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刻丛编

  班氏先宗碑
  五碑诸道石刻録
  濬州
  【政和五年改通利军为濬州县二 卫县 黎阳】
  汉张公神碑
  在通利军黎阳县界其口镇【访碑録】
  书不著书撰人名氏字多讹缺虽事迹粗可见而不复成文其间有铭词凡二首汉朝歌长郑彬以和平元年为张公立碑于庙又为监黎阳营谒者李君作歌九章同刻其后有李君等题名亦讹缺不可辨矣在黎阳【集古録目】
  张公神碑额在黎阳威宗和平元年立碑云朝歌长郑彬为张公建阙作碑铭勒神懿监黎阳营谒者李君好郑之文既彻俸佐工又作歌九章刻之石皴剥不明仅能辨其梗概其辞依仿离骚颇亦遒雅可观然不知张公是何神也【释】
  洺州
  【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属邯郸郡汉置广平国后汉国废为钜鹿郡之西郡魏置广平郡晋及后魏皆因之后周置洺州隋大业初置武安郡唐为洺州天寳元年曰广平郡今县五 永年 肥乡 平防 鸡泽 曲周】
  汉淳于长夏承碑
  碑云君讳承字仲兖东莱府君之孙太尉掾之中子中郎将弟也又云年五十有六建宁三年六月癸巳淹疾卒官碑在洺州元祐间因治河堤得于土壤中建宁灵帝时年号也距今千嵗矣而刻画完好如新余家所藏汉碑二百余卷独此碑最完【金石録】
  汉北海淳于长夏君碑篆额元祐中洺州治河堤始得之夏君名承仕郡为主簿督邮至冀州从事四府举辟除淳于长灵帝建寕三年卒此碑字体颇奇怪唐人盖所祖述汉字有八分有其学中絶不可分别梁庾元威作书论载有十余种曰芝英花草钟鼎龙虎鳯鱼麒麟仙人科斗云虫鸾此碑盖其间之一体【释】
  魏大长秋防述碑并阴
  碑云君讳述字庶祖广平任人也晋太始十年九月乙丑卒咸宁三年九月甲子造【复斋碑録】
  唐昭福寺碑
  在永年县西南十里洺水南唐贞观四年立岑文本祠【寰宇记】
  唐高匡墓志
  不著书撰人名氏匡字才仁沧州渤海人碑以干封二年立夲朝嘉祐中永年令石起得之于洺州干明僧舍【集古録目】
  深州
  【春秋时属晋战国属魏秦属钜鹿郡汉属信都国后汉属安平国魏晋为博陵国后魏北齐后周为博陵郡隋开皇初郡废十六年置深州大业初废属博陵郡唐武徳四年置深州贞观十七年州废先天二年复置天寳元年曰饶阳郡今县五 静安 束鹿 安平饶阳武强】
  隋敬族碑
  【诸道石刻録】
  唐武强令梁胙徳政碑
  撰人名缺刘元明正书垂拱元年四月立【金石録】
  武强令王公徳政碑
  在本县【访碑録】
  磁州
  【春秋时属晋战国属赵秦属邯郸郡汉属魏郡赵国后汉因之晋属广平郡隋属武安魏二郡汉置磁州天祐三年以磁慈声相近更名惠州后唐复故名后曰滏阳郡今县三滏阳 邯郸 武安】
  东魏太尉高翻碑
  翻齐献武王欢之叔父也碑后题建立嵗月文字残缺惟齐魏无字可辨又云嵗次己未按东魏孝静以元象二年十二月改元兴和是年嵗次己未此碑盖元象二年建也【金石録】
  在州城南门外五星村民家元象二年立碑题北齐临清王假黄高翻碑【访碑録】
  唐日爱寺碑
  唐何荣光书开元二十六年立【访碑録】
  唐罔极寺大行禅师元徳幢铭
  在邯郸县韩覃撰并书【访碑録】
  韩覃撰并行书开元二十六年二月【金石録】
  唐大行禅师义方训
  唐何荣光行书开元二十六年二月【金石録】
  唐登丛台怀古赋
  唐严浚撰蔡有邻分书开元二十七年秋立【金石録】
  唐瑶台寺律和尚塔铭
  在滏阳县【访碑録】
