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目录
- 崇文总目
崇文总目
续传信方十卷 王颜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昇元广济方三卷 华宗寿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韦氏集验独行方三卷 韦宙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唐志、十二卷,通志略、无集验二字,亦十二卷。〕
崔行功纂要方十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群方秘要三卷 苏越撰。
〔侗按:旧本群方误作群芳,今校改,宋志、注云,要一作会。〕
博济安众方二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三卷。〕
集诸要妙方一卷 宋志、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纂集韩待诏肘后方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无纂集二字。〕
兵部手集方三卷 李绛方、薛宏庆撰。
〔侗按:旧本脱方字,今校增,宋志作李绛撰。〕
嵩台集三卷 李昭明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集作论。〕
郑氏惠心方三卷 通志略、宋志、并不著名,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刘涓子鬼遗方十卷 原释,宋龚庆宣撰,刘涓子者,晋末人,于丹阳县得鬼遗方一卷,皆治痈疽之法,庆宣得而次第之。(中兴书目引,见直斋书录解题。)
〔侗按:书录解题作刘涓子神仙遗论,李轴录,按中兴书目引崇文总目云云,今按唐志有龚庆宣刘涓子男方十卷,未知即此书否,卷或一板,或止数行,名为十卷,实不多也,侗考隋志,与此同,云龚庆宣传,宋志亦作神仙遗论,李轴录,后医书类四,又有刘涓子鬼论一卷,通志略,不著撰人,或亦庆宣所得欤。〕
南行方十卷 李继皋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诸家书目并三卷。〕
秘要药方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唐兴集验方五卷 白仁叙撰。
千金秘要备急方一卷 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应验方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包会撰,宋志三卷,亦作包会,又重出一部三卷,不著撰人。〕
新集应病通神方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三卷,裴孝封撰宋志无新集二字,亦三卷,不著撰人。〕
普济方五卷 王守愚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崔氏应验方三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郑氏惠民方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宋志、并三卷,不著名。〕
箧中方三卷 许孝宗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一卷,不著撰人。〕
塞上方三卷 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梅崇献方五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延年秘录十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十一卷,不著撰人。〕
延龄至宝方十卷 姚和撰。
〔侗按:唐志、宋志,延龄上并有众童二字,通志略删去童字,作姚和众撰,以众字并为人名,谬矣,后医书类五有保童方一卷,宋志亦作姚和众撰,则又承通志之误。〕
备急方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删繁要略方一卷 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备要简急方一卷 宋志、不著撰人。
郑氏纂秘要药方二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作郑氏纂要秘要方三卷,不著名。
又按:以上原卷三十五。〕
医书类三
共五十六部,计一百五十三卷。
〔侗按:旧本脱此条,今校增。〕
外台秘要四十卷 王寿撰。
〔侗按:旧本秘要讹作备要,今据通志略及今本校改,唐志、遂初堂书目、书录解题、读书后志、通考、秘要下并有方字,宋志作外台秘方。〕
外台要略十卷 王寿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外台下有秘字,宋志、不著撰人。〕
病源九经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九经作兆经,不著撰人。〕
医明要略一卷 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医家要妙五卷 孙思邈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旧本医字阙,今校补。〕
通元经十卷 支义方撰。
〔侗按:宋志作文义,又一部作支观撰。〕
医门金宝鉴三卷 卫嵩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无宝字。〕
耆{浦女}八十四问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八十四作六十四。〕
六十四问一卷 许咏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问下有秘要方三字,注云,咏一作泳。〕
问答病状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病状作疾状,不著撰人。〕
问病录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百一问答方三卷 萧存礼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黄帝五脏论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神农五脏论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五脏旁通明鉴图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道士裴元明撰,宋志,孙思邈撰。〕
五脏荣卫论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张仲景撰。〕
五脏论一卷 原释,张仲景撰。(见天一阁钞本。)
