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晋书九家辑本

汉阳有大阪名陇坻。亦曰陇山。郡处其西。故曰陇西。 其山堆旁崩。声闻数百里。扬雄所谓响若坻颓者也。御 览州郡十一。
  右成纪。
天水。始昌县故城西也。亦曰清崖峡。水 经注二十。
 武都郡
河池有泉街水。刘昭注补五。
  右河池。
 晋昌郡
惠帝以炖煌土界阔远。分立晋昌郡。文 选答子悌注。
晋昌。护匈奴中郎将。别领户。同上 。
 梁州
梁州南至桓水。西抵黑水。东限扞关。今汉中巴郡、汶 山蜀郡、汉嘉、江阳、朱提、涪陵、阴平、广汉、新都 、梓潼、犍为、武都、上庸、魏兴、新城、皆古梁州之 地。自桓水以南为夷。书所谓和夷底绩也。水 经注三十六桓水下。
魏末克蜀。分广汉、巴、涪陵、以北七郡为梁州。理 汉中之沔阳、历。晋太康中。州又移理汉中郡。寰 宇记一百三十三。
  右州。
 汉中郡
孝武太元十五年。梁州刺史周表立。宋 书州郡志三称晋地记。 案王隐传。隐撰晋书当成于成 帝时。下距孝武太元十五年已远。此晋地记当是别一书 。姑附录于此。
  右郡。
 梓潼郡
梓潼五妇山。驰水出。建安二十二年刘备以为郡。刘 昭注补五。
  右梓潼。
 新都郡
绵竹有紫岩山。绵水之所出焉。同上。
  右绵竹。
梓潼有汉德县。宋书州郡志四。
  右汉德。
 晋寿郡
孝武太元十五年。梁州刺史周馥表立晋寿郡。宋 书州郡志三称晋地记。 案馥非孝武时人。
  右晋寿。
 巴郡
平州属巴郡。史记索隐六。
  右平州。
 巴东郡
入汤口四十三里。有石煮以为盐。石大者如升。小者如 拳。煮之水竭盐成。盖蜀汉火井之伦。水火相得乃佳矣 。水经注三十三江水下云。汤水南入于 江。名曰汤口。
  右鱼复。
 南汉中郡
孝武太元十五年。梁州刺史周琼表立。宋 书州郡志四称晋地记。
  右郡。晋书地理志无。今附此。
 益州越嶲郡
盐池泽在南。刘昭注补五。
  右姑复。
 牂柯郡
且兰有沈水。同上。
  右沮兰。
鄨县不狼山。鄨水所出。同上。
  右鄨。
西随。麋水西受徼外。东至麋泠。入尚龙溪。同 上。
  右西随。晋书地理志无此县。
 宁州云南郡
连山无血水所出。同上。
  右梇栋。
 兴古郡
刘禅建兴三年。分牂柯置兴古郡。治律高。水 经注温水下。
  右律高。
兴古郡治宛漏县。水经注三十六。
  右宛漏。
句町有文众水。刘昭注补五。
  右句町。
毋掇有桥水。出桥山。同上。
  右毋掇。
贲古南鸟山出锡。同上。
  右贲古。
大河水东至毋掇。入桥水。同上。
  右滕休。
兴古郡汉兴县。宋书州郡志四。
  右汉兴。
 建宁郡
同濑县有同虏山。水经注三十六。
铜虏山米水所出。刘昭注补五。
  右同濑。
 青州齐国
临淄县西南门曰曲门。其侧有池。刘昭 注补二。 按因鲁国汶阳县北有曲水亭。故名。
  右临淄。
东安平有羌头山。同上四。
  右东安平。
 济南郡
养泽在西幽州薮。有莱山莱主祠。同上 。
  右下密。
 乐安国
临济本狄。左传狄伐卫懿公。同上。
  右临济。
 北海国晋书地 理志无。今从晋太康地记。
鄑城在都昌县西。同上。
