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正史
- 史记集解三家注索隐正义
史记集解三家注索隐正义
〔三〕集解韦昭曰:「夏太康失国,废稷之官,不复务农。」索隐国语云「弃稷不务」。此云「去稷」者,是太史公恐「弃」是后稷之名,故变文云「去」也。言夏政衰,不窋去稷官,不复务农者也。
〔四〕正义公刘从漆县漆水南渡渭水,至南山取材木为用也。括地志云:「豳州新平县即汉漆县也。漆水出岐州普润县东南岐山漆溪,东入渭。」
〔五〕索隐即诗大雅篇「笃公刘」是也。
〔六〕集解徐广曰:「新平漆县之东北有豳亭。」索隐豳即邠也,古今字异耳。正义括地志云:「豳州新平县即汉漆县,诗豳国,公刘所邑之地也。」
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一〕。毁隃卒,子公非立。〔二〕公非卒,子高圉立。〔三〕高圉卒,子亚圉立。〔四〕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五〕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熏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六〕踰梁山,〔七〕止于岐下。〔八〕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九〕作五官有司。〔一0〕民皆歌乐之,颂其德。〔一一〕
〔一〕集解音踰。世本作「榆」。索隐系本作「伪榆」。
〔二〕索隐系本云:「公非辟方。」皇甫谧云:「公非字辟方也。」
〔三〕集解宋衷曰:「高圉能率稷者也,周人报之。」索隐系本云:「高圉侯侔。」
〔四〕集解世本云:「亚圉云都。」皇甫谧云:「云都,亚圉字。」索隐汉书古今表曰:「云都,亚圉弟。」按:如此说,则辟方侯侔亦皆二人之名,实未能详。
〔五〕索隐系本云:「太公组绀诸盩。」三代世表称叔类,凡四名。皇甫谧云「公祖一名组绀诸盩,字叔类,号曰太公」也。
〔六〕集解徐广曰:「水在杜阳岐山。杜阳县在扶风。」
〔七〕正义括地志云:「梁山在雍州好畤县西北十八里。」郑玄云:「岐山在梁山西南。」然则梁山横长,其东当夏阳,西北临河,其西当岐山东北,自豳适周,当踰之矣。
〔八〕集解徐广曰:「山在扶风美阳西北,其南有周原。」骃案:皇甫谧云「邑于周地,故始改国曰周」。
〔九〕集解徐广曰:「分别而为邑落也。」
〔一0〕集解礼记曰:「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郑玄曰:「此殷时制。」
〔一一〕索隐即诗颂云「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是也。
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一〕季历娶太任,〔二〕皆贤妇人,〔三〕生昌,有圣瑞。〔四〕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五〕文身断发,〔六〕以让季历。
〔一〕正义国语注云:「齐、许、申、吕四国,皆姜姓也,四岳之后,太姜之家。太姜,太王之妃,王季之母。」
〔二〕集解列女传曰:「太姜,有邰氏之女。太任,挚任氏之中女。」正义国语注云:「挚、畴二国,任姓。奚仲,仲虺之后,太任之家。太任,王季之妃,文王母也。」
〔三〕正义列女传云:「太姜,太王娶以为妃,生太伯、仲雍、王季。太姜有色而贞顺,率导诸子,至于成童,靡有过失。太王谋事必于太姜,迁徙必与。太任,王季娶以为妃。太任之性,端壹诚庄,维德之行。及其有身,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子,而生文王。」此皆有贤行也。
〔四〕正义尚书帝命验云:「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酆,止于昌户。其书云:『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不敬则不正。枉者废灭,敬者万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不仁守之,不及其世』。」此盖圣瑞。
〔五〕正义太伯奔吴,所居城在苏州北五十里常州无锡县界梅里村,其城及冢见存。而云「亡荆蛮」者,楚灭越,其地属楚,秦灭楚,其地属秦,秦讳「楚」,改曰「荆」,故通号吴越之地为荆。及北人书史加云「蛮」,势之然也。
〔六〕集解应劭曰:「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
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