黄庭五脏论七卷 赵业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五脏论一卷 原释裴进撰。(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七卷,裴进作裴琎,唐志,作裴梿。〕
五脏含鉴论一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含鉴作金鉴。〕
大五脏论一卷 张尚客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作张尚容,下书同,并传写之讹。〕
小五脏论一卷 张尚客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五脏论应象一卷 吴克撰。
〔侗按:宋志,象上有家字。〕
五色旁通五脏图一卷 裴王廷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作裴光庭撰。〕
五脏类合赋五卷 刘清海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一卷。〕
连方五脏论一卷 厚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一卷 女子胡愔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旧本内景讹作内府,今校改,陈诗庭云,通志略,作胡悟撰,误。〕
脏府通元赋一卷 张文懿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耆{浦女}五脏论一卷
万全方三卷
〔侗按:宋志注云,全一作金,安文恢撰,通志略作安A1。〕
五脏鉴元四卷 段元亮撰,原释,以下俱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唐志、鉴作镜,此避嫌讳,说见前,宋志注云,鉴元一作鉴原,元亮一作允亮。〕
五脏要诀一卷 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别集玉壶备急大方一卷
〔侗按:宋志作玉壶备急方,韦宙撰,通志略,不著撰人。〕
集诸纂验方一卷
〔侗按:通志、略集诸作诸集,不著撰人。〕
杂药方一卷
杨太仆医方一卷
〔侗按:唐志云,杨太仆失名,天授二年上,通志略、杨字阙。〕
行要备急方一卷 元希声撰。
录验备急诸方一卷
诸家明方一卷
赵马备要方一卷 段咏撰
〔侗按:宋志备要作备急,注云,咏一作泳。〕
北京要术二卷 陈元撰。
〔侗按:诸家书目并一卷。〕
崔氏方三卷
〔侗按:宋志有崔氏骨蒸方三卷,在海上集验方之上,即此书,疑亦崔元亮撰也。〕
海上集验方十卷 崔元亮撰。
秘要方一卷
千金纂录二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
〔侗按:通志略、一卷。〕
还元丹方一卷
养性益寿备急方一卷 宋志,不著撰人。
仙人养性治身经三卷
〔侗按:宋志、仙人上有雷公二字,注云,雷一作灵,治一作理,考唐志、有雷公集撰神农本草四卷,则此书即雷公撰矣。〕
巾箱集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王氏秘方五卷 通志略,不著名。
集妙方三卷
〔侗按:通志略,沈承撰,宋志作沈承泽。〕
川玉集一卷 宋志,不著撰人。
〔侗按:通志、略川玉作穿玉,亦不著撰人。〕
〔又按:以上原卷三十六。〕
医书类四
共六十五部,计一百三十九卷。
〔侗按:今核计实六十三部,一百四十六卷。〕
青溪子消渴论一卷
〔侗按:旧本青溪讹作清溪,今校改,通志略注云,李暄撰。〕
铁粉论一卷 苏逊撰。
龙树眼论一卷
〔侗按:读书后志作三卷,云佛经龙树大士者能治眼病,或假其说,通考亦三卷。〕
口齿论三卷 原释,中和先生撰。(见天一阁钞本。)
膳夫经手论四卷 杨氏撰。
〔侗按:诸家书目、论并作录。〕
南中四时摄养论一卷 郑景岫撰。
〔侗按:旧本南中讹作南仲,今校改,宋志南中作广南,唐志、通志略、摄养并作摄生,校雠略云,有应释者,有不应释者,崇文总目必欲一一为之释,间有见名知义者,亦彊为之释,如郑景岫作南中四时摄生论,其名自可见,何用释哉。〕
严龟食法十卷
产后论一卷
〔侗按:通志略、杨全迪、李寿撰,宋志,不著撰人。〕
产宝三卷
〔侗按:读书后志、二卷,咎殷撰,通志略,周挺撰,宋志,亦作昝殷。〕
子母秘录十卷 许仁则撰。
何首乌传一卷 李翱撰。
刘涓子鬼论一卷 原释,以下俱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刘涓子,说见医书类二。〕
元感传屁论一卷 苏游撰。
〔侗按:唐志、论作方宋志作元感传尸方,又重出一部作元感论,苏巉撰,注云,巉一作游。〕
骨蒸论一卷 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痈疽论一卷
〔侗按:隋志、通志略、并作痈疽论方,宋志、作痈疽方,并不著撰人。〕
水气论三卷
〔侗按:通志略、兰宗简撰,宋志作萧宗简注,注云,萧一作蔺。〕
风疾论一卷 朱元朴撰。
五痨论一卷 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夭寿性术论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新修钟乳论一卷
〔侗按:通志略,吴弁等撰,宋志作吴升,宋处撰。〕
钟乳论一卷
〔侗按:通志略、褚知载撰,宋志作褚知义。〕
脚气论一卷 苏鉴、徐玉等撰。
〔侗按:通志略云,集苏鉴、徐玉,唐侍中三家之说,不著撰人,今从唐志。〕
三家脚气论一卷
〔侗按:通志略云,集苏徐唐三家之说稍异者。〕
痈疽论三卷 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风论仙眺经二卷 吴希言撰。
〔侗按:通志略、仙眺作山兆,宋志、作风论仙兆经一卷,注云,兆一作眺,考后医书类五,有山眺针炙经,不作仙眺,则此仙字及宋志,疑并传写之讹。〕
张果先生伤寒论一卷
发背论一卷 原释僧智宣。(见天一阁钞本。)
发背论十卷 原释白岑。(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宋志、并一卷。〕
新撰脚气论三卷 李暄撰。
论三十六种风一卷 杨天业撰。
〔侗按:宋志作三十六种风论,天业作大业。〕
青乌子风论一卷
〔侗按:宋志作青乌子风经,又重出一部作青乌子论。〕
伤寒论十卷 张仲景撰,王叔和编。
楚刘豹子眼一卷
〔侗按:宋志作刘豹子眼论,旧本疑脱论字。〕
伤寒手鉴二卷 田谊卿撰。
岭南脚气论一卷 李暄撰。
〔侗按:宋志、二卷。〕
伤寒证辨集一卷 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广陵正师口齿论一卷
〔侗按:通志略,广陵作唐陵,释普济撰,宋志亦作唐陵,注云唐一作广。〕
口齿玉池论一卷 释普济撰。
〔侗按:通志略,玉池作玉地。〕
咽喉口齿方论一卷
〔侗按:通志略、宋志、并五卷,不著撰人。〕
张仲景口齿论一卷
西京巢家水气论一卷
〔侗按:宋志、巢家作巢氏,不著名。〕
医眼针方论一卷
〔侗按:通志略、针下有钩字,不著撰人,陈诗庭云,宋志有针眼钩方一卷,注云,针眼一作眼针,不著撰人,亦即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