物,故特为是编。莆壤地褊小,而人物特盛。

  △《卧游录》一卷

  吕祖谦撰。晚岁病废卧家,取史传所载古今人境胜处录之,而以宗少文卧游之语,寘诸卷首。

  △《上庠录》十卷

  光州助教吕荣义撰。杂记京师太学故事。

  △《上庠后录》十二卷

  三山周士贵撰。记中兴太学事,颇疏略。

  △《昭明太子事实》二卷

  知池州赵彦博富文编。昭明庙食于池,颇著灵响。元祐始赐额曰“文孝”。

  △《祠山家世编年》一卷

  詹仁泽、曾樵编辑广德横山神张王事迹。

  △《海神灵应录》一卷

  永嘉贡士陆维则撰。太守韩彦直子温为之序。初,元祐中太守直龙图阁范峋梦海神曰:“吾唐李德裕也。”郡城东北隅,海仙坛之上有庙,初不知其为何代人。峋明日往谒,其像即梦中所见。自是多响应。然封爵训词惟曰“海神”而已。

  △《鄂国金陀粹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

  岳珂撰。

  ○法令类

  △《律文》十二卷、《音义》一卷

  自魏李悝、汉萧何以来,更三国、六朝、隋、唐,因革损益备矣。本朝天圣中,孙奭等始撰《音义》,自名例至断狱,历代异名皆著之。

  △《唐令》三十卷、《式》二十卷

  唐开元中宋璟、苏颋、卢从愿等所删定。考《艺文志》卷数同,更同光、天福校定,至本朝淳化中右赞善大夫潘宪、著作郎王泗校勘其篇目、条例,颇与今见行令式有不同者。

  △《刑统》三十卷

  判大理寺燕山窦仪可象详定。初,范质既相周,建议律条繁广,轻重无据,特诏详定,号《大周刑统》,凡二十一卷。至是重加详定,建隆四年颁行。

  △《绍兴刑统申明》一卷

  开宝以来累朝订正与《刑统》并行者。

  △《嘉祐驿令》三卷

  三司使梁国张方平安道等修定。前一卷为条贯敕,后二卷为则例令。官吏、帮支、驿券、卫官、傔从之类,皆据此也。

  △《庆元敕》十二卷、《令》五十卷、《格》三十卷、《式》三十卷、《目录》一百二十二卷、《随敕申明》十二卷,总二百五十六卷

  丞相豫章京镗仲远等庆元四年表上。国朝自建隆以来,世有编敕,每更修定,号为“新书”。中兴至此,凡三修矣。其有续降指挥,谓之“后敕”,以待他时修入云。

  △《绍兴贡举法》五十卷

  丞相万俟等绍兴二十六年表上。

  △《绍兴监学法》二十六卷、《目录》二十五卷、《申明》七卷、《对修厘正条法》四卷,共六十二卷

  宰相秦桧等绍兴十三年表上。

  △《嘉泰条法事类》八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