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正史
- 后汉书八家辑注
后汉书八家辑注
檀传
三五六 与子孙同衣而行,并日而食。(姚。王。汪。黄)──范书党锢传注
刘儒传
三五七 林宗叹儒有珪璋之质〔一〕,终必为令德之士。(姚。王。汪。黄)──范书党锢传注
〔一〕 李贤注引诗大雅卷阿之「如圭如璋,令闻令望」,以释「珪璋之质」。汪辑误引入正文,今删。
三五八 广汉儒叔林为东郡太守,乌巢于厅事屋梁〔一〕,兔产于床下〔二〕。(姚。王。汪。黄)──类聚卷九二 ○ 御览卷九○七 又卷九二○ 事类赋注卷二三
〔一〕 御览卷九○七、事类赋注卷二三「乌」上有「赤」字。
〔二〕 姚辑作广汉儒传。汪辑入刘儒传。孙志祖案:「御览引谢书作『儒叔林』,岂此人姓儒,广汉乃地望乎?又范书党锢传有刘儒字叔林,东郡阳平人,不为东郡太守,疑非其人。」王谟按:「此当是广汉人,名儒,字叔林,此误脱姓耳。注以『儒』为姓,亦非。」黄奭按:「艺文一引,御览二引,观事类赋,则为儒叔林可据。广汉是郡县名,非姓广名汉儒也。」又汤球按:「汪君以范书刘东郡人,未尝为东郡太守,疑各书误引,不知各书上明标广汉,则刘系益州人,非兖州人。范不言为东郡太守,疑脱。」天游按:姚辑作广汉儒传,非。此人必广汉人,故得任东郡太守。范书既言刘儒为东郡人,自不当任东郡太守。疑此非一人。其系儒叔林抑或名儒字叔林,实难做定论,故暂附入刘儒传以俟考。
贾彪传
三五九 贾彪〔字伟节〕〔一〕,补新息长,〔政多奇异〕〔二〕。民贫困,多不养子。贾彪到任,严其制,〔有犯者以杀人罪罪之,县境震栗〕〔三〕,人养〔子〕者数千〔四〕。皆曰:「贾父所生。」男名「贾男」,女名「贾女」,以此丰丁口也。(姚。王。汪。黄)──书钞卷七八 ○ 御览卷二六七 书钞卷三五
〔一〕 据御览卷二六七补。
〔二〕 同右。
〔三〕 同右。又书钞卷七八作「与杀人同」。
〔四〕 据书钞卷三五、御览卷二六七补。
郭泰传茅容 宋果 贾淑
三六○ 遭母忧,欧血发病,历年乃瘳。(姚。王。汪。黄)──范书本传注
三六一 泰之所名,人品乃定,先言后验,众皆服之。故适陈留则友符伟明〔一〕,游太学则师仇季智〔二〕,之陈国则亲魏德公〔三〕,入汝南则交黄叔度〔四〕。初,泰始至南州,过袁奉高〔五〕,不宿而去。从叔度,累日不去。或以问泰,泰曰:「奉高之器,譬之氿滥〔六〕,虽清而易挹。叔度之器,汪汪若千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不可量也。」已而果然,泰以是名闻天下。(姚。王。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 伟明,符融之字。
〔二〕 仇览字季智,一名香。
〔三〕 魏德公,即魏昭,陈国之孝童子,以为「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甘愿为泰洒扫以从学者。事见袁纪卷二三。
〔四〕 黄叔度,即黄宪也。
〔五〕 袁奉高,乃袁闻也。
〔六〕 廿二史考异卷一二曰:「氿滥,谓氿泉、滥泉也。」天游按:氿,音轨,诗大东传曰:「侧出曰氿泉。」滥,音槛,正出之泉也。辞见诗大雅瞻卬,解见尔雅释水。
三六二 郭泰拔申屠子龙于漆工之中〔一〕,嘉许伟康于屠酤之肆〔二〕。(孙。王。汪。黄)──御览卷八二八
