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政书
- 晋政辑要
晋政辑要
一为据实奏明仰祈圣鉴事恭照今春皇上恭奉皇太后銮舆临幸五台山一应经费悉奉谕旨动支帑金上年因河东盐商刘公朴范天锡等踊跃捐输银三万两以资经费臣于十二月十五日据情转奏奉到朱批量汝建造行宫所费用之余仍给还钦此钦遵臣伏查五台山菩萨顶建造行宫原系取用现成木料装修又皆朴质需用工料仅二万有奇臣与司道各官业巳公同办理圣驾临幸时复蒙恩赏银二万两为鸠工庀材之用行宫工料尽巳敷用无需再动商捐经费查五台山自长城岭以下至菩萨顶沿途寺庙极多又各台顶曁沿途均有庙宇山僻严寒之地日久不加修葺坍塌剥落者甚多翠华临幸观瞻攸系臣先期分委府州县各官量其工程大小或一二员同办一处一员兼办数处均于圣驾临幸之先修葺整齐臣逐加阅看悉皆坚固朴实事竣回省臣谕令承办各官开报确实工料各据禀称需用工料无几请免开报给领臣伏思我皇上临幸所至即各官捐输养廉亦不准行复令承办各官逐处切实开报去后陆续据开报修葺过庙宇统计三十余处共享过工料银二万五千八百七十三两零据布政使宋邦绥逐加察核均属碓实并无虚浮请于商捐存库银三万两之内动给领回前来除将各处庙宇用过工料数目开列清单恭呈御览外臣查商捐经费银三万两行宫工料既无需动用请将各员承修庙宇三十余处用过工料银二万五千八百七十三两零即于商捐项内动给至余剩银四千一百二十六两零应遵旨给还各商臣于查办豫省盐务陋规时传令各商来省询问事竣后随令商总将余剩银两领回据禀上年各商捐输经费银三万两系通纲商人踊跃公捐今余剩银两领回无从分给请仍留司库公用等语臣查五台山庙宇甚多均须随时修葺庶不致工程浩大兹添建行宫座落更须岁加修葺俾免剥落坍损乾隆二十一年前抚臣明 因台山工程岁修需费经奏明将司库闲款银一万四千余两交商生息每年为岁修台山工程及省会一切公用荷蒙俞允遵行在案请将余剩商捐银四千一百二十余两一并交商营运以一分交息每年所有息银同前案生息均为台山修工程及会城公用之需相应一并奏请伏乞皇上圣鉴训示施行谨奏
一乾隆四十五年五月二十日奉准 户部咨山西司案呈准山东司付称内阁抄山两淮盐政伊龄阿奏两淮商人捐输备赏银一百万两解交各省归款备用一折相应抄录原奏移付山西司等因前来相应抄录原奏行文山西廵抚查照可也又粘单原奏一纸内开奴才伊龄阿跪奏为奏明事恭照本年欣逄圣主重举南廵盛典两淮商人受恩优渥情愿捐输备赏银一百万两并归还江南差费原款银三十万两偱例先于运库借项垫解自庚子纲起分作六年带完归款当经奴才据情具奏仰蒙恩允赏收一百万两即为此次各省办公之用奴才随即转饬钦遵知照去后兹据运使朱孝纯禀称该商等捐项今蒙圣恩赏收银一百万两应请分作五年完缴奉旨分解直隶银五万两山东银十三万八千五百余两江南银十二万三千七百余两并预备明春廵幸隆兴寺五台山赏给直隶银三万两山西银五万两又归还江南办差原款银三十万两留存运库备用银三十余万两均请查照原奏即于运库正项内动支委员解交各省并归款存库备用等因前来除饬速行遵照拨解并照例报部外所有动拨库项缘由理合恭折奏明伏乞皇上睿鉴谨奏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初六日奉旨知道了钦此
○台山行宫座落
并相距里数考五台为晋省胜地屡蒙翠华临幸动 帑修葺今将历年所有修建行宫座落并各处相距里数开列于后
计开
自直境交界之长城岭入境至涌泉寺
尖营二里 自涌泉寺至射虎川台麓
行宫九里四分 自射虎川至金刚库
尖营十五里 自金刚库至白云寺
行宫十七里七分 自白云寺至台怀
行宫十六里四分路傍有明月池
座落一处 镇海寺
座落一处 又自白云寺分路至千佛洞
座落十里 自千佛洞至金灯寺
座落五里 又自白云寺分路至宽滩村
尖营七里 自宽滩村至金阁寺
座落十里 自金阁寺至清凉石
座落五里又附近台怀
行宫 显通寺
座落一处 罗睺寺
座落一处 塔院寺
座落一处 殊像寺
座落一处 自台怀至菩萨顶
座落二里 自菩萨顶至寿宁寺
座落五里 自筹宁寺至玉花池
座落五里 自台怀至大螺顶
座落四里 自大螺顶至碧山寺
座落五里 自碧山寺至金刚窟
座落一里 自金刚窟至普乐院
座落一里 以上共计
行宫三处
尖营三处
座落十七处 又自长城岭至台怀共六十里五分 自白云寺由千佛洞至金灯寺共十五里 自白云寺由宽滩村金阁寺至清凉石共二十二里 自台怀由菩萨顶寿宁寺至玉花池十二里 自台怀由大螺顶碧山寺金刚窟至普乐院共十一里
晋政辑要卷之五终
●晋政辑要卷之六
恒霍二山
宪书经费
书院经费
书院捐数
文举中额
文场经费
进士旗匾
举人花红
会试盘费
岁进学额
晋省学租
圣贤后裔
圣裔经费
古圣陵庙
喇嘛俸银
赈恤孤贫
普育二堂
留养贫民
满营俸饷
绿营兵饷
分季领饷
北镇本色(并附案)
○恒霍二山
