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纠谬


  张廵用兵人数误

  忠义张廵传赞云以疲卒数万
  今案廵所用战兵止数千不满万人赞之所云误矣

  王焘等世次不明

  王珪传及酷吏王旭传皆云焘及旭乃珪之孙
  今案宰相世系表则二人皆珪之曾孙未知孰是

  裴寂字不同

  裴寂传云寂字玄真
  今案宰相世系表则字真玄未知孰是

  刘审礼传与表不同

  刘审礼传云子殆庶又云易从为彭城长史
  今案宰相世系表殆庶易从为汉州长史未知孰是

  虢王子次序不同

  虢王鳯传云七子次子茂融
  今案宗室世系表鳯止六子而茂融第四未知孰是

  馆陶公主所尚不同

  酷吏崔器传云曾祖恭礼尚馆陶公主
  今案公主传高祖女真定公主嫁崔恭礼又馆陶公主下嫁崔宣庆今器传乃云恭礼尚馆陶未知孰是

  崔良佐传误

  艺文志崔良佐三国春秋注云良佐深州安平人日用从子
  今案崔日用传乃滑州灵昌人而又崔元翰传述良佐云与日用从昆弟也此二传乡里宗族与艺文志不同未知孰是然以宰相世系表考之则良佐乃日用之再从侄以是言之则从子者是而从昆弟者误欤

  武攸暨传年号误

  武攸暨传云中宗时拜司徒复王定延秀之诛降楚国公景龙中卒今案武延秀传延秀以韦后败时与安乐公主同斩则是景龙四年六月中事也是岁六月壬午韦后弑中宗甲申改元唐隆庚子临淄王以兵诛韦氏及安乐公主武延秀等甲辰睿宗即位七月己巳改元景云由是言之延秀既诛之后何縁复有景龙年号乎

  两传载周贽安太清不同

  李光弼传河阳北城之战贼众奔败禽周挚
  今案史思明传云时周贽以后军屯福昌骆悦恶其贰乃杀贽【贽挚虽不同其实一人也】且周贽已为光弼所禽何縁复从思明领军屯福昌而为骆悦所杀欤
  又光弼传云安太清袭懐州守之光弼令郝廷玉由地道入懐州得其军号登陴大呼王师乘城禽太清杨希仲送之京师献俘太庙侯仲庄传亦云禽安太清
  今案史思明传云使安太清取懐州以守光弼攻之太清降又案哥舒曜传亦云降安太清光弼仲庄传言禽而思明曜传言降未知孰是

  郝玭马璘传不同

  郝玭传云贞元中为临泾镇将尝从数百骑出野还说节度使马璘曰临泾扼洛口其川饶衍利畜牧其西走戎道旷数百里皆流沙无水草愿城之为休养便地玭出或谓璘曰玭言信然虽然公所以蒙恩大幸以边防未固也上心日夜念此故厚于公若用玭言则边已安尚何事为璘遂不听
  今案马璘传云徙泾原节度使大厯八年吐蕃内冦璘与浑瑊击破之十二年卒于军是岁丁巳今玭传云贞元中说马璘而贞元元年岁在乙丑则是时璘卒已九年矣玭安得与璘有言哉此可疑者一也案璘传云在泾八年缮屯壁为战守具令肃不残人乐为用敌不敢犯今郝玭传所言乃如此则正与璘传相反此可疑者二也案旧书玭传则云临泾地居险要当敌要冲白其帅帅不从则是旧史未尝以为马璘未审新书何由指以为马璘此可疑者三也

  苏定方传误

  苏定方传云至恒笃城欲杀降人取赀定方一不取太宗知之
  今案本纪此乃髙宗显庆元年九月事今云太宗则误也

  江夏王道宗李靖等传不同

  江夏王道宗传云助李靖破敌亲执颉利可汗
  今案李靖及突厥传禽颉利者张寳相也而道宗传以为道宗亲执未知孰是

  刘澭入朝纪传不同

  徳宗本纪贞元八年十一月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刘济及其弟瀛州刺史澭战于瀛州澭败奔于京师
  今案澭传云澭怦次子济母弟怦得幽州病且死澭輙以父命召济于莫州济嗣总军事徳澭之让以为瀛州刺史有如不讳许代已乆之济自用其子为副大使澭不能无恨因请以所部为天子戍陇悉发其兵千五百驰归京师无一卒敢违令者其事与纪全异未知何者为是

