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正史
- 史记集解三家注索隐正义
史记集解三家注索隐正义
〔三〕集解王肃曰:「训以安百姓之道,当何所选择乎?非当选择贤人乎?」
〔四〕集解孔安国曰:「当何所敬,非唯五刑乎?当何所居,非唯及世轻重所宜乎?」
〔五〕集解徐广曰:「造,一作『遭』。」
〔六〕集解孔安国曰:「两谓囚证。造,至也。两至具备,则众狱官听其入五刑辞。」正义汉书刑法志云:「五听,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周礼云「辞不直则言繁,目不直则视眊,耳不直则对答惑,色不直则貌赧,气不直则数喘」也。
〔七〕集解孔安国曰:「五辞简核,信有罪验,则正之于五刑矣。」
〔八〕集解孔安国曰:「不简核。谓不应五刑,当正五罚,出金赎罪也。」
〔九〕集解孔安国曰:「不服,不应罚也。正于五过,从赦免之。」
〔一0〕集解孔安国曰:「使与罚名相当。」索隐按:吕刑云「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今此似阙少,或从省文。
〔一一〕集解马融曰:「以此五过出入人罪,与犯法者等。」
〔一二〕集解孔安国曰:「刑疑赦从罚,罚疑赦从免,其当清察,能得其理也。」
〔一三〕集解孔安国曰:「简核诚信,有合众心,惟察其貌,有所考合,重之至也。」索隐讯,依尚书音貌也。
〔一四〕集解孔安国曰:「无简核诚信,不听治其狱,当严敬天威,无轻用刑。」
〔一五〕集解徐广曰:「率即锾也,音刷。」孔安国曰:「六两曰锾。锾,黄铁也。」索隐锾,黄铁。锊亦六两,故马融曰「锊,量名,与吕刑锾同」。旧本「率」亦作「选」。
〔一六〕集解徐广曰:「一作『蓰』。五倍曰蓰。」孔安国曰:「倍百为二百锾也。」索隐洒音戾。蓰音所解反。
〔一七〕集解马融曰:「倍二百为四百锾也。差者,又加四百之三分一,凡五百三十三三分一也。」正义倍中之差,二百去三分一,合三百三十三锾二两也。宫刑,其罚五百,膑刑既轻,其数岂加?故孔、马之说非也。
〔一八〕集解徐广曰:「一作『六』。」
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子共王繄扈立。〔一〕共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二〕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王。〔三〕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粲。王田不取群,〔四〕公行不下众,〔五〕王御不参一族。〔六〕夫粲,美之物也。众以美物归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之小丑乎!小丑备物,终必亡。」康公不献,一年,共王灭密。共王崩,子懿王立。〔七〕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八〕
〔一〕索隐系本作「伊扈」。
〔二〕集解韦昭曰:「康公,密国之君,姬姓也。」正义括地志云:「阴密故城在泾州鹑觚县西,东接县城,故密国也。」
〔三〕集解列女传曰:「康公母,姓隗氏。」
〔四〕正义曹大家云:「群,众,粲,皆多之名也。田猎得三兽,王不尽收,以其害深也。」
〔五〕正义曹大家云:「公,诸侯也。公之所行与众人共议也。」
〔六〕集解韦昭云:「御,妇官也。参,三也。一族,一父子也。故取侄娣以备三,不参一族之女也。」
〔七〕索隐系本作「坚」。
〔八〕索隐宋忠曰:「懿王自镐徙都犬丘,一曰废丘,今槐里是也。时王室衰,始作诗也。」
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一〕
〔一〕正义纪年云:「三年,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帝王世纪云「十六年崩」也。
夷王崩,子厉王胡立。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一〕谏厉王曰:「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怒甚多,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极〔二〕,犹日怵惕惧怨之来也。故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尔极』。大雅曰『陈锡载周』。〔三〕是不布利而惧难乎,故能载周以至于今。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也。」厉王不听,卒以荣公为卿士,用事。
〔一〕正义芮伯也。
〔二〕集解韦昭曰:「极,中也。」
〔三〕集解唐固曰:「言文王布锡施利,以载成周道也。」