  右都昌。
安邱有渠邱城。同上。
  右安邱。案二县。晋书地理志皆 无。
 东莱郡
黄县东二百三十里。至海。中连岑有土道。秦始皇登此 刻二碑。东二百三十里。有始皇汉武二碑。同 上。案此系两引。原误合为一条。
  右黄。
惤有百枝莱君祠。同上。
  右惤。
东莱掖县有过乡。北有过城。古过国也。史 记索隐十。
  右掖。
 徐州东海郡
海中去岸百九一作五。十步。有 秦始皇碑。长一丈八尺。广一作阔。五 尺。厚八一作三。尺三一 作八。寸。以上亦见初学记八。 一行十三字。潮水至加其上三丈。去则三尺见也。 同上。
  右赣榆。
兰陵故鲁次室邑。列女传有漆室之女。或作次室。同 上。
  右兰陵。
戚属东海。史记索隐六。
  右戚。
 琅邪国
阳都属琅邪。同上。
  右阳都。
 东莞郡
广县在东莞。同上。
  右广。
 荆州南郡
陶朱冢在华容县。树碑云是越之范蠡。水 经注三十二夏水下。
  右华容。
 襄阳郡
永康元年。襄阳郡上言得鸣石钟。闻七八里。御 览五十一地部十六。 案此引王隐晋书。当是瑞异记。 非地道记也。今两录之以备考。
  右郡。
 义阳郡
义阳郡以南阳属县为名。宋书州郡志三 水经注三十。 案晋太始中。割南阳东鄙之安昌。平氏 。平林。义阳四县置。
  右郡。
 魏兴郡
安康县属魏兴郡。寰宇记百四十一。
  右安康。
 上庸郡
武帝太康元年。改上庸之广昌为庸昌二年省。同 上。
  右郡。
 宜都郡
吴分南郡立宜都郡。
  右郡。
 零陵郡
泉陵县有香茅。气甚芬香。言贡之以缩酒也。水 经注三十八湘水下。
  右泉陵。
应阳县本泉陵之北部。东五里有鼻墟。象所封也。水 经注三十八湘水下。史记正义一称王隐晋书。
  右应阳。
 安成郡
宜春县出美酒。随岁举上供。刺史亲付计吏。寰 宇记一百九。
  右宜春。
 扬州吴郡
吴有盐官县。水经注江水下。
  右盐官。
 吴兴郡
阳羡有章浦亭。周处封章浦亭侯。即此。寰 宇记九十三。
  右阳羡。案晋书地理志。惠帝永 兴元年。割吴兴之阳羡等立义兴郡。则吴兴郡应有此县 。
 晋安郡
晋安郡。太康三年置。文选酬王晋安注 云即今之泉州。
  右郡。
 庐江郡
寻阳南通五岭。北导长江。远行岷汉。亦一都会也。御 览百七十州郡十六。
  右寻阳。
 鄱阳郡
鄱阳安乐出黄金。凿土十余丈。披沙之中。所得者大如 豆。小如粟一作粱。米。初 学记二十七。御览八百十。
  右乐安。
 庐陵郡
太康中。以雩都、赣、南野、等县。割为南康郡。而庐 陵百姓去管遥远。乃移郡于石阳县。今旧州东北故城是 也。寰宇记一百九。
  右石阳。
 交州交址郡
□□南越侯织在此。刘昭注补五。
  右□□。
 九真郡
九真郡有松原县。水经注三十六温水下 。
  右松原。
 九德郡
九德郡有浦阳县。同上。
  右浦阳。
九德郡有九德县。同上。
  右九德。
九德郡有南陵县。晋置也。同上。 宋 书州郡志称。九德郡南陵县。晋武帝立太康。地志无。 王隐志有。
  右南陵。
 日南郡
日南郡去卢容浦口二百里。故秦象郡。象林县治也。水 经注三十六温水下。
  右卢容。
