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正史
- 汉书
汉书
星纪,初斗十二度,大雪。中牵牛初,冬至。于夏为十一月,商为十二月,周为正月。终于婺女七度。
玄枵,初婺女八度,小寒。中危初,大寒。于夏为十二月,商为正月,周为二月。终于危十五度。
诹訾,初危十六度,立春。中营室十四度,惊蛰。今日雨水,于夏为正月,商为二月,周为三月。终于奎四度。
降娄,初奎五度,雨水。今日惊蛰。中娄四度,春分。于夏为二月,商为三月,周为四月。终于胃六度。
大梁,初胃七度,谷雨。今日清明。中昴八度,清明。今日谷雨,于夏为三月,商为四月,周为五月。终于毕十一度。
实沈、初毕十二度,立夏。中井初,小满。于夏为四月,商为五月,周为六月。终于井十五度。
鹑首,初井十六度,芒种。中井三十一度,夏至。于夏为五月。商为六月,周为七月。终于柳八度。
鹑火,初柳九度,小暑。中张三度,大暑。于夏为六月,商为七月,周为八月。终于张十七度。
鹑尾,初张十八度,立秋。中冀十五度,处暑。于夏为七月,商为八月,周为九月。终于轸十一度。
寿星,初轸十二度,白露。中角十度,秋分。于夏为八月,商为九月,周为十月。终于氐四度。
大火,初氐五度,寒露。中房五度,霜降。于夏为九月,商为十月,周为十一月。终于尾九度。
析木,初尾十度,立冬。中箕七度,小雪。于夏为十月,商为十一月,周为十二月。终于斗十一度。
角十二。
亢九。
氐十五。
房五。
心五。
尾十八。
箕十一。
东七十五度。
斗二十六。
牛八。
女十二。
虚十。
危十七。
营室十六。
壁九。
北九十八度。
奎十六。
娄十二。
胃十四。
昴十一。
毕十六。
觜二。
参九。
西八十度。
井三十三。
鬼四。
柳十五。
星七。
张十八。
翼十八。
轸十七。
南百一十二度。
九章岁为百七十一岁,而九道小终。九终千五百三十九岁而大终。三终而与元终。进退于牵牛之前四度五分。九会。阳以九终,故曰有九道。阴兼而成之,故月有十九道。阳名成功,故九会而终。四营而成易,故四岁中余一,四章而朔余一,为篇首,八十一章而终一统。
一,甲子元首。汉太初元年。十,辛酉。
十九,己未。
二十八,丁巳。三十七,乙卯。
四十六,壬子。五十五,庚戌。
六十四,戊申。
七十三,丙午,中。
甲辰二统。
辛丑。
己亥。
丁酉。
乙未。壬辰。
庚寅。
戊子。丙戌,季。
甲申三统。辛巳。
乙卯。丁丑。文王[四]十二年。乙亥。[微二十六年]。壬申。
庚午。
戊辰。
丙寅,孟。愍二十二年。
二,癸卯。
十一,辛丑。
二十,己亥。
二十九,丁酉。
三十八,甲午。
四十七,壬辰。
五十六,庚寅。
六十五,戊子。
七十四,乙酉,中。
癸未。
辛巳。
己卯。
丁丑。
甲戌。
壬申。
庚午。
戊辰。
乙丑,季。
癸亥。
辛酉。
己未。丁巳。周公五年。
甲寅。
壬子。
庚戌。
戊申。元四年。
乙巳,孟。
三,癸未。
十二,辛巳。
二十一,己卯。
三十,丙子。
三十九,甲戌。
四十八,壬申。
五十七,庚午。
六十六,丁卯。
七十五,乙丑,中。
亥。
辛酉。
己未。
丙辰。
甲寅。
壬子。
庚戌。
丁未。
乙巳,季。
癸卯。
辛丑。
己亥。
丙申。
甲午。
壬辰。庚寅。成十二年。
丁亥。
乙酉,孟。
四,癸亥。[初元二年]。
十三,辛酉。
二十二,戊午。
三十一,丙辰。
四十,甲寅。
四十九,壬子。
五十八,己酉。
六十七,丁未。
七十六,乙巳,中。
癸卯。
辛丑。
戊戌。
丙申。
甲午。
壬辰。
己丑。
丁亥。
乙酉,季。
癸未。
辛巳。
戊寅。
丙子。
甲戌。
壬申。[惠三十八年]。
己巳。
丁卯。
乙丑,孟。
五,癸卯。河平元年。
十四,庚子。
二十三,戊戌。三十二,丙申。
四十一,甲午。
五十,辛卯。
五十九,己丑。
六十八,丁亥。
七十七,乙酉,中。
癸未。
庚辰。
戊寅。
丙子。
甲戌。辛未。
己巳。
丁卯。
乙丑,季。
癸亥。
庚申。
戊午。
丙辰。
甲寅。献十五年。
辛亥。
己酉。丁未。
乙巳,孟。商太甲元年。楚元三年。
六,壬午。
十五,庚辰。
二十四,戊寅。
三十三,丙子。
四十二,癸酉。
五十一,辛未。
六十,己巳。
六十九,丁卯。
七十八,甲子,中。
壬戌。
庚申。
戊午。
丙辰。
癸丑。
辛亥。
巳酉。
丁未。
甲辰,季。
壬寅。
庚子。
戊戌。
丙申。炀二十四年。
癸巳。
辛卯。
己丑。丁亥。康四年。甲申,孟。
七,壬戌。始建国三年。
十六,庚申。
二十五,戊午。
三十四,乙卯。四十三,癸丑。
五十二,辛亥。
六十一,己酉。
七十,丙午。
七十九,甲辰,中。
壬寅。
庚子。
戊戌。
乙未。
癸己。
辛卯。
己丑。
丙戌。
甲申,季。
壬午。
庚辰。
戌寅。
乙亥。
癸酉。
辛未。
己巳。定七年。
丙寅。
甲子,孟。
八,壬寅。
十七,庚子。