〔一〕 申屠子龙,即申屠蟠也。汪、黄二辑作「子陵」,甚谬。
〔二〕 许伟康,不详何人之字,事迹亦无考。
三六三 茅容字季伟,陈留人。〔年四十余,耕于野。时〕与等辈避雨树下〔一〕,众皆箕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二〕。郭林宗见而奇之,共与言,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黍,林宗谓为己设,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菜蔬与林宗同饭。林宗起拜之曰:「卿贤乎哉!」因劝令学,卒以成德也。(姚。王。汪。黄)──御览卷八四七 ○
初学记卷一七 书钞卷一四三
〔一〕 据初学记卷一七补。又「雨」误「西」,据初学记卷一七、书钞卷一四三径改。
〔二〕 据初学记卷一七补。
三六四 宋果字仲文〔一〕。(姚。汪。黄)──范书郭泰传注
〔一〕 范书郭泰传作「字仲乙」。
三六五 淑为舅宋瑗报雠于县中〔一〕,为吏所捕,系狱当死。泰与语,淑恳恻流涕。泰诣县令应操,陈其报怨蹈义之士。被赦,县不宥之,郡上言,乃得原。(姚。王。汪。黄)
──范书郭泰传注
〔一〕 淑,贾淑,林宗与之同乡。
三六六 太原郭长信、王长文、长文弟子师、韩文布、李子政、曹子元、定襄周康子、西河王季然、云中丘季智名灵举。子师位至司徒,季然北地太守,其余多典州郡者〔一〕。(姚。王。汪。黄)──范书郭泰传注 ○ 云谷杂记
〔一〕 皆郭泰所识之士。其中王子师,即王允。又余寅同姓名录卷二引谢书曰:「林宗适陈留则友符伟明,游太学则师仇季智,之陈国则视魏德公,入汝南则交黄叔度。然不特此,又左原以犯法见斥,劝之责躬。茅容初以危坐,又以草蔬同饭,叹其贤。又豫识史叔宾之败,惜边让未闻道,俱陈留人也。杨氏孟敏堕甑不顾而异之,劝令游学知名 鹞鄢陵庾乘初佣,后号征君。训扶风宋果以义方,后以烈气闻,官并州刺史。母忧,受乡人贾淑之吊,淑改过自厉,终成善士。谓济阴黄允虽有才,终失之,卒以遣妇事废于时。谓召陵谢甄不入道,以细行不慎毁弃。识晋阳王柔以仕进显,柔弟泽以经术通。又识张孝仲于刍牧之中,范特祖于邮置之役,召公子、许伟康于屠酤,司马子威于卒伍。同郡郭长信、王长文、长文弟子师、韩文布、季子政、曹子元、定襄周康子、西河王季然、云中丘季智、郝礼真等六十人,并以成名。」四库提要称此书「捃摭详备,足稗考证,故未可以晚出废之也」。其说虽是,然此引恐多有增益,已非谢书之旧,录此备考。
三六七 泰以建宁二年正月卒,自弘农函谷关以西,河内汤阴以北,二千里负笈荷担弥路,柴车苇装塞涂,盖有万数来赴。(姚。王。汪。黄)──范书本传注
符融传冯岱
三六八 融见林宗,便与之交。又绍介于膺,以为「海之明珠,未耀其光;鸟之凤皇,羽仪未翔」。膺与林宗相见,待以师友之礼,遂振名天下,融之致也。(姚。王。汪。黄)──范书本传注
三六九 文经、子艾〔一〕,曜名远近,声价已定,征辟不就,疗病京师,不通宾客。公卿将相大夫遣门生旦暮问疾,郎吏公府掾属杂坐其门,不得见也。(姚。王。汪。黄)
──范书本传注
〔一〕 文经姓晋,子艾姓王,二者沽名钓誉,红极一时。融察其非真,以语李膺,后果废弃。
三七○ 〔冯〕(马)岱字德山〔一〕,辟司徒刘宠府,与四府掾属并诣台,集议边事〔二〕。(姚。汪。黄)──书钞卷六八
