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


  五月甲戌,都统马哥收集散亡,会于沤里谨。丙子,以马哥知北院枢密使事,兼都统。

  六月,淳寝疾,闻上传檄天德、云内、朔、武、应、蔚等州,合诸蕃精兵五万骑,约以八月入燕;并遣人问劳,索衣裘、茗药。淳甚惊,命南、北面大臣议。而李处温、萧干等有迎秦拒湘之说,集蕃汉百官议之。从其议者,东立;惟南面行营都部署耶律宁西立。处温等问故,宁曰:「天祚果能以诸蕃兵大举夺燕,则是天数未尽,岂能拒之?否则,秦、湘,父子也,拒则皆拒。自古安有迎子而拒其父者?」处温等相顾微笑,以宁扇乱军心,欲杀之。淳欹枕长叹曰:「彼忠臣也,焉可杀?天祚果来,吾有死耳,复何面目相见耶!」已而淳死,众乃议立其妻萧氏为皇太后,主军国事。奉遗命,迎立天祚次子秦王定为帝。太后遂称制,改元德兴。处温父子惧祸,南通童贯,欲挟萧太后纳土于宋,北通于金,欲为内应,外以援立大功自陈。萧太后骂曰:「误秦晋国王者,皆汝父子!」悉数其过数十,赐死,脔其子而磔之;籍其家,得钱七万缗,<三>金玉宝器称是,为宰相数月之间所取也。谟葛失以兵来援,为金人败于洪灰水,擒其子陀古及其属阿敌音。夏国援兵至,亦为金所败。

  秋七月丁巳朔,敌烈部皮室叛,乌古部节度使耶律棠古讨平之,加太子太保。乙丑,上京毛八十率二千户降金。<四>辛未,夏国遣曹价来问起居。

  八月戊戌,亲遇金军,战于石辇驿,<五>败绩,都统萧特末及其撒古被执。辛丑,会军于欢挞新查剌,金兵追之急,弃辎重以遁。

  九月,敌烈部叛,都统马哥克之。

  冬十月,金兵攻蔚州,降。

  十一月乙丑,闻金兵至奉圣州,遂率卫兵屯于落昆髓。秦晋王淳妻萧德妃五表于金,求立秦王,不许,以劲兵守居庸。及金兵临关,乷石自崩,戍卒多压死,不战而溃。德妃出古北口,趋天德军。

  十二月,知金主抚定南京,上遂由扫里关出居四部族详稳之家。

  三年春正月丁巳,奚王回离保僭号,称天复元年,命都统马哥讨之。甲子,初,张倉为辽兴军节度副使,<六>民推倉领州事。秦晋王淳既死,萧德妃遣时立爱知平州。倉知辽必亡,练兵畜马,籍丁壮为备。立爱至,倉弗纳。金帅粘罕入燕,首问平州事於故叁知政事康公弼。公弼曰:「倉狂妄寡谋,虽有乡兵,彼何能为?示之不疑,图之未晚。」金人招时立爱赴军前,加倉临海军节度使,仍知平州。既而又欲以精兵三千先下平州,擒张倉。公弼曰:「若加兵,是趣之叛也。」公弼请自往觇之。倉谓公弼曰:「辽之八路,七路已降;独平州未解甲者,防萧干耳。」厚赂公弼而还。公弼复粘罕曰:「彼无足虑。」金人遂改平州为南京,加倉试中书门下平章事,判留守事。庚辰,宜、锦、乾、显、成、川、豪、懿等州相继皆降,上京卢彦伦叛,杀契丹人。

  二月乙酉朔,兴中府降金。来州归德军节度使田颢、权隰州刺史杜师回、权迁州刺史高永昌、权润州刺史张成,皆籍所管户降金。丙戌,诛萧德妃,降淳为庶人,尽释其党。癸巳,兴中、宜州复城守。

