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集解三家注索隐正义

〔二〕集解应劭曰:「不醒不醉曰酣。一曰酣,洽也。」
〔三〕集解韦昭曰:「筑,古乐,有弦,击之不鼓。」正义音竹。应劭云:「状似瑟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名曰筑。」颜师古云:「今筑形似瑟而小,细项。」
〔四〕集解风俗通义曰:「汉书注,沛人语初发声皆言『其』。其者,楚言也。高祖始登位,教令言『其』,后以为常耳。」
〔五〕集解如淳曰:「献牛酒。」
〔六〕集解张晏曰:「张,帷帐。」正义音张亮反。
〔七〕集解服虔曰:「濞音帔。」
汉将别击布军洮水南北,〔一〕皆大破之,追得斩布鄱阳。
〔一〕集解徐广曰:「洮音道,在江淮闲。」
樊哙别将兵定代,斩陈豨当城。〔一〕
〔一〕索隐代之县名也。正义括地志云:「当城在朔州定襄县界。土地十三州记云『当城在高柳东八十里,县当常山,故曰当城』。」
十一月,高祖自布军至长安。十二月,高祖曰:「秦始皇帝、楚隐王〔一〕陈涉、魏安厘王、〔二〕齐缗王、〔三〕赵悼襄王〔四〕皆绝无后,予守冢各十家,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无忌五家。」赦代地吏民为陈豨、赵利所劫掠者,皆赦之。陈豨降将言豨反时,燕王卢绾使人之豨所,与阴谋。上使辟阳侯迎绾,〔五〕绾称病。辟阳侯归,具言绾反有端矣。二月,使樊哙、周勃将兵击燕王绾,赦燕吏民与反者。立皇子建为燕王。
〔一〕索隐系家作「幽王」,名择,负刍之兄。
〔二〕索隐史阙名。昭王之子,王假之祖也。
〔三〕索隐名地,宣王子,王建祖。
〔四〕索隐名偃,孝成王丹之子,幽王迁之父也。
〔五〕正义审食其也。括地志云:「辟阳故城在冀州信都县西三十五里,汉旧县。」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卢绾与数千骑居塞下候伺,幸上病愈自入谢。
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一〕四日不发丧。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人或闻之,语郦将军。〔二〕郦将军往见审食其,曰:「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审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一〕集解皇甫谧曰:「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汉十二年,年六十二。」
〔二〕集解汉书曰郦商,
卢绾闻高祖崩,遂亡入匈奴。
丙寅,葬。〔一〕己巳,立太子,〔二〕至太上皇庙。〔三〕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太子袭号为皇帝,孝惠帝也。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
〔一〕集解徐广曰五月。
〔二〕正义丙寅葬,后四日至己巳,即立太子为帝。有本脱「己」字者,妄引汉书云「已下」者,非。
〔三〕正义三辅黄图云:「太上皇庙在长安城香室南,冯翊府北。」括地志云:「汉太上皇庙在雍州长安县西北长安故城中酒池之北,高帝庙北。高帝庙亦在故城中也。」
及孝惠五年,思高祖之悲乐沛,以沛宫为高祖原庙。〔一〕高祖所教歌儿百二十人,皆令为吹乐,后有缺,辄补之。
〔一〕集解徐广曰:「光武纪云『上幸丰,祠高祖于原庙』。」骃案:谓「原」者,再也。先既已立庙,今又再立,故谓之原庙。
高帝八男:长庶齐悼惠王肥;次孝惠,吕后子;次戚夫人子赵隐王如意;次代王恒,已立为孝文帝,薄太后子;次梁王恢,吕太后时徙为赵共王;次淮阳王友,吕太后时徙为赵幽王;次淮南厉王长;次燕王建。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一〕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二〕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三〕故救僿莫若以忠。〔四〕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闲,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纛。葬长陵〔五〕。
〔一〕集解郑玄曰:「忠,质厚也。野,少礼节也。」
〔二〕集解郑玄曰:「多威仪,如事鬼神。」
〔三〕集解徐广曰:「一作『薄』。」骃案:史记音隐曰「僿音西志反」。郑玄曰「文,尊卑之差也。薄,苟习文法,无悃诚也」。索隐郑音先代反,邹本作「薄」,音扶各反,本一作「僿」,而徐广云一作「薄」,是本互不同也。然此语本出子思子,见今礼表记,作「薄」,故郑玄注云「文,尊卑之差也。薄,苟习文法,不悃诚也」。裴又引音隐云「僿音先志反」,僿塞声相近故也。盖僿犹薄之义也。
〔四〕集解郑玄曰:「复反始。」
〔五〕集解皇甫谧曰:「长陵山东西广百二十步,高十三丈,在渭水北,去长安城三十五里。」正义括地志云:「长陵在雍州咸阳县东三十里。」
【索隐述赞】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从泗上,即号沛公。啸命豪杰,奋发材雄。彤云郁砀,素灵告丰。龙变星聚,蛇分径空。项氏主命,负约弃功。王我巴蜀,实愤于衷。三秦既北,五兵遂东。泛水即位,咸阳筑宫。威加四海,还歌大风。
史记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
吕太后者,〔一〕高祖微时妃也,〔二〕生孝惠帝、〔三〕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四〕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五〕太子者数矣,赖大臣〔六〕争之,及留侯策,〔七〕太子得毋废。
〔一〕集解徐广曰:「吕后父吕公,汉元年为临泗侯,四年卒,高后元年追谥曰吕宣王。」
〔二〕集解汉书音义曰:「讳雉。」索隐讳雉,字娥姁也。
〔三〕集解汉书音义曰:「讳盈。」
〔四〕集解如淳曰:「姬音怡,众妾之总称也。汉官仪曰『姬妾数百』。」苏林曰:「清河国有妃里,而题门作『姬』。」瓒曰:「汉秩禄令及茂陵书姬,内官也,秩比二千石,位次婕妤下,在七子、八子之上。」索隐如淳音怡,非也。茂陵书曰「姬是内官」,是矣,然官号及妇人通称姬者,姬,周之姓,所以左传称伯姬、叔姬,以言天子之宗女,贵于他姓,故遂以姬为妇人美号。故诗曰「虽有姬姜,不弃憔悴」是也。