日原脱今补。南郡象林南有四 国。皆称汉人。贡金供税。初学记二十 七。御览八百十。
  右象林。
朱吾县属日南郡。去郡二百里。此县民汉时不堪二千 石长吏调求。引屈都干为国。林邑记曰屈都夷也。水 经注三十六温水下。
  右朱吾。
 合浦郡
朱崖在大海中。遥望朱崖洲大如菌。举帆一日一夜至洲 。周匝二千里。径度七八百里。上可十万家。女多姣好 。长发美鬓。御览六十九。
  右朱崖。
 广州东官郡晋 书地理志。成帝分南海郡立东官。
海阳县故属东官。宋书州郡志五。
  右海阳。
绥安县故属东官。同上。
  右绥安。
海宁县故属东官。同上。
  右海宁。
湖阳县政属东官。同上。
  右湖阳。
 临贺郡
临贺县故属南海。同上。
  右临贺。
 苍梧郡
高要县东去郡五百里。刺史下避毒徙县水居也。水 经注。 浪水下称晋书地理志。
  右高要。
猛陵县龙山。合水所出。刘昭注补五 。
  右猛陵。



王隐晋书卷三
  礼乐记
荀勖以魏杜夔所制律吕检校。定太乐总章鼓吹。八音与 律吕乖错。始知后汉至魏。度渐长于古尺四分余。而夔 依为律吕。故致不韵。部佐着作刘恭。依周礼制尺。所 谓古尺也。依古尺作新律吕。以调声韵。以律量黍。以 尺度古器。皆与本铭尺寸无差。又故冢得古玉律钟磬。 亦与新律闇合。遂班下太常。使太乐总章鼓吹。清商施 用。勖遂典知乐事。御览十六。
陈总迁殿中侍御史。诏遣诣终南山请雨。总除小石祠 。唯存大石一所而祈之。上文曰。峨峨大石。佐岳通理 。含滋吐润。惠我四海。初学记五御览 五十。
惠帝使校尉陈总仲元诣洛阳山请雨。总尽除小祀。唯 存大石而祈之。七日大雨。水经注十五 。
  舆服记
陈舒议至尊临温公夫人丧。议曰。今白帢深衣。当古吊 服。至尊临吊。谓深衣而已。御览六百 八十八。
御史中丞傅咸、北军中侯郑翊、等。以为三驾卤簿图 。有幽州突骑。豫州荡骑。各五十人。书 钞。
梁冀与妻孙寿共乘辇。张明盖。饰以金银。以骋娱乐 。御览七百七十四。
  石瑞记
着作郎邱众表称。世祖武皇帝擢臣负薪之中。授臣着作 佐郎。典治天下文义数术。乃撰诸志也。
魏时。张掖石瑞有二玦。礼能使决疑者佩玦。故遣其 臣亦受之以玦。今灵一作晋受。命 有二玦。其一当魏历数既终。当禅大晋。故与之玦。凡 受命居天子之位。皆众人之所疑。以武皇帝能断决狐疑 。应天顺民。受曹氏禅而无疑。得应。佩玦故以赐焉。 是以有二玦。御览六百九十二。 书钞 。
永嘉初。陈国项县贾逵石碑中生金。人盗凿取卖。卖 已复生。此江东之瑞。书钞。 御览五 百八十九。又八百十俱称石瑞记。
晋金德。元帝兴于江东。故云江东之瑞。事 类赋注九。



王隐晋书卷四
  瑞异记 史 通书志云。王隐后来加以瑞异。斯则自我作故。出乎胸 臆。而诸书所引。则又有作石瑞记。或作名瑞记者。其 瑞异分记云。不能定也。故除别录引作石瑞记。及实见 为石瑞记外。姑依晋书五行志前后录出。以俟考。
元康五年十月。武库灾。焚累代之宝。文 选关中诗注。
苍梧太守吴臣据郡邑。不恭王命。孙权遣步骘为交州 喻臣。臣照镜不见其头。骘因入斩之。御 览三百六十四。
咸宁三年起居注。载炖煌郡上金洞中生金。百陶不消 。可以切玉。御览八百十。
