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访书志

  《摩利支菩萨略念诵法》一卷,唐不空译。
  《摩利支天一印法》一卷,唐不空译。
  《阿吒薄拘付嘱咒》一卷,唐不空译。
  《焰罗王供行法次第》一卷,唐阿谟伽撰。
  《何耶揭唎婆像法》一卷,唐阿谟伽撰。
  《何耶揭唎婆观世音菩萨受法坛》一卷,唐阿谟伽撰。
  《马鸣菩萨大神力无比验法念诵仪轨》一卷,唐金刚智译。
  《降三世忿怒明王念诵仪轨》一卷,唐不空译。
  《佛说金毗罗童子威德经》一卷,唐不空译。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治病合药经》一卷,伽梵达摩译。
  《播般曩结使波金刚念诵仪》一卷,伽梵达摩译。
  《金刚药叉瞋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一卷,唐金刚智译。
  《金刚顶瑜珈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一卷,唐金刚智译。
  《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自在王菩萨广大圆满无碍自在青颈大悲心陀罗尼》一卷,唐不空译。
  《火吽轨别录》一卷,唐不空译。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一卷,唐不空译。
  《宿曜仪轨》一卷,唐一行撰。
  《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一卷,唐不空译。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一卷,唐不空译。
  《法华十罗刹法》一卷,唐不空译。
  《深沙大将仪轨》一卷,唐不空译。
  《摩醯首罗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艺天女念诵法》一卷,唐不空译。
  《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一卷,唐不空译。
  《宝藏天女陀罗尼法》一卷,唐不空译。
  《摩诃吠室罗末那野提婆喝升陀罗尼仪轨》一卷,唐般若斫羯罗译。
  《冰揭罗天童子经》一卷,唐不空译。
  《使咒法经》一卷,菩提留支译。
  《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并咒印》一卷,唐不空译。
  《梵天择地法》一卷,唐不空译。
  《建立曼荼罗及拣择地法》一卷,唐慧琳译。
  《释迦牟尼佛成道在菩提树降魔赞》一卷,唐不空译。
  《佛说造塔延命功德经》一卷,唐般若译。
  《悉昙字记》一卷,唐智广译。
  《木槵经》一卷,唐不空译。
  《大圣妙吉祥菩萨秘密八字陀罗尼修行曼荼罗次第仪轨法》一卷,中天竺菩萨■〈口栗〉使译。
  《大随求八印》一卷,宗叡传。
  《总释陀罗尼义赞》一卷,唐不空解译。
  《十八契印》一卷,唐慧果译。
  《大妙金刚大甘露军拏利焰鬘炽盛佛顶经》一卷,达磨栖那译。
  《尊胜佛顶修瑜珈法轨仪》二卷,唐善无畏译。
  《释迦文尼佛金刚一乘修行仪轨法品》一卷,唐善无畏译。
  《药师琉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一卷,唐善无畏译。
  《药师如来念诵仪轨》一卷,唐不空译。
  《观自在菩萨心真言一印念诵法》一卷,唐不空译。
  《观自在菩萨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众生薰真如法》一卷,唐不空译。
  《圣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要法品》一卷,大兴善寺翻经院述。
  《建立曼荼罗护摩仪轨》一卷,大兴善寺翻经院述。
  《火■〈合牛〉供养仪轨》一卷,大兴善寺翻经院述。
  《北斗七星护摩秘要仪轨》一卷,翻经院阿阇梨述。
  《北斗七星念诵仪轨》一卷,唐金刚智译。
  《文殊师利菩萨六字咒功能法经》一卷,唐金刚智译。
  《大随求即得大陀罗尼明王忏悔法》一卷,唐金刚智译。
  《金刚寿命陀罗尼经》一卷,唐不空译。
  《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一卷,唐不空译。
  《七星如意轮秘密要经》一卷,唐不空译。
  《药师如来观行仪轨法》一卷,唐金刚智译。
  《药师如来念诵仪轨》一卷,唐不空译。
  《大日如来剑印》一卷,唐不空译。
  《阿阇梨大曼荼攞灌顶仪轨》一卷,唐不空译。
  《金刚顶经一字顶轮王仪轨音义》一卷,唐不空译。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种悉地真言仪轨》一卷,唐善无畏译。
  《佛说俱利伽罗大龙胜外道伏陀罗尼经》一卷,唐金刚智译。
  《常晓和尚请来目录》三卷,唐金刚智译。