  唐洺州司马厐承宗碑
  在邯郸县【访碑録】
  唐崔府君庙颂
  在州城敷灵朝内【访碑铭】
  唐崔府君墓志
  在同前处【访碑録】
  祁州
  【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魏二汉属中山国晋属博陵国元魏北齐后周隋属博陵郡唐属定州景福二年置祁州于无极县皇朝景徳元年徙治蒲阴今县三蒲阴鼓城 深泽】
  魏立汉刘盆子碑
  在深泽县正始二年立【访碑録】
  魏元成碑
  在深泽县坟侧正始五年立【访碑録】
  唐大忍寺门楼碑
  沙门释某撰裴杭八分书开元十八年立【金石録】
  唐大思寺门楼碑
  唐杨邈撰裴抗书开元二十一年立【金石録】
  赵州
  【春秋时属晋战国属赵秦属邯郸郡汉属恒山钜鹿郡后汉因之兼置汉州晋为赵国后魏为赵郡明帝兼置殷州北齐改为赵州隋改为栾州后复为赵郡唐为赵州天宝元年曰赵郡皇朝崇寜四年陞庆源军节度今县五 平棘 宁晋 临城 隆平 高邑】
  周穆王吉日癸巳
  刻石曰吉日癸巳在今赞皇坛山上坛山在县南十三里穆天子传云穆天子登赞皇山以望临城置坛此山遂以为名癸巳志其日也图经所载如此而又别有四望山者云是穆王所登山据穆天子传云登山不言刻石然字画亦奇怪土人谓坛山为马蹬山以其字形类也庆厯中宋尚书祁在镇阳遣人于坛山摹此字而赵州守将武臣也命工凿山取其字龛于州廨之壁闻者为之叹惜也【集古録】
  世传周穆王书按穆王时所用皆古文科斗书此字笔画反类小篆又穆天子传史记诸书皆不载以此疑其非是姑録之以待识者【金石録】
  穆王登赞皇山以望临城置坛此山谓之坛山图经云吉日癸巳志其日也皇祐五年武臣李忠祐为守命工凿取其字以别石加灰补之俾方正上题书目癸巳之记龛之州廨【复斋碑録】
  唐以前无所传闻而世定以为穆王书自宋景文祁发之且以穆天子传为证耳然字画奇古信非秦汉以后遗迹余始至汝南同年生林虙为河北提举学事亟往求之虙见寄才两月复以书报曰此字近诏取藏禁中不可复得矣此书初在赞皇山中后武人为守凿山取之好事者常为叹息今乃得辇置近严则前日未为不幸然余求之稍缓几遂失之故今尤为可珍也【叶石林】
  诸家所记皆言在赵州州廨石林防乃以政和五年归内府矣其说为信因録之以广异闻
  汉光武碑
  汉章帝北廵至高邑光武亦即位于此有石坛坛有珪头碑即帝建在高邑【寰宇记】
  耿球碑
  在平棘县宋子故城袁绍立师宜官书【寰宇记】
  晋太尉杨骏墓志
  在宁晋县北十里骏武帝后之父也【寰宇记】
  伪赵横山神李君碑
  碑阴所记凡二百五十三人晋咸宁中建【金石録】
  后魏张善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善字碑缺赵郡平棘人隠居学佛老之説召拜辅国将军辞而不受碑以大延四年立【集古録目】
  东魏赵贵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贵南钜鹿瘿陶人仕东魏至本郡太守赠殷刺史碑以天平二年立【集古録目】
  隋造龙华浮图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赵郡平棘人范氏等共造浮图以开皇七年立此碑在平棘【集古録目】
  隋栾州使君江夏徐公碑
  郝士威撰侯彦直分书大业二年丙寅七月十五日立在汶州石桥前【复斋碑録】
