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古堂书目

 扪虱新话 (宋)陈善
 林下偶谈 吴氏
 后山谈丛 (宋)陈师道
 演繁露 (宋)程大昌
 补笔谈 (宋)沈括
 野容丛谈 (宋)王楙
 枫窗小牍 (宋)袁褧
 野老纪闻 (宋)王楙
 研北杂志 (元陆友仁
 石林四笔 (宋)叶梦得
 嘉佑杂志 (宋)江休复
 王氏谈录 (宋)王洙
 [载籍]
 山海经赞 (晋)郭璞
 周髀算经 (汉)赵婴
 文则 (宋)陈骥
 诗式 (唐)僧皎然
 墨薮 (唐)韦绩
 佩? (宋)郭忠恕
 籁记 (唐)陈侍中
 尤射(魏)缪袭
 握奇经
 相贝经 (汉)朱仲
 禽经 (晋)张华注
 酒谱 (宋)窦苹
 茶经 (唐)陆羽
 香谱 (宋)洪刍
 笋谱 (吴)僧赞宁
 桐谱 (宋)陈翥
 续竹谱 (元)刘美之
 云林石谱 (宋)杜绾
 宣和画谱
 古今画鉴 (宋)汤垕
 公私画史 (唐)裴孝源
 名画录 (宋)黄休复
 虞衡录 (宋)范成大
 学古编 (元)吾衍
 洞天清录 (宋)赵希鹄
 世范 (宋)袁采
 异苑 (宋)刘敬叔
 集异志 (唐)陆勋
 括异志 (宋)鲁应龙
 旌异志 (宋)侯君素
 物异考 (宋)方凤(「宋」字原误作「吴」,今径改。)
 还冤录 (北齐)颜之推
 前定录 (唐)锺辂
 集异志 (唐)薛用弱
 博异志 (唐)郑还古
 甘泽谣 (唐)袁郊
 冥通记 (梁)陶弘景
 梦游录 (唐)任蕃
 本事诗 (唐)孟启
 挥尘录 (宋)杨万里
 因话录 (宋)赵璘
 清异录 (唐)陶谷
 续博物志 (晋)李石
 明道杂志 (宋)张耒
 云仙杂记 (唐)冯贽
 碧鸡漫志 (宋)王灼
 玉照新志 (宋)王明清
 东观奏记 (宋)裴廷裕
 井观琐言 (宋)郑瑗
 云烟过眼录 (元)周密
 津逮秘书一百五十四本 (明)毛晋集
 [一]
 子夏诗序
 子贡诗传
 申氏诗说
 韩诗外传
 陆氏草木禽鱼疏
 王氏诗考
 王氏诗地里考
 郑氏尔雅注
 [二]
 京房易传
 关氏易传
 苏氏易传
 焦氏易林
 李氏易解
 陆氏易经释文
 王氏易略例
 卫氏元包经数
 郭氏周易举正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
 [三]
 通鉴地里通释
 通鉴问疑
 小学绀珠
 齐民要术
 急就篇
 汉制考
 [四]
 四十二章经
 道德指归论
 葬经
 周髀算经
 参同契
 玄女经
 胎息经
 握奇经
 耒耜经
 五木经
 女孝经
 九经
 星经
 忠经
 宅经
 墨经
 [五]
 全唐诗话
 六一诗话
 沧浪诗话
 后山诗话
 彦周诗话
 二老堂诗话
 紫薇诗话
 石林诗话
 中山诗话
 竹坡诗话
 文公诗话
 [六]
法书要录
东观余论
广川书跋
宣和书谱
 [七]
 图画见闻志
 历代名画记
 古画品录
 续画品录
 宣和画谱
 图绘宝鉴
 后画录
 续画品
 画继
 画史
 [八]
 诗品
 二十四诗品
 风骚百格