  《新书写请来法门等目录》一卷,宗叡和尚。
  《灵严圆行和尚请来目录》一卷,宗叡和尚。
  《惠运禅师请来教法目录》一卷,宗叡和尚。
  《大使咒法经》一卷,唐菩提流支译。
  《圣贺野纥哩缚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验供养念诵仪轨法品》二卷,唐不空译。
  《佛说不空羂索陀罗尼仪轨经》二卷,师子国阿目佉译。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二卷,唐菩提流志译。
  《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一卷,唐善无畏译。
  《七俱胝独部法》一卷,唐善无畏译。
  《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一卷,唐金刚智译。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一卷,唐不空译。
  《蕤呬耶经》三卷,唐不空译。
  《佛说毗奈耶经》一卷,唐不空译。
  《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钵怛啰陀罗尼》一卷,唐不空译。
  《佛说出生无边门陀罗尼仪轨》一卷,唐不空译。
  《华严经心陀罗尼》一卷,唐不空译。
  《转法轮菩萨摧魔怨敌法》一卷,唐不空译。
  《日光菩萨月光菩萨陀罗尼》一卷,唐实又难陀译。
  《如意轮菩萨观门义注秘诀》一卷,唐不空译。
  《文殊灭淫欲我慢陀罗尼》一卷,唐不空译。
  《阿吒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仪轨》三卷,唐善无畏译。
  《伽驮金刚真言》一卷,失译。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陀罗尼》一卷,唐善无畏译。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一卷,唐不空译。
  《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一卷,三味苏■〈口縛〉罗译。
  《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一卷,唐善无畏译。
  《念诵结护法普通诸部》一卷,唐金刚智。
  《青龙寺轨记》一卷,唐金刚智。
  《胜军不动明玉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仪轨》一卷,唐不空、天竺遍智集。
  《圣无动尊安镇家国等法》一卷,唐金刚智。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一卷,唐不空译。
  《毗沙门仪轨》一卷,唐不空译。
  《贤劫十六尊》一卷,唐不空译。
  《大圣欢喜双身大自在天毗那夜迦王归依念诵供养法》一卷,唐善无畏译。
  《大圣欢喜双身毗那夜迦悉天形像品仪轨》一卷,憬瑟撰。
  《毗那夜迦誐那钵底瑜伽悉地品秘要》一卷,含光记。
  《大黑天神法》一卷,嘉祥寺神恺记。
  《十二天供仪轨》一卷,嘉祥寺神恺记。
  《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一卷,唐金刚智译。
  《七曜攘灾决》一卷,西天竺金俱吒撰。
  《七曜星辰别行法》一卷,唐一行撰。
  《北斗七星护摩法》一卷,唐一行撰。
  《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一卷,婆罗门僧。
  《梵天火罗九曜》一卷,唐一行述。
  《摄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入莲华胎藏海会悲生曼荼攞广大念诵仪轨供养方便会》,唐输婆迦罗译。
  《大毗卢遮那经广大仪轨》三卷,唐输婆迦罗译。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悲生曼荼罗广大成就仪轨供养方便会》二卷,玄法寺法全集。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菩提幢标帜普通真言藏广大成就瑜珈》三卷,青龙寺法全集。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二十卷,唐一行记。
  附《不思议疏》二卷,唐不可思议撰。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三十卷(日本享保刊本)
