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大清通礼

  右坐班
  皇帝时廵盛京
  特行庆典
  陞殿受贺之礼豫日羣臣具贺表送
  盛京礼部届日鸿胪寺设诏案表案各一于
  崇政殿内东旁又设案一于丹陛正中銮仪卫陈
  法驾卤簿于
  崇政殿外乐部陈中和韶乐于殿阶下陈丹陛大乐
  于丹墀南工部官设台于
  大政殿外鸿胪寺官设案于台上礼部官陈表于龙亭内校尉自部舁行作乐前导至
  大清门亭止奉表进
  崇政殿恭设于表案内阁官奉诏书陈于诏案如式黎明内外王公百官朝服朝鲜国朝臣服本国服毕集
  皇帝率王公朝于
  皇太后行宫百官防于
  大清门外均随行礼毕鸿胪寺官序王公暨二品以上官班次于
  崇政殿前丹墀左右序三品以下百官班次于大清门外左右外藩王公台吉等朝鲜国陪臣各为一班附于班末耆老领催等于
  大政殿外东西礼部尚书侍郎奏请
  御殿
  皇帝礼服乘舆出宫
  御崇政殿作乐鸣鞭羣臣表贺行礼均如三大节朝贺
  仪是日
  颁诏布告天下  【详颁诏仪】
  陞殿乐奏元平之章辞曰维天眷我清一统车书四海宁法驾涖陪京祠谒珠丘展孝诚陟降旧宫庭思祖徳答天明佳气绕龙旍暾圣日海东升
  羣臣行礼乐奏庆平之章辞曰重熙累洽纮瀛被仁风穆如神孙临镐丰桥山礼成御故宫零露瀼瀼有来雍雍
  外藩行礼奏治平之章辞曰万方合敬同爱所亲尊思木有本水有源东西朔南咸骏奔纯固恪恭日子云孙
  还宫乐奏和平之章辞曰文思洽九瀛神孙继治洊升平皇初七徳成缔造艰难景命膺抚序惕中情凝旒竚若奉盈昭兹万亿龄列祖武敬其绳
  右盛京朝贺
  盛京常朝之礼月朔及逢五日
  盛京文武官于
  大政殿八旗朝堂前坐班其日黎明百官朝服防朝堂辨定班位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在东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在西奉天府堂属官在镶蓝之南其班将军一班副都统五部侍郎一班廵察御史奉天府尹府丞一班协领城守尉一班五部郎中佐领治中五部员外郎五品世职一班五部主事通判京县知县防御一班七品笔帖式七品世职司库经歴骁骑校一班八品笔帖式教授一班九品笔帖式司狱一班东位西面西位东面皆北上春冬辰正夏秋卯正就各朝堂前按班列坐礼部赞礼郎左右各一人自班首绕行受衔名毕少顷各退
  右盛京坐班















  钦定大清通礼卷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通礼卷十九
  嘉礼
  皇帝登极之礼既诹吉诸司下所属供备王公大学士率文武百官前期进表内阁先一日遣官各一人祗告
  天
  地
  太庙
  社稷各朝服将事如常仪礼毕出易服退
  右祗告
  是日五鼓歩军统领勒所部屯禁城诸门所司入
  太和殿铺陈
  御座南正中设一案东西肆前楹之东设二案西设一案皆南北肆又中设一案于丹陛上设黄繖云盘于丹墀銮仪卫率官校入备銮舆陈
  法驾卤簿乐部率和声署入展乐如仪【详见三大节】夜漏未尽礼部尚书奉表入陈东楹南案内阁中书奉笔砚入陈西案内阁学士一人奉
  诏书入陈东楹北案大学士率学士诣
  乾清门请
  皇帝之寳学士恭奉大学士从入
  殿内恭设于中案退记注侍班执事各官王公百官班位如常仪【详见三大节】
  右陈设序位
  质明王公文武百官毕防