  唐瘿陶令李怀仁清徳颂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永徽元年立【金石録】
  唐立汉光武皇帝庙碑
  唐李云撰虞规行书开元十九年十月立【金石録】
  唐立汉光武即位坛碑
  王预撰行书开元二十二年四月【金石録】
  唐令长新诫
  明皇御制开元二十四年二月【诸道石刻録】
  唐石桥记
  唐张嘉贞撰桞识书【访碑録】
  唐李氏三祖堂记
  唐李云卿撰在高邑之北道傍【诸道石刻録】
  赵郡开元寺经楼铭
  僧楚琼行书篆额【诸道石刻録】
  刺史王公徳政碑
  【诸道石刻録】
  唐立汉世祖祠记
  唐张邈撰梁游楚分书天寳二年四月【金石録】
  唐聪明山神祠记
  唐张造撰正书无姓名大厯七年立【金石録】
  唐聪明山铭
  唐洪经纶撰张沔分书建中元年六月立【金石録】
  唐祷聪明山记
  唐洺州刺史卢琐撰不著书人名氏昭义军节度使卢从史祷于聪明山祷作此记从史并其官属皆题名于后以元和七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唐独孤守忠碑
  唐韦承庆撰栁济物书【诸道石刻録】
  唐沧州三河镇将昭武校尉张徳志
  在永年【元丰碑目】
  张邕碑
  【诸道石刻録】
  安肃军
  【自五代以上地里与易州同皇朝太平兴国六年置静戎军景徳元年改为安肃军今县一 安肃】
  汉左伯桃碑
  在安肃县西十五里墓前【访碑録】
  广信军
  【自五代以上地里与易州同皇朝太平兴国六年置威虏军景徳元年改为广信军今县一 遂城】
  唐梦真容勑
  唐赵履信记苏灵芝行书并篆额开元二十九年六月一日立本朝天圣六年重摹【复斋碑録】
  金刚经
  山及多译【诸道石刻録】
  顺安军
  【自唐以上地里与瀛州同如意元年析河间县置武兴神龙元年更名唐兴星云二年属莫州五代时属瀛州后废皇朝太平兴国七年以废唐兴县地置唐兴寨淳化三年陞为顺安军今县一 髙阳】
  唐高阳实谛寺碑
  撰人姓名缺苏灵芝行书开元二十六年六月【金石録】河北路化外州
  幽州
  【大都督武王封召公奭于燕都此及秦灭燕以为上谷郡汉高帝分立燕国昭帝元鳯元年为广阳郡武帝太始元年更为国东汉建武中并入上谷郡永平八年复立为郡兼立幽州魏晋为燕国前燕慕容隽初都其地元魏立幽州及燕郡北齐置东北道行台后周平齐置总管府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府废立涿郡唐武徳元年为幽州天寳元年曰范阳郡陞为卢龙军领县九 荆县 幽都广平 潞县 武清 永清 安次 良乡昌平】
  唐逰击将军薛侯彦碑
  唐赵含撰并行书开元十八年正月立【金石録】
  唐云麾将军李秀碑
  唐李邕撰并行书天寳元载正月立唐明皇以天寳三年改年为载今此碑元年立而称载何哉【金石録】
  唐复舜庙颂
  唐韦稔撰顔頵正书并篆额贞元十二年闰八月【金石録】
  易州
  【厯代地里与幽州同秦属上谷郡汉属涿郡魏属范阳郡晋属范阳国元魏复属范阳郡隋开皇初立易州及黎郡寻废大业初州废立上谷郡唐为易州天宝元年曰上谷郡领县四 易县 涞水 满城 五回】
  唐铁像碑
  唐王端撰苏灵芝行书开元二十七年立【金石録】
  唐易州刺史田琬徳政碑
  唐中书侍郎集贤院学士徐安贞撰苏灵芝书琬字正勤自易州刺史迁为安西都防此易州人所立徳政碑也以开元二十八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唐侯台记
