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目录
- 书目答问补正
书目答问补正
《通 志略》二十卷。(明刻本,金坛于氏重刻本。止刻其二十略,非删节也,读《通志》者,以此为便,与他删本不同。) (今案:有中华书局1995年版 《通志二十略》,王树民点校。) 《文献通考正续合编》卷。(通行本。) 以上政书类历代通制之属三《通》为体,通贯古今,故别为类。
《汉制考》四卷。(宋王应麟。《津逮》本,《学津》本,《玉海》附刻本。) 《西汉会要》七十卷。(宋徐天麟。江藩校胡森刻本,聚珍本,福本,苏州活字版本。) 【补】广州局重刻聚珍本,苏州局本。
(今 案:有中华书局1955年版。) 《东汉会要》四十卷。(同上。钱仪吉《三国会要》未刊,序例一卷,在《ぅ石斋记事初稿》中。) 【补】《东 汉会要》,广州局重刻聚珍本,苏州局本。钱仪吉《三国会要》稿本,凡五册,旧藏萧山汤纪尚处。钱又撰《晋会要》、《南北朝会要》,皆未成。《晋会要稿》, 旧亦在汤氏。黄岩杨晨《三国会要》二十二卷,家刻《台州丛书后集》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子予点校。) 《唐会要》一百卷。(宋王溥。聚珍本,福本。) 【补】广州局重刻聚珍本,苏州局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方诗铭点校。) 《五代会要》三十卷。(宋李攸。聚珍本,福本。) 【补】宋王溥撰,此作李攸,误。广州局重刻聚珍本,苏州局本,金壶本。
(今 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宋朝事实》二十卷。(宋李攸。聚珍本,福本。徐松辑《宋会要》百卷,《宋中兴礼书》二百三十一卷,《续礼 书》六十四卷,又半卷,未刊。) 【补】《宋朝事实》,南昌局重刻聚珍本,金壶本。《宋会要》,宋章得象撰,徐松辑,凡三百六十卷,光绪间广州局 刻,未见印本,民国间吴兴刘承刻本,未毕工。
(今案:有中华书局1955年版。) (江:以上制度) 《谥法》四卷。(宋苏洵。金壶本,钱熙祚刻《珠丛别录》本。) 【补】附《嘉集》本。崇川刘长华《汉晋迄明谥考》十卷,槐云阁刻本。
孙星衍、严可均同辑《谥法》三卷,未刊。
《汉官六种》。《汉官》一卷,《汉官解诂》一卷,汉王隆撰,胡广注。
《汉旧仪》二卷,《补遗》二卷,卫宏。《汉官仪》二卷,应劭。《汉官典职仪式选用》一卷,蔡质。《汉仪》一卷,吴丁孚。平津馆本。
【补】卫宏《汉官旧仪》二卷,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孙星衍《重校补遗》二卷,余数种皆孙星衍辑。成都存古书局重刻本,顺德龙凤镳刻《知服斋丛书》本。又《汉官仪》,江宁局仿宋本,涵芬楼《续古逸丛书》影印宋绍兴本。
(今 案:有中华书局1990年版,周天游点校。) 《唐六典》三十卷。(唐玄宗。刻本。《提要》入职官,今附此。) 【补】嘉庆五年扫叶山房刻 本,苏州局本。秘书监志十一卷,元王士点、商企翁同撰,民国五年上海广仓学{宀君}排印本,此书《提要》入职官,今亦附此。
《元典章》六十卷,附《新集》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民国间武进董康影刻元本。
《大元马政记》一卷,大兴徐松自《永乐大典》辑出。《大元画塑记》、《仓库记》、《毡工物记》、《官制杂记》各一卷,萍乡文廷式自《永乐大典》辑出。
以上五种,皆《元经世大典》旧文,民国五年上海哈同花园排印《广仓学{宀君}丛书》本。
(今案:有中华书局1983年影印本《古逸丛书/大唐六典》。) 《明会典》一百八十卷。(明弘治十年官修。原刻本。) 【补】广州局本。
(今 案:有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本。) (江:以上职官) (以上政书类古制之属唐《开元礼》一百五十卷,宋政和《五礼新仪》二百二十卷,《金 集礼》四十卷,《明集礼》五十三卷。除《明集礼》外,有传钞本,未见刻本。《开元礼》多采入《通典》内。) 【补】《金集礼》,金张等撰,光绪间 广州局刻,缪校本附《校记》、《识语》各一卷。《太常因革礼》一百卷,宋苏洵等撰,光绪间广州局刻,缪校本附《校识》一卷。
《大清会典图 说事例》一千一百三十二卷。(嘉庆二十三年四次敕撰。殿本礼部印行。康熙三十三年、雍正五年、乾隆二十九年本,皆止《会典》一百卷,乾隆本增则例一百八十 卷,坊行巾箱本单刻《会典》一百卷。) 【补】又光绪十二年五次敕撰《会典》一百卷,《会典事例》一千二百二十卷,《会典图》七十四册,殿本,涵芬 楼石印原版本。
