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会要


成帝建始四年正月癸卯,陨石稿四,肥累一。阳朔三年二月壬戌,陨石白马八。鸿嘉二年五月癸未,陨石杜衍三。元延四年三月,陨石都关二。

哀帝建平地年正月丁未,陨石北地十,其九月甲辰,陨石虞二。平帝元始二年六月,陨石钜鹿二。

自惠尽平,陨石凡十一,皆有光耀,雷声,成哀尤屡。(并五行志。)○火灾(铁飞附)高后元年五月丙申,赵丛台灾。惠帝四年十月乙亥,未央宫凌室灾,丙子,织室灾。

文帝七年六月癸酉,未央宫东阙罘罳灾。景帝中五年八月己酉,未央宫东阙灾。武帝建元六年六月丁酉,辽东高庙灾,四月壬子,高园便殿火。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未央宫柏梁台灾。

昭帝元凤元年,燕城南门灾。四年五月丁丑,孝文庙正殿灾。宣帝甘露元年四月丙申,中山太上皇庙灾,甲辰,孝文庙灾。元帝初元三年四月乙未,孝武园白鹤馆灾。

永光四年六月甲戌,孝宣杜陵园东阙南方灾。成帝建始元年正月乙丑,皇考庙灾。鸿嘉三年八月乙卯,孝景庙北阙灾。永始元年正月癸丑,大官凌室灾,戊午,戾后园南阙灾。

四年四月癸未,长乐宫临华殿,及未央宫东司马门灾。六月甲午,孝文霸陵园东阙南方灾。哀帝建平三年正月癸卯,桂宫鸿宁殿灾。平帝元始五年七月己亥,高皇帝原庙殿门灾尽。

武帝征和二年春,涿郡铁官铸铁,铁销皆飞上去。

成帝河平二年正月,沛郡铁官铸铁,铁不下,隆隆如雷声,又如鼓音,工十三人惊走,音止,还视地,地陷数尺,炉分为十一,炉中销铁散如流星皆上去。(并五行志。)

○旱惠帝五年夏,大旱,江河水少,溪谷绝。文帝三年秋,天下旱。后六年春,天下大旱。

景帝中三年秋,大旱。武帝地光六年夏,大旱。元朔五年春,大旱。元狩三年夏,大旱。

天汉元年夏,大旱。三年夏,大旱。征和元年夏,大旱。昭帝始元六年,大旱。宣帝本始三年夏,大旱,东西数千里。

神爵元年秋,大旱。

成帝永始三年四年夏,大旱。(并五行志。)○蝗螟景帝中三年,秋蝗。武帝元光五年,秋螟。

六年,夏蝗。元鼎五年,秋蝗。元封六年,秋蝗。太初元年,夏蝗,从东方飞至敦煌。

三年秋,复蝗。征和三年,秋蝗。四年,夏蝗。

平帝元始二年,秋蝗,遍天下。(并五行志。)○人妖哀帝建平中,豫章有男子化为女子,嫁为人妇,生一子。

建平四年四月,山阳方与女子田无啬生子,先未生二月,儿啼腹中,及生不举,葬之陌上,三日,人过,闻啼声,母掘收养。

平帝元始元年二月,朔方广牧女子赵春病死敛棺,积六日出在棺外,自言见夫死父,曰年二十七不当死,六月,长安女子有生儿两头异颈,面相乡,四臂共胸俱前乡,尻上有目,长二寸所。

景帝二年九月,胶东下密人,年七十余生角,角有毛。

成帝建始三年十月丁未,京师相惊,言大水至,渭水虒上小女陈持弓,年九岁,走八横城门,入未央宫,尚方掖门殿门门卫户者莫见,至句盾禁中而觉得。

绥和二年八月庚申,郑通里男子王褒,衣绛衣小冠,带剑入北司马门殿东门上前殿,入非常室中,解帷组结佩之,招前殿署长业等,曰天帝令我居此,业等收缚考问,褒故公车大谁卒,病狂易,不自知入宫状,下狱死。

哀帝建平四年正月,民惊走,持稿或摄一枚,传相付与,曰行诏筹,道中相过,逢多至千数,或被发徒践,或夜折关,或逾墙入,或乘车骑奔驰,以置驿传,行经历郡国二十六,至京师,其夏,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阡陌,设祭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又传书曰,母告百姓,佩此书者不死,不信我言,视门枢下当有白发,至秋上。(并五行志。)

○鸟兽之妖(鱼蛙附)

宣帝黄龙元年,未央殿辂令中,雌鸡化为雄,毛衣变化而不鸣不将无距。(鸡祸。)元帝初元中,丞相府史家。雌鸡伏子,渐化为雄,冠距鸣将。

永光中,有献雄鸡生角者。

景帝三年十一月,有白颈鸟与黑鸟群斗楚国吕县,白颈不胜,堕泗水中,死者数千。(白黑祥。)

