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总目

 
  会昌解颐四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
 
  〔侗按:旧本脱解字,今校增,唐志、四卷,通志略、一卷。〕
 
  开颜集三卷 周文规撰。
 
  〔侗按:宋志、二卷,文规作文玘。〕
 
  武孝经一卷 郭良辅撰。
 
  〔侗按:玉海云,武孝经一卷,崇文目小说。〕
 
  女孝经一卷 陈邈妻郑氏撰。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忠经一卷
 
  〔侗按:玉海云,马融撰,郑元注,崇文目小说,通志略、宋志又有海鹏撰一卷,今本亦题融撰,元注皆依托也。〕
 
  酒孝经一卷 刘炫撰。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皇甫松撰。〕
 
  原叙,书曰,狂夫之言,圣人择马,又曰,询于刍荛,是小说之不可废也,古者惧下情之壅于上闻,故每岁孟春以木铎徇于路,采其风谣而观之,至于俚言巷语,亦足取也,今特列而存之。(见欧阳文忠公集。)
 
  〔侗按:以上原卷二十八。〕
 
  兵家类

  共六十部,计一百十六卷。
 
  〔侗按:今核计实五十九部,二百四十二卷。〕
 
  司马兵法三卷 司马穰苴撰。
 
  〔侗按:诸家书目并无兵字,今本一卷,唐志作田穰苴撰。〕
 
  尉缭子五卷 尉缭撰。
 
  〔侗按:随志、一卷,旧唐志、唐志并六卷,通志校雠略云,尉缭子、兵书也,班固以为诸子类,寘于杂家,此之谓见名不见书,隋唐因之,崇文目始入兵书类,侗考汉志兵形势家,自有尉缭子三十一篇,与杂家内二十九篇各别,郑渔仲讥之,非是。〕
 
  孙子一卷 孙武撰,原释,魏武帝注。(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汉志十六篇,旧唐志十三卷,唐志、宋志并三卷。〕
 
  孙子一卷 原释,萧吉注。(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注云,或题曹萧注,旧本萧吉作萧古,误,今校改。〕
 
  孙子一卷 原释,陈皞注,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读书后志、通考并三卷。〕
 
  孙子一卷 原释,贾林注,阙。(见天一阁钞本。)
 
  孙子二卷 原释,何延锡注。(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读书后志、孙子三卷,云何氏注,不题姓氏,近代人也。〕
 
  吴子一卷 吴起撰。
 
  〔侗按:通志略作兵法,书录解题、读书后志、宋志并三卷。〕
 
  六韬六卷 齐太公撰。
 
  〔侗按:隋志、通志略并五卷,宋志注、不知作者。〕
 
  黄石公三略三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此书相传即圮上老人以授张良者,汉光武诏常引之,然按其文义,不类秦汉,疑原书已佚,后人依托尔。〕
 
  真人水鉴十二卷 陶宏景撰。
 
  〔侗按:隋志、唐志并作真人水镜十卷,玉海车服类作真人水镜经,宋志作真人水照十三卷,此亦改镜为鉴,并避嫌讳,说见前,陈诗庭云,遂初堂书目作水镜人镜,传写之讹。〕
 
  军谋前鉴十卷 李峤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不著撰人。〕
 
  兵家正史九卷 吴克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正史作正书,不著撰人。〕
 
  统军临辖秘策一卷 李光弼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唐志注云,一作武记。〕
 
  裴子新令二卷 裴绪撰。
 
  新集兵书要诀三卷 杜希全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不著撰人,又一部无新集二字,亦不著。〕
 
  长庆人事军律三卷 释利正撰。
 
  〔侗按:宋志、长庆作长度,误。〕
 
  行师类要七卷 王公亮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神机武略兵要望江南词一卷 原释,武安军左押衙易静撰。(见郡斋读书后志。)
 
  〔侗按:读书后志、无神机武略四字云,题云黄石公以授张良者,旧本江南讹作南江,今校改,□见管十卷余。〕
 
  〔侗按:此条疑有脱误,无本可证。〕
 
  李筌青囊括一卷
 
  太白阴经二卷 李筌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唐志、通志略、宋志并十卷,今本八卷。〕
 
  清边前要五十卷
 
  〔侗按:通志略、前要作备要,五十二卷,不著撰人,宋志、十卷,曾致尧撰。〕
 
  韬珠秘诀十卷 卢元撰。
 
  〔侗按:宋志、一卷。〕
 
  韬钤秘录一部五卷 庄廷范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此书多出一部二字,无本可证,疑衍字也,宋志、不著撰人。〕
 
  卫国公手记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通志略无国字。〕
 
  鉴川渔子冷风诗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军诫三卷 裴守一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重出一部,不著撰人。〕
 
  决胜孤虚集一卷 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周易占兵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行军月令一卷
 
  〔侗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刘元之撰,又四卷,亦不著。〕
 
  五行阵图十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一卷,不著撰人,又一卷,符彦卿撰。〕
 
  战胜歌一百首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诸葛亮兵机法五卷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作行兵法,通志略一卷。〕
 
  武侯十六策一卷 诸葛亮撰。
 
  军轨兵钤秘诀三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神兵苑三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兵论十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唐志、一卷,张道古撰,宋志与此卷同,不著撰人。〕
 
  六十甲子行军法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通志略无行字。〕
 
  兵机将略论十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作将略兵机论,通志略、一卷,并不著撰人。〕
 
  彭门玉帐一卷 李靖撰。
 
  〔侗按:玉海兵制类引崇文目同,通志略、不著撰人。〕
 
  出军秘略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作秘诀,不著撰人。〕
 
  会稽兵家术日月占一卷 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兵书万胜诀二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旧本阙载卷数,今据通志略校补二卷二字。〕
 
