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目录
- 宝刻丛编
宝刻丛编
唐赠太尉裴行俭碑
唐右丞相张説撰裴灌书行俭字守约河东闻喜人官至礼部尚书金牙道大总管諡曰宪开元中追赠至太尉碑以开元十八年立在闻喜【集古録目】
唐赠太师裴光庭碑
唐中书令集贤院学士张九龄奉勅撰宗御书侍中裴耀卿题御书字兵部尚书仝中书门下三品李林甫题额谏议大夫禇庭诲摹勒光庭字连城河东闻喜人官至侍中正平郡公赠太师諡忠献以开元廿四年十一月立在闻喜【集古录目】
唐代州都督薛仁贵碑
唐著作郎文馆学士苗神客撰仁贵孙左领军卫兵曹参军伯嶷书薛礼字仁贵河东汾阴人官至明威将军代州都督碑以天寳二年立在安邑【集古录目】碑云公讳礼字仁贵河东汾阳人唐书列传云仁贵绛州龙门人又不云名礼余家集録薛氏碑尤多据仁贵子楚王碑亦云父仁贵尔仁贵为唐名将当时甚显著往往见于他书未尝有云薛礼者仁贵本田家子奋身行阵其仅知姓名尔其曰名礼字仁贵者疑后世文士或其子孙为增之也仁贵卒于永淳中碑以天寳中建【集古录目】
唐盐池灵庆公神祠碑
唐崔放撰崔纵正书贞元十三年八月【金石录】
唐安邑县新亭记
唐刘师老撰李铣正书元和元年闰六月【金石录】
唐立卫伯玉遗爱颂
伯玉裔孙唐陜虢观察使次公撰河中节度使张靖书伯玉河东安邑人晋惠帝初以太保録尚书事为楚王玮所杀碑以元和六年立在安邑【集古录目】
唐盐宗神祠记
唐太子右庶子支度安邑解县两池盐使钱义方撰试左武卫兵曹参军盛涛八分书盐池神祠故名盐宗其后又有灵庆祠而主吏不复亲祠盐宗祠宇隳废义方重营葺之立此记以大中十年立【集古录目】
虢州
【春秋时为虢之南境虢亡属晋战国时属秦魏二国秦平天下为三川郡汉为农郡东汉及晋皆因之元魏置西农郡后周废之隋炀帝置农郡恭帝改为凤林郡唐初置鼎州因鼎湖为名授为虢州今县三 虢畧 卢氏 朱阳】
唐张令浮图铭
唐张士贵撰正书无姓名永徽五年十一月立【金石録】
唐大兴国寺舎利墖碑
唐相州刺史越王贞撰赵郡李君惠集王羲之书兴国寺杨震学舎也隋文帝仁夀中以舎利分置天下诸寺此其一也碑以仪凤四年三月立【集古録目】
唐防泉汤记
唐农太守赵冬曦撰天寳二年三月甲寅建【复斋碑录】
唐铸轩辕鼎原铭
唐虢州刺史王顔控华州刺史袁滋籕书铸鼎原者轩辕黄帝铸鼎之所碑以贞元十一年正月立【集古录目】
商州
【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秦为内史地汉属农郡东汉属京兆尹晋初为京兆南部后置上雒郡元魏因之西魏兼置洛州后周改为商州隋初废郡大业初州废复为上洛郡唐复为商州天寳元年曰上洛郡今县五上洛 商洛 洛南 丰阳 上津】
汉四皓神位刻石
四皓神位神胙几刻石四在惠帝陵傍騐其字画盖东汉时书也【金石录】
圈公神坐甪里先生神坐圈公神胙机绮里季神祚机此四人者神坐及胙几当各有之今绮季甪里尚阙其一而黄公者未见传者云数十年前商于农人耕地得此【释】