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一〕「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二〕使监谤者,〔三〕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四〕厉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五〕瞽献曲,〔六〕史献书,〔七〕师箴,〔八〕瞍赋,〔九〕蒙诵,〔一0〕百工谏,庶人传语,〔一一〕近臣尽规,〔一二〕亲戚补察,〔一三〕瞽史教诲,〔一四〕耆艾修之,〔一五〕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一六〕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产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一七〕
〔一〕集解韦昭曰:「召康公之后穆公虎,为王卿士也。」
〔二〕集解韦昭曰:「卫国之巫也。」
〔三〕正义监音口衔反。监,察也。以巫人神灵,有谤毁必察也。
〔四〕集解韦昭曰:「以目相盻而已。」
〔五〕正义上诗风刺。
〔六〕集解韦昭曰:「曲,乐曲。」
〔七〕正义史,太史也。上书谏。
〔八〕正义音针。师,乐太师也。上箴戒之文。
〔九〕集解韦昭曰:「无眸子曰瞍。赋公卿列士所献诗也。」
〔一0〕集解韦昭曰:「有眸子而无见曰蒙。周礼蒙主弦歌,讽诵箴谏之语也。」
〔一一〕集解韦昭曰:「庶人卑贱,见时得失,不得达,传以语王。」正义传音逐缘反。庶人微贱,见时得失,不得上言,乃在街巷相传语。
〔一二〕集解韦昭曰:「近臣,骖仆之属。」
〔一三〕正义言亲戚补王过失,及察是非也。
〔一四〕集解韦昭曰:「瞽,乐太师。史,太史也。」
〔一五〕集解韦昭曰:「耆艾,师傅也。修理瞽史之教,以闻于王。」
〔一六〕集解唐固曰:「下平曰衍,有溉曰沃。」
〔一七〕集解韦昭曰:「彘,晋地,汉为县,属河东,今曰永安。」正义括地志云:「晋州霍邑县本汉彘县,后改彘曰永安。从鄗奔晋也。」
厉王太子静匿召公之家,国人闻之,乃围之。召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从,以及此难也。今杀王太子,王其以我为雠而怼怒乎?夫事君者,险而不雠怼,〔一〕怨而不怒,况事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脱。
〔一〕集解韦昭曰:「在危险之中。」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一〕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于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是为宣王。宣王即位,二相辅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十二年,鲁武公来朝。
〔一〕索隐共音如字。若汲冢纪年则云「共伯和干王位」。共音恭。共,国;伯,爵;和,其名;干,篡也。言共伯摄王政,故云「干王位」也。正义共音巨用反。韦昭云:「彘之乱,公卿相与和而修政事,号曰共和也。」鲁连子云:「卫州共城县本周共伯之国也。共伯名和,好行仁义,诸侯贤之。周厉王无道,国人作难,王奔子于彘,诸侯奉和以行天子事,号曰『共和』元年。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共伯使诸侯奉王子靖为宣王,而共伯复归国于卫也。」世家云:「厘侯十三年,周厉王出奔于彘,共和行政焉。二十八年,周宣王立。四十二年,厘侯卒,太子共伯余立为君。共伯弟和袭攻共伯于墓上,共伯入厘侯羡自杀,卫人因葬厘侯旁,谥曰共伯,而立和为卫侯,是为武公。」按:此文共伯不得立,而和立为武公。武公之立在共伯卒后,年岁又不相当,年表亦同,明纪年及鲁连子非也。
宣王不修籍于千亩,〔一〕虢文公谏曰〔二〕不可,〔三〕王弗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四〕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五〕
〔一〕正义应劭云:「古者天子耕籍田千亩,为天下先。」瓒曰:「籍,蹈籍也。」按:宣王不修亲耕之礼也。
〔二〕集解贾逵曰:「文公,文王母弟虢仲之后,为王卿士也。」韦昭曰:「文公,虢叔之后,西虢也。宣王都镐,在畿内也。」正义括地志云:「虢故城在岐州陈仓县东(西)〔四〕十里。」又云:「千亩原在晋州岳阳县北九十里也。」
〔三〕索隐国语曰:「虢文公谏曰『夫人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人之繁庶于是乎生,事之共给于是乎在』。」事具载国语。
〔四〕索隐地名也,在西河介休县。
〔五〕集解韦昭曰:「西夷别种,四岳之后也。」
宣王既亡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一〕仲山甫谏曰:〔二〕「民不可料也。」宣王不听,卒料民。
〔一〕集解韦昭曰:「败于姜戎时所亡也。南国,江汉之闲。料,数也。」唐固曰:「南国,南阳也。」
〔二〕正义毛苌云:「仲山甫,樊穆仲也。」括地志云:「汉樊县城在兖州瑕丘县西南三十五里,古樊国,仲山甫所封也。」