  三月,驻跸于云内州南。

  夏四月甲申朔,以知北院枢密耶律大石。戊戌,金兵围辎重于青冢,硬寨太保特母哥窃梁王雅里以遁,秦王、许王、诸妃、公主、从臣皆陷没。庚子,梁宋大长公主特里亡归。壬寅,金遣人来招。癸卯,答言请和。丙午,金兵送族属辎重东行,乃遣兵邀战于白水泺,赵王习泥烈、萧道宁皆被执。上遣牌印郎君谋卢瓦送兔纽金印伪降,遂西遁云内。驸马都尉乳奴诣金降。己酉,金复以书来招,答其书。壬子,金帅书来,不许请和。是月,特母哥挈雅里至,上怒不能尽救诸子,诘之。

  五月乙卯,夏国王李乾顺遣使请临其国。庚申,军将耶律敌烈等夜劫梁王雅里奔西北部,立以为帝,改元神历。辛酉,渡河,止于金肃军北。回离保为众所杀。

  六月,遣使册李乾顺为夏国皇帝。

  秋九月,耶律大石自金来归。

  冬十月,复渡河东还,居突吕不部。梁王雅里殁,耶律术烈继之。

  十一月,术烈为众所杀。

  四年春正月,上趋都统马哥军。金人来攻,弃营北遁,马哥被执。谟葛失来迎,赆马、驼、羊,又率部人防卫。时侍从乏粮数日,以衣易羊。至乌古敌烈部,以都点检萧乙薛知北院枢密使事,封谟葛失为神于越王。特母哥降金。

  二月,耶律遥设等十人谋叛,伏诛。

  夏五月,金人既克燕,驱燕之大家东徙,以燕空城及涿、易、檀、顺、景、蓟州与宋以塞盟。左企弓、康公弼、曹勇义、虞仲文皆东迁。燕民流离道路,不胜其苦,入平州,言於留守张倉曰:「宰相左企弓不谋守燕,使吾民流离,无所安集。公今临巨镇,握强兵,尽忠於辽,必能使我复归乡土,人心亦惟公是望。」倉遂召诸将领议。皆曰:「闻天祚兵势复振,出没漠南。公若仗义勤王,奉迎天祚,以图中兴,先责左企弓等叛降之罪而诛之,尽归燕民,使复其业,而以平州归宋,则宋无不接纳,平州遂为藩镇矣。即後日金人加兵,内用平山之军,外得宋为之援,又何惧焉!」倉曰:「此大事也,不可草草。翰林学士李石智而多谋,可召与议。」石至,其言与之合。乃遣张谦率五百馀骑,传留守令,召宰相左企弓、曹勇义、枢密使虞仲文、叁知政事康公弼至滦河西岸,遣议事官赵秘校往数十罪,<七>曰:「天祚播迁夹山,不即奉迎,一也;劝皇叔秦晋王僭号,二也;诋讦君父,降封湘阴,三也;天祚遣知阖王有庆来议事而杀之,四也;檄书始至,有迎秦拒湘之议,五也;不谋守燕而降,六也;不顾大义,臣事于金,七也;根括燕财,取悦于金,八也;使燕人迁徙失业,九也;教金人发兵先下平州,十也。尔有十罪,所不容诛。」左企弓等无以对,皆缢杀之。仍称保大三年,画天祚象,朝夕谒,事必告而後行,称辽官秩。

  六月,榜谕燕人复业,恒产为常胜军所占者,悉还之。燕民既得归,大悦。翰林学士李石更名安弼,偕故三司使高党往燕山,说宋王安中曰:「平州带甲万馀,倉有文武材,可用为屏翰;不然,将为肘腋之患。」安中深然之,令安弼与党诣宋。宋主诏帅臣王安中、詹度厚加安抚,与免三年常赋。倉闻之,自谓得计。