四皓之目始见于法言及汉书王贡传序相承读之曰园公曰绮里季曰夏黄公曰甪里先生前贤未始有异故王黄州元之在汝州有诗云未必项如樗里子也应头似夏黄公而毕文简公常讥评之以谓不当云夏黄公盖杜子美诗云黄绮终辞汉谓之黄绮则四皓之目宜曰园公曰绮里季夏曰黄公曰甪里先生也仆初亦以为然盖逸少有尚想黄绮帖陶渊明诗亦曰黄绮之南山又曰且当从黄绮皆所以为证然近岁商于耕夫得汉世石刻数种有云圈公神坐绮里季神坐甪里先生神坐又各有神胙机皆汉人书其号不应误则与文简公之説异矣当以石刻为正宜从旧目则前人所谓黄绮者特各取一字以目二人不必皆其首字也园公石刻园公乃为圈公盖二字音文为近或拇读传冩之讹亦当以圈为是按顔师古匡缪正俗有圈称陈留风俗传自序云圈公之后圈公为秦博士避地南里汉祖聘之不就惠太子即位以圈公为司徒以是书证之圈姓愈晓然矣今尚有圈姓者姓氏书多以圈为园公之后此又可证矣
三辅旧事云汉惠帝为四皓作碑于其所隠处此神坐及胙几岂亦当时所立邪【并东观余论】
唐立汉烈仙四皓碑铭
撰人姓名缺呉嗣【缺】分书开元十【缺 复斋碑録】
唐四皓旧隠图畵文
唐渠韦年撰窦正书贞元十六年十月【金石録】
唐四皓新庙记
唐萧曾重建以李华四皓赞代铭韦行俭正书元和八年辛丑岁李栖筠刻【复斋碑録】
唐新修桥驿记
唐韦行俭撰栁汶正书元和八年立【复斋碑録】
唐商于驿路记
唐翰林学士承防韦琛撰太子賔客栁公权书秘书者校书郎李商隠篆额商州刺史吕公【碑不著名】移建州之新驿碑以大中元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唐修武关驿记
无书撰人名【诸道石刻録】
宁州
【秦属北地郡汉属北地上郡东汉属北地安定郡晋国之后没于戎狄元魏献文置华州孝文改曰班州后为豳州西魏改为宁州后周分置赵兴郡隋改宁州曰豳州寻废州而改赵兴郡为北地郡唐复为宁州天寳元年曰彭原郡今县四 定安 定平 襄乐真宁】
隋定安县官寺碑
开皇八年五月【金石録】
坊州
【自隋以前地里与鄜州同后周天和中元皇帝为敷州刺史于此地为马坊武德二年分鄜州置坊州因故马坊为名天寳元年曰中部郡今县二 中部 宜君】
唐韦维善政篇
唐著作郎杨齐哲撰前洛川县丞直翰林院【缺】庭诲书维字文纪京兆杜陵人为坊州刺史此
实纪德碑也以先天元年立【集古录目】
维先天中为坊州刺史齐哲所撰其实德政碑也特异其名尔【集古录】
唐修秦文公庙记
唐前夏州等节度掌书记李伉撰并书篆额坊州之南有秦故鄜畤祠秦文公梦龙自天下属于地立畤以祠之世久相传谓之衙龙神刺史崔骈改其庙像以为文公祠开成五年立此碑【集古録目】
寳刻丛编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寳刻丛编卷十一
宋 陈思 撰
陜西秦凤路
凤翔府
唐凤翔节度孙志直碑
唐礼部尚书裴士淹撰太子少保致仕韩择木分书孙公名志直字无挠河西姑臧人后于京兆尝为凤翔尹陇右四镇节度封晋昌王罢以本官奉朝请待制
集贤院议军国【阙】 先自营其墓而立此碑无所刻年月【集古录目】
唐孙志直碑大歴中立【诸道石刻录】
唐夔州都督府长史顔勤礼碑
勤礼曾孙鲁郡公真卿撰并书【阙】 临沂
入显庆中终于夔州都【阙】 立石年月皆亡【集古录目】
元祐间有守长安者后圃建亭榭多辇取境内古石刻以为基趾此碑几毁而存然已磨去其铭文可惜也【金石录】
唐薛王友顔惟贞家庙碑