昭帝元凤元年,有鸟与鹊斗燕王宫中池上,鸟堕池死。(黑祥。)

昭帝时,有鹈鹕,或曰秃鹙,集昌邑王殿下,王使人射杀之。(青祥。)

成帝河平元年二月庚子,泰山山桑谷有鸢,焚其巢,巢恳尽堕池中,有三鸢鷇烧死。(黑祥。)

鸿嘉二年三月,博士行大射礼,有飞雉集于庭,历阶登堂而鸲,后雉又集太常宗正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马车骑将军之府,又集未央宫承明殿屋上。绥和二年三月,天水平襄,有燕生爵哺食,至大,俱飞去。

景帝中六年,梁孝王田北山,有献牛,足上出背上。

昭帝元凤元年,燕王宫永巷中,豕出壤坏都灶,衔其釜六七枚置殿前。

昭帝元凤元年九月,燕有黄鼠,衔其尾舞王宫端门中,王往视之,鼠舞如故,王使吏以酒脯祠鼠,舞不休,一日一夜死。(黄祥。)

成帝建始四年九月,长安城南,有鼠衔黄蒿柏叶,上民冢柏及榆树上为巢,桐柏尤多,巢中无子,皆有干鼠矢数十。昭帝时,昌邑王贺,闻人声曰熊,视而见大熊,左右莫见。

高后八年三月,祓霸王还,过枳道,见物如仓狗<棹戈>,高后掖忽而不见。(犬祸。)文帝后五年,齐雍城门外有狗生角。景帝三年二月,邯单狗与彘交。

成帝河平元年,长安男子石良刘音相与同居,有如人状在其室中,击之为狗,走出,去后有数人被甲持兵弩至良家,良等格击,或死或伤,皆狗也,自二月至六月乃止,鸿嘉中狗与彘交。

成帝绥和三年二月,大厩马生角,在左耳前,围长各二寸。哀帝建平二年,定襄牡马生驹,三足,随群饮食。

惠帝二年正月癸酉旦,有两龙,见于兰陵廷东里温陵井中,至乙亥夜去。武帝元鼎五年,蛙与虾暮群斗。

太始四年七月,赵有蛇从郭外人,与邑中蛇斗,孝文庙下,邑中蛇死。(蛇孽。)成帝鸿嘉四年秋,雨鱼于信都,长五寸以下。永始元年春,北海出大鱼,长六丈,高一丈,四枚。

哀成建平三年,东莱平度出大鱼,长八丈,高丈一尺,七枚皆死。(并五行志。)○草木之妖惠帝五年十月,桃李华枣实。(五行志。)

文帝六年冬十月,桃李华。(本纪。)

昭帝时,上林苑中大柳断仆地,一朝起立,生枝叶,有虫食其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又昌邑王国社有枯树复生枝叶,眭孟以为当有故废之家公孙氏从民间受命为天子者。

元帝初元四年,皇后曾祖父济南东平陵王伯墓门梓柱,卒生枝叶,上出屋。

建昭五年,兖州刺史浩赏禁民私所自立社,山阳橐茅乡社,有大槐树,吏伐断之,其夜树复立其故处。(并五行志。)成帝建始四年秋,桃李实。(本纪。)

永始元年二月,河南街邮樗树生支如人头,眉目须皆具,亡发耳。

哀帝建平三年十月,汝南西平遂阳乡柱仆地,生支如人形,身青黄色,面白,头有髭发稍长大,凡长六寸一分。

建平三年,零陵有树僵地,围丈六尺,长十丈七尺,民断其本,长九尺余皆枯,三日,树卒自立故处。元帝永光二年,天雨草,而叶相樛结,大如弹丸。

平帝元始三年正月,天雨草,状如永光时。(并五行志。)○杂变异景帝三年十二月,吴二城门自倾,大船自覆。宣帝时,大司马霍禹所居第门自坏。

成帝元延元年正月,长安章城门门牡自亡,函谷关次门牡亦自亡。哀帝时,大司马董贤第门自坏。

哀帝建平二年四月乙亥朔,御史大夫朱博为丞相少府,赵元为御史大夫,临延登受策,有大声如钟鸣,殿中郎吏陛者皆闻焉。(并五行志。)元寿元年九月,孝元庙殿门,铜龟蛇铺首鸣。(本纪。)

平帝元始元年二月乙未,义陵寝神衣在柙中,丙申旦,衣在外床上,寝令以急变闻,用太牢祠。(本纪。)○占验

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宣元之后,刘向治穀梁春秋,数其祸福,传以洪范,与仲舒错,至向子歆,治左氏传,其春秋意亦已乖矣,言五行传又颇不同,是以扌监仲舒别向歆,传载眭孟夏侯胜京房谷永李寻之徒所陈行事,讫于王莽,举十二世以传春秋著于篇。(文具五行志此不详载。)