公季卒,〔一〕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二〕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三〕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四〕
〔一〕集解皇甫谧曰:「葬鄠县之南山。」
〔二〕正义帝王世纪云:「文王龙颜虎肩,身长十尺,胸有四乳。」雒书灵准听云:「苍帝姬昌,日角鸟鼻,高长八尺二寸,圣智慈理也。」
〔三〕集解应邵曰:「在辽西令支。」正义括地志云:「孤竹故城在平州卢龙县南十二里,殷时诸侯孤竹国也,姓墨胎氏。」
〔四〕集解刘向别录曰:「鬻子名熊,封于楚。辛甲,故殷之臣,事纣。盖七十五谏而不听,去至周,召公与语,贤之,告文王,文王亲自迎之,以为公卿,封长子。」长子今上党所治县是也。
崇侯虎谮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一〕,骊戎之文马,〔二〕有熊九驷,〔三〕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四〕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炮格之刑。纣许之。
〔一〕正义括地志云:「古?国城在同州河西县南二十里。世本云莘国,姒姓,夏禹之后,即散宜生等求有莘美女献纣者。」
〔二〕正义括地志云:「骊戎故城在雍州新丰县东南十六里,殷、周时骊戎国城也。」按:骏马赤鬣缟身,目如黄金,文王以献纣也。
〔三〕正义括地志云:「郑州新郑县,本有熊氏之墟也。」按:九驷,三十六匹马也。
〔四〕索隐一物,谓?氏之美女也。以殷纣淫昏好色,故知然。
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一〕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祇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一〕集解地理志虞在河东大阳县,芮在冯翊临晋县。正义括地志云:「故虞城在陕州河北县东北五十里虞山之上,古虞国也。故芮城在芮城县西二十里,古芮国也。晋太康地记云虞西百四十里有芮城。」括地志又云:「闲原在河北县西六十五里。诗云『虞芮质厥成』。毛苌云『虞芮之君相与争田,久而不平,乃相谓曰:「西伯仁人,盍往质焉。」乃相与朝周。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班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二国君相谓曰:「我等小人,不可履君子之庭。」乃相让所争地以为闲原』。至今尚在。」注引地理志芮在临晋者,恐疏。然闲原在河东,复与虞、芮相接,临晋在河西同州,非临晋芮乡明矣。
明年,伐犬戎。〔一〕明年,伐密须。〔二〕明年,败耆国〔三〕。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明年,伐邘。〔四〕明年,伐崇侯虎。〔五〕而作丰邑,〔六〕自岐下而徙都丰。明年,西伯崩,〔七〕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一〕集解山海经曰:「有人,人面兽身,名曰犬戎。」正义又云:「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并明,并明生白犬。白犬有二,是为犬戎。」说文云「赤狄本犬种」,故字从犬。又后汉书云「
犬戎,盘瓠之后也」,今长沙武林之郡太半是也。又毛诗疏云「犬戎昆夷」是也。
〔二〕集解应劭曰:「密须氏,姞姓之国。」瓒曰:「安定阴密县是。」正义括地志云:「阴密故城在泾州鹑觚县西;其东接县城,即古密国。」杜预云姞姓国,在安定阴密县也。
〔三〕集解徐广曰:「一作『?』。」正义即黎国也。邹诞生云本或作「黎」。孔安国云黎在上党东北。括地志云:「故黎城,黎侯国也,在潞州黎城县东北十八里。尚书云『西伯既戡黎』是也。」
〔四〕集解徐广曰:「邘城在野王县西北,音于。」正义括地志云:「故邘城在怀州河内县西北二十七里,古邘国城也。左传云:『
邘、晋、应、韩,武王之穆也』。」
〔五〕正义皇甫谧云夏鲧封。虞、夏、商、周皆有崇国,崇国盖在丰镐之闲。诗云「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是国之地也。
〔六〕集解徐广曰:「丰在京兆鄠县东,有灵台。镐在上林昆明北,有镐池,去丰二十五里。皆在长安南数十里。」正义括地志云:「
周丰宫,周文王宫也,在雍州鄠县东三十五里。镐在雍州西南三十二里。」