  秋七月,金人屯来州,母闻平州附宋,以二千骑问罪,<八>先入营州。倉以精兵万骑击败之。宋建平州为泰宁军,以倉为节度使,以安弼、党为徽猷阖待制,令宣抚司出银绢数万犒赏。倉喜,远迎。金人谍知,举兵来袭,倉不得归,奔燕。金人克三州,始来索倉,王安中讳之。索急,斩一人貌类者去。金人曰,非倉也,以兵来取。安中不得已,杀倉,函其首送金。<九>天祚既得林牙耶律大石兵归,又得阴山室韦谟葛失兵,自谓得天助,再谋出兵,复收燕、云。大石林牙力谏曰:「自金人初陷长春、辽阳,则车驾不幸广平淀,而都中京;及陷上京,则都燕山;及陷中京,则幸云中;自云中而播迁夹山。向以全师不谋战备,使举国汉地皆为金有。国势至此,而方求战,非计也。当养兵待时而动,不可轻举。」不从。大石遂杀乙薛及坡里括,置北、南面官属,自立为王,率所部西去。上遂率诸军出夹山,下渔阳岭,取天德、东胜、宁边、云内等州。南下武州,遇金人,战于奄遏下水,复溃,直趋山阴。」一○:

  八月,国舅详稳萧挞不也、笔砚祗候察刺降金。是月,金主阿骨打死。」一一:

  九月,建州降金。

  冬十月,纳突吕不部人讹哥之妻谙葛,以讹哥为本部节度使。昭古牙率众降金。金攻兴中府,降之。

  十一月,从行者举兵乱,北护卫太保术者、舍利详稳牙不里等击败之。

  十二月,置二总管府。

※校勘记

  一:上有四子长赵王母赵昭容按皇子表,天祚六子。冯校:赵昭容「赵」字衍。

  二:即率千馀骑叛入金按国志一一、金史太祖纪,余睹叛入金在本年五月。

  三:籍其家得钱七万缗按国志一一作「得见钱十万馀贯」。

  四:毛八十率二千户降金按毛八十即毛子廉。金史七五本传称「率户二千六百来归」。

  五:石辇驿卷一○一耶律阿息保传、卷一一四萧特烈传作石辇铎,金史七四宗望传作石辇驿。

  六:张倉为辽兴军节度副使倉,原误「倉」。金史一一三本传作觉,觉、倉音同,据改。

  七:遣议事官赵秘校往数十罪赵秘校,国志一二作赵能。

  八:以二千骑问罪按国志一二,二千骑作「三千骑」。

  九:夏五月金人既克燕至秋七月函其首送金按此一大段应属三年。

  一○:直趋山阴山阴,地理志五作河阴。索隐:「辽置河阴县,金改山阴。」

  一一:是月金主阿骨打死按金史太祖纪,阿骨打死于天辅七年(保大三年)八月戊申。

 





第三十卷  本纪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五年春正月辛巳,项小斛禄遣人请临其地。戊子,趋天德,过沙漠,金兵忽至。上徒步出走,近侍进珠帽,却之,乘张仁贵马得脱,至天德。<一>己丑,遇雪,无御寒具,术者以貂裘帽进;途次绝粮,术者进吥与枣;欲憩,术者即跪坐,倚之假寐。术者辈惟啮冰雪以济饥。过天德。至夜,将宿民家,绐曰侦骑,其家知之,乃叩马首,跪而大恸,潜宿其家。居数日,嘉其忠,遥授以节度使,遂趋项。以小斛禄为西南面招讨使,总知军事,仍赐其子及诸校爵赏有差。

  二月,至应州新城东六十里,为金人完颜娄室等所获。

  八月癸卯,至金。丙午,降封海滨王。以疾终,年五十有四,在位二十四年。金皇统元年二月,改封豫王。五年,葬于广宁府闾阳县乾陵傍。

  耶律淳者,世号为北辽。淳小字涅里,兴宗第四孙,南京留守、宋魏王和鲁斡之子。清宁初,太后鞠育之。<二>既长,笃好文学。昭怀太子得罪,上欲以淳为嗣。上怒耶律白斯不,知与淳善,出淳为彰圣等军节度使。