  午门阙下朝服序入均如常仪
  皇帝诣
  几筵前行只告受
  命礼出更礼服诣
  皇太后宫
  皇太后礼服陞座
  皇帝行礼毕礼部尚书侍郎二人率钦天监时官奏
  时
  午门鸣钟鼓
  皇帝由
  乾清门左门出乘舆礼部尚书侍郎恭导内大臣十人前引二人后扈豹尾班执枪侍卫十人佩刀侍卫十人翊卫随行由
  保和殿
  御中和殿座鸿胪寺官引侍班导从各官按班行礼【仪见三大节】毕侍班官先趋出外朝就位礼部尚书进至檐前奏请即
  皇帝位
  驾兴导引翊卫如初
  御太和殿陞
  寳座南面卽
  皇帝位銮仪卫官三传鸣鞭丹墀内三鸣鞭鸿胪寺卿引王公于丹陛上鸣赞引文武百官于丹墀内就拜位北面立赞进皆进赞跪皆跪赞叩兴王以下文武百官行三跪九叩礼兴鸿胪寺官引退复位立大学士进
  殿左门就东案奉
  诏陈于中案少退西面立内阁学士进就中案北面用寳讫退礼部尚书进至檐下大学士奉
  诏由闑东出
  殿中门授礼部尚书礼部尚书跪受兴奉至丹陛案前北面恭设于案行一跪三叩礼兴复奉降中阶至丹墀陈于云盘礼部仪制司官一人跪受兴十人前导由中道出
  颁布天下  【详颁诏仪】
  皇帝降座至
  殿后阶乘舆入
  殿左门至
  乾清门左门外降舆入还侧殿易服大学士率学士奉
  皇帝之寳送
  乾清门各退是日表陈而不宣宫悬大乐皆设而不作余仪与三大节同
  右百官朝见









  钦定大清通礼卷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通礼卷二十
  嘉礼
  恭上
  皇太后
  尊号
  徽号之礼
  制下礼部尚书一人赴内阁承
  制诹吉以
  闻乃徧布诸司供备豫期礼部工部官防制
  册寳于内务府既办择良辰恭镌
  册文
  寳文是日所司豫设案于内阁政事堂中设册寳亭二香亭一于制造所门外内阁大学士学士礼部工部尚书侍郎咸朝服集政事堂祗竢至吉时工部司官奉
  册礼部司官奉
  寳设亭内銮仪校舁行香亭在前次册亭次寳亭前列御仗二华盖一礼部官属先导至内阁门外亭止有司奉
  册
  寳恭设于案
  册东
  寳西退阁部大臣均行三跪九叩礼大学士一人奉册一人奉
  寳以授匠人镌字于洁室
  右诹日具册寳
  届期前一日遣官各一人只告
  天
  地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社稷如常仪
  右祗告
  是日内阁具奏书【书词随时撰拟】盛于函黎明銮仪卫豫陈
  皇太后仪驾卤簿于
  慈宁门外至
  长信门外内监陈中和韶乐于
  慈宁宫檐下陈丹陛大乐于
  长庆门内【卤簿乐悬详见三大节】礼部鸿胪寺官豫设案一于
  慈宁门外又设案一于
  中和殿内均正中南向武备院卿豫设
  皇帝拜位于
  慈宁门案南北向大学士一人朝服奉奏书函中书舎
  人前导至
  中和殿阶下导者止大学士以奏函入
  中和殿陈于案外其缄展书加函上退竢于东檐礼部尚书侍郎二人诣
  乾清门奏时遂前导
  驾
  皇帝礼服乘舆出宫内大臣侍卫前引后扈如常仪至
  中和殿北阶降舆诣
  殿内案前北向
  阅奏书毕转立东次西向大学士一人进纳书函内恭
  奉由
  殿中门出礼部尚书侍郎导引前行
  皇帝乘舆从至
  永康门外奉奏书大学士由中门入至
  慈宁门东阶下导者止奉奏书大学士进陟中阶近案
  前折旋就左门之东负序西面立