  孔戢传误

  孔戢传云初父死难诏与一子官补修武尉不受以让其兄戡
  今案死难者巢父传则以戣戡戢为从子又案宰相世系表戣戡戢实巢父兄岑父之子是则非巢父之子审矣今戢传乃指巢父为父则甚误矣

  刘弘基殷开山传误

  刘弘基传云讨薛举战浅水原八緫管军皆没唯弘基军战力矢尽为贼拘仁杲平乃克归
  殷开山传云从秦王讨薛举会王疾甚卧营委军于刘文静诫曰贼方炽邀速战利公等毋与争粮尽众枵乃可图开山鋭立事说文静曰王属疾忧公弗克济故不欲战今宜逗机制敌无专以贼遗王也请勒兵以怖之遂战析墌为举所乘遂大败下吏当死除名为民
  今案析墌城名也殷开山传及地理志以为析墌而薛举及仁杲传则以为高墌未知孰是今以纪传考之薛举自唐得长安之后至于仁杲降太宗之时与唐兵前后凡五战虽纪传多不载其地名然徐叅考亦可叅见自高祖初入关义宁元年举入冦扶风为秦王所破此第一战也【此不书于高祖纪而见于髙宗纪并举本传】武徳元年六月举又冦泾州秦王西讨屯于高墌王卧疾而长史刘文静殷开山等观兵于高墌为举所大败死者十六大将慕容罗睺李安逺刘弘基皆没王还京师举拔高墌将趋长安而病死此第二战也【此见于高祖太宗纪及薛举传】是年八月辛巳举卒己丑秦王复西讨屯于高墌相持六十余日九月甲寅秦州揔管窦轨及仁杲战败绩此第三战也【此见于高祖太宗纪】又与长平王叔良战于百里细川而执刘感此第四战也【此见于叔良及刘感传】十一月己酉秦王败仁杲于浅水原径围其城遂降之此第五战也【此见于高祖太宗纪仁杲传】此五战地名人名及胜负粗可考矣若刘文静殷开山之败乃高墌也而开山传则以为析墌误矣浅水原之战仁杲将宗罗睺败走太宗急追夜半围之迟明而仁杲降而弘基传乃以为八揔管军皆没一何舛谬之甚乎此最为大误也案薛举传则弘基之没亦高墌之战耳夫浅水原乃太宗战胜之地遂追奔逐北使仁杲不及计而降曷尝有八揔管败没者乎此史氏殊不考究之故也高墌析墌皆城名高墌属宁州定平县析墌属泾州安定县地既近而名相类故易于舛误唯弘基传有浅水原战没之说为谬最甚矣

  新唐书纠谬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新唐书纠谬卷五

  (宋)吴缜 撰

  ○五曰年月时世差互

  韦弘景封还诏书事一以为宪宗一以为穆宗
  魏謩罢相差一年李
  愬平蔡州差一年
  阎立本为中书令差一年
  武惠妃薨差一年
  王志愔传幸东都差一年
  王求礼传久视二年大雪误
  武后问狄仁杰求奇士其年误
  岑羲为同三品年误及官称不同
  窦懐贞传误
  常山王承干卒纪传差一年
  惠昭太子薨年纪传不同
  孝敬皇帝年差一岁
  章懐太子传年误
  庆王宗薨纪传差一年
  张浚死纪传差一年
  肃王薨差一年
  武攸暨传年次误
  啖助传赞误
  懿徳太子传误
  上官昭容传误
  江夏王道宗传误
  突厥传叙永安王孝基误
  太宗薛举相持六十余日事
  吐谷浑传贞观九年误