 芥隐笔记
 冷斋夜话
 西溪丛语
 益部方物志
 扪虱新语
 岁华纪丽
 玉辨证
 程史
 泉志
 [九]
 酉阳杂俎
 续酉阳杂俎
 诚斋杂记
 甘泽谣
 本事诗
 五色丝
 却扫编
 剧谈录
 琅嬛记
 辍耕录
 [十]
 洛阳伽蓝记
 洛阳名园记
 真灵位业图
 东京梦华录
 西京杂记
 佛国记
 创业起居注
 老学庵笔记
 汉杂事秘辛
 玉堂杂记
 焚椒录
 国史补
 [十一]
 搜神记
 后搜神记
 录异记
 稽神录
 冥通记
 异苑
 [十二]
 东坡题跋
 山谷题跋
 无咎题跋
 宛丘题跋
 淮海题跋
 鹤山题跋
 放翁题跋
 姑溪题跋
 石门题跋
 西山题跋
 [十三]
 六一题跋
 南丰题跋
 水心题跋
 益公题跋
 后村题跋
 止斋题跋
 魏公题跋
 晦庵题跋
 容斋题跋
 海岳题跋
 [十四]
 乐府古题要解
 癸辛杂识前 后 续
 别
 绍兴古器评
 挥尘前录
 后录
 三录
 余话
 [十五]
 梦溪笔谈
 湘山野录
 春渚纪闻
 齐东野语
 茅亭客话
 却氏闻见录
 后录
 锦带书
 避暑录
 贵耳录
  (附)阙书目
周易大全 缺一 十一本
尚书要旨 缺一 七本 (明)王肯堂
鲁诗世学抄本 缺一 六本 (明)丰坊
诗志 缺一 十一本 (明)范王孙
礼记纂言 缺四 八本 (元)吴澄
四书注疏大全合纂 缺一 十九本 (明)张溥
函史 缺二 三十八本 (明)邓元锡
西湖游览志 缺一 十一本 (明)田汝成
容斋随笔 缺二 八本 (宋)洪迈
演繁露 缺三 三本 (宋)程大昌
事文类聚 缺一 十一本 (宋)祝穆
秘笈 缺二 十六本 (明)陈继儒
山堂肆考 缺二 五十四本 (明)彭大翼
元虞集道园类? 元板 缺二 十四本
元郝经陵川集 缺一 八本
元马祖常石田集 缺一 三本
李维桢大秘山房集 缺二 四十五本
冯梦祯快雪堂集 缺一 十七本
孙?居业初编 缺一 三本
宋元诗集 缺一套 三十二本
王叔承后吴越游 缺 三本
东晋文 缺一 十九本 (明)张采
葛氏刻唐宋元文集 缺一 十七本
八大家文钞 缺一套 四十六本 (明)茅坤
古唐诗归 缺一 十五本 (明)锺惺 谭元春
证治准绳 缺 四十四本 (明)王肯堂

好古堂收藏宋元板书目
首源主人手编
春秋左传三十卷 宋十本 (晋)杜预注
唐韵五卷 宋五本 (唐)孙愐
韵补五卷 宋五本 (宋)吴棫
佩?三卷 元一本 (宋)郭忠恕
史记 宋四十八本
史记 宋二十四本
隆平集二十卷 宋八本 (宋)曾巩
琬琰录 宋二十本 (宋)杜大珪
方舆胜览二十卷 宋八本 (宋)祝穆
老子注疏二卷 宋二本 (唐)太宗注
庄子口义十卷 宋十本 (宋)林希逸
太玄经十卷 宋四本 (汉)杨雄撰 (晋)范望解 王涯说
鸣鹤余音 元一本
杜甫集 宋八本
朱子集 宋六十四本
虞道园类? 元十四本
高启集 元六本
孙觌尺牍十卷 宋六本
句解文选大全十二卷 宋六本 (宋)何如愚
文章正宗 元十二本(「本」字,原误作「板」,今径改。)
中兴间气集二卷 (唐)高仲武 极玄集 元三本
金石例十卷 元一本 (元)潘苍?