唐吏部尚书顔真卿撰并书集贤院学士李阳氷篆额真卿自叙家世铭于其父薛王友惟贞之庙碑以建中元年七月立【集古录目】
唐頴国公史继先墓志
唐明州别驾徐浩撰并行书殷仲容书额建中元年八月十二日【集古录目】
唐韦公妻渔阳郡夫人卢氏墓志
侄卢荷撰侄卢幼章正书咸通三年【京兆金石录】
唐枢宻院脩紫兰亭记
唐路岩撰杨迪行书咸通三年【京兆金石录】
唐宣徽北院新启功徳堂记【并碑隂题名】
僧灵澈撰张宗厚正书咸通九年【京兆金石录】
唐沈公夫人冯氏墓志
唐前天下军节度副使罗洙撰前左威卫兵曹参军李昌辞书夫人姓冯氏名靖冀州长乐人适吏部侍郎沈传师又以其子询故封至齐国太夫人碑以咸通九年立【集古录目】
唐明佛法根本碑
僧智慧轮撰僧绍明正书并篆额咸通十年立【诸道石刻】
唐兵部尚书王承业墓志
唐郑言撰栁仲年正书咸通十年二月【金石录】
唐师子院钟铭
唐韦蟾撰张宗厚书咸通十一年【金石录】
唐千佛寺无相法师謢珠塔记
僧灵澈撰毛知防书咸通十二年【京兆金石录】
唐定水寺幡竿记
咸通十四年【京兆金石录】
唐安国寺钟铭
韦蟾撰张宗厚正书咸通十四年【诸道石刻录】
唐赠尚书右仆射曹汾墓志
李郁撰咸通十五年【京兆金石刻】
唐佛顶尊胜陁罗尼咒
鲁让建正书干符六年【京兆金石录】
唐供奉官掖庭令李允存墓志
从侄应坤撰阎从勲正书光化四年【京兆金石录】
唐寄边衣等诗
唐裴説撰僧彦脩草书光化四年【京兆金石录】
唐净住寺释迦文贤刼千佛像记
唐崔行功篆书无年月【京兆金石录】
唐渭北节度咸希譲碑
唐元载撰张璪分书【访碑录】
唐定水院钟铭
唐毋煚撰【诸道石刻录】
唐华州刺史裴干立碑
唐马曙撰并书【访碑录】
唐崇元观圣祖院记
唐贾餗撰徐挺古分书【访碑录】
唐渭南令成克隽碑
唐马干撰【访碑录】
梦瑛説文字源
僧梦瑛篆书目录偏傍字源兼自叙郭忠恕答书【复斋碑録】
梦瑛十八体书
僧梦瑛书真字袁允中书【复斋碑録】
阴符经
皇朝郭忠恕小篆古文八分三体书干徳中刻【集古录目】篆法自唐李阳氷后未有臻于斯者近时颇有学者尚未得其髣髴也实录言忠恕死时甚怪斯亦异人乎其楷书尤精【集古录】
日本国诰
其本在州太守李括家元祐三年游师雄刻于长安漕台【诸道石刻录】
碑云康保五年日本在东海自汉以来见于史然与中国不常通宋莒公纪年通谱载其国年号九而独无康保其后毕仲荀见此诰録于通谱之末然不知康保是中国何年也【金石录】
寳刻丛编卷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寳刻丛编卷十二
宋 陈思 撰
淮南东路
海州
朐山有秦始皇碑云汉东海相任恭脩祠刻于碑隂似是此也任君当又在满君之后南阳之役更十八年后人犹颂其美则规模决非苟然者予官京口日将士往来朐山者云海庙一椽不存自今非四十年前旧物不复见此刻矣欧赵公时天下一家汉碑虽在遐陬穷谷无胫而可至集古录中已屡言难得为可寳况今乎【释】
唐大云寺碑
唐海州刺史李邕撰并书寺旧谓之确师禅房僧慧藏增葺之碑以开元十二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初武后时有僧上大云经陈述符命遂令天下立大云寺至开元二十六年诏改为开元寺此碑十一年建故犹称大云也【金石录】