  至德元宝玉函经十卷 董承祖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契神经一卷 刘可久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兵书论语三卷 符彦卿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统戎式鉴三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本作式镜,此避嫌讳,说见前,下握鉴方同,通志略、一卷,宋志、二卷,并不著撰人。〕
 
  握鉴方三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作握镜方,不著撰人。〕
 
  定远安边策三卷 郭元振撰。
 
  〔侗按:读书后志、通考并无定远二字,通志略作定边安远策。〕
 
  白起神妙行兵法三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行兵作行军,云李靖叙,宋志亦作行军。〕
 
  六甲五行用军法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五行作五神,用军作用兵,宋志亦作五神,并不著撰人。〕
 
  要诀兵法立成歌一卷 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六甲破城攻敌法一卷 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马前秘诀兵书一卷 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灵开诀二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作灵关诀,不著撰人,宋志、李洿撰,注云一名灵关集益智。〕
 
  预知歌一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三卷。〕
 
  太乙行军六甲禳厌诗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侗按:旧本禳讹作穰,今校改,下书同。〕
 
  太乙厌禳法一卷 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原叙,周礼夏官司马掌军戎,以九伐之法正邦国,书之洪范,八曰师,易之系辞,取诸睽,此兵之所由始也,汤武之时,胜以仁义,春秋战国,出奇狃变,其术无穷,自田齐始著司马之法,汉兴,张韩之徒,叙次其书,武帝之世,杨仆又捃摭之,谓之纪奏,孝成命任宏,乃以权谋、形势、阴阳、技巧析为四种,繇是兵家之文既修列矣,然而司马之法,本之礼让,后世莫行焉,惟孙武之书,法术大详,考今之列,非特四种,又杂以卜筮刑政之说,存诸篇云。(见欧阳文忠公集。)
 
  〔侗按:以上原卷二十九。〕
 
  类书类上

  共四十六部,计四千六百五十卷。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类书,数与此同,云始于太平御览,旧本四千讹作一千,今校改,核计实四十四部,四千三百一十卷。〕
 
  太平御览一千卷 李昉等撰。
 
  广记五百卷 李昉等撰,原释,博采群书,以类分门。(见通志校雠略。)
 
  〔侗按:广记上应增太平二字,校雠略云,古之编书,但标类而已,未尝注解其著注者人之姓名耳,盖经入经类,何必更言经,史入史类,何必更言史,但隋其凡目,则其书自显,惟隋志于疑晦者则释之,无疑晦者则以类举,今崇文总目出新意,每书之下,必著说焉,据标类自见,何用更为之说,且为之说也,已自繁矣,何用一一说焉,至于无说者,或后书与前书不殊者,则强为之说,使人意怠,且太平广记者,乃太平御览别出广记一书,专纪异事,奈何崇文之目所说不及此意,但以谓博采群书,以类分门,不知御览之与广记又何异,崇文所释,大概如此,举此一条,□□可见其他。
 
  侗谓此论谬甚,朱锡鬯尝辨之,说详附录。〕
 
  册府元龟一千卷 王钦若等撰。
 
  天和殿御览四十卷 晏殊等撰。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旧本脱殿字,今校增,遂初堂书目作天平殿,误也。〕
 
  彤管懿范七十卷 王钦若等撰。
 
  〔侗按:玉海礼仪类引崇文目同,通志略无范字,宋志又有目十卷。〕
 
  修文殿御览三百六十卷 祖珽等撰。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旧本脱修文二字,今校增,隋志作圣寿殿御览,陈诗庭云,诸家书目或题祖孝征撰即珽字也。〕
 
  玉府新书三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通志略云,梁齐逸人撰,不著名氏。〕
 
  麟角抄十二卷 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旧本脱麟角二字,作□抄十二卷,今校增。〕
 
  麟角一百二十卷
 
  〔侗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欧阳询撰。〕
 
  书抄一百七十三卷 虞世南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是书成于隋世,故隋志已著录,作一百七十四卷,书录解题、宋志及今本并一百六十卷,读书后志、一百二十卷,诸家书目多有北堂二字,惟隋志、旧唐志与此同。〕
 
  通典二百卷 杜佑撰。
 
  会要三十卷 王溥撰。
 
  〔侗按:诸家书目并作五代会要。〕
 
  会要四十卷 苏冕撰。
 
  集类一百卷 刘绮庄撰。
 
  唐会要一百卷 王溥撰。
 
  集类略三十卷 高邱词撰。
 
  事鉴五十卷 郭道规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类林十卷 于立政撰。
 
  〔侗按:宋志作于政立。〕
 
  唐书类苑二卷 邵思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十九书语类十卷 是光乂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唐志十九下有部字,注云,光乂后赐姓齐,宋志、语类作类语,晁光乂撰误。〕
 
  新修唐朝事类十卷 郭廷诲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无新修二字,通志略,唐朝作唐书。〕
 
  群书致类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九经类义二十卷 刘济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作九经类议,注云一作义。〕
 
  艺文类聚一百卷 欧阳询撰。
 
  初学记三十卷 徐坚等撰。
 
  六帖三十卷 白居易撰。
 
  〔侗按:醉吟先生墓志云,又著事类集要三十部,诗人目为白氏六帖,唐志又作白氏经史事类,注云一名六帖。〕
 
  王氏千门四十卷 王洛宾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侗按:宋志、王氏不著名。〕
 
  编珠五卷 杜公瞻撰。
 
  〔侗按:宋志、四卷。〕
 
  鹿门家钞九十卷 皮日休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