甘卓家金匮鸣。声似槌镜。清而悲。师言金匮将离。 是以悲鸣。寻而卓下吏将军周虑等。承望王敦意害卓。 御览七百十三。
贾后作颉字髻。太子见易之象也。御 览百四十八。
惠帝元康六年。陈国有鸡生雄鸡无翅。既大。坠坑而 死。王隐以为雄者胤嗣子之象。坑者地事为母象。今鸡 生无翅坠坑而死。此子无羽翼。为母所陷害乎。于后贾 后诬杀愍怀。殆一作此。其应也 。宋书志二十四。 晋书志十七。
咸宁元年。洛阳太祖庙中。有青气。占者云。以为东 莞王后当有天子。后改封琅玡。江东之应也。御 览十五。
建兴四年。丞相府督军令史淳于伯刑于建康市。百姓 喧哗。咸曰伯冤。于是大旱三年。御览 八百七十九。
大兴元年。河水竭断百余步。两头深浅如故。中绝不 流。开元占经第一百卷。
洛中歌何德真。二人共披一幡。牵离奈何。左校令成 夔以为德真将死也。御览八百十九。
惠帝时谣曰。二月尽。三月初。桑生裴雷柳叶舒。书 钞引作华生襄藩柳叶舒。
荆笔杨版行诏书。宫中大原此下有司 字。马几作原为作几。驴。 既而杨骏荆王反。御览六百六。
元康九年。是时童谣曰。东宫马子莫聋●。前至腊月 缠汝□。同上一百四十八。
愍帝初时有谣曰。天子在何许。近在豆田中。类 聚八十五。 御览八百四十一。
王浚在幽州。谣曰。幽州城门使藏户。中有伏尸王彭 祖。御览五百四十九。
枣嵩用事于王浚时。谣曰。十囊五囊入枣郎。同 上七百四。
石勒时有谣云。一杯食。有两匙。石勒死。人不知。 同上七百六十。
泰始元年。白麟见。群兽皆从。改年曰麟嘉。类 聚九十八。 案晋书帝纪。泰始元年有麟见事。未闻改 年曰麟嘉。惟载记吕光传。太元十四年麟见金泽。百兽 从之。光以为瑞。僭即三河王位。年号麟嘉。
咸宁五年。白麒麟见平原。同上。
太康六年。荆州送两足虎。时尚书郎索靖议称半虎。 博士王铨为文曰。般般白虎。观衅荆楚。孙吴不逞。金 皇赫怒。同上九十九。
中宗诏问王隐曰。荆州送两足虎。其征何为也。隐曰 。谨案先臣铨传。太康时两足虎。因作诗以讽。铨意以 为晋金行也。金在西方。其兽为虎。虎有四足。犹国有 四方。无半势而又见获。将有愍怀之祸也。占 经一百十六。
王浚居幽州。有狐踞浚府门中。翟雄入厅事。遂为石 勒所杀。御览八百八十五。
太康十年。洛阳宫西宜秋里。门东向南壁石生地中。 始高三尺。如香炉形。人多祀之。编珠 一。
永康元年。襄阳郡上言得鸣石钟。钟 字当依晋五行志作撞。闻七八里。御 览五十一。
怀帝永嘉元年。有玉龟出灞水。唐类 函二十五。
石勒乡里所居原上地中。石生日长。类铁之象。御 览五十一。
元康九年夏。桑生于东宫西厢。日长尺余。数日枯。 御览百四十八。
永嘉元年。洛阳城内东南角广里中。地陷。中有二鹅 。其一苍者飞。其一白者不能飞。问博士不能对。陈留 孝廉浚仪董养。字仲道。闻而叹曰。昔周所会盟狄泉。 即此地也。今有二鹅。苍者胡象。后胡当入侮。白者讳 也。言国家之象。书钞。 称名瑞记。
王浚居幽州。翟雄入厅事。遂为石勒所杀。御 览八百八十五。
元康九年正月。月晕。赤黄数重。御 览百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