二十六,丁酉。
三十五,乙未。
四十四,癸巳。
五十三,辛卯。
六十二,戊子。
七十一,丙戌。
八十,甲申,中。
壬午。
庚辰。
丁丑。
乙亥。癸酉。
辛未。
戊辰。
丙寅。
甲子,季。
壬戌。
庚申。
丁巳。
乙卯。
癸丑。
辛亥。僖五年。戊申。
丙午。甲辰,孟。
九,壬午。
十八,己卯。
二十七,丁丑。
三十六,乙亥。
四十五,癸酉。
五十四,庚午。
六十三,戊辰。
七十二,丙寅。
八十一,甲子,中。
壬戌。
己未。
丁巳。
乙卯。
癸丑。
庚戌。
戊申。
丙午。
甲辰,季。
壬寅。
己亥。
丁酉。
乙未。
癸巳。懿九年。
庚寅。
戊子。
丙戌。
甲申,孟。元朔六年。
推章首朔旦冬至日,置大余三十九,小余六十一,数除如法,各从其统首起。求其后章,当加大余三十九,小余六十一,各尽其八十一章。
推篇,大余亦如之,小余加一。求周至,加大余五十九,小余二十一。
世经
《春秋》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传》曰:昭子问少昊氏鸟名何故,对曰:“吾祖也,我知之矣。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为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言郯子据少昊受黄帝,黄帝受炎帝,炎帝受共工,共工受太昊,故先言黄帝,上及太昊。稽之于《易》,砲牺、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
太昊帝
《易》曰:“砲牺氏之王天下也。”言砲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作罔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砲牺氏。《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言虽有水德,在火、木之间,其非序也。任知刑以强,故伯而不王。秦以水德,在周、汉木火之间。周人迁其行序,故《易》不载。
炎帝
《易》曰:“砲牺氏没,神农氏作。”言共工伯而不王,虽有水德,非其序也。以火承木,故为炎帝。教民耕农,故天下号曰神农氏。
黄帝
《易》曰:“神农氏没,黄帝氏作。”火生土,故为土德。与炎帝之后战于坂泉,遂王天下。始垂衣裳,有轩、冕之服,故天下号曰轩辕氏。
少昊帝
《孝德》曰少昊曰清。清者,黄帝之子清阳也,是其子孙名挚立。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号曰金天氏。周迁其乐,故《易》不载,序于行。
颛顼帝
《春秋外传》曰:少昊之衰,九黎乱德,颛顼受之,乃命重黎。苍林昌意之子也。金生水,故为水德。天下号曰高阳氏。周迁其乐,故《易》不载,序于行。
帝喾
《春秋外传》曰:颛顼之所建,帝喾受之。清阳玄嚣之孙也。水生木,故为木德。天下号曰高辛氏。帝挚继之,不知世数。周迁其乐,故《易》不载。周人禘之。
唐帝
《帝系》曰:帝喾四妃,陈丰生帝尧,封于唐。盖高辛氏衰,天下归之。木生火,故为火德,天下号曰陶唐氏。让天下于虞,使子硃处于丹渊为诸侯。即位七十载。
虞帝
《帝系》曰:颛顼生穷蝉,五世而生瞽叟,瞽叟生帝舜,处虞之妫汭,尧嬗以天下。火生土,故为土德。天下号曰有虞氏。让天下于禹,使子商均为诸侯。即位五十载。
伯禹
《帝系》曰:颛顼五世而生鲧,鲧生禹,虞舜嬗以天下。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号曰夏后氏。继世十七王,四百三十二岁。
成汤
《书经 汤誓》:汤伐夏桀。金生水,故为水德。天下号曰商,后曰殷。
《三统》,上元至伐桀之岁,十四万一千四百八十岁,岁在大火房五度,故《传》曰:“大火,阏伯之星也,实纪商人。”后为成汤,方即世崩没之时,为天子用事十三年矣。商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故《书序》曰:“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使伊尹作《伊训》。”《伊训》篇曰:“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祀于先王,诞资有牧方明。”言虽有成汤、太丁、外丙之服,以冬至越茀祀先王于方明以配上帝,是朔旦冬至之岁也。后九十五岁,商十二月甲申朔旦冬至,亡余分,是为孟统。自伐桀至武王伐纣,六百二十九岁,故《传》曰殷“载祀六百”。