元草堂诗余 元二本
    善本书室藏书志
 好古堂书目四卷精钞本 首源主人手编
是编仁和姚际恒撰。际恒字立方,号首源,县诸生。此书前有康熙乙未夏杪钱塘姚之骃序,称:「予世父首源先生,束发受书,已能沈酣故籍,乃一生坎壈,兀兀穷年,惟手一编枯坐。先世既有藏书,乃复搜之市肆,久之,而插架者与腹笥俱富矣。暇时录于簿籍,予小子写为副墨」云。末附收藏宋元版书目凡数十种。
    柳诒征跋
邵懿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八载好古堂书目一册。国朝姚际恒撰,未详见自何许。嘉惠堂丁氏有一写本,当与邵氏所见者相同。今存?山图书馆。其书之分类,虽亦袭四部通例,而子目多特刱,如史部有器用、虫鱼、方物、川渎;子部有类家,皆别为品题,异于它目。至经、子二部,均有汇集,又于四部外立经史子集总一类,则近世目录家别立丛书部类之滥觞也。姚氏事?,近人多未之详,疑年录汇编载姚立方际恒,生顺治四年丁亥,而不能定其卒年,以此书之序推之,必卒于康熙五十四年乙未之前,武林道古录述其学行曰:「姚际恒,字立方,仁和人。诸生。少折节读书,泛滥百氏,既而尽弃词章之学,专事于经。年五十曰:『向平婚嫁毕而游五岳,予婚嫁毕而注九经。』遂屏绝人事,阅十四年而书成,名曰九经通论。时山阳阎若璩力辨晚出古文之伪,际恒持论多不谋而合,若璩撰古文尚书疏证屡引其说以自坚。而萧山毛奇龄笃信古文,作冤词与若璩诘难,奇龄故善际恒,以际恒之同于若璩也。则又数与争论,际恒守所见,讫不为下,奇龄尝与客言,小学者六书之学,朱子指为幼仪,不知何据,际恒应声曰:『朱子所据者白虎通也。』第白虎通亦言字学,而朱子借用之,因举唐、宋后之称小学者,源委井然,奇龄为叹服。际恒又着庸言录若干卷,杂论经史理学诸子,末附古今伪书考,持论虽过严,而足以破惑,学者称之。」光绪杭州府志采是篇入儒林传,参以是书姚之骃序所云,一生坎壈,兀兀穷年者,可以窥见其平生梗概矣。康熙戊戌钱塘县志?经籍目载九经通论总一百十九卷,夹注姚之恒着,字立方。戊戌距乙未财四年,不应误书其名,当是晚名之恒,惟其从子名之骃,似不能如晋人之父子同以之字为名耳。之骃、字鲁思,康熙六十年进士,官御史。为诸生日,着类林新咏,通籍后,又着元明事类钞,两书皆着录四库。又辑有后汉书补逸,首源书目巳载之。一门伯侄,覃揅着述,更证以先世既有藏书之语,则姚氏固武林世学矣。是目丁氏定为精钞本。序有脱字。人名亦多?误。(如马瑞临、薛、刑昺、凌椎隆之类)中社同人议影印以存其真,因亦不复改正云。戊辰冬十有二月镇江柳诒征。
好古堂家藏书画记卷上
钱塘姚际恒首源撰
「玩物丧志」一语、出伪古文尚书旅獒篇,其云:「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物对人言,盖指犬马之类也。自后人误以书画古器目为玩物,而或者遂执此语以相禁戒,不知伏羲画卦,书之始也;帝舜十二章,画之始也,二者正吾儒所宜究心。故古之小学,即是学书,而绘事亦见于圣言,在所不废,至若从古流传,玉铜诸器,多诗、书、礼诸经所载,必藉此得以考古人制器尚象之意,尤不可为学问以外事也。此与才人文士,风流鉴赏者又迥别,若夫富贵贪婪,目不知书,而亦事此,此直好货耳,更不足论焉。好古始于虞舜,曰:「子欲观古人之象则知十二章非创自虞也。嗣是莫盛于周,中庸称武王、周公,陈其宗器,则文王以上,历世有宝藏重器可知,至于成王不惟以赤刀、弘璧、天球、河图为宝,即古人之舞衣及鼓戈、弓矢之属,亦尽罗为珍异,更可见矣。康熙已卯记。 以前散去者,甚多不录。以后散去者,亦在焉。