〔一〕 据陈、俞本改。
〔二〕 孔本下本有「上奉议边」四字,系衍文,陈、俞本亦删之。
三七一 冯岱字德山,性慷慨,有文武异才。既到官,融往相见,荐范冉为功曹,韩卓为主簿,孔为上计吏。(姚。王。汪。黄)──范书本传注
三七二 颍川张元祖,志行士也,来存融,吊其妻亡〔一〕。知其如此,谓言:「足下欲尚古道,非不清妙,且礼设棺椁,制杖章〔二〕。孔子曰:『吾从周。』〔三〕」便推所乘羸牛车,命融以给殡。融受而不辞也。(姚。王。汪。黄)──范书本传注
〔一〕 时融遭党事禁锢,妻亡,欲仿古亡者,弃之中野,即土埋藏。
〔二〕 黄奭曰:「『章』下疑脱『明』。」而汪辑改「章」为「衰」,是。
〔三〕 见论语八佾篇。
许劭传
三七三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一〕。仕郡为功曹,抗忠举义,进善黜恶,正机执衡,允齐风俗,所称如龙之升,所贬如堕于渊,清论风行,所吹草偃,为众所服,〔多所赏识,拔樊子昭于未闻,天〕〔下咸称许郭〕〔二〕。(孙。王。汪。黄)
──御览卷二六四 ○ 又卷四四二 书钞卷七七
〔一〕 据御览卷四四二补。
〔二〕 同右。汝南先贤传言樊子昭乃鬻帻之贾贩。又郭指郭泰,亦善拔贤士,劭与之齐名。
窦武传胡腾
三七四 窦武上表曰:「今冬大寒过节〔一〕,毒害鸟兽,爰及池鱼,城傍松竹,皆为伤绝。」(姚。王。汪。黄)──初学记卷三
〔一〕 指延熹九年事。
三七五 窦武上疏曰:「奉承诏命,精爽陨越。」(孙。王。汪。黄)──文选卷三七刘越石劝进表注
三七六 腾辟荆州部南阳从事〔一〕,遇孝桓帝南巡,又为护驾到南阳,腾自表上言:「乘舆所幸,便为京师。臣请荆州刺史比于司隶校尉,臣职比于都官从事也。(姚。王。汪。黄)──书钞卷七三(
二)
〔一〕 胡腾字子升,少师事窦武,后为武大将军府掾。武死,腾携武孙辅逃奔零陵,养为己子。建安中,刘表始命辅复本姓。
三七七 为荆州从事,万事既辨,一州肃然,百僚敬服其能。(姚。王。汪。黄) ──书钞卷七三
皇甫嵩传
三七八 皇甫嵩请冀州一年田租,以赡饥民 鹳姓歌曰:「天下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妻失夫,赖得皇甫复汝居。」(姚。王。汪。黄)─ ─类聚卷一九
三七九 皇甫嵩字义真,拜车骑将军,讨平凉羌胡,选将士枭骑万队,戎车三千,公卿百僚皆祖送于平乐观,大会。既御天下命,又临虏廷,扫殄羌贼,靡有孑遗,卒整二州,献捷振旅。(姚。王。汪。黄)──书钞卷六四(二)
三八○ 皇甫嵩为三公,以身起于汗马,常折节下士。(王。汪。黄)
──御览卷四七五
朱隽传子皓
三八一 为郡主簿,太守尹端被坐讨贼失利〔一〕,罪当弃市。隽乃羸服赍金到京师,赂主史得免,隽乃不言。(姚。王。汪。黄)──书钞卷七三
〔一〕 所讨者,许昭也。
三八二 朱隽宣国威灵,审示祸福。(孙。王。汪。黄)──文选卷四九干宝晋纪总论注
三八三 朱皓德行纯懿,文学优裕。(孙。王。汪。黄)──文选卷二八陆士衡乐府吴趋行注 ○ 又卷四七袁彦伯三国名臣序赞注
董卓传
三八四 董卓获山东兵,以猪膏涂布十余匹,用缠其身,然后烧之,先从足起。(孙。王。汪。黄)──御览卷八二○