  皇帝降舆入左门礼部尚书侍郎恭导【以下行礼皆恭导】陞慈宁门东阶循南牖西向立后扈内大臣从升【凡行礼进退皆从】立于后前引十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豹尾班侍卫至东阶下止立如三大节仪大学士一人由西阶升就立西檐下宣读官一人从升少后立均西面鸿胪寺鸣赞一人立于东楹西面一人立于西楹东面礼部尚书转传内监奏请
  皇太后御慈宁宫
  皇太后礼服出宫中和韶乐作【乐章与三大节同】
  陞座乐止
  皇帝诣拜位北向立奉奏书大学士暨西檐大学士咸
  进至案前左右立鸣赞赞跪
  皇帝跪大学士跪进奏书于右兴退
  皇帝受奏书恭献大学士跪接于左兴陈案上退鸣赞赞宣奏书宣读官进至案前北面跪启函恭奉奏书宣读讫仍纳于函兴退皆复位奏拜兴丹陛大乐作【乐章与三大节同】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兴乐止复位礼部尚书转传内监
  奏礼成
  皇太后降座中和韶乐作【乐章与三大节同】
  还宫乐止
  皇帝降阶导从如来仪出
  永康左门乘舆还宫内监举奏书案入大学士以下皆退
  右进奏书
  至日五鼓所司陈
  皇帝法驾卤簿乐悬于
  太和殿外陈
  皇太后仪驾乐悬于
  慈宁宫均如仪设案于
  太和殿内又设案于
  慈宁宫门内及阶下均正中南向又设案于阶上左门
  之东西向序定班位
  慈宁门外案南中正为
  皇帝进册寳位北向奉册寳大学士二人位左案之东西面接册寳大学士二人位西檐下东面宣读官二人位西檐大学士之后鸿胪寺鸣赞二人分立于前檐东西面前引后扈内大臣侍卫王公文武百官记注纠仪传赞各官立位拜位均与三大节同
  右陈设序位
  鸡初鸣王公文武百官朝服毕防所司设龙亭二于内阁门外礼部侍郎诣阁暨内阁学士奉
  金册
  金寳于盝奉宣读
  册文
  寳文于函分置亭内銮仪校舁行前册亭后宝亭礼部官属十人前引导以仪仗二华盖一由中路降升至
  太和殿阶下前引止亭至殿内册亭左肆寳亭右肆奉册寳官奉
  金册
  金寳陈于案
  册东
  寳西鸿胪寺官引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由
  太和左右门入于丹陛上序立引公侯伯子男文武二品以上官于右翼门外序立引三品以下官于
  午门外序立礼部尚书侍郎二人诣
  乾清门奏时遂前导
  驾
  皇帝礼服乘舆出宫前引后扈如常仪至
  太和殿北阶降舆中和清乐作
  皇帝御殿北向阅
  册寳讫乐止
  右临轩阅册寳
  皇帝既祗阅
  册寳讫奉册寳官奉
  册寳置亭内銮仪校舁行诣
  慈宁宫
  皇帝乘舆从王公暨文武二品以上官各于所立位跪
  龙亭
  御驾过兴以次从至
  永康门外龙亭由中门入至
  慈宁门东阶下亭止
  皇帝降舆礼部尚书侍郎恭导【以下行礼皆恭导】入左门礼部
  侍郎内阁学士奉
  金册
  金寳陈于阶下案大学士二人奉宣读
  册文
  寳文由中阶升陈于左案遂就位立
  皇帝陞自东阶循南牖西向立大学士二人由西阶升就立西檐下宣读官二人从升立少后鸣赞立东西楹鸿胪寺官引王公百官咸依班位序立与三大节同礼部尚书转传内监奏请
  皇太后御慈寜宫
  皇太后礼服出宫中和韶乐作【乐章与三大节同】
  陞座乐止礼部侍郎内阁学士就阶下案奉
  金册
  金寳升中阶陈于中案退
  皇帝就拜位北向立鸿胪寺官引王公以下文武百官
  咸北面就位立大学士就案奉宣读
  册文