〔七〕集解徐广曰:「文王九十七乃崩。」正义括地志云:「周文王墓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原上也。」
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一〕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二〕后十年而崩,〔三〕谥为文王。〔四〕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五〕盖王瑞自太王兴。〔六〕
〔一〕正义干凿度云:「垂黄策者羲,益卦演德者文,成命者孔也。」易正义云伏羲制卦,文王卦辞,周公爻辞,孔十翼也。按:太史公言「盖」者,乃疑辞也。文王着演易之功,作周纪方赞其美,不敢专定,重易故称「盖」也。
〔二〕正义二国相让后,诸侯归西伯者四十余国,咸尊西伯为王。盖此年受命之年称王也。帝王世纪云:「文王即位四十二年,岁在鹑火,文王更为受命之元年,始称王矣。」又毛诗〔疏〕云:「文王九十七而终,终时受命九年,则受命之元年年八十九也。」
〔三〕正义十当为「九」,其说在后。
〔四〕正义谥法:「经纬天地曰文。」
〔五〕正义易纬云「文王受命,改正朔,布王号于天下」。郑玄信而用之,言文王称王,已改正朔布王号矣。按: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岂殷纣尚存而周称王哉?若文王自称王改正朔,则是功业成矣,武王何复得云大勋未集,欲卒父业也?礼记大传云「牧之野武王成大事而退,追王太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据此文乃是追王为王,何得文王自称王改正朔也?
〔六〕正义古公在邠,被戎狄攻战夺民。太王曰「民之在我,与彼何异,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遂远去邠,止于岐下。邠人举国尽归古公。他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乃贬戎狄之俗,为室屋邑落,而分别居之。季历又生昌,有圣瑞。盖是王瑞自太王时而兴起也。然自「西伯盖即位五十年」以下至「太王兴」,在西伯崩后重述其事,为经传不同,不可全弃,乃略而书之,引次其下,事必可疑,故数言「盖」也。
武王即位,〔一〕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
〔一〕正义谥法:「克定祸乱曰武。」春秋元命包云:「武王骈齿,是谓刚强也。」
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一〕东观兵,至于盟津。〔二〕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三〕「齐栗,信哉!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四〕毕立赏罚,以定其功。」遂兴师。师尚父号曰:〔五〕「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七〕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一〕集解马融曰:「毕,文王墓地名也。」索隐按:文云「上祭于毕」,则毕,天星之名。毕星主兵,故师出而祭毕星也。正义上音时掌反。尚书武成篇云:「我文考文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惟九年,大统未集。」太誓篇序云:「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太誓篇云:「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大戴礼云:「文王十五而生武王。」则武王少文王十四岁矣。礼记文王世子云:「文王九十七而终,武王九十三而终。」按:文王崩时武王已八十三矣,八十四即位,至九十三崩,武王即位适满十年。言十三年伐纣者,续文王受命年,欲明其卒父业故也。金縢篇云:「惟克商二年,王有疾,不豫。」按:文王受命九年而崩,十一年武王服阕,观兵孟津,十三年克纣,十五年有疾,周公请命,王有瘳,后四年而崩,则武王年九十三矣。而太史公云九年王观兵,十一年伐纣,则以为武王即位年数,与尚书违,甚疏矣。
〔二〕集解徐广曰:「谯周云史记武王十一年东观兵,十三年克纣。」
〔三〕集解马融曰:「诸受符节有司也。」
〔四〕集解徐广曰:「一云『予小子受先公功』。」
〔五〕集解郑玄曰:「号令之军法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