四十六年,宣王崩,〔一〕子幽王宫湦立。〔二〕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三〕伯阳甫曰:「周将亡矣。〔四〕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五〕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六〕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七〕阳失而在阴,〔八〕原必塞;原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九〕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一0〕河竭而商亡。〔一一〕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征也。川竭必山崩。〔一二〕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一三〕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一〕正义周春秋云:「宣王杀杜伯而无辜,后三年,宣王会诸侯田于圃,日中,杜伯起于道左,衣朱衣冠,操朱弓矢,射宣王,中心折脊而死。」国语云:「杜伯射王于鄗。」
〔二〕集解徐广曰:「一作『生』。」
〔三〕集解徐广曰:「泾、渭、洛也。」骃按:韦昭云「西周镐京地震动,故三川亦动」。正义按:泾渭二水在雍州北。洛水一名漆沮,在雍州东北,南流入渭。此时以王城为东周,镐京为西周。
〔四〕集解韦昭曰:「伯阳父,周大夫也。」唐固曰:「伯阳父,周柱下史老子也。」
〔五〕集解韦昭曰:「过,失也。言民不敢斥王者也。」
〔六〕集解韦昭曰:「蒸,升也。阳气在下,阴气迫之,使不能升也。」
〔七〕集解韦昭曰:「为阴所镇笮也。」
〔八〕集解韦昭曰:「在阴下也。」
〔九〕集解韦昭曰:「水土气通为演。演犹润也。演则生物,民得用之。」
〔一0〕集解韦昭曰:「禹都阳城,伊、洛所近也。」
〔一一〕集解韦昭曰:「商人都卫,河水所经也。」
〔一二〕集解韦昭曰:「水泉不润,枯朽而崩也。」
〔一三〕集解韦昭曰:「数起于一,终于十,十则更,故曰纪也。」
三年,幽王嬖爱褒姒。〔一〕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二〕「周亡矣。」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于夏帝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三〕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四〕于是布币而策告之,〔五〕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六〕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七〕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八〕漦化为玄鼋,以入王后宫。〔九〕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一0〕既笄而孕,〔一一〕无夫而生子,惧而弃之。宣王之时童女谣曰:「?弧箕服,实亡周国。」〔一二〕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逃于道,而见乡者后宫童妾所弃妖子〔
一三〕出于路者,〔一四〕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奔于褒。褒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弃女子者于王〔一五〕以赎罪。弃女子出于褒,是为褒姒。当幽王三年,王之后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一六〕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一〕索隐褒,国名,夏同姓,姓姒氏。礼妇人称国及姓。其女是龙漦妖子,为人所收,褒人纳之于王,故曰褒姒。正义括地志云:「
褒国故城在梁州褒城县东二百步,古褒国也。」
〔二〕正义诸国皆有史以记事,故曰史记。
〔三〕集解虞翻曰:「龙自号褒之二先君也。」
〔四〕集解韦昭曰:「漦,龙所吐沫。沫,龙之精气也。」
〔五〕集解韦昭曰:「以简策之书告龙,而请其漦也。」
〔六〕集解韦昭曰:「椟,匮也。」
〔七〕集解虞翻曰:「末年,王流彘之岁。」
〔八〕集解韦昭曰:「噪,讙呼也。」唐固曰:「群呼曰噪。」
〔九〕索隐亦作「蚖」,音元。玄蚖,蜤蜴也。
〔一0〕集解韦昭曰:「毁齿曰龀。女七岁而毁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