谨按周礼职方氏载九州岛五岳四镇诸名山在扬曰会稽在荆曰衡在雍曰华在豫曰嵩在兖曰岱在青曰沂在并曰恒在幽曰医无闾在冀曰霍谓其能蒸云致雨保障羣生系民望而安地德建庙锡爵所以崇??垔祀答神麻也山西为冀并之域霍山在直隶州霍州境内一名太岳山去州之东南三十里南接赵城北跨灵石东抵沁源横压汾阴远接太行古为冀州镇今为中镇祠在山麓恒山则在大同府属之浑源州境内雄峙巍峻深厚广博子诸峰而隶羣垤其气象实冠并州祠在山麓岁久剥落乾隆二十九年七月经前抚和奏动 帑银四千四百余两重加修葺现在庙貌聿新金碧辉煌足昭诚敬矣
○宪书经费
谨按刊颁宪书原属敬授民时之意每年四月间奉 钦天监颁到次年宪书藩司于奉到之日即分交经历或照磨按年轮流刊刷其刊刷之价每年各州县地丁项下额设有时宪书纸价银一千一百四十七两二钱五分九厘七毫续于乾隆二十八九等年裁汰清源平顺二县减去银十八两八钱裁归起运项下又于乾隆三十一年遵旨议定银数以厘为断照例核算成总现共额设银一千一百二十八两四钱六分二厘每年办造时宪书四万九千四百六十二本用司库颁存 钦天监印信钤葢其一切纸张工料遇闰之年准动用银八百九十五两四钱三分六厘无闰之年动用银八百四十八两三钱六分一厘又乾隆三十八年加增蒙古回部需用银三十三两一钱七分六厘四十二年加增金川需用银八十二两九钱四分一厘无闰之年共动用银八百四十八两三钱六分一厘遇闰之年共动用银八百九十五两四钱三分六厘余存银两报 部估拨充饷此每年刊刷通颁宪书之价银也至于民用宪书查乾隆十一年二月前司陶 具奏以山西通省地方辽阔官印宪书势难周遍其民用宪书准每州县各给十本作为书式听匠役坊贾人等就近刊刷仍于面页上额添刻司颁监本字样自行价卖以便民用不必钤葢州县印信以免扰累等因奉旨依议钦此
○书院经费
雍正十一年奉旨恩赏帑金一千两于太原省城建立晋阳书院当将恩赐帑金发汾阳平遥介休三县以一分二厘交当商生息每年得息银一百四十四两以充膏火于乾隆五年在通省各官养廉内公捐银八百两嗣于十三年耗羡章程案内奏定每年额动银一千二十两以充膏火续于二十一年经前抚明 酌定院司道府州县按照养廉再增捐银一千五百两前后两次酌定每年共捐银二千三百两至二十二年因膏火充裕又经司道议详将通省养廉内公捐二千三百两之项减去银一千两每年只捐银一千三百两又于二十八九年清源平顺二县裁汰减去银一十三两三钱八分嗣后因膏火不敷于三十一年增捐银五百两每年院司道府州县养廉公捐银一千七百八十六两三钱二分又于三十九年详议每年增捐银三百两通共捐银二千八十六两三钱二分又查乾隆二十二年前院明 将余剩膏火银五百两发徐沟县当商以一分二厘生息每年得息银七十二两连雍正十一年恩赏帑银二项生息每年共得息银二百一十六两又每年耗羡内动银一千二十两三共每年得经费银三千三百二十二两三钱二分内 帑金膏火生息一百四十四两并耗羡一千二十两共银一千一百六十四两不能全数动给每年止动银一千两零若用数或多致奉 部驳是以此二项内每年酌留银一百余两以上三项经费三千三百二十二两零每年实可用银三千二百余两此现在岁有之经费也今将晋阳书院岁支银数开列于后
计开
一晋阳书院士子额定六十名向例每名日给银八分每月给银二两四钱六十名共享银一百四十四两遇闰加一月银一百四十四两共享银一千八百七十二两
一院长修金四百两节仪三十二两供膳二百八十八两遇闰加一月银二十四两水礼银四两考课饭席银二十四两共银七百四十八两
一监院官饭食每年六十两遇闰加一月银五两
一奔走人役工食每年银五十九两九钱零遇闰加一月银四两九钱九分
一士子考课课查汤饭每年共银三十七两四钱零
一赞礼生员膏火每年银一百二十两
一院宪表笺每年约用银二十两
一佾礼生饭食每年银二十四两
一蔡公祠祭品银十两
一辕门廵捕薪水每年银七十二两遇闰加一月银六两
一奖赏书院诸生人数不等每年约用银一百四十两
一士子□籍路费人数不等每年约用银三十两
以上每年共享银三千二百余两在于每年额设经费银内动支此外新请院长程仪路费系量程途远近酌送
又修理书院房屋之费每年多寡不等向无定额
○书院捐数
一抚部院每年捐银三十两七钱七分 布政司捐银三十九两九钱二分 按察司捐银三十一两六钱五分 冀宁道捐银二十四两八钱一分 雁平道捐银二十四两八钱一分 河东道捐银二十四两八钱一分 归绥道捐银二十四两八钱一分 太原府捐银三十两八钱五分 阳曲县捐银十二两六钱七分 太原县捐银二十二两四钱九分 榆次县捐银三十两三钱五分 太谷县捐银二十四两一分 祁县捐银一十九两一分 徐沟县捐银一十六两一钱五分 交城县捐银二十二两四钱九分 文水县捐银二十两八钱四分 岢岚州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岚县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兴县捐银十五两八钱四分 平阳府捐银二十四两五钱一分 临汾县捐银二十两八钱四分 襄陵县捐银二十六两一钱五分 洪洞县捐银二十四两一分 浮山县捐银一十二两九钱人分 太平县捐银二十四两一分 岳阳县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曲沃县捐银二十四两一分 