汉兴,推阴阳言灾异者,孝武时有董仲舒夏侯始昌,昭宣则眭孟夏侯胜,元成则京房翼奉刘向谷永,哀平则李寻田终术,此其纳说时君着明者也,察其所言,彷佛一端,假经设谊,依托象类,或不免乎,亿则屡中,仲舒下吏,夏侯囚执,眭孟诛戮,李寻流放,此学者之大戒,京房区区,不量浅深,危言刺讥,构怨强臣,罪辜不旋踵,亦不密以失身,悲夫。(李寻赞。)

金度玉衡汉五星客流出入八篇。(艺文志下同。)汉五星彗客行事占验八卷。汉日旁气行事占验三卷。汉流星行事占验八卷。

汉日旁气行占验十三卷。

汉日食月晕杂变行事占验十三卷。

◎职官一

○上公(四辅师友附)

太师。(徐天麟按沈约宋书云,汉制保傅在三公上,号曰上公。)太师古官,平帝元始元年初置,位在太傅上。(百官表下同。)太傅。

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绶,后省,八年复置,后省,哀帝元寿二年复置,位在三公上。太保。太保古官,平帝元始元年初置,位次太傅。

四辅。

平帝元始元年,授四辅之职。(王莽传,张晏曰,莽为太傅,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是为四辅。)师友。

成帝时,张禹以特进为天子师。(本传。)

平帝即位,年幼,选置师友,大司徒孔光,以明经高行为孔氏师,京兆尹金钦,以家世忠孝为金氏友。(金日磾传。)○三公

▲丞相

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按表下卷,九年萧何已迁相国,此云十一年当考。)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有两长史,秩千石,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百官表上,徐天麟按司马迁将相表,孝景元年,置司徒官,本表不载,姑俟详考。)

丞相征事。(功臣表,任宫以故丞相征事,手捕反者,汉仪注征事比六百石。)丞相史。(尹咸孙禁汉旧仪注,秩四百石,见沟洫志。)

丞相少史。(王山寿王禁汉仪注,武帝又置丞相少史,秩四百石。)东曹掾。(严延年父为东曹掾,云敞为大司徒掾。)西曹掾。(萧由为丞相西曹掾,丙吉传西曹主吏。)

集曹掾。(匡衡补陆赐集曹掾。)奏曹。(匡衡传,主簿陆赐故居奏曹。)议曹。(李寻见翟方进传。)主簿。(匡衡传,主簿陆赐。)

大车属。(郑崇为丞相大车属。)丞相属。(地理志朱赣。)侍曹。(陈遵传。)从史。(匡衡遣从史之僮取田租。)

掾史。(翟方进传,丞相宣常戒掾史谨事,徐天麟按掾史者属官之总称也,汉仪注东西曹掾比四百石,余掾比三百石,属比二百石,正曰掾,副曰属,方进传,又云阖府三百余人。)

宰士。(翟方进传,师古曰,谓丞相掾史为宰士者,言其宰相之属官而位为士也。)

计相。(张苍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为主计四岁,萧何为相,令苍以列侯居相府领郡国上计者。)▲太尉

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百官表,爰盎传,云太尉本兵柄。)

高帝二年太尉长安侯卢绾,五年罢太尉官,十一年,周勃为太尉,攻代,后官省。(司马迁将相表。)

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本传,徐天麟按汉书及史记世家皆云六年,而功臣表云高后四年为太尉,又将相表云高后四年置太尉官,绛侯为太尉,世家及两表其文自相抵牾,今止从世家。)

考文三年,罢太尉官,属丞相。(本纪。)孝景三年,置太尉官。(司马迁将相表及汉书周亚夫传。)七年,罢太尉官。(本纪。)孝武建元元年,置太尉,二年,罢太尉官。(史记将相表。)

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师古曰,冠者加于其上共为一官也。)

宣帝地节三年,置大司马不冠将军,亦无印绶官属,成帝绥和元年,初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相,去将军,哀帝建平二年,复去大司马印绶官属,冠将军如故,元寿二年,复赐大司马印绶,置官属,去将军,位在司徒上,有长史秩千石。(并百官表。)

大司马司直。(平帝召金钦为大司马司直,汉旧仪云,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大司马史。(沟洫志张戎。)功曹。(大将军王凤除萧育功曹。)

西曹掾。(楼获传。)大司马掾。(平纪。)议曹史。(大司马史高,辟匡衡为议曹史。)门下史。(大司马车骑将军,召扬雄以为门下史。)

主簿。(大司马商,除杜邺主簿。)▲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茂陵书御史大夫秩中二千石。)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谧按章,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置长史如中丞,官职如故,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复为大司空御史中丞,更名御史长史侍御史,有绣衣直指,(服虔曰,指事而行,无阿私也,师古曰,衣以绣者,尊宠之也。)出讨奸猾,治大狱,武帝所制,不常置。(百官表。)

御史中执法。(高纪,晋灼曰中执法中丞也。)御史中丞从事。(于定国与御史中丞从事治反者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