  唐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奉敕撰。其书体例,一同释智升《开元释教录》,而下止于贞元十六年,凡加一百三十九部,三百四十二卷,亦多有订定《开元录》者。此书宋、元,明南、北《藏》,皆不载。此本为日本享保十六年书坊所刊,卷后多署“丙午岁”或署“丁未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敕雕造”。前有高野山释妙端序,称此本得之《高丽藏》,粤山释迦文院又以其国秘书本及《开元录》、《梁高僧传》等书校之,题于书楣,而圈记其下。余按此本讹谬满纸,尚多未校者,或妙端校后又为刻梓所误,未暇重校与?余初以为校书圈记始自阮文达之刊十行本《十三经》,今此本刊于享保十六年,当我中国雍正九年,而已有圈记,岂暗合与?抑别有前规与?记之以俟博雅。
  原序  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
  谨按,《旧录》云:“夫目录之兴也,盖所以别真伪、明是非,记人代之古今,标卷部之多少,摭拾遗漏,删夷骈赘,欲使正教合理,金(疑‘经’字)言有绪,提纲举要,历然可观也。”但以法门幽邃,化纲恢弘,前后翻传,年移代谢,屡经散灭,卷轴参差。复有异人,时增伪妄,致令混杂,难究踪由。是以先德儒贤,制斯条录,今其存者,殆六七家。然犹未极根源,尚多疏阙。升以庸浅,久事披寻,参练异同,指陈臧否,成兹部帙,庶免乘违。幸诸哲人,俯共详览。今观先觉所撰,冠绝群英,伏从庚午以来,增七十祀,三藏继踵,于今四朝。圣上钦明,翻译相次。一百馀部,《经》、《律》特明,累降鸿私,许令修述。圆照等才智短浅,思不延文。祗奉皇恩,俯仰恭命。今所详者,约以类分,随三藏文相次附入。自惟以索继组,以砾次金,疑则阙之,以俟来哲也。
  ●日本访书志卷十六
  ○《续高僧传》四十卷(宋刊摺子本)
  唐释道宣撰。始于梁初,终唐贞观十九年。正传三百三十一人,附见一百六十人,分为十例。其书叙述典雅,几于萧子显、李百药之笔。按《四库书目》仅载释赞宁《宋高僧传》及《僧宝传》。近时潘氏海山仙馆刻释慧皎《高僧传》,而此书仍沈霾于《释藏》中,未经表彰。此本亦宋嘉熙三年安吉州资福寺刊本,即南、北《藏》本所从出也。
  《续高僧传》序  唐释道宣撰(此在第二行)
  原夫至道绝言,非言何以范世;言惟引行,即行而乃极言。是以布五位以擢圣贤,表四依以承人法。龙图成大《易》之渐,龟章启彝伦之用。逮于素王继辙,前修举其四科,班生著词,后进弘其九等。皆所谓化导之恒规,言行之权致者也。惟夫大觉之照临也,化敷西壤,迹绍东川。喻中古而弥新,历诸华而转盛。虽复应移存没,法被浇淳;斯乃利见之康庄,缺有之弘略。故使体道钦风之士,激扬影响之宾,会正解而树言,扣玄机而即号;并德充宇宙,神冠幽明。像设焕乎丹青,智则光乎缁素。固以详诸经部,诚未缵其科条。窃以葱河界于剡洲,风俗分于唐梵。华胥撰列,非圣不据,其篇则二十四,依付法之传是也。神州所纪,贤愚杂其题引,则六代所详群录是也。然则统斯大抵,精会所归,莫不振发蒙心,网罗正理。俾夫骀足九达,遗综望而可寻;徇目四驰,高山委而仰止。昔梁沙门金陵释宝唱撰写《名僧传》,会稽释惠皎撰《高僧传》,创发异部,品藻恒流,详核可观,华质有据。而缉裒吴越,叙略魏燕,良以博观未周,故得随闻成彩。加以有梁之盛,明德云繁,薄传三五,数非通敏。斯则同世相侮,事积由来。中原隐括,未传简录,时无雅赡,谁为补之?致使历代高风,飒焉终古。余青襟之岁,有顾斯文,祖习乃存,经纶攸阙。是用凭诸名器,伫对杀青。而情计栖遑,各师偏竞,逖听成简,载纪相寻,而物忌先鸣,藏舟遽往,徒悬积抱,终掷光阴。敢以不才,辄陈笔记,引疏闻见,即事编韦,谅得列代因之,更为冠冕。自汉明梦日之后,梁武光有以前,代别释门,咸流传史。考酌资其故实,删定节其先闻。遂得类续前驱,昌言大宝。季世情絷,量重声华,至于鸠聚风猷,略无继绪。惟隋初沙门魏郡释灵裕仪表《缀述》,有意弘方,撰《十德记》一卷,偏叙昭玄师保,未粤广嗣通宗。馀则孤起支文,薄言行状,终未驰高观,可为长太息矣。故使霑预染毫之客,莫不望崖而戾止,固其然乎!今余所撰,恐坠接前绪,故不获已而陈。或博谘先达,可取讯行人,或即目舒之,或讨雠集传;南北国史,附见徽音,郊郭碑碣,旌其懿德,皆撮其志行,举其器略,言约繁简,事通野素。足使绍胤前良,允师听。始■〈山巨〉梁之初运,终唐贞观十有九年,一百四十四载,包括岳渎,历访华夷。正传三百三十一人,附见一百六十人。序而申之,大为十例:一曰“译经”、二曰“解义”、三曰“习禅”、四曰“明律”、五曰“护法”、六曰“感通”、七曰“遗身”、八曰“读诵”、九曰“兴福”、十曰“杂科”。凡此十条,世罕兼美,今就其尤最者,随篇拟伦。自前传所叙,通例已颁。回互抑扬,寔遵弘捡。且夫经导两术,掩映于嘉苗;“护法”一科,网维于正网。必附诸傅述,知何续而非功,取其拔滞开元,固可标于等级。馀则随善立目,不竞时须。布教摄于物情,为要解纷静节,总归于末第区别世务者也。至于韬光崇岳,朝宗百灵,秀气逸于山河,贞概销于林薄。致有声喧玄谷,神凝紫烟,高谢于松乔,俯眄于穷辙,斯皆具诸别纪,抑可言乎!或复匿迹城闉,陆沈浮俗,盛业可列,而吹嘘罕遇。故集见绩风素,且树十科,结成三袠,号曰《续高僧传》。若夫搜擢源派,剖析宪章,粗识今词,琢磨行业,则备于复论,更议而引之。必事接恒篇,终成词费,则削同前传,犹恨逮于末法。世挺知名之僧,未觌嘉猷,有沦典藉,庶将来同好,又尘斯意焉。(按此序孙渊如《续古文苑》不载,则知孙亦未见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