三八五 董卓死,陕中诸将后共相要遣使诣长安相闻,求乞大赦。尚书令王允等以为杀卓时已赦,今复求,一岁不可再赦。李傕等曰:「京师不赦我,我当死,不若决之。若攻长安克之,则可大得天下。不克,则尽钞取三辅妇女财物,西上陇,归乡里,作贼延命,尚可数年。」于是帅兵西向长安。(孙。王。汪。黄)──御览卷六五二
三八六 献帝幸弘农,郭汜虏略百官妇女,有美发者,皆断取之。(孙。汪。黄) ──御览卷三七三
张温传
三八七 张温以司空加车骑将军征韩遂。丙辰,引温见于崇德殿,温以军礼,长揖不拜。(孙。王。汪。黄)──御览卷二九六
刘虞传
三八八 虞父舒,丹阳太守。虞通五经,东海恭王之后。(姚。王。汪。黄)──范书本传注
三八九 刘虞为幽州刺史,常着裘。(孙。王。汪。黄)── 御览卷六九四
公孙瓒传
三八九 公孙瓒为郡主簿,太守遭徙日南,瓒举觞北芒上,泣辞于母墓,曰:「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太守遭事,远送日南。〔日南多〕瘴气〔一〕,惧不得还。」太守会赦。(姚。王。汪。黄)──书钞卷七三
〔一〕 据范书本传补。
三九○ 公孙瓒非绍〔一〕,立刘伯安〔二〕,敛其众攻绍。(孙。王。汪。黄) ──文选卷四四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
〔一〕 绍,袁绍。
〔二〕 伯安,刘虞字。
陶谦传赵昱
三九一 〔赵昱字符达〕〔一〕,年十三,母尝病,经涉三月。昱惨戚消瘠,至目不交睫,握粟出卜,祈祷泣血,乡党称其孝。就处士东莞綦母君〔公立精舍〕〔二〕,受公羊传,兼该群业。至历年潜志,不窥园圃,亲疏希见其面。时入定省父母,须臾即还。高洁廉正,抱礼而立,清英俨恪,莫干其志;旌善以兴化,殚邪以矫俗。州郡请召,常称病不应。国相檀谟、陈遵共召,不起,或兴盛怒,终不回意。学孝廉,除莒长,宣扬五教,政为国表。会黄巾作乱,陆梁五郡,郡县发兵,以为先办。徐州刺史巴祇表功第一,当受迁赏,昱深以为耻,委官还家。徐州牧陶谦初辟别驾从事,辞疾逊遁。谦重令扬州从事会稽吴范宣旨,昱守志不移,欲威以刑罚,然后乃起。举茂才,迁广陵太守。贼笮融从临淮见讨,迸入郡界。昱将兵拒战,败绩见害。〔三〕(姚。王。汪。黄)
──魏志陶谦传注 ○ 御览卷三七四 又卷一八一 范书陶谦传注
〔一〕 据御览卷三七四补。
〔二〕 据御览卷一八一补。
〔三〕 姚之骃按:「笮融败走广陵,昱待以宾礼。融利广陵资货,乘酒酣杀昱,放兵大掠,非拒战败绩也。范说为是。」
袁绍传胡母班
三九二 班〔一〕,王匡之妹夫。董卓使班奉诏到河内,解释义兵。匡受袁绍旨,收班系狱,欲杀之以徇军 疣与匡书云:「自古以来,未有下土诸侯举兵向京师者。刘向传曰『掷鼠忌器』,器犹忌之,况卓今处宫阙之内,以天子为藩屏。幼主在宫,如何可讨?仆与太傅马公、太仆赵岐、少府阴修俱受诏命〔二〕。关东诸郡,虽实嫉卓,犹以衔奉王命,不敢玷辱。而足下独囚仆于狱,欲以衅鼓,此〔何〕悖暴无道之甚者也〔三〕!仆与董卓有何亲戚,义岂同恶?而足下张虎狼之口,吐长蛇之毒,恚卓迁怒,何其酷哉!死,人之所难,然耻为狂夫所害。若亡者有灵,当诉足下于皇天。夫婚姻者,祸福之机,今日着矣。曩为一体,今为血雠。亡人子二人〔四〕,则君之甥,身没之后,慎勿令临仆尸骸也。」匡得书,抱班二子而泣 疣遂死于狱。(姚。王。汪。黄)──魏志袁绍传注 ○ 范书本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