  韦弘景封还诏书事一以为宪宗一以为穆宗

  韦弘景传云迁给事中驸马都尉刘士泾赂权近擢太仆卿弘景上还诏书穆宗使喻其先人昌有功朕所以念功睦亲者弘景固执帝怒使宣慰安南由是有名
  今案刘士泾传云迁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等封还制书以士泾交通近幸不当居九卿宪宗曰昌有功于边士泾又尚主官少卿已十余年制书宜下弘景等乃奉诏此二传一以为穆宗一以为宪宗一则云弘景固执帝怒使宣慰安南一则云弘景等乃奉诏二说殊不同未知其孰是且又士泾传云弘景等即不知余人为谁此皆舛误之甚者也

  魏謩罢相差四年

  魏謩传云大中十五年以平章事领劔南西川节度使
  今案宣宗纪大中十一年二月辛巳魏謩罢又宰相表云大中十一年二月辛巳謩为检校戸部尚书平章事西川节度使二者不同或者本传以为十五年者误欤

  李愬平蔡州差一年

  李愬传云于时元和十一年十月己卯师夜起黎明雪止愬入驻元济外宅蔡吏惊曰城陷矣元济请罪梯而下槛送京师
  今案宪宗纪元和十二年十月癸酉克蔡州又韩愈平蔡碑云十二年八月丞相度至师十月壬申愬用所得贼将自文城因天大雪疾驰百二十里用夜半到蔡破其门取元济以献然则宪宗纪新书正得其实而愬传以为元和十一年十月己卯则大误矣

  阎立本为中书令差一年

  阎立本传云咸亨元年官复旧名改中书令卒
  【立本初以总章元年为右相本中书令也】
  今案宰相表则咸亨二年立本方为中书令未知孰是

  武惠妃薨差一年

  杨贵妃传云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
  今案玄宗纪开元二十五年四月乙丑废皇太子瑛及卾王瑶光王琚为庶人皆杀之十二月丙午惠妃武氏薨又案惠妃传及庶人瑛等先死而后薨既瑛等皆二十五年死则妃之薨无由却在二十四年其理甚明然则杨贵妃传所云差一年矣

  王志愔传幸东都差一年

  王志愔传云开元九年帝幸东都诏留守京师京兆人权梁山妄称襄王子谋反
  今案玄宗纪开元九年并无幸东都之事而十年正月丁巳如东都九月京兆人权梁山反伏诛志愔传所云九年者误也

  王求礼传久视二年大雪误

  王求礼传云久视二年三月大雨雪
  今案本纪久视止有元年至次年正月丁丑改元大足至十月改元长安则是久视无二年三月矣且又案本纪及五行志长安元年三月亦无大雨雪止是五行志云久视元年三月大雪疑求礼传所云即此事而误以元年为二年尔

  武后问狄仁杰求奇士其年误

  张柬之传云长安中武后谓狄仁杰曰安得一竒士用之
  今案本纪及狄仁杰传仁杰以圣厯三年九月薨是年岁在庚子【即久视元年也】而长安元年岁在辛丑由是言之柬之传云长安中必误也

  岑羲为同三品年误及官称不同

  岑羲传云迁秘书少监进吏部侍郎帝崩诏擢右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立罢为陜州刺史再迁戸部尚书景云初复召同三品
  今案睿宗纪云景云元年六月壬午韦皇后弑中宗矫诏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以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同中书门下三品吏部尚书张嘉福中书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表亦同即无中宗崩而羲以右常侍为同三品之事六月甲辰睿宗即位至七月丁巳羲罢为右散骑常侍先天元年正月以戸部尚书始同三品盖自景云元年【即景龙四年庚戌岁也】六月温王即位改元唐隆是月睿宗即位己巳大赦改元景云至二年【辛亥】先天元年【壬子】正月羲始为同三品然则非景云初乃先天初也纪及表又云羲曾为中书侍郎而本传无之亦脱漏也