〔五〕索隐上其纪反,又音祈也。
〔六〕索隐张良、叔孙通等。
〔七〕索隐令太子卑词安车,以迎四皓也。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后兄二人,皆为将。长兄周吕侯〔一〕死事,封其子吕台〔二〕为郦侯,〔三〕子产为交侯;〔四〕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五〕
〔一〕集解徐广曰:「名泽,高祖八年卒,谥令武侯,追谥曰悼武王。」
〔二〕索隐郑氏、邹诞并音怡,苏林音胎。
〔三〕集解徐广曰:「郦,一作『鄜』。」
〔四〕集解徐广曰:「台弟也。」
〔五〕集解徐广曰:「惠帝二年卒,谥康王。」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是时高祖八子:长男肥,孝惠兄也,异母,〔一〕肥为齐王;余皆孝惠弟,戚姬子如意为赵王,薄夫人子恒为代王,诸姬子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子长为淮南王,子建为燕王。高祖弟交为楚王,兄子濞为吴王。非刘氏功臣番君吴芮子臣为长沙王。
〔一〕索隐母曰曹姬也。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一〕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闲。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二〕犁明,孝惠还,〔三〕赵王已死。于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四〕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辉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一〕集解如淳曰:「列女传云周宣王姜后脱簪珥待罪永巷,后改为掖庭。」索隐永巷,别宫名,有长巷,故名之也。后改为掖庭。按:韦昭云以为在掖门内,故谓之掖庭也。
〔二〕集解应劭曰:「酖鸟食蝮,以其羽画酒中,饮之立死。」
〔三〕集解徐广曰:「犁犹比也。诸言犁明者,将明之时。」
〔四〕索隐令音龄。
二年,楚元王、齐悼惠王皆来朝。十月,孝惠与齐王燕饮太后前,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太后怒,乃令酌两卮酖,置前,令齐王起为寿。齐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为寿。太后乃恐,自起泛〔一〕孝惠卮。齐王怪之,因不敢饮,详醉去。问,知其酖,齐王恐,自以为不得脱长安,忧。齐内史士〔二〕说王曰:「太后独有孝惠与鲁元公主。〔三〕今王有七十余城,而公主乃食数城。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后必喜,王必无忧。」于是齐王乃上城阳之郡,尊公主为王太后。〔四〕吕后喜,许之。乃置酒齐邸,〔五〕乐饮,罢,归齐王。三年,方筑长安城,四年就半,五年六年城就。〔六〕诸侯来会。十月朝贺。
〔一〕索隐音捧泛也。
〔二〕集解徐广曰:「一作『出』。」
〔三〕集解如淳曰:「公羊传曰『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百官表列侯所食曰国,皇后、公主所食曰邑,诸侯王女曰公主。」苏林曰:「公,五等尊爵也。春秋听臣子以称君父,妇人称主,有『主孟啖我』之比,故云公主。」瓒曰:「天子女虽食汤沐之邑,不君其民。」索隐啖音徒滥反。按:主是谓里克妻,即优施之语,事见国语。孟者,且也,言且啖我物,我教汝妇事夫之道。此即妇人称主之意耳。比音必二反。
〔四〕集解如淳曰:「张敖子偃为鲁王,故公主得为太后。」
〔五〕正义汉法,诸侯各起邸第于京师。
〔六〕索隐按:汉宫阙疏「四年筑东面,五年筑北面」。汉旧仪「
城方六十三里,经纬各十二里」。三辅旧事云「城形似北斗」也。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一〕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强为侍中,〔二〕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三〕丞相曰:「何解?」辟强曰:「
帝毋壮子,〔四〕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强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乃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五〕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一〕集解皇甫谧曰:「帝以秦始皇三十七年生,崩时年二十三。」
〔二〕集解应劭曰:「入侍天子,故曰侍中。」
〔三〕正义解,纪卖反。言哭解惰,有所思也。又音户卖反。解,节解也。又纪买反,谓解说也。
〔四〕正义毋音无。
〔五〕集解汉书云:「葬安陵。」皇览曰:「山高三十二丈,广袤百二十步,居地六十亩。」皇甫谧曰:「去长陵十里,在长安北三十五里。」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啑血盟,〔一〕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二〕夺之相权。王陵遂病免归。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以辟阳侯〔三〕审食其为左丞相。左丞相不治事,令监宫中,如郎中令。食其故得幸太后,常用事,公卿皆因而决事。乃追尊郦侯父为悼武王,欲以王诸吕为渐。
〔一〕索隐啑,邹音使接反。又云或作「喢」,音丁牒反。
〔二〕集解应劭曰:「古官。傅者,覆也。」瓒曰:「大戴礼云『
傅之德义』。」
〔三〕索隐按:韦昭云信都之县名。
四月,太后欲侯诸吕,乃先封高祖之功臣郎中令无择〔一〕为博城侯。〔二〕鲁元公主薨,赐谥为鲁元太后。子偃为鲁王。鲁王父,宣平侯张敖也。封齐悼惠王子章为朱虚侯,〔三〕
以吕禄女妻之。齐丞相寿为平定侯。〔四〕少府延为梧侯。〔五〕乃封吕种为沛侯,〔六〕吕平为扶柳侯,〔七〕张买为南宫侯。〔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