  寳文暨西檐大学士咸进至中案前左右立鸣赞奏跪皇帝跪羣臣皆跪奏进
  册大学士跪进
  册于右兴退
  皇帝受
  册恭献大学士跪接于左陈于中案兴退奏进
  寳如进
  册之仪赞宣
  册宣册官进至案前北面跪启函恭奉
  册文宣读讫仍纳于函兴退赞宣
  寳如宣
  册之仪毕皆复位内监四人舁
  册寳案二人前导由中门入陈于
  慈宁宫槛外正中南向退奏拜兴丹陛大乐作【乐章与三大节
  同】
  皇帝率王公羣臣行三跪九拜礼兴
  午门外序立百官承传随班行礼毕乐止
  皇帝复东次立王公以下各退就班位立礼部尚书转
  传内监奏礼成
  皇太后降座中和韶乐作【乐章与三大节同】
  还宫乐止
  皇帝降阶出
  永康左门乘舆还宫翊卫如来仪羣臣各退
  右进册寳
  皇帝既率羣臣上
  册寳礼毕内监移设丹陛乐于
  慈寜门东西檐下设
  皇后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拜位于
  慈宁宫月台上设公主福晋命妇拜位于丹陛上北向
  内监转奏
  皇后
  皇后率六宫公主福晋命妇诣
  慈宁宫行礼如三大节之仪
  右中宫率六宫公主福晋命妇朝贺
  翼日所司入
  太和殿铺陈銮仪卫官陈
  法驾卤簿仗马歩辇五辂驯象鼓吹常朝象乐部和声
  署陈乐悬均于常次
  皇帝御殿受贺百官行礼均如三大节之仪
  颁诏布告天下  【详见颁诏仪】
  右临轩受贺










  钦定大清通礼卷二十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钦定大清通礼>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通礼卷二十一
  嘉礼
  尊封
  皇祖妃嫔
  皇考妃嫔之礼
  制下礼部诹吉以
  闻豫期制
  寳工部制
  册  【皇贵太妃  贵太妃  册  寳  太妃  册印  太嫔  册】均送内阁
  镌文行礼如仪  【详见尊崇仪】
  右诹日具册寳
  届期前一日遣官各一人只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如常仪
  右只告
  至日内监设仗  【皇贵太妃  贵太妃均仪仗  太妃以下采仗】于
  【太妃太嫔】宫门外接册寳内监竢于门左右銮仪卫备采亭于内阁门外五鼓礼部尚书一人朝服诣内阁内阁礼部官奉
  册寳印于亭内銮仪校舁行册亭前寳印亭后导以繖仗礼部司官十人前引大学士一人暨礼部尚书后随恭送至
  【太妃太嫔】宫门外授内监内监奉
  册寳印入献
  【太妃太嫔】内监出告礼成大学士尚书各退
  右遣官尊封
  若尊加
  太妃封号
  皇帝亲诣行礼内监设
  太妃座于宫内稍东西南向【如同日并封  皇贵太妃  贵太妃座西南东南向佥设  太妃座东西旁设】礼部鸿胪寺官设案于宫门正中东西肆又设案于门东南北肆武备院官设
  皇帝拜位于中案前北向辨执事官位奉册寳大学士二人【同日并封奉册寳兼用内阁学士】位东案之东西面宣读官二人【同日并封各用宣读官一人】位西檐下侍仪御史二人礼部官二人位西阶下均东面鸿胪寺鸣赞二人位东西柱前东西面漏未尽銮仪卫陈
  法驾卤簿于
  太和殿前如常仪设采亭于内阁门外礼部侍郎内阁学士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