(今案:有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本《清会典》。) 《大清通礼》五十四卷。(道光四年敕修。殿本,贵阳重刻官本,乾隆二十一年本五十卷。) 【补】苏州局重刻道光四年本。
《皇 朝礼器图式》二十八卷。(乾隆二十四年敕撰,三十年校补。殿本。) 《历代职官表》六十三卷。(乾隆四十五年敕撰。殿本,三长物斋本。《提要》入职 官,今附此。因《会要》旧入政书,此亦其类。) 【补】光绪间广州局翻殿本。此书七十一卷,三长物斋刻《黄本骥摘》本止六卷。上海王氏重刻黄摘本。
(今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吾学录初编》二十四卷。(吴荣光。广州刻本,武昌局本。) 【补】苏州局本。
以 上政书类今制之属今日官书,如品级、处分、赋役、漕运、盐法、税则、学政、科场、枢政、军需、刑案、工程、物料、台规、仪象志、各部则例之属,各有专书, 所司掌之,《四库》皆不著录。各省官司,以吏牍编纂成书者尤多,其《纲要》已具《会典》诸书,并散见《经世文编》中。
【补】此所云今制,已成古制,民国以来之政制,当于法令、议案、报章、年鉴等种求之。
(今 案:有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本。) ──右政书类 ◎谱录第十二 《崇文总目辑释》五卷,《补遗》一卷。(宋王尧臣等。钱东垣等辑。 汗筠斋本,粤雅堂重刻本。) 【补】常熟鲍廷爵刻后知不足斋本。南京龙蟠里图书馆藏钞本《崇文总目》六十六卷,止载书名,无《解题》,其书已尽括钱 辑五卷本内,不如钱本。宋秘书省《续到四库阙书目考证》二卷,宋绍兴间官撰,湘潭叶德辉《考证》,光绪二十八年叶氏观古堂刻本。
宋衢州本《郡斋读书志》二十卷。(汪士钟校刻本。此本善。) 【补】光绪间会稽章寿康刻本。光绪十年长沙思贤精舍刻王先谦校本,附赵氏《附志》二卷。王氏以袁本校衢本尤善。
宋袁州本《郡斋读书志》四卷,《后志》二卷,宋晁公武。《考异》一卷,《附志》一卷。(宋赵希弁。海宁陈氏刻本。) 【补】道光十年晁贻端刻本,故宫博物院影印宋本。
(今 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郡斋读书志校证》,孙猛校证。) 《子略》四卷,《目录》一卷。(宋高似孙。《学津》本,《百川》 本。) 【补】照旷阁本即《学津》本。高似孙《史略》六卷,遵义黎庶昌《古逸丛书》覆宋刻本,其版今在苏州局。章学诚《史籍考》三百二十五卷,未 刊,残稿藏美国国会图书馆,《叙录总目》已刊在刘刻《章氏遗书》内。诸暨郑鹤声《正史汇目》不分卷,此编欲弥章书未行之憾,用意与实斋相似,有云南高等师 范学校油印本。
《直斋书录解题》二十二卷。(宋陈振孙。聚珍本,杭本,福本。) 【补】南昌局重刻聚珍本,苏州局本,光绪间富顺考隽堂刻巾箱本。
(今 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徐小蛮、顾美华点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乾隆四十七年敕撰。殿版大字本,杭州小字本,广州小字 本。) 【补】广州小字本同治七年广州局刻,乾隆间湖州沈氏刻小字本,福建翻殿本。上海大东书局缩印殿本,附《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五卷,《索引》四 卷。
周中孚《郑堂读书记》七十一卷,体例与《提要》相似,民国十年吴兴刘承刻《吴兴丛书》本。
(今案:有中华书局上海 编辑所1964年版。) 《四库简明目录》二十卷。(同上。翻阅较便,惟《四库》归《存目》者,《简明目录》无之,亦间有与《提要》不合 者。) 【补】乾隆六十年湖州沈氏刻本,乾隆间谢启昆刻本,同治七年广州局刻本, 坊刻通行本,又乾隆四十九年赵怀玉杭州刻本。仁和邵懿辰 《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二十卷,专记版本,《吕阝亭知见传本书目》,多录自此书,宣统三年邵氏家刻本。
(今案: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版《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五卷。(阮元。即《{研手}经室外集》。原刻本。一百七十五种。) 【补】广州局刻《{研 手}经室全集》本,又光绪八年傅以礼校订本四卷,改题《{研手}经室经进书录》,刻入《七林堂校录汇函》。