  天祚即位,进王郑。<三>乾统二年,加越王。<四>六年,拜南府宰相,首议制两府礼仪。上喜,徙王魏。其父和鲁斡薨,即以淳袭父守南京。冬夏入朝,宠冠诸王。

  天庆五年,东征,都监章奴济鸭子河,与淳子阿撒等三百馀人亡归,先遣敌里等以废立之谋报淳,淳斩敌里首以献,进封秦晋国王,拜都元帅,赐金券,免汉拜礼,不名。许自择将士,乃募燕、云精兵。东至锦州,队长武朝彦作乱,劫淳。淳匿而免,收朝彦诛之。会金兵至,聚兵战于阿里轸斗,败绩,收亡卒数千人拒之。淳入朝,释其罪,诏南京刻石纪功。

  保大二年,天祚入夹山,奚王回离保、林牙耶律大石等引唐灵武故事,议欲立淳。淳不从,官属劝进曰:「主上蒙尘,中原扰攘,若不立王,百姓何归?宜熟计之。」遂即位。百官上号天锡皇帝,改保大二年为建福元年,大赦。放进士李宝信等一十九人,遥降天祚为湘阴王。以燕、云、平、上京、中京、辽西六路,淳主之;沙漠以北、南北路两都招讨府、诸蕃部族等,仍隶天祚。自此辽国分矣。封其妻普贤女为德妃,以回离保知北院枢密使事,军旅之事悉委大石。又遣使报宋,免岁币,结好。宋人发兵问罪,击败之。寻遣使奉表于金,乞为附庸。事未决,淳病死,年六十。百官伪曰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燕西香山永安陵。

  遗命遥立秦王定以存社稷,德妃为皇太后,称制,改建福为德兴元年,放进士李球等百八人。时宋兵来攻,战败之,由是人心大悦,兵势日振。宰相李纯等潜纳宋兵,<五>居民内应,抱关者被杀甚众。翌日,攻内东门,卫兵力战,宋军大溃,城而走,死者相藉。五表于金,求立秦王,不从。而金兵大至,德妃奔天德军,见天祚。天祚怒,诛德妃,降淳庶人,除其属籍。

  耶律雅里者,天祚皇帝第二子也,字撒鸾。七岁,欲立为皇太子,别置禁卫,封梁王。

  保大三年,金师围青冢寨,雅里在军中。太保特母哥挟之出走,间道行至阴山。闻天祚失利趋云内,雅里驰赴。时扈从者千馀人,多於天祚。天祚虑特母哥生变,欲诛之。责以不能全救诸王,将讯之。仗剑召雅里问曰:「特母哥教汝何为?」雅里对曰:「无他言。」乃释之。

  天祚渡河奔夏,队帅耶律敌列等劫雅里北走。至沙岭,见蛇横道而过,识者以为不祥。後三日,群僚共立雅里为主。雅里遂即位,改元神历,命士庶上便宜。

  雅里性宽大,恶诛杀。获亡者,笞之而已。有自归者,即官之。因谓左右曰:「欲附来归;不附则去。何须威逼耶?」每取唐贞观政要及林牙资忠所作治国诗,令侍从读之。乌古部节度使纠哲、迭烈部统军挞不也、都监突里不等各率其众来附。自是诸部继至。而雅里日渐荒怠,好击鞠。特母哥切谏,乃不复出。以耶律敌列为枢密使,特母哥副之。敌列劾西北路招讨使萧纠里荧惑众心,志有不臣,与其子麻涅并诛之。以遥设为招讨使,与诸部战,数败,杖免官。

  从行有疲困者,辄振给之。直长保德谏曰:「今国家空虚,赐赉若此,将何以相给耶?」雅里怒曰:「昔畋於福山,卿诬猎官,今复有此言。若无诸部,我将何取?」不纳。初,令群牧运盐泺仓粟,而民盗之,议籍以偿。雅里乃自为直:每粟一车,偿一羊;三车一牛;五车一马;八车一驼。左右曰:「今一羊易粟二斗且不可得,乃偿一车!」雅里曰:「民有则我有。若令尽偿,民何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