  唐前在监门率府兵曹叅军梁徳裕撰蘓灵芝书候台者古燕国望云气之所也后人因其故址立台以备逰宴易州刺史郭明肃于其四壁书为郭隗剧辛孝子烈妇等像碑以开元九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寳刻丛编卷六
<史部,目录类,金石之属,宝刻丛编>
  钦定四库全书
  宝刻丛编卷七
  宋 陈思 撰
  陜西永兴军路一
  京兆府上
  【京兆府本周室所居谓之宗周平王东迁地入于秦至孝公徙都焉始皇置内史汉二年为渭南郡髙帝都此九年复为内史武帝大初元年更为京兆尹王莽既败更始赤眉相继据之后汉都洛阳仍以此为京兆尹魏改尹为太守晋改京兆郡兼置雍州愍帝亦都之帝为刘曜苻坚姚兴所据后魏亦为京兆郡兼置雍州后周复为京兆尹隋初置雍州后改为京兆郡唐初为雍州开元元年改为京兆府后周隋唐皆为帝都昭宗迁洛废为祐国军梁初改为京兆府大安佑国军曰永平后唐复为西缺 为晋昌军汉改曰永兴军今缺】
  【蔡邕石经遗字    钟繇力命表钟繇墓田丙舍    王右军兰亭记】
  【黄庭经遗字     海字乐毅论东方先生画像赞   献之十三行洛神赋
  晋贤书曹娥碑    集王书笔阵图欧阳询书心经    玉枕尊胜咒】
  【禇遂良小字隂符   禇遂良草隂符经禇遂良度人经变   虞世南破邪论序】
  【顔鲁公寒食帖    顔鲁公论座位帖顔鲁公祭伯文    顔鲁公祭侄文】
  【鲁公马伏波帖   顔鲁公鹿脯帖公权清净经    栁公权消灾经】
  【栁公权泥甚帖白乐天诗简】
  秘阁续帖十兰亭续帖六卷
  在州学
  长安县
  魏二像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题曰魏平西将军太原太守王府君释迦弥勒二像碑府君名备字道賔太原人尝有遗诫使刻石立像于其墓前其子洛州长史聿始造二像立此碑【集古录目】
  后魏普贤寺丈八石像碑【并阴】
  无书撰人名氏孝昌三年立【京兆金石録】
  隋宁逺将军裴文基墓志
  开皇十年【京兆金石录】
  隋信行禅师传法碑
  僧法綝撰开皇十四年正月【京兆金石录】
  唐化度寺净名法师舍利塔碑
  唐裴证撰武徳三年【京兆金石录】
  唐建大和宫碑
  武徳八年【京兆金石录】
  唐逸民正议大夫裴证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贞观八年正月【金石录】
  唐曹敬业妻琅琊郡君吕氏志
  显庆元年【京兆金石录】
  唐宏福寺辨法师碑
  唐秘书丞李俨撰洋州司户薛纯陁书法师名机字辨姓张氏南阳人为宏福寺沙门碑以长庆三年八月立【集古录目】
  纯陁唐太宗时人其书有笔法其遒劲精悍不减吾家兰亭意其当时必为知名士而今世人无知者余家集录可谓博矣所得纯陁书只此而已【集古录】欧阳公集古录云纯陁太宗时人其书有笔法意其当时必为知名士而今世人罕知者然亦不传于世余按法书要录云薛纯陁学欧草微伤肥钝亦通之亚也然则纯陁当时真知名矣余又得纯陁八分书比干诏盖欧公所未见也薛纯陁同时有薛纯唐太宗命书砥柱铭笔法与纯陁絶相类疑即一人盖唐初时人名姓多如此耳【金石录】
  唐洺州武安郡司马刘仁防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