翼城县捐银二十二两四钱九分 汾西县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吉州捐银一十二两六钱七分 乡宁县捐银一十五两八钱四分 潞安府捐银三十两八钱五分 长治县捐银三十两三钱五分 长子县捐银二十二两四钱九分 屯留县捐银一十二两六钱七分 襄垣县捐银二十八两八钱三分 潞城县捐银一十二两九钱八分 黎城县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壶关县捐银一十二两九钱八分 汾州府捐银二十四两五钱一分 汾阳县捐银三十两三钱五分 平遥县捐银三十两三钱五分 介休县捐银三十两三钱五分 孝义县捐银二十二两四钱九分 临县捐银一十二两六钱七分 石楼县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永宁州捐银九两五钱 宁乡县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大同府捐银三十两八钱五分 应州捐银二十二两四钱九分 浑源州捐银一十五两八钱四分 大同县捐银二十二两四钱九分 怀仁县捐银一十二两六钱七分 山阴县捐银一十二两六钱七分 灵邱县捐银九两五钱 广灵县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阳高县捐银二十二两四钱九分 天镇县捐银一十九两一分 朔平府捐银二十四两五钱一分 右玉县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左云县捐银一十五两八钱四分 平鲁县捐银九两五钱 朔州捐银二十八两八钱三分 马邑县捐银九两五钱 宁武府捐银二十一两三钱四分 宁武县捐银九两五钱 神池县捐银一十五两八钱四分 偏关县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五寨县捐银一十二两六钱七分 泽州府捐银一十八两一钱七分 凤台县捐银三十两三钱五分 高平县捐银三十两三钱五分 阳城县捐银一十九两三钱二分 陵川县捐银九两八钱一分 沁水县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蒲州府捐银二十四两五钱一分 永济县捐银二十四两一分 临晋县捐银一十五两八钱四分 荣河县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猗氏县捐银一十六两一钱五分 万泉县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虞乡县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辽州捐银一十九两三钱二分 榆社县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和顺县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沁州捐银一十九两三钱二分 沁源县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武乡县捐银一十五两八钱四分 平定州捐银一十九两三钱二分 寿阳县捐银二十八两八钱三分 盂县捐银二十八两八钱三分 乐平县捐银九两五钱 忻州捐银二十四两一分 定襄县捐银一十二两九钱八分 静乐县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代州捐银二十四两一分 崞县捐银二十二两四钱九分 五台县捐银一十二两九钱八分 繁峙县捐银九两五钱 保德州捐银一十六两一钱五分 河曲县捐银一十五两八钱四分 解州捐银一十七两六钱七分 安邑县捐银三十两三钱五分 夏县捐银二十二两四钱九分 平陆县捐银九两五钱 芮城县捐银九两八钱一分 绛州捐银二十四两一分 绛县捐银一十九两三钱二分 稷山县捐银一十九两三钱二分 河津县捐银一十九两三钱二分 闻喜县捐银二十二两四钱九分 垣曲县捐银九两五钱 霍州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赵城县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灵石县捐银一十二两六钱七分 隰州捐银一十六两一钱五分 大宁县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蒲县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永和县捐银六两三钱三分 以上各官每年共捐银一千八十六两三钱二分