《殷历》曰:当成汤方即世用事十三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终六府首。当周公五年,则为距伐桀四百五十八岁,少百七十一岁,不盈六百二十九。又以夏时乙丑为甲子,计其年乃孟统后五章,癸亥朔旦冬至也。以为甲子府首,皆非是。凡殷世继嗣三十一王,六百二十九岁。
《四分》,上元至伐桀十三万二千一百一十三岁,其八十八纪,甲子府首,入伐桀后百二十七岁。
《春秋历》,周文王四十二年十二月丁丑朔旦冬至,孟统之二会首也。后八岁而武王伐纣。
武王
《书经 牧誓》:武王伐商纣。水生木,故为木德。天下号曰周室。
《三统》,上元至伐纣之岁,十四万二千一百九岁,岁在鹑火张十三度。文王受命九年而崩,再期,在大祥而伐纣,故《书序》曰:“惟十有一年,武王伐纣,作《太誓》。”八百诸侯会。还归二年,乃遂伐纣克殷,以箕子归,十三年也。故《书序》曰:“武王克殷,以箕子归,作《洪范》。《洪范》篇曰:“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自文王受命而至此十三年,岁亦在鹑火,故《传》曰:“岁在鹑火,则我有周之分野也。”师初发,以殷十一月戊子,日在析木箕七度,故《传》曰:“日在析木。”是夕也,月在房五度。房为天驷,故《传》曰:“月在天驷。”后三日得周正月辛卯朔,合辰在斗前一度,斗柄也,故《传》曰:“辰在斗柄。”明日壬辰,晨星始见。癸巳武王始发,丙午还师,戊午度于孟津。孟津去周九百里,师行三十里,故三十一日而度。明日己未冬至,晨星与婺女伏,历建星及牵牛,至于婺女天鼋之首,故《传》曰:“星在天鼋。”《周书 武成》篇:“惟一月壬辰,旁死霸,若翌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纣。”《序》曰:“一月戊午,师度于孟津。”至庚申,二月朔日也。四日癸亥,至牧野,夜陈,甲子昧爽而合矣。故《外传》曰:“王以二月癸亥夜陈。”《武成》篇曰:“粤若来三月,既死霸,粤五日甲子,咸刘商王纣。”是岁也,闰数余十八,正大寒中,在周二月己丑晦。明日闰月庚寅朔。三月二日庚申惊蛰。四月己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粤六日庚戌,武王燎于周庙。翌日辛亥,祀于天位。粤五日乙卯,乃以庶国祀馘于周庙。”文王十五而生武王,受命九年而崩,崩后四年而武王克殷。克殷之岁八十六矣,后七岁而崩。故《礼记 文王世子》曰:“文王九十七而终,武王九十三而终。”凡武王即位十一年,周公摄政五年,正月丁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六年戊午,距炀公七十六岁,入孟统二十九章首也。后二岁,得周公七年“复子明辟”之岁。是岁二月乙亥朔,庚寅望,后六日得乙未。故《召诰》曰:“惟二月既望,粤六日乙未。”又其三月甲辰晦朔,三月丙午。《召诰》曰:“惟三月丙午朏”古文《月采》篇曰“三日曰朏”。是岁十二月戊辰晦,周公以反政。故《洛诰》篇曰:“戊辰,王在新邑,蒸祭岁。命作策,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
成王元年正月己巳朔,此命伯禽俾侯于鲁之岁也。后三十年四月庚戌朔,十五日甲子哉生霸。故《顾命》曰“惟四月哉生霸,王有疾不豫,甲子,王乃洮沫水”,作《顾命》。翌日乙丑,成王崩。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故《毕命丰刑》曰:“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王命作策《丰刑》。”
《春秋》、《殷历》皆以殷,鲁自周昭王以下亡年数,故据周公、伯禽以下为纪。鲁公伯禽,推即位四十六年,至康王十六年而薨。故《传》曰“燮父、禽父并事康王”,言晋侯燮、鲁公伯禽俱事康王也。子考公就立,酋。考公,《世家》:即位四年,及炀公熙立。炀公二十四年正月丙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丁酉,距微公七十六岁。
《世家》:炀公即位六十年,子幽公宰立。幽公,《世家》:即位十四年,及微公茀立,。微公二十六年正月乙亥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丙子,距献公七十六岁。
《世家》:微公即位五十年,子厉公翟立,擢。厉公,《世家》:即位三十七年,及献公具立。献公十五年正月甲寅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乙卯,距懿公七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