大观帖第一、第十两卷。皆宋装。历为绍兴周禹锡、钱子方、姜汇思所藏。第一卷,有贾似道、魏国公印,前后皆有元世祖「翰林国史院」官书合缝长印,及明「晋府」收藏诸印,系大观初搨本,「真澄心堂纸」、「李廷珪墨」所搨者,精采奕奕射人。周禹锡题纸背云:「研北杂志,翰林国史院,有世祖时所赐、贾似道没官书数千卷,金石刻,多宋渡江以前初本。此帖后有魏国公印,即其物也。」恒案:旁又有「何彬背造」四小字,乃贾氏装潢匠名。又见研北杂志跋绛帖云:「背纸更百年略不蒸动,以见当时一艺之微,亦非今日所及。今此帖巳四百余年,尚不蒸动,奚止百年而已。末卷褚墨微逊,装本较大。此帖徽宗以内府真迹,重加摹刻,金石之工,逾于淳化。当时惟两府大臣,颁赐一本。苏黄诸公,已为希觏。大观又在阁帖之上,旋遇靖康之变,搨本不多,故散落人闲者,更无完璧。董思白云:「得断本残章,如优昙出现是也。」四部稿及容台集考订最详,宝爱倍至,弇州先得五卷,后补一卷,思白又补首卷,自云:「尚少三六九卷,?访之江以南不得,两公所得,不知于此二卷何如,第以先朝全盛之时,二公搜访之力,仅止于此,今相距又百余年矣。沧桑更变,兵燹频仍,此二卷,首尾略具,岿然独存,况以予之贫贱,较之前人所得,不巳多乎。」
淳熙帖十卷,又名修内司帖、汝帖十二卷,皆宋榻。
宋搨兰亭,乃定武肥本,墨色如蝉翼。
宋搨晋、唐法书十种:陶谷黄庭经、曹娥碑、大令十三行、又洛神赋,索靖出师颂,颜鲁公麻姑仙坛、华阳隐居真迹,欧阳率更虞恭公碑,又姚恭公碑,褚河南告哀册,皆精。
宋搨晋、唐小楷八种:右军临锺繇墓田、黄庭经残本、黄庭经、乐毅论、曹娥碑、东方赞、大令十三行,欧阳率更多心经。又黄庭经纸细薄,纹如麻布,王宠跋后云:「草阁迥寒色,松风入座中,黄庭方读罢,时听几声钟。嘉靖癸巳秋日,偶览宋搨黄庭经漫书卷后,以纪岁月」云尔。
宋搨馆本十七帖。邹臣虎跋尾。
唐搨圣教序。方享咸跋云:「世传不断本有之,此则生平所仅见,如此物,人生得见一过,已足慰生平矣。矧宝而有之乎,珍重、重。有韩逢禧收藏印,背有项士瑞跋。」宋搨虞永兴孔子庙堂碑。论此碑者,谓世传皆五代时翻本,果尔。唐搨者,不可见矣。然此犹幸为宋搨也。
褚河南小楷度人经。王敬美跋云:「度人经变相题字残缺,以褚登善书,故为宋人宝惜而刻之。余所见旧本、翻本多矣。无如此刻精好者,真元佑初本也。标题是文休承笔,休承书家、善鉴,收藏家重之,装置册尾以为信,云:「此跋刻奉常集,以文休承标题置后,乃复自标题于前,又有程邑、方亨咸跋,魏学濂、冯砚祥观。」
宋搨欧阳率更醴泉铭。初搨者字肥,无后来瘦削之弊,墨光如漆,奕奕射人,盖绝品也。近世有名陕搨,必以宋本为佳。然考古之家,皆有验法。怀仁圣教序以首行「晋」字不断为验。欧阳信本醴泉铭以光武「光」字补凿痕为验,后来搨久,补凿痕隐矣。颜平原争坐位稿以「辄有州对」四字,清楚者为验。智永千文以后有「侄方纲摹」四字为验,后搨者无。予初得智永千文一本,周禹锡所藏。周自记有此四字,验是宋搨,以二十缗得之。予后复得一本,末又有「李寿永寿明刊」六字一行,此则生平仅见,正如学问之理无穷,愈求则其精者愈出耳。
宋搨李北海云麾碑。为周禹锡所藏,跋云:「自见云麾无踰此本,丁丑以重值得之,南都珍重勿失,有詹仲举、罗龙文收藏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