(今案:有商务印书馆1955 年版,傅以礼重编。) 《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黄虞稷。孙星衍孙祠书目,未刊。) 【补】黄目乃《明史艺文志》稿,视《明史》尤精博,所 附宋、辽、金、元人书,则补四史之阙略者,此书旧但有传钞本,民国五年吴兴张钧衡刻入《适园丛书》。海宁王国维《千顷堂书目校本》,未刊。孙星衍《孙氏词 堂书目内编》四卷、《外编》三卷,嘉庆十五年金陵孙氏祠堂刻本,此云未刊,误。孙《目》重刻有德化李氏《木犀轩丛书》本。
(今案:有上海 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瞿凤起、潘景郑整理。) 《古今伪书考》一卷。(姚际恒。知不足斋本。) 【补】长沙经济堂刻单行本,沔阳卢靖慎 《始基斋丛书》本,又上海大东书局排印武进顾实重订本。明胡应麟《四部正讹》三卷,广州局刻《少室山房笔丛》本。
目录之学,最要者《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经典释文叙录》,《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宋史》、《明史》《艺文志》。
【补】《经典释文》,江宁局刻,其《叙录》单行。正史《艺文》、《经籍志》六种,《补志》四种,日本人合刻为《八史经籍志》,光绪间镇海张寿荣重刻。《补志》亦要,已见正史类。吴县朱师辙《清史艺文志稿》四卷,民国十七年北京清史馆排印单行本。
《文献通考》中《经籍考》,虽非专书,尤为纲领。朱彝尊《经义考》极要,已入经部。阮孝绪《七录序目》。在《广宏明集》内,及《续古文苑》。
【补】亦在严可均《全梁文》内。
(今案:有文物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朱彝尊《经义考》。) 《文选注引书目》、《文选理学权舆》卷二。《太平御览引用书目》、《卷首》。《三国志注引书目》,在赵翼《廿二史札记》内。亦要。
【补】 此三种《引书目》,可补《隋志》所未备。《意林引书目》在宋洪迈《容斋续笔》及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内。《太平广记引用书目》在本书卷首。北京大学研 究所编《艺文类聚引用书目》一卷、《太平御览引用书目补遗》一卷、《太平广记引用书增订目录》一卷,并未刊。湘潭叶德辉《世说新语引用书目》一卷,长沙思 贤书局《王校世说新语》附刻本。归安沈家本辑注《三国志注书目》二卷、《世说注书目》二卷、《续汉书注书目》三卷、《文选注书目》六卷,合称《古书目四 种》,末一种未刊,余均刻入《沈寄{移}先生遗书乙编》中。宜都杨守敬《水经注》、《世说新语》、《齐民要术》、《初学记引用书目》四种,未刊,稿藏南 城李氏宜秋馆。
其余若遂初堂、明文渊阁、焦《经籍志》、绿竹堂、世善堂、绛云楼、述古堂、《敏求记》、天一阁、传是楼、汲古阁、季沧 苇、《浙江采进遗书》、文瑞楼、爱日精庐各家《书目》,或略或误,或别有取义,乃藏书家所贵,非读书家所亟,皆非切要。坊行《汇刻书目》,《续书目》,亦 可备览,但未详核,亦多芜杂,活字本尤劣。
【补】《汇刻书目》不分卷,二十册,石门顾修编,仁和朱氏增补,通行本,又嘉庆间顾氏原刻本十 卷,活字本附《续书目》二卷。上虞罗振玉《续汇刻书目》十卷,延平范氏双鱼堂刻本,《续汇刻书目闰集》,罗氏自刻本。《增订丛书举要》八十卷,杨守敬编, 李之鼎增订,民国七年李氏南昌排印本,杨氏原刻止六十卷。顾、杨《目》皆《丛书汇目》。《书目举要》一卷,汉阳周贞亮、南城李之鼎同编,乃《书目》之《书 目》,民国间李氏宜秋馆本。
以上谱录类书目之属此类各书,为读一切经史子集之涂径。
《姓氏急就篇》二卷。(宋王应麟并自 注。《玉海》附刻本。) 《元和姓纂》十八卷。(唐林宝。嘉庆七年洪氏刻本。) 【补】江宁局本。原本久佚,此从《永乐大典》辑出,书本十 卷,《提要》著录作十八卷,歙县洪莹与孙星衍重校辑,仍分十卷。罗振玉《元和姓纂校勘记》二卷、佚文一卷,罗氏排印《雪堂丛刻》本。
(今 案:有中华书局1994年版,岑仲勉校注,郁贤皓、陶敏整理。) 《古今姓氏书辨证》四十卷,《校勘记》三卷。(宋邓名世。守山阁本,又洪梧刻 本。) (《姓氏五书》。《姓韵》,《辽金元三史姓录/附西夏姓》,《姓名寻源》,《姓氏辨误》,《古今姓氏书目考证》。张澍。止刻《寻源》、《辨 误》两种。) 《史姓韵编》六十四卷。(汪辉祖。家刻本,江宁活字版本。) 【补】慈溪冯氏校刻本,石印本。持此书以检正史《列传》极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