唐孔子老子顔子赞
唐睿宗撰李邕行书开元十一年十二月立【金石录】
寳刻丛编卷十二
<史部,目录类,金石之属,宝刻丛编>
钦定四库全书
宝刻丛编卷十三
宋 陈思 撰
两浙东路
越州
【大都督绍兴府春秋为越国之都秦属会稽郡汉因之东汉置会稽郡乃自呉县徙治山隂晋宋齐梁陈皆因之宋兼置东杨州寻废梁复置东杨州隋平陈郡废改州曰呉州大业初置越州寻废置会稽郡陞为鎭东军皇朝因之统县八 会稽 山隂 崠县 诸曁 余姚 上虞萧山 新昌】
秦会稽山刻石
史记秦始皇本纪云上会稽祭大雨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越絶书云始皇以三十七年东游会稽以正月甲戌到越留舍都亭取钱塘浙江岑石石长四尺南北面广六尺西南广尺六寸刻文立于越东山上其道九曲去越二十一里水经云秦始皇登稽山刻石记功尚在山侧孙畅之述征记云丞相李斯所篆也梁书竟陵王子良为会稽太守范云为主簿云以山上有始皇刻石三句一韵多作两句读之并不得韵又其字皆大篆人多不详云夜取史记读之明日登山读之如流张守节云会稽山刻李斯书其字四寸画如小指圆镌今文字整顿是小篆字予尝上会稽东山自秦望之山巅并黄茅无树木其山侧有三石笋中有水一别无他石石笋并无字复自小迳别至一山俗名鹅鼻山山顶有石如屋大中间揷一碑于其中文皆为风雨所剥隐约就碑可见缺画如禹庙没字碑之类不知此果岑石欤非始皇之力不能揷于石中此山絶险罕有至者得一采药者引之至耳非为碑也或云大篆或云小篆皆不可考【姚寛丛语】
禹庙窆石铭
汉窆石铭永建元年五月【金石録】
禹庙窆石遗字直宝文阁王顺伯【复斋金石録】
定为汉刻旧经云禹葬于会稽取此石为窆【会稽志】
汉曹娥孝女碑
汉度尚所立邯郸淳文【诸道石刻録】
在会稽县东南二十七里按后汉书云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为立碑会稽典録云尚弟子邯郸淳字子礼时甫弱冠而有异才尚先使魏朗作曹娥碑文成未出会朗见尚尚与之饮宴而子礼方下督酒尚问朗碑文成朗辞不才因试使子礼为之操笔而成无所定朗嗟叹不暇遂毁其草其后蔡邕又题八字曰黄绢幼妇外孙韲臼其碑岁久字多讹缺至景德中重立【会稽志】
汉石经遗字
在州治蓬莱阁【诸道石刻録】
晋黄庭经
凡三本无书人名氏前二本大约相类题云永和十二年山隂县写石在越州后一本其后不完不知石所在【集古目録】
齐桐栢山金庭馆碑
南齐征虏将军南清太守司徒左长史扬州行事沈约造扬州刺史骠骑记室倪珪之书据记称永泰中定居桐栢岭因地名建馆曰金庭宫命置道士十人而已为之首盖道士自叙之言非约所撰其谓造之者疑如后世所立碑之类尔碑以永元三年立【集古録目】在剡县东南七十二里本观内齐永元三年正月七日立【访碑録】
隋禹庙碑
隋史陵正书大业二年五月立其文字磨灭十五六而其末隐隐可辨云会稽郡【阙】 史陵书笔法精妙不减欧虞接张怀瓘书断云褚遂良尝师史陵盖当时名笔也今此碑磨灭而仅存世之藏书者皆未尝有非余収録之富则遂不复见于世矣【金石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