  窦懐贞传误

  窦懐贞传云俄与李日知郭元振张说皆罢为左御史大夫踰年复同中书门下三品
  今案睿宗纪景云二年【辛亥】十月窦懐贞罢先天元年【壬子】正月乙未左御史台大夫窦懐贞同中书门下三品则是止三数月耳非踰年也或曰史家止谓改岁则为踰年非谓过一朞也愚曰唯新书之例不然故不得不疑而辨之案杜元颕传谓穆宗即位不阅岁而元颕至宰相且穆宗以元和十五年闰正月即位次年长庆元年二月元颕入相斯亦可谓踰年矣而本传以为不阅岁又云甫再朞出为西川节度使葢谓仅及二周而元颕以长庆元年二月为相至三年十月罢凢二周岁余八月而本传以为甫再朞今窦懐贞自罢相至复同三品虽曰改岁而止三四月又安得遂以为踰年哉

  常山王承干卒纪传差一年

  常山王承干传云贞观十七年废为庶人徙黔州十九年死
  今案本纪贞观十八年十二月壬寅庶人承干卒与本传差一年

  惠昭太子薨年纪传不同

  宪宗纪元和四年闰三月丁卯立邓王宁为皇太子【即恵昭太子也】六年十二月辛亥皇太子薨
  今案穆宗纪云元和七年惠昭太子薨而惠昭太子传云李绛等建言立皇太子帝曰善以宁为皇太子册礼用孟夏雨不克改用孟秋亦雨冬十月克行礼明年薨年十九以是推之宪宗纪惠昭以元和四年立六年十二月薨而穆宗纪云元和七年薨已为舛错今惠昭本传又云冬十月克行礼明年薨则是元和四年受册成礼而五年薨愈见乖异不知何者为是然要之李绛尝上言曰陛下受命四年而冡子未建于是乃立太子则是元和四年立之无疑但薨年则纪传交互为难考尔

  孝敬皇帝年差一岁

  孝敬皇帝传云弘奏请数怫旨上元二年从幸合璧宫遇酖薨年二十四又髙宗纪上元二年四月己亥天后杀皇太子五月戊申追号皇太子为孝敬皇帝
  今案燕王忠传云王皇后废武后子弘甫三岁又髙宗纪永徽六年十月己酉废皇后为庶人是岁乙卯而弘三岁则是以癸丑生至上元二年岁在乙亥薧止是二十三年不得云二十四也

  章懐太子传年误

  章懐太子传云上元元年复名贤是时皇太子薨其六月立贤为太子
  今案髙宗纪及三宗诸子传并云皇太子以上元二年薨独此传以为元年盖误也

  庆王琮薨差一年

  十一宗诸子传云奉天皇帝琮天寳十载薨【琮本封庆王】
  今案玄宗纪云天寳十一载五月戊申庆王琮薨恐本传之误也

  张浚死差一年

  张浚传云迁左仆射致仕居洛长水墅王师范起兵青州欲取浚为谋主不克全忠胁帝东迁浚闻曰乘舆卜洛则大事去矣盖知其将簒也全忠畏浚构它镇兵使张全义遣牙将如盗者夜围墅杀之屠其家实天复二年十二月【是岁壬戌】
  今案昭宗纪天复元年【辛酉】十月朱全忠犯京师十一月壬子昭宗如鳯翔戊辰全忠犯鳯翔自是全忠围鳯翔至天复三年【癸亥】正月王师范取兖州甲子昭宗幸全忠军己巳昭宗至自鳯翔十二月丙申朱全忠杀尚书左仆射致仕张浚由此观之则天复二年十二月昭宗尚在岐下为全忠所围未出亦未有卜洛之事王师范亦未起兵然则本纪所书三年十二月丙申杀浚为得其实而本传云二年十二月者误也且又浚以三年既死而昭宗以四年迁洛今观浚传所书则似迁洛之后浚方被杀此盖传中文意未全所致当云